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路由选择协议的概述

(Routing protocol)当一个计算机发送一个分组时,在网络上网络协议栈的每一层都附加一些信息给它。在接收方的对等层协议可以读出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类似于通信会话的某些部分。网络层的协议附加路由选择信息,这可能是通过一个网络的完整的路径或是一些指示分组应该采用那条路径的优先值。发送方添加的网络层信息只能由路由器或接收方的网络层协议读取。中继器和桥接器不能识别网络层信息,只能传送和转发分组。

路由选择协议的概述

2,路由选择协议在哪一层

路由选择协议位于网络层,路由选择协议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实现复杂功能的模块化,一个路由器有多个发送数据的端口,对于一个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分组,可以让路由器查看目的地址,可以使用最佳线路。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设备进行信息交换,这种物理设备包括最常见的电缆、光缆、无线WAP和微波等,但是单纯拥有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人类的身体不能缺少大脑的支配一样,信息交换还要具备软件环境,这种“软件环境”是人类事先规定好的一些规则,被称作“协议”,有了协议,不同的电脑可以遵照相同的协议使用物理设备,并且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不理解”。这种协议很类似于“摩尔斯电码”,简单的一点一横,经过排列可以有万般变化,但是假如没有“对照表”,谁也无法理解一新产生的协议也大多是在基层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协议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机制,黑客很难发现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直接入手进行网络攻击。但是对于某些新型协议,因为出现时间短、考虑欠周到,也可能会因安全问题而被黑客利用。

路由选择协议在哪一层

3,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1]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一般生活中的路由协议都应该是简单的RIP协议。OSPF协议适用于公司规模比较大的,需求IP多的内网,部门也多的。
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位于不同层次rip:应用层,使用udp 520端口;is-is:网络层;ospf:网络层,ip协议号89;bgp:应用层,使用tcp 179端口
ospf 是运行在ip 上的,rip 是运行在udp 上的, 两个不是一个概念 !!

路由选择协议

4,配置路由协议的方法步骤详解

  欢迎大家来到,本文为大家讲解路由协议简介 如何配置路由协议,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希望能帮到你。   路由配置是路由器的一个重要的配置任务之一,路由是指路由器选择到达目的网路最短的路径,路由器在判断目的网路时使用目的网路的IP地址。为了能够正确的路由资料包,路由器必须学习到达目的网路的路径。使用动态路由协议路由器可以自动的学习到达远端网路的路径资讯,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路由协议的介绍。   路由协议分为两个部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使用动态路由协议路由器可以自动的学习到达远端网路的路径资讯。而静态路由则不然,它需要网路管理者手动的将到达目的网路的路径新增到路由表中。   静态路由适合在规模较小、不经常改变的网路中,动态路由适合在大的网路中,这样,路径的改变不需要网路管理者手动的更改路由资讯,路由器将自动适应网路拓朴的改变。   下面这些文章就为大家介绍如何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我们将为大家以各种例项的形式来介绍这些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静态路由及预设路由配置方法:   如何配置静态路由及例项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使用者可以人为地指定对某一网路访问时所要经过的路径,在网路结构比较简单,且一般到达某一网路所经过的路径唯一的情况下采用静态路由。   预设路由的配置   预设路由一般被使用在stub网路中,stub网路是只有1条出口路径的网路。使用预设路由来发送 那些目标网路没有包含在路由表中的资料包。其实你可以把预设路由理解成带万用字元wildcard的静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IGRP动态协议的配置   IGRP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由Cisco公司八十年代中期设计。使用组合使用者配置尺度,包括延迟、频宽、可靠性和负载。预设情况下,IGRP每90秒传送一次路由更新广播,在3个更新周期内即270秒,没有从路由中的第一个路由器接收到更新,则宣布路由不可访问。在7个更新周期即630秒后,Cisco IOS 软体从路由表中清除路由。   EIGRP动态协议的配置   EIGRP是Cisco的私有路由协议,它综合了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2者的优点,EIGRP使用Diffusing Update演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路由器使用EIGRP来储存所有到达目的地的备份路由,以便进行快速切换。如果没有合适的或备份路由在本地路由表中的话。   路由器向它的邻居进行查询来选择一条备份路由。EIGRP不作周期性的更新,它只在路由的路径和度发生变化以后做部分更新。当路径资讯改变以后,DUAL只发送那条路由资讯改变了的更新,而不是传送整个路由表。和更新传输到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上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相比,DUAL只发送更新给需要该更新资讯的路由器。   OSPF动态协议的配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个内部闸道器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路介面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资料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 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路由协议的介绍就为大家讲述到这,希望大家已经掌握。

