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给个简单的功放电路图要图说明原理

全对称电路,直流负反馈。

给个简单的功放电路图要图说明原理

2,几种最简单的功放电路再详加解释其原理

有低电压收音机,只用1个1.5V电池,输出采用变压器耦合推挽功放电路。可以用它的音频放大和功放部分:

几种最简单的功放电路再详加解释其原理

3,关于功放电路

下面的这个电路比较简单,你可以参考一下。集成电路2822是双声道功放,使用电压为3—12V。R1、R2是均衡电阻,C1、C2是自举电容,C3、C4是输出耦合电容,C5、C6、R3、R4是为改善音质设置的。

关于功放电路

4,有谁知道音响功放的基本电路模式请告知

一、HiFi功放一般常见的电路结构分类:甲类(A类)、乙类(B类)、甲乙类(AB类)、丁类(D类)、T类(数字功放)。 二、若按照输出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变压器输出,多为电子管功放——俗称“胆机”;电容耦合输出,OTL;无电容耦合输出,OCL。 三、按照电路主要功能元件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分立元件功放、集成电路功放。 四、构成功放的基本部分为:信号切换、音调与放大(即前级),功率放大(即后级),电源,扬声器保护;具体所需材料要以你选定以上的电路结构、元件形态、输出方式后才能逐一确定。
大多了

5,电子功放有几种电路详细点说明

电子管放大器是由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源供给三部分组成。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组成了放大通道,电源供给部分为放大通道工作提供多种量值的电能。 1、电子管电压放大级通常由单管共阴放大器组成,其基本电路如下。
楼上使用的输出变压器自己根本无法去做,那是非常老的电路了。 楼主没有说要多少瓦的电子管功放,电子管功放的电路都是比较简单的了。按功率大小排列的功放输出电子管(功率管):6n6、6p1、6p14、6p3p、2a3、6n9p、300b、6p6p、el34、kt66、kt88等,还有fu-大功率系列的,这些都是常见常用的管子,你选其中一种我就给你电路图。

6,功放电路图进来解说

你的电路图有很大的错误,不能以你的电路图来作讲解,要以我的电路图讲解才行,我觉得在我讲完后,你应该再加40分给我才合理。 如图,是我对你的电路作修改后的电路图。这是一个BTL功放电路,这种电路的输出功率是OCL功放的4倍。因为OCL电路在输出峰值电压时,在喇叭两端得到的电压是电源电压的一半=U/2,而BTL电路在输出峰个值电压时,在喇叭两端得到的电压是电源电压=U,从而可以知道OCL的功率P=(U/2)^2/R,而BTL的功率P=U^2/R。(注意:这是计算最大值的功率,而不是计算平均功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U1A与U1B是不同相位放的放大器,U1A是同相放大,U1B是反相放大。 (在以下的分析中,都是以信号的最大值来分析。) 当在Ui端输入的信号为正半周期时,即Ui的红色点是+电压,这个电压通过C3进入到U1A的+相输入端,经过放大后,在输出端的Uoa点的电压是+9V;这时从Ui输入的信号还有一路是流经C2,再经过R4进入U1B的-相输入端,经过放大后,由于信号是从-相输入端进入的放大器的,所以在输出端的Uob点上的电压是-9V;一个+9V与一个-9V加在喇叭的两端,总共=18V=电源总电压U,这只是一个正半周期的电压,而OCL电路需要正负两半周期的电压相加才等于BTL电路的一个半周期的电压。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电源电压下,BTL功放的功率要比OCL功放的功率大的原因。 当在Ui端输入的信号为负半周期时,这时的过程就跟上面的过程相反而已,由于打字很累,就没必要再分析了。 说到这,如何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呢? BTL功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U1A的放大倍数加上U1B的放大倍数。 U1A是+相放大器,它的电压放大倍数是:(R1+R2)/R1=(10K+40K)/10K=5。当需要求Uoa的电压为多少时,就用Ui*(R1+R2)/R1=Uoa。 U1B是-相放大器,它的电压放大倍数是:R3/R4=50K/10K=5。当需要求Uob的电压为多少时,就用Ui*R3/R4=Uob。 上面所说是单个运放的放大倍数,而BTL电路的放大倍数是两个运放的放大倍数之和,所以它的放大倍数是(R1+R2)/R1+R3/R4=10。当要求出Uoa与Uob之间的电压时,就是用Ui*10=Uoa-Uob=喇叭两端的电压。 在设计时,一定要让U1A的电压放大倍数=U1B的电压放大倍数,只有这样才使输出波形的正负半周对称(这是相对地线来说的,如果相对于喇叭来说,只要波形没有消顶失真,是看不出输出波形是否有对称问题的)。 在这个电路中的总电压放大倍数为10,你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计算。 还有一点就是,在你那个图中,有个小电容并联在喇叭的两端,是具有消除互调失真作用和消除放大器的高频自激振荡的。(完毕) 我好想你另外那40分呀!!!

文章TAG:功放电路  给个简单的功放电路图要图说明原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