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微通道板的介绍

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MCP)是一种大面阵的高空间分辨的电子倍增探测器,并具备非常高的时间分辨率。主要用作高性能夜视像增强器,并广泛应用于各科研领域。微通道板以玻璃薄片为基地,在基片上以数微米到十几微米的空间周期以六角形周期排布孔径比空间周期略小的微孔。一块MCP上约有上百万微通道,二次电子可以通道壁上碰撞倍增放大,工作原理与光电倍增管相似。

微通道板的介绍

2,有谁知道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是怎么回事吗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器,不同于传统的铜管+铝箔的结构形式,它是全铝材质的,传统铜管+铝箔换热器,铜管的外径一般有5mm、7mm和9mm的,通过胀管的形式穿插在铝箔中,而微通道换热器冷媒通道是一根根并联的扁管,每根扁管里面有10几个通道,每个通道的内径只有不到1mm,这样冷媒的接触面积增大了,相同体积换热效果更好,所以称为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现在大多用在外机上,因为其有个较大的缺点,冷媒声较大,用在内机上噪音不好。

有谁知道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是怎么回事吗

3,微流控芯片中的微通道

以甲醇为工质,在不同进口温度、质量流率、热流密度和倾角下,对低高宽比矩形微通道中流动沸腾压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均相模型和分相模型对通道压降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发现,均相模型中两相平均粘度的计算应当采用Dukler公式,用其他计算式时误差较大;利用Lockhart-Martinelli关系式进行的分相模型计算发现,现有C值计算公式,如Chisholm,Leeand Lee,Mishima及Quand Mudawar等,都不能用于预测该实验中低高宽比微通道的两相压降。实验发现当通道中含气率相对较高时,汽液两相间相互作用随x升高而减小,需采用一随质量流率减小而减小的C值计算式。通过实验提出了基于Mishima公式的C值计算式,用该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6.9%。

微流控芯片中的微通道

4,微通道主要用来做什么的

是现在流行的通讯工具。
微通道换热器的工程背景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传热问题。1981年,tuckerman和pease提出了微通道散热器的概念;1985年,swife,migliori和wheatley研制出了用于两流体热交换的微通道换热器。随着微制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制造水力学直径10~1 000μm通道所构成的微尺寸换热器。1986年cross和ramshaw研制了印刷电路微尺寸换热器,体积换热系数达到7mw/(m3·k);1994年friedrich和kang研制的微尺度换热器体积换热系数达45mw/(m3·k);2001年,jiang等提出了微热管冷却系统的概念,该微冷却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微散热系统,由电子动力泵、微冷凝器、微热管组成。如果用微压缩冷凝系统替代微冷凝器,可实现主动冷却,支持高密度热量电子器件的高速运行。

5,microchannel是什么意思

下载一个驱动精灵可以自动下载并安装驱动,还可以自动更新,记住先备份,不行的话可以还原. http://www.drivergenius.com/
microchannel  [释义]微通道;  [网络]槽管; 微风度; 微槽道;  [例句]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micromixing efficiency in microchannel reactors  微通道反应器微观混合效率的实验研究  [其他]形近词: midchannel cochannel interchannel
microchannel释义微通道网络槽管; 微风度; 微槽道形近词:Microchannelmidchannelcochannelinterchannel数据合作方:金山词霸双语例句百度知道新1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micromixing efficiency in microchannel reactors微通道反应器微观混合效率的实验研究

6,微通道的发展历程

微通道(微通道换热器)的工程背景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传热问题。1981年,Tuckerman和Pease提出了微通道散热器的概念;1985年,Swife,Migliori和Wheatley研制出了用于两流体热交换的微通道换热器。随着微制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制造水力学直径?10~1 000μm通道所构成的微尺寸换热器。1986年Cross和Ramshaw研制了印刷电路微尺寸换热器,体积换热系数达到7MW/(m3·K);1994年Friedrich和Kang研制的微尺度换热器体积换热系数达45MW/(m3·K);2001年,Jiang等提出了微热管冷却系统的概念,该微冷却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微散热系统,由电子动力泵、微冷凝器、微热管组成。如果用微压缩冷凝系统替代微冷凝器,可实现主动冷却,支持高密度热量电子器件的高速运行。国内市场最先将微通道技术产业化的是汽车空调行业。由于传统的氟利昂系列制冷剂对臭氧层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已被《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R134a作为一种过渡型替代品,由于其温室效应指数很高(约为CO2的1 300倍),也被《京都议定书》所否定。CO2在蒸发潜热、比热容、动力黏度等物理性质上具有优势,若采用合适的制冷循环,CO2在热力特性上可与传统制冷剂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但是CO2制冷循环为超临界循环,压力很高,在空调系统中高压工作压力要到13MPa以上,设计压力要达到42.5MPa,这对压缩机和换热器的耐压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结构轻量化和小型化的前提下,微通道气体冷却器是同时满足耐压性、耐久性和系统安全性的必然选择。

文章TAG:通道  微通道板  介绍  微通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