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AMOLED是什么

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相比传统的液晶面板,AMOLED具有反应速度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较广等特点。 AMOLED中,OLED(有机发光二极体)描述的是薄膜显示技术的具体类型-有机电激发光显示,AM(有源矩阵)指的是背后的像素寻址技术。截至2011年,AMOLED技术被用在移动电话和媒体播放器上,并继续朝低功耗,低成本,大尺寸方向发展。 AMOLED显示由OLED矩阵分子电激后发出的事先储存或集成于TFT的光,作为一套开关来控制流向每个像素的电流流向。TFT背板技术是制造AMOLED显示屏的关键。如今两个主要的TFT背板技术,即多晶硅和非晶硅,已应用于AMOLED。 AMOLED的优点是具有自发光性、广视角、高对。AMOLED相比被动式OLED具有更高的刷新率,能耗也显著降低,这使AMOLED非常适合工作于对功耗敏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缺点是在阳光直射下,AMOLED显示器可能难以看清。nbsp; AMOLED是OLED技术的一种,我们以OLED的工作原理来进行分析。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OLED发光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辐射光可从ITO一侧观察到,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了反射层的作用。 不难发现,OLED具有更薄更轻、主动发光(不需要背光源)、无视角问题、高清晰、高亮度、响应快速、能耗低、使用温度范围广、抗震能力强、成本低和可实现柔软显示等特点,其中不少特性是TFT液晶面板难以实现的。 nbsp;

AMOLED是什么

2,什么是OLED屏和透明LED屏

1、 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D)。与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 oled显示屏是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2、 LED显示屏是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于一体,以其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成为最具优势的公众显示媒体,LED显示屏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广场、商业广告、体育场馆、信息传播、新闻发布、证券交易等,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LED显示屏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其大概的样子就是由很多个通常是红色的发光二极管组成,靠灯的亮灭来显示字符。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
1.led显示屏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靠灯的亮灭来显示字符。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oled显示屏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2.oled被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显示器。整体上讲,oled的产业化目前已经开始,其中单色,多色和彩色器件已经达到批量生产水平,大尺寸全彩色器件目前尚处在研究开发阶段,但产能仍较低。oled是通过电流驱动有机薄膜本身来发光的,发的光可为红、绿、蓝、白等单色,同样也可以达到全彩的效果。所以说oled是一种不同于crt,led和液晶技术的全新发光原理。而led显示屏是由led点阵和ledpc面板组成,通过红色,蓝色,白色,绿色led灯的亮灭来显示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内容可以随时更换,各部分组件都是模块化结构的显示器件。传统led显示屏通常由显示模块、控制系统及电源系统组成。显示模块由led灯组成的点阵构成,负责发光显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相应区域的亮灭,可以让屏幕显示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单色、双色屏主要用来播放文字的,全彩led显示屏不仅可以播放文字,图片,动画,还可以播放视频等多种格式。3.总的来说led显示屏,oled是完全不同的成像技术。

什么是OLED屏和透明LED屏

3,屏幕amoled与oled的区别有谁了解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包括三星电子、三星SDI、LG飞利浦都十分重视这项新的显示技术。AMOLEDAMOLED核心还是在。虽然LED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但是在屏幕中,每个LED的尺寸都非常之小,并且被分成了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群,然后再形成不一样的颜色,而子像素的排列方式也会影响到整个显示效果。而AMOLED中的O则代表Organic,也就是“有机”,简单地说,就是在正负极之间时间使用了一系列的有机薄膜材料,从而达到发光的目的。AM代表Active Matrix,是相对于Passive Matrix而言的,是指每个OLED像素的驱动方式。在Passive Matrix中,每个像素的控制是通过一个复杂的电极网络来实现的,从而实现某个像素的充放电,总体来说,Passive Matrix的控制方式相对速度较慢,控制精度也稍低。而与Passive Matrix不同,Active Matrix则是在每个LED上都加装了TFT和电容层,这样在某一行某一列通电激活相交的那个像素时,像素中的电容层能够在两次刷新之间保持充电状态,从而实现更快速和更精确的像素发光控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LED)。与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OLED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Ching W. Tang)1983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由此展开了对OLED的研究。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OLED屏幕的主要优势在于像素的高度可控性,每个像素都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关,从而实现更纯净的黑色以及更高的对比度。此外,在显示画面时关闭不需要的像素也可以降低功耗。与此同时,由于屏幕模组内部层数较少,因此透光率也更好,有利于实现更高的亮度以及更广的可视角度。OLED屏幕可以做得非常薄,非常适合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此外,由于少了硬质的背光层以及随着柔性塑料基底的成熟,OLED在柔性屏幕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给未来移动设备甚至是可穿戴设备在形态上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两者的区别AMOLED属于OLED,但是反过来就不是了。简单的说就是OLED技术包括PMOLED和AMOLED,PMOLED不需TFT背板(与液晶的背板不同),但尺寸不能做的很大;AMOLED尺寸可以做的很大。PMOLED主要存在于早期的双屏手机上,用于小的外屏,目前的手机电视都用了AMOLED技术。OLED,就是有机发光二级管,它的发光材料是有机发光材料,是相对于LED发光二级管而言的。OLED只要在正负极加上正确的电压,就会发光,和电灯泡是一样的,给它加上信号,他就工作了。AMOLED是有源的有机发光二级管,它工作不光需要加信号,还需额外供给点源,使二级管达到工作状态,这时给出亮或不亮的信号,它才会点亮或关闭。打个不不恰当的比方,它的工作就像电视机一样,你给它接了有线信号,但看不了,只有给了电才能看。但只给电,不给有线信号,也是没节目可看的。从结构上来看,OLED基本上是二级管,AMOLED就是三级管或者多个三极管共同驱动一个发光点。OLED还有PMOLED“被动距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板面”。一个是主动发光控制,一个是被动发光控制。我们手机一般指的是AMOLED。所谓OLED就是在屏幕的玻璃基板上涂上一层能导电发光的有机材料(这材料很贵的说),然后AMOLED就是在OLED面板上加上了AM技术,主动控制。