5,常见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

一般路由器支持多种 等。这些路由选择协议可分为有 路由选择协议,例如静态路由、RIP 类路由选择协议和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IGRP、RIPv2、EIGRP、OSPF和BGP等 。 ---- 1.有类路由选择协议 ---- 一般把路由信息协议 由选择协议中,只在路由器之间 各路由器通过下面2种方法判定 (RIP)和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I 传送路由和它的度量值,对每个转发 目的地网络掩码。 GRP)等称为有类路由协议。在有类路 报文,路由器从报文中取出目的地址, ---- (1)如果有一个接口连到目的地网络, 须相同。 则使用此接口的网络掩码。隶属网络的所有子网的大小必 ---- (2)否则,使用对应目的地址类的网络 网络使用24位掩码。 掩码。A类网络使用8位掩码,B类网络使用16位掩码,C类 ---- 根据设置掩码的规则 ,转发报文。因为路由选择基于 端网络使用的掩码,从而决定目 ,除去目的地址中的“局部操纵”位 IP地址类(有A类、B类、C类和D类等 的地的网络地址,故此类路由选择协 ,在路由选择表中查寻产生的网络地址 4类)或与之相连的网络接口来决定远 议被称为有类路由选择协议。 ---- 2.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 RIPv2、EIGRP、OSPF和BGP等是一些比较 与路径一起广播出去,这时网络掩码也称为前缀屏 为255.255.255.0,可标识为192.168.1.0/24。由 址类型和缺省掩码,这就是无类地址及无类路由选 新的路由选择协议,它们在路由更新过程中,将网络掩码 蔽或前缀。例如,如果C类IP地址192.168.1.0的网络掩码 于在路由器之间传送掩码(前缀),因而没有必要判断地 择,也是目前Internet上所基于的路由选择协议。 ---- 在无类路由中,IP地 都由前缀来决定用于网络标识的 码对。通过使用无类路由,用户 外,新的IP编址标准IPv6也使用 的是,通过使用无类路由协议, 网化。 址之间不再有类型差别,如A类地址 位数,IP地址不再归属于某一个类, 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IP地址空间 无类路由协议,通过使用无类路由, 用户在子网化时非常方便,尤其是可 、B类地址或C类地址等之分,所有地址 取而代之的是将它们看作一个地址和掩 ,从而避免浪费宝贵的IP地址资源。另 有助于向下一代IP协议过渡。更为重要 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进行子

6,路由器选择什么网络协议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哪几类?并简述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原理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等。1、RIP特点:是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较低,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原理:路由器运行RIP后,会首先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收到请求的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RIP路由进行响应;网络稳定后,路由器会周期性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当一个RIP更新报文到达时,接收方路由器和自己的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进行比较,并按照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对自己的RIP路由表进行修正。2、_IGRP特点:能实现快速收敛。运行EIGRP的路由器存储了邻居的路由表,能够快速适应网络中的变化;EIGRP发送部分更新而不是定期更新,且仅在路由路径或者度量值发生变化时才发送;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使用多播和单播;支持变长子网掩码;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原理: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专用协议,采用弥散修正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3、OSPF特点: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在使用最短路径的算法下,收到路由中的链路状态,然后生成路径,这样不会产生环路。原理:OSPF是两个相邻的路由器通过发报文的形式成为邻居关系,邻居再相互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形成邻接关系,之后各自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算出路由,放在OSPF路由表,OSPF路由与其他路由比较后优的加入全局路由表。扩展资料:路由协议的作用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它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协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I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IGR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PF路由器用什么协议Rip、eigrp、ospf都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igp是用来在网络内计算路由的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用来在不同自治系统(暂且理解为小的网络吧)之间传路由的,它本身不会计算出路由。一般只在运营商网络或企业网接入运营商网络的边界路由器上使用。rip:是最早出现的开放标准的路由协议,是按跳数一跳一跳的传路由信息的,这种协议有支持网络规模小、技术原理上存在路由环路等缺点。主要在小型网络上用。eigrp:是思科公司开发的路由协议,技术细节我没有学习过。由于是思科的私有协议,不方便和不支持这种协议的其他厂商设备互通组网,所以这种协议不常用。ospf:通过在网络中洪泛链路信息(网络拓扑信息),让每个设备都得到区域内所有其他设备的链路信息,然后运行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的协议。是开放标准的协议。较rip具有能支持大型网络、不存在固有环路等优点,比较常用。常见的路由协议都有哪些?常用的Internet路由协议有RIP、OSPF、IS-IS、IGRP、EIGRP、BGP等在连接情况较简单的网络结构中,相连的路由器也可以不采用动态的路由协议,而直接采用静态的这些路由协议,在上达中型企业中,可能一般用到的是静态路由,RIP像OSPF只是到达超大的路由环境才会用到.必须。因特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主机通常需要实现TCP协议、IP协议,路由器必须实现IP协议。路由器(Router)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

