3、 机器人科普小常识

1。科普小贴士机器人科普反思400 2008年9月25日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出去遨游太空,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上演了伟大和神奇。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力量。总是有很多疑惑。比如,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里完成科学实验,并把它们带到遥远的太空?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茫茫太空中有四个特别优秀的自然条件:绝对没有空气,绝对没有污染,零下270度的低温,没有任何重力的干扰。尤其是第四个条件,在地面上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永远做不到。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把实验带到航天飞机上,或者带到遥远的太空,目的是让实验完全不同于地面。有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科学奇迹。最吸引人的是在空间科学中试验全新的生产加工方法:冶炼新合金材料、焊接各种新材料、制造绝对纯净的玻璃、提炼合成新化学物质等。我忍不住把整篇科普文章资料。

4、 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发展历史简介如下: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根据Robota(捷克语,意为“苦役”)和Robotnik(波兰语,意为“苦役”)写了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环球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在1939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由电缆控制,会走路,会说77个单词,甚至会抽烟,但还远没有真正做家务。

1942年,美国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创造,但后来却成了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讯和控制功能以及人的神经和感觉功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1954年,美国乔治·德沃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

5、 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机器诞生于科幻小说,人们对机器人充满幻想。也许正是因为机器人的模糊定义,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作空间。操作类型机器人: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固定或可移动,用于自动化系统。程控机器人:按照预先要求的顺序和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示教机器人先动作并进入工作程序,机器人自动重复操作。

感觉控制型机器人:利用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控制机器人。自适应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自身的行动。学习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够“体验”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工作中。智能机器人:由人工智能决定自己行动的人。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机器人国内的专家将机器人分为两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机器人  资料  关于机器人的资料20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