屏幕amoled与oled的区别有谁了解

4,AMOLED工作原理

AMOLED (全称: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包括三星电子、三星SDI、LG飞利浦都十分重视这项新的显示技术。 目前除了三星电子与LG飞利浦以发展大尺寸AMOLED产品为主要方向外,三星SDI、友达等都是以中小尺寸为发展方向。 日前夏普(Sharp)社长片山干雄被问到对OLED未来发展的看法,他说5年内不可能,个人认为他说的在TV市场可能是事实,但是在中小尺寸市场,AMOLED很有机会在2年内与TFT LCD并存,如果未来AMOLED的良率能够达到跟TFT LCD一样的水平,那取代TFT LCD绝对是指日可待。 因为AMOLED不管在画质、效能及成本上,先天表现都较TFT LCD优势很多。这也是许多国际大厂尽管良率难以突破,依然不放弃开发AMOLED的原因。目前还持续投入开发AMOLED的厂商,除了已经宣布产品上市时间的Sony,投资东芝松下Display(TMD)的东芝,以及另外又单独进行产品开发的松下,还有宣称不看好的夏普。2008年8月发布的NOKIA N85,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上市的NOKIA N86都采用了AMOLED。 在显示效能方面,AMOLED反应速度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也较广,这些是AMOLED天生就胜过TFT LCD的地方;另外AMOLED具自发光的特色,不需使用背光板,因此比TFT更能够做得轻薄,而且更省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不需使用背光板的AMOLED可以省下占TFT LCD 3~4成比重的背光模块成本。 AMOLED的确是很有魅力的产品,许多国际大厂都很喜欢,甚至是手机市场最热门的产品iPhone,都对AMOLED有兴趣,相信在良率提升之后,iPhone也会考虑采用AMOLED,尤其AMOLED在省电方面的特色,很适合手机,目前AMOLED面板耗电量大约仅有TFT LCD的6成,未来技术还有再下降的空间。 在了解了AMOLED与TFT LCD的主要性能差别后,我们通过技术层面来分析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在哪里。由于AMOLED是OLED技术的一种,我们以OLED的工作原理来进行分析。 O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OLED发光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辐射光可从ITO一侧观察到,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了反射层的作用。 TN型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TFT液晶这边,我们以TN液晶面板工作原理为代表进行介绍。TN液晶组件结构为:向列型液晶夹在两片玻璃中间。这种玻璃的表面上先镀有一层透明而导电的薄膜(ITO)以作电极之用。在有ITO的玻璃上镀表面配向剂,以使液晶顺着一个特定且平行于玻璃表面之方向排列。利用电场可使液晶旋转的原理,在两电极上加上电压则会使得液晶偏振后方向转向与电场方向平行。 因为液态晶的折射率随液晶的方向而改变,其结果是光经过TN型液晶以后其偏振性会发生变化。可利用电的开关达到控制光的明暗。这样会形成透光时为白、不透光时为黑,字符就可以显示在屏幕上了。 很显然,两种面板的采用了不同的光源,OLED为自身发光而TN则采用了背光源,两者的成像机理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对比不难发现,OLED具有更薄更轻、主动发光(不需要背光源)、无视角问题、高清晰、高亮度、响应快速、能耗低、使用温度范围广、抗震能力强、成本低和可实现柔软显示等特点,其中不少特性是TFT液晶面板难以实现的。 当然AMOLED最大的问题还是不良率,所以AMOLED面板的价格足足高出TFT LCD 50%,这对客户大量采用的意愿,绝对是一个门槛,而对奇晶而言,现阶段也还在调良率的练兵期,不敢轻易大量接单。