7,说出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及作用例举你所知道的路由协议

昨天介绍了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这里介绍一下路由协议的常见分类. 网关-网关协议(GGP) 核心网关为了正确和高效地路由报文需要知道Internet其他部分发生的情况,包括路由信息和子网特性。 当一个网关处理重负载而使速度特别慢,并且这个网关是访问子网的惟一途径时,通常使用这种类型的信息,网络中的其他网关能剪裁交通流量以减轻网关的负载。 GGP主要用于交换路由信息,不要混淆路由信息(包括地址、拓扑和路由延迟细节)和作出路由决定的算法。路由算法在网关内通 常是固定的且不被GGP改变。核心网关之间通过发送GGP信息,并等待应答来通信,之后如果收到含特定信息的应答就更新路由表。 注意GGP的最新改进SPREAD已经用于Internet,但它还不如GGP普及。GGP被称为向量-距离协议。要想有效工作,网关必须含有互联网络上有关所有网关的完整信息。否则,计算到一个目的地的有效路由将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原因,所有的核心网关维护一张Internet上所有核心网关的列表。这是一个相当小的表,网关能容易地对其进行处理。 外部网关协议(EGP) 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非核心的相邻网关之间传输信息。非核心网关包含互联网络上所有与其直接相邻的网关的路由信息及其所连机器信息,但是它们不包含Internet上其他网关的信息。对绝大多数EGP而言,只限制维护其服务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信息。这样可以防止过多的路由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之间传输。EGP强制在非核心网关之间交流路由信息。 由于核心网关使用GGP,非核心网关使用EGP,而二者都应用在Internet上,所以必须有某些方法使二者彼此之间能够通信。Internet使任何自治(非核心)网关给其他系统发送“可达”信息,这些信息至少要送到一个核心网关。如果有一个更大的自治网络,常常认为有一个网关来处理这些可达信息。 和GGP一样,EGP使用一个查询过程来让网关清楚它的相邻网关并不断地与其相邻者交换路由和状态信息。EGP是状态驱动的协议,意思是说它依赖于一个反映网关情况的状态表和一组当状态表项变化时必须执行的一组操作。 内部网关协议(IGP) 有几种内部网关协议可用,最流行的是RIP和HELLO,另一个协议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这些协议没有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RIP可能是最常见的IGP协议。选择特定的IGP以网络体系结构为基础。 RIP和HELLO协议都是计算到目的地的距离,它们的消息包括机器标识和到机器的距离。一般来讲,由于它们的路由表包含很多项,因此消息比较长。RIP和HELLO一直维护相邻网关之间的连接性以确保机器是活跃的。 路由信息协议使用广播技术。意思是说网关每隔一定时间要把路由表广播给其他网关。这也是RIP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会增加网络流量,降低网络性能。 HELLO协议与RIP的不同之处在于HELLO使用时间而不是距离作为路由因素。这要求网关对每条路由有合理的准确时间信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HELLO协议依赖于时钟同步消息。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开发的协议,希望它能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IGP。用“最短路径”来描述协议的路由过程不准确。更好一些的名字是“最优路径”, 这其中要考虑许多因素来决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参考资料: http://net.yesky.com/241/2513241.shtml

