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核磁碳谱为什么只能测奇数碳数的结构

这与示踪原子有关.
核磁中的化学位移受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影响,只能根据不同化合物的总谱图进行判断,不可能只根据一个化学位移值来判断它是什么峰

核磁碳谱为什么只能测奇数碳数的结构

2,微量核磁管打碳谱需要多少样品量

样品量跟采集累加时间成反比,样品越少,采集时间越多。一般分子量在300左右的,30mg样品几分钟就够了;10mg的话可能要15分钟-30分钟;5mg时间要几小时以上,甚至过夜。分子量高的,样品量要再多些。

微量核磁管打碳谱需要多少样品量

3,核磁共振碳谱的dept90是什么意思

就是对碳谱再做一次处理,目的是主要用于区分13C谱图中的伯碳、仲碳、叔碳和季碳。一般分135、90和45度三种。下面是区别。135度的DEPT谱图:CH、CH3的峰向上(即信号为正),CH2为倒峰(即信号为负)90度的DEPT谱图:只能看到CH 向上的峰45度的DEPT谱图:所有的CH、CH2、CH3的峰都向上(不常用,因为无法达到区分的目的)

核磁共振碳谱的dept90是什么意思

4,核磁共振碳谱

两个信号就是有C-H是有2种碳,有对称元素才行的。毕竟有3个C-H。所以选择A。 B有三种C-H,C只有一种C-H。
有关系的,关系到核磁共振的产生条件 核磁共振谱实际上也是一种吸收光波,它所吸收的光辐射在无线电波区,当质子在磁场中受到不同的电磁波照射时,只要能满足两个自旋能量级之间的能量差δe,质子就由低自旋状态跃迁到高自旋状态,发生核磁共振。 δe=hν=hr/2π h 式中:v为电磁波辐射的共振频率,单位mhz;r是一个常量,称为磁旋比,质子的磁旋比为26750,不同磁核有不同的磁旋比,是核磁的一个特征值;h为外磁场强度,单位gs;h为普朗克常量。 由上式知,实现有两种方式: 一 保持外磁场强度不变,改变电磁波辐射频率,称为扫频 二 保持电磁波辐射频率不变,改变 外磁场强度,称为扫场

5,核磁共振碳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图有何差别在解析谱图时有什么优势

碳谱测的是碳,氢谱测的是氢。碳谱能直接测定碳原子的类型和相对个数。而氢谱对碳链的信息是由与碳相连的氢推测出来的。这个不是教科书的答案,是经验。
两者都能测定有机物的结构,但是碳谱图可以测定不含氢的的带碳基团。
各有千秋,要看你具体是什么样品,一般做氢谱较多,
根据氢谱和碳谱,联合得出,你的样品是混合物。你的碳谱,把49ppm 的峰当作溶剂峰,另外能够测得37个碳,有3个可能是羰基c=o,芳香碳可能有8个,取代碳(碳上直接连o,n等)可能有3个,饱和碳可能有16个。但氢谱,第一,对应于峰的面积不是严格成比例,第二,与饱和碳、不饱和碳的构成分子结构,不能合拍。氢谱也反映出既有饱和氢、也有不饱和氢。所以,可能是混合物。是二组分、还是更多组分,需要再探究。今天太晚,就说到此吧。

6,NMR的75兆和100兆的碳谱化学位移值有区别吗

在NMR测量出的化学位移是相对化学位移,与核磁设备无关。
核磁碳谱,即:核磁共振碳谱核磁共振碳谱目前基本上采用13CNMR测定方法。因为在C的同位素中,只有13C有自旋现象,存在核磁共振吸收,其自旋量子数I=1/2。解析13CNMR碳谱的步骤如下:1、尽量设法获取有关信息;如已知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2、确定谱线数目,推断碳原子数,注意分子对称性;3、分析各碳原子的化学位移,推断碳原子所属官能团;4、推断合理结构式。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核磁碳谱,即:核磁共振碳谱核磁共振碳谱目前基本上采用13CNMR测定方法。因为在C的同位素中,只有13C有自旋现象,存在核磁共振吸收,其自旋量子数I=1/2。解析13CNMR碳谱的步骤如下:1、尽量设法获取有关信息;如已知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2、确定谱线数目,推断碳原子数,注意分子对称性;3、分析各碳原子的化学位移,推断碳原子所属官能团;4、推断合理结构式。

文章TAG:核磁共振碳谱  核磁碳谱为什么只能测奇数碳数的结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