5,什么是OLED

么是oled 为了形像说明oled构造,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比喻:每个oled单元就好比一块汉堡包,发光材料就是夹在中间的蔬菜。每个oled的显示单元都能受控制地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光。oled与lcd一样,也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被动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选中的单元被点亮。主动方式下,oled单元后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发光单元在tft驱动下点亮。主动式的oled比较省电,但被动式的oled显示性能更佳。 与lcd做比较,会发现oled优点不少。oled可以自身发光,而lcd则不发光。所以oled比lcd亮得多,对比度大,色彩效果好。oled也没有视角范围的限制,视角一般可达到160度,这样从侧面也不会失真。lcd需要背景灯光点亮,oled只需要点亮的单元才加电,并且电压较低,所以更加省电。oled的重量还比lcd轻得多。oled所需材料很少,制造工艺简单,量产时的成本要比lcd到少节省20%。不过现在oled最主要的缺点是寿命比lcd短,目前只能达到5000小时,而lcd可达10000小时。 回答者:bluesubway - 魔法师 四级 11-15 15:45 -------------------------------------------------------------------------------- OLED的原文是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中文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原理是在两电极之间夹上有机发光层,当正负极电子在此有机材料中相遇时就会发光,其组件结构比目前流行的TFTLCD简单,生产成本只有TFTLCD的三到四成左右。除了生产成本便宜之外,OLED还有许多优势,比如自身发光的特性,目前LCD都需要背光模块(在液晶后面加灯管),但OLED通电之后就会自己发光,可以省掉灯管的重量体积及耗电量(灯管耗电量几乎占整个液晶屏幕的一半),不仅让产品厚度只剩两厘米左右,操作电压更低到2至10伏特,加上OLED的反应时间(小于10ms)及色彩都比TFTLCD出色,更有可弯曲的特性,让它的应用范围极广。 回答者:lee89 - 经理 五级 11-15 15:48 -------------------------------------------------------------------------------- OLED的英文全称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中文意思就是“有机发光显示技术”,这是一种全新显示技术。它最大的特点是能自己发光——OLED的正极是一个薄而透明的铟锡氧化物(ITO),阴极为金属组合物,而将有机材料层(包括电洞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等)包夹在其中,形成一个“三明治”。接通电流,正极的电洞与阴极的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根据包夹在其中的有机材料的不同,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同LCD一样,OLED也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最早出现的是无源OLED,它采用行列扫描的方式驱动相应的像素发光,形成屏幕显示,因此成本较低,工艺也比较简单,但由于刷新速度等问题,只用于小尺寸的显示屏;有源显示技术近似于目前的TFT液晶显示器,OLED发光材料集成在硅片上,每个像素都由一个晶体管驱动。因而刷新速度飞速提高。 最早运用OLED技术作为显示屏的手机厂家是Motorola,2000年底,Motorola开始采用OLED作为手机显示屏材料,但直至现在,都没有Moto的OLED显示屏在中国出现,可能只在本国销售吧。此后,许多手机厂商都投入OLED显示研发中。如现在市场上LG的G7030的外屏,就是无源的OLED显示屏。 与现在最好的TFT-LCD相比,OLED具有以下优势: 1、OLED器件的核心层厚度很薄,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厚度为液晶的1/3; 2、OLED器件为全固态机构,无真空、液体物质,抗震性好,可以适应巨大的加速度、振动等恶劣环境; 3、主动发光的特性让OLED几乎没有视角问题。OLED的亮度为100000cd/平方米,而目前最好的笔记本的TFT亮度为350-400cd,因此,OLED在很大的角度内观看,显示画面不失真; 4、OLED器件单个像素的响应速度是液晶元件的1000倍,可以实现精彩的视频重放; 5、 低温特性好,在零下40度能正常显示,而液晶在低温显示效果不好; 6. 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比LCD减少约1/3,成本将会更低; 7. 发光转化效率高,且不需要处在光源,能耗比液晶低; 8. OLED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 作为一种优秀的显示技术,OLED显示屏的可视度和亮度都比较高,并且具有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等特点,因此,除了在传统数码应用领域向传统的CRT和LCD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外,还可以凭借自己具有柔性设计的独特性能开辟新的市场,如电子纸、可折叠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不过在现阶段,OLED要想全面取代LCD还要假以时日,而且TFT-LCD技术也并非停滞不前,液晶面板厂家也花费了很大的力量来提高产品的可视角度、亮度、对比度、响应速度。所以,等到两者都在主流市场拼杀时,实力只怕也在伯仲之间
为了形像说明OLED构造,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比喻:每个OLED单元就好比一块汉堡包,发光材料就是夹在中间的蔬菜。每个OLED的显示单元都能受控制地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光。OLED与LCD一样,也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被动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选中的单元被点亮。主动方式下,OLED单元后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发光单元在TFT驱动下点亮。主动式的OLED比较省电,但被动式的OLED显示性能更佳。 与LCD做比较,会发现OLED优点不少。OLED可以自身发光,而LCD则不发光。所以OLED比LCD亮得多,对比度大,色彩效果好。OLED也没有视角范围的限制,视角一般可达到160度,这样从侧面也不会失真。LCD需要背景灯光点亮,OLED只需要点亮的单元才加电,并且电压较低,所以更加省电。OLED的重量还比LCD轻得多。 OLED所需材料很少,制造工艺简单,量产时的成本要比LCD到少节省20%。不过现在OLED最主要的缺点是寿命比LCD短,目前只能达到5000小时,而LCD可达10000小时。