8,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分类 不同路由选择协议介绍详解

  什么是动态路由表/路由选择协议   动态路由表   路由表简介: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打个比方,路由表就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地图一样,标识着各种路线,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动态路由表:   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常依靠所建立及维护的路由表来决定如何转发。路由表能力是指路由表内所容纳路由表项数量的极限。由于Internet上执行BGP协议的路由器通常拥有数十万条路由表项,所以该项目也是路由器能力的重要体现。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概述:   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它通过提供一种共享路由选择信息的机制,允许路由器与其他路由器通信以更新和维护自己的路由表,并确定最佳的路由选择路径。通过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可以了解未直接连接的网络的状态,当网络发生变化时,路由表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以保证网络上的路由选择路径处于可用状态。   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   1)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是运行在一个自治系统的内部还是运行在自治系统之间以连接不同的自治系统,路由选择协议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a.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IGP)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选择协议,如RIP和OSPF。   b.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s,EGP)用于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选择协议。如BGP。   c.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是指使用同一公共路由选择策略和在同一公共管理下的网络集合,如一个ISP的网络。   2)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路由协议采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它确定到网络中任一链路的方向(向量)与距离,如RIP。   链路状态(Link-state)路由协议创建整个网络的准确拓扑,以计算路由器到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如OSPF,IS-IS等。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1) RIP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古老的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属于内部网关协议,最初由Xeron公司在70年代开发。它通过计算抵达目的地的最少跳数(hop)来选取最佳路径,缺省每30秒向其相邻设置发出一个包含整个路由表副本的RIP更新信息。RIP协议的跳数最多计算到15跳,当超过这个数字时,RIP协议会认为目的地不可达。由于单纯地以跳数作为选路的依据不能充分描述路径特性,可能会导致所选的路径不是最优,因此RIP协议只适用于中小型的网络中。RIP具有版本1(RIPv1)和版本2(RIPv2)两个版本,版本2(RIPv2)增加了鉴别、自动路由汇总和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等功能。   2) OSPF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属于内部网关协议,由IETF(Internet工程任务协会)在1988年开发。每一个运行OSPF的路由器都维护着一个相同的网络拓扑数据库,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构造一个最短路径树来计算路由表。OSPF的收敛速递比RIP要快,而且在更新路由信息时,产生的流量也较少。为了管理大规模的网络,OSPF采用分层的连接结构,将自治系统分为不同的区域,以减少路由重计算的时间。此外,OSPF还支持路由聚合,从而限制了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条目数目,在大型复杂的网络中,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流量。   3) BGP协议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路由协议)是一种用于自治系统之间的外部网关协议,由IETF(Internet工程任务协会)开发。其功能是同其他的BGP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实现自治系统间无环路的路由信息交换。BGP的最新版本是BGP版本4(BGP-4),它支持无类域间路由(CIDR)并使用路由聚合机制减小路由表的尺寸。

9,路由协议都有哪些都有什么特点都怎么配置

根据路由算法对网络变化的适应能力,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有关路由选择算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路由选择算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理想的路由算法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算法应是公平的。 算法应是最佳的。 费用或代价 在研究路由选择时,需要给每一条链路指明一定的费用或代价。 这里“代价”并不一定是仅指 “钱”,而是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种度量(metric),如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 不同的要求下,各种因素的权值可能不同。 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因特网的规模非常大。如果让所有的路由器知道所有的网络应怎样到达,则这种路由表将非常大,处理起来也太花时间。而所有这些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所需的带宽就会使因特网的通信链路饱和。 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细节和本部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属于本部门内部的事情),但同时还希望连接到因特网上。
路由器提供了异构网互联的机制,实现将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另一个网络。而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路由协议就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   路由协议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径。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   路由选择协议是用来确定到达路径的,它包括RIP,IGRP,EIGRP,OSPF。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传输层或应用层。   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   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按应用范围的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指一个互连网络,就是把整个Internet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网络单位,这些小的网络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现在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4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和OSPF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置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因此对于大型网络,采用链路状态算法的IS-IS和OSPF较为有效,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S-IS与OSPF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别并不大,但OSPF更适用于IP,较IS-IS更具有活力。IETF始终在致力于OSPF的改进工作,其修改节奏要比IS-IS快得多。这使得OSPF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现在,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均将OSPF视为必不可少的路由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最初采用的是E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形拓扑结构设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网络加入Internet,给EGP带来了很多的局限性。为了摆脱EGP的局限性,IETF边界网关协议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的边界网关协议--BGP。

