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什么时候发生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中国什么时候发生探月卫星

2,三颗探月卫星分别叫什么名字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
嫦娥一号

三颗探月卫星分别叫什么名字

3,中国第一个担任月球探测任务的卫星叫什么

中国第一个担任月球探测任务的卫星叫嫦娥一号卫星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指2003年3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起动的月球探测计划。该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命名为“嫦娥一号”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工程有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嫦娥一号卫星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两弹一星
嫦娥一号

中国第一个担任月球探测任务的卫星叫什么

4,都有什么卫星类型

科学探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是用来进行空间物理环境探测的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空间环境中的中性粒子,高能带电粒子,固体颗粒,低频电磁波和等离子体波,磁场,电场等。应用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通信,气象,侦察,导航,测地,地球资源和多用途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的分类通信卫星的种类有很多,按轨道分由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飞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按用途分有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跟踪与数据中断卫星海事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查两遍。可以获得全球气象数据。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全球1/3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气象资料传回地面。资源卫星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能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考察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卫星是低轨道卫星,主要是三大用途:一时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二是进行微重力实验;三是为载人航作返回的技术储备。侦察卫星侦察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侦察卫星按照所执行的任务和所采用的侦察手段来加以区别,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还有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

5,核爆炸探测卫星的用途是什么

用于监视和探测大气层内外核爆炸的军用卫星。卫星上装有X射线探测器、γ射线探测器、中子计数器、电磁脉冲探测器和可见光敏感器,可以探测核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和γ射线,也可以数出核炸时产生的中子数目,记录核爆炸火球的闪光和电磁脉冲。它能够探测到高空(爆炸高度在30千米上)、大气层(爆炸高度低于30千米)和近地面的任何核爆炸。运用先进的探测仪器还可以探测到地下的核爆炸。1979年9月22日凌晨3时,一颗高于地球11万千米的间谍卫星,发现在非洲南部出现了一种神秘的闪光,并且在1秒钟之内,连续闪动了两次。10月底,美国发表了一项声明,宣称该地区发生了一次2000至4000吨级的核爆炸。然而,处于这一地区的南非却矢口否认与他们有关。但是,不论是怎样否认也无法排除这颗间谍卫星侦察的可靠结果。这颗间谍卫星就是美国1971年发射的“核爆炸探测卫星”——“维拉号”(拉丁语,“监督者”的意思)。卫星上有二十几个探测器,可以探测核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和Y射线,也可以数出核炸时产生的中子数目和记录核爆炸火球的闪光及电磁脉冲。它能够探测到高空(爆炸高度在30千米上)、大气层(爆炸高度低于30千米)和近地面的任何核爆炸。并且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探测仪器系统侦察到地下的种种核爆炸。核爆炸探测卫星
1979年9月22日凌晨3时,一颗高于地球11万公里的间谍卫星,发现在非洲南部出现了一种神秘的闪光,并且在1秒钟之内,连续闪动了两次。10月底,美国发表了一项声明,宣称该地区发生了一次2000~4000吨级的核爆炸。然而,处于这一地区的南非却矢口否认与他们有关。但是,不论是怎样否认也无法排除这颗间谍卫星侦察的可靠结果。这颗间谍卫星就是美国1971年发射的“核爆炸探测卫星”——“维拉号”(拉丁语,“监督者”的意思)。卫星上有二十几个探测器,可以探测核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和y射线,也可以数出核炸时产生的中子数目和记录核爆炸火球的闪光及电磁脉冲。它能够探测到高空(爆炸高度在30公里上)、大气层(爆炸高度低于30公里)和近地面的任何核爆炸。并且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探测仪器系统侦察到地下的种种核爆炸。

6,中国发射的探测月球的卫星叫什么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5313134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技术难点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长江七号
嫦娥1号,就是首颗发射的 10月24日,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飞天”。
嫦娥一号

文章TAG:探测  探测卫星  卫星  中国  探测卫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