6,LCDOLED量子点三者都是什么原理

液晶电视已经过气了!OLED 电视都还没有上市,怎么又冒出了一个量子点电视了!到底什么是 OLED?什么又是量子点呢?1990 年开始,全球展开了第一轮的电视大跃进,体积巨大陪伴我们超过半世纪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CRT)电视被体积较小的液晶电视(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取代,目前已经成为客厅里的主角。但科学家追求电视画面色彩画质与厚度缩小的目标仍然没有停止,经过几年发展,厚度超薄颜色更丰富的 " 有机发光二极体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与 " 量子点 "(Quantum Dot,QD)电视日趋成熟,成为后起之秀渐渐取代液晶电视的可能性愈来愈高,我们来看看这两种未来新型显示器到底有什么不同吧。光的三原色在了解显示原理前,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各式显示技术中彩色是如何达成的,他们均是以红(Red,R)、绿(Green,G)、蓝(Blue,B)3 种颜色 " 不同亮度 " 即可组合成连续光谱中几乎所有可见光的颜色,因此我们称红、绿、蓝三色为 " 光的三原色 "。如图一所示,假设有一个方格用来显示某一种颜色,这样的方格称为 " 像素 "(pixel),将这个方格垂直切割成三个小方格,分别代表 RGB 3 种颜色,这样的小方格称为 " 次像素 "(Sub-pixel)。▲ 图一:红、绿、蓝三种颜色不同亮度即可组合成连续光谱中几乎所有的颜色。色彩的显示可见光有无限多种颜色,图二为 " 色度座标图 "(Chromaticity diagram)代表肉眼能看到的所有颜色,光的波长就是颜色,光有多少种波长,就有多少种颜色,而前面所说的红色、绿色、蓝色其实只是一个大概的视觉感受,不同的发光元件所产生的光其实波长多少都有些差异,因此利用不同的发光元件所能产生的色彩并不同相。传统以白色发光二极体(White LED,WLED)为背光源的液晶电视(LCD-TV)称为 "LED-TV",要注意虽然厂商称它为 LED-TV,实际上它是 " 以 LED 为背光源的 LCD-TV",它是使用 " 彩色滤光片 "(Color filter)产生 RGB 3 种颜色的光,图中的三角形顶点就是 RGB 3 种颜色,而三角形内的颜色就是这种电视所能组合成的所有颜色(三角形愈大代表可以组合成的颜色愈多色彩愈真实),显然并不能组合成肉眼能看到的所有颜色,但是这已经足够制作电视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影像了;后来有厂商开发出不同白光发光二极体(LED)与彩色滤光片产生的 RGB 3 种颜色,可以组合成更多的颜色(红色三角形),称为 " 广色域 LED-TV",但是这两种电视都是使用彩色滤光片过滤白光产生 RGB 3 种颜色,而且目前工业上背光源所使用的白色发光二极体(LED)颜色受限,因此可以组合成的颜色仍然不够多;由图中可看出有机发光二极体电视(OLED-TV)产生的 RGB 3 种颜色可以组合成更多的颜色(绿色三角形);而量子点(QD-TV)产生的 RGB 三种颜色可以组合成更多的颜色(蓝色三角形)。▲ 图:二色度座标图(Chromaticity diagram)。有机发光二极体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又称为 " 有机电激发光 "(Organic Electrical Luminescence,OEL),其构造如图三所示,将可以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的 " 有机发光半导体 "(一种会发光的高分子)涂布在导电玻璃上,再蒸镀金属电极,直接对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半导体施加电压注入电子与电洞,电子与电洞在有机发光半导体内结合发光。它的构造简单,亮度够高,可惜有机发光半导体其实就是一种 " 高分子 "(塑料),由于塑料发光的材料性质不稳定,造成生产时良率很低,成本一直降不下来,而且使用寿命较短,用久了会褪色,因此过去一直都是少量使用在单色显示器上。