10,什么是路由选择协议

IP层协议这一节包括3部分主要内容:IP地址;IP数据报传输以及IP路由选择。前2者,尤其是IP地址的概念虽然很重要,但也比较好理解,后者既重要,又不好理解,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多。如果要做非常详细讨论,意义并非很大,我们只能做一般性的讨论,下面记述一下IP路由选择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思路。路由选择的内容又包括3部分:路由表;路由选择原理,也就是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协议的层次,也就是具体的路由选择协议。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再讨论下路由器基本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虽然在第10章有介绍,但此处如果先介绍下,对于理解路由选择原理有一定好处。路由器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通过运行路由选择协议,实现对IP数据报(分组)的路由及交换。交换,在路由器这种中间结点中,又被称为分组的存储转发。路由器主要由输入输出端口、交换机构和路由处理机组成,前2者用于交换,后者是路由器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即路由。路由处理机的功能是:建立和维持路由表,然后,对到来的分组选择最合适的路由,并通过交换机构和输出端口转发出去。路由器对到来的数据报,根据IP地址,通过路由表,实现对数据报的路由以及存储转发,我们称这样的机制为表驱动机制。那么,路由表的内容又是什么呢?事实上,路由器连接的是物理通信子网,路由器寻址的是物理通信子网,而不是通信子网内的主机。因此,路由器的表项应该是:目标网络,下一路由器也就是说,当要寻址某目标网络的时候,应该把数据报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可见,“下一路由器”实际上起到了路标的作用,而非画出整个路由上的路径。另外,既然路由器寻址的是物理通信子网,那么,在路由表上还应该体现出:如果网络直接连接在路由器上,可以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物理通信子网);如果网络没有直接连接在路由器上,则要通过“下一个路由器”进行转发。也就是说,直接连接在路由器上的网络寻址,实际上是在寻址主机,这不是IP路由选择的任务,可以直接交付。只有寻址物理通信子网,才是IP路由器的任务。这一点,正是IP路由与第3章所讨论的分组交换网路由的区别。下面的问题是,路由表是如何形成的?实际上,路由表是由路由选择算法根据获取的信息运算出来的,路由器必须定期与周边的路由器进行信息交换,以便获取网络的状态信息,包括哪些路由器,可以连通哪些网络等。路由选择算法根据路由的度量值,计算出最佳的路由,并记录在路由表项中,最后形成路由表。度量值包括带宽,速率,路径长度,延时,通信状态,网络拓扑等。显然,选择一个好的路由选择算法,对于形成一个优良性能的路由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路由选择算法性能优劣一般性的要求应该包括;正确性、稳定性、公平性、适应性以及算法是否简单等。正确性、公平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理解,适应性是指,路由选择算法应该能够适应网络通信状态,以及拓扑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及时刷新,也就是说,路由应该能够适应网络通信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网络发生堵塞,或者网络发生故障时,应该能够动态更新路由。对于算法,前几项要求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为了获得好的路由性能,算法必然复杂,就一定要消耗过多网络通信资源,因此,如何保证路由算法的简单,对于一个好的路由算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由此,可以把路由选择算法大致分成2类:非自适应的,和自适应的。非自适应的算法,就是路由表不随网络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路由表是静态的。这样的路由选择算法虽然缺乏适应性,但算法一定也是最简单的,一般比较适合于小型网络。对于Internet来说,网络规模都非常大,因此,一般要选择自适应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是动态变化的,是相对比较复杂些的。目前,在互联网技术中,主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等。最后讨论路由选择协议的层次。实际上,并非在Internet上的所有的路由器都采用相同的路由选择协议,这是由于Internet的结构的原因。目前,Internet采用自治系统的体系结构。自治系统一般是指一个组织或者机构,例如一个国家。在一个自治系统内,网络可以自行决定选择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样的路由选择协议被称为内部网关协议;而在自治系统之间,则应该采用外部网关协议。目前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RIP协议和OSPF协议;外部网关协议,一般采用EGP协议,这些,在教科书中已经有详细的叙述,都是比较好理解的,这里不再赘述。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1]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一般生活中的路由协议都应该是简单的rip协议。ospf协议适用于公司规模比较大的,需求ip多的内网,部门也多的。

文章TAG: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的概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