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韩国的三星(Samsung)与乐金(LG)成功改善了良率的问题,目前已经量产 60 寸以上的彩色电视,只剩下售价过高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已经慢慢看到它的商业价值了。▲ 图三: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构造。(Source:LG)量子点电视(QD-TV)科学家发现当材料的尺寸小到 100 纳米以下时会产生 " 量子局限效应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此时电子与电洞被局限在纳米材料内形成自组的稳定态,造成发光性质的改变,而且纳米材料的尺寸愈小时,材料发光强度愈强,发光的波长愈短(蓝色),这个现象称为 " 蓝移 "(Blue shift),如图四所示,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所以光的波长就是颜色,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绿光次之,蓝光最短,换句话说,当纳米材料的尺寸大,发光强度较弱,颜色为红光(波长最长);当纳米材料的尺寸变小,发光强度变强,颜色为绿光(波长次之);当纳米材料的尺寸更小,发光强度更强,颜色为蓝光(波长最短)。▲ 图四:量子局限效应的 " 蓝移 "。(Source:Tae-Ho Kim et al., Heterogeneous stacking of nanodot monolayers by dry pick-and-place transfe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rticle number: 2637, Published 06 November 2013)传统白色发光二极体(WLED)发光的原理是以蓝光发光二极体(Blue LED, BLED)晶粒发出蓝光照射 YAG 萤光粉,萤光粉吸收蓝光产生白光,如图五 ( a ) 所示,前面提到这种元件的 RGB 颜色受限,可以组合成的颜色仍然不够多,因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量子点(QD)取代萤光粉称为 " 量子点发光二极体(QD-LED)",如图五 ( b ) 所示,利用这种元件为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源可以增加 RGB 颜色,如图五 ( c ) 所示,因此可以组合成的颜色大大增加,而且并不需要修改太多液晶显示器(LCD)的构造,成本最低,但是仍然必须使用彩色滤光片。如果要再增加 RGB 颜色则可以使用蓝色发光二极体(BLED)为背光源,如图五 ( d ) 所示,经由液晶面版呈像,并且将量子点直接印刷在面版上形成不同的次像素取代彩色滤光片,受到蓝光背光模组的照射,红色的量子点吸收蓝光会发出红光,绿色的量子点吸收蓝光会发出绿光,蓝色的量子点吸收蓝光会发出蓝光,其中蓝色的像素因为和背光模组颜色一样因此可以不使用蓝色的量子点,最后的量子点电视(QD-TV)的构造如图六所示。▲ 图五:白光发光二极体与量子点发光二极体(QD-LED)电视构造示意图。▲ 图六:量子点电视(QD-TV)构造示意图。结论传统以白色发光二极体(WLED)为背光源的液晶电视(LCD-TV)市场已经成熟,在技术上也没有太多可以改善的空间;虽然有机发光二极体电视(OLED-TV)产生的 RGB 3 种颜色可以组合成更多的颜色,但是良率较低造成价格较高,短时间之内好像也无法全面推广使用;而量子点电视(QD-TV)产生的 RGB 3 种颜色可以组合成最多的颜色,而且并不需要修改太多液晶显示器(LCD)的构造,的确是目前可行的方法之一,不过要记得,其实量子点电视也是一种液晶电视,它仍然要靠液晶呈像,因此它仍然是一种液晶电视,市场营销引用 " 量子点 "(Quantum dot)这样听起来充满 " 科技色彩 " 的名词多半也是广告行销手法而已。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家中的电视一定会愈来愈薄,画面色彩愈来愈丰富,让我们能够在电视里看到如同大自然一样真实的画面。
搜一下:LCD,OLED,量子点三者都是什么原理

文章TAG:原理  amoled  是什么  什么  oled原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