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电影的镜头是怎样做的

分镜头拍摄,然后在电脑上进行剪辑
很麻烦。
电脑合成。

电影的镜头是怎样做的

2,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有什么不同

“鱼眼”镜头属于广角镜头群中的一种,一般来讲,全幅小于36mm焦距的镜头都属于广角镜头,但是当焦距小到16mm以下时,由于视野角度慢慢接近180度平面,镜头的设计就要做相应改变,比如前镜片突出镜筒,以获得更大范围的视野,而这种奇特的造型也被人们戏称为“鱼眼”镜头。另外,由于镜片的设计做了改变,在画面变形中鱼眼镜头通常呈现桶形畸变,而16mm以上的广角镜头则是枕形畸变。
焦距超过35mm的镜头一般就称为广角镜头了,而焦距在6-16mm的才能叫鱼眼镜头了,他们差别很多,除了视角的范围外,他们对待畸变的态度也是非常不同的,广角镜头一般都是控制畸变,而鱼眼镜头则很多的是放大这样的畸变.另外对于这两个镜头之间没有好和坏的分别,摄影师根据自己预期的效果选择不同的镜头(对自己都不太明白的人最好不要回答问题,否则可能让不懂的人更弧度)

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分镜头

是导演将整个影片或电视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摄制的镜头的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对话、音响效果、音乐、镜头长度等项目,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 “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的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的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的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是导演将整个影片或电视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摄制的镜头的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对话、音响效果、音乐、镜头长度等项目,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

什么是分镜头

4,镜头的内对焦与外对焦解释

内对焦   不少镜头采用两个嵌套的管状结构,成本低廉,但在对焦和变焦过程中,镜头长度会发生变化,不便于使用偏振镜和特殊效果滤光镜。同时,由于套筒移动和抽吸空气,会导致灰尘进入镜身内部以及加快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镜头内部的灰尘会十分明显。采用内对焦和后对焦设计的镜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述问题。   为了因应高倍率变焦镜及轻量化,并保持镜长不变,对焦时不再全组移动镜片,而是将镜片系分割成偶数的群组,只移动中间的镜片组来作对焦,称为内对焦。 结构说明   镜头的镜组结构分为前镜组、中间镜组和后镜组。所谓内对焦(Internal Focussing,简称IF),是指镜头在对焦时,前后镜组都不移动,而由镜头内部的一个对焦镜片组的移动来完成对焦,对焦时镜头长度保持不变。而后对焦(Rear Focussing,简称RF),则是指对焦时前镜组和中间镜组不移动,而后镜组的移动来完成对焦,对焦时镜头长度也保持不变。 外对焦   为了减少焦距离变化较大的微距镜头、非对称式广角的相差变化量,内对焦和后对焦设计常常采用浮动系统结构,该系统能够检测并分配不同镜组的移动量,以减少单个镜组的移动量,这样就能够保证即使在非常近的距离下,以及从近摄至无限远距离也能保持出众的镜头性能。   采用内对焦和后对焦设计的镜头特点是前镜组不移动,通过中间镜组或后镜组前后移动完成变焦和对焦。在使用中,镜头的长度不会变化,而且前镜组不会旋转,便于使用偏振镜和特殊效果滤光镜。由于镜组移动距离减小,对焦速度也很快。此外,还可以减轻镜片驱动的扭力,保持对焦时的稳定感。

5,单反镜头放大倍数怎么看

比如50mm定焦镜头就是 50/50就是1倍啊。 那个叫放大率 跟变焦倍数完全完全是两个概念...........- -|| 放大率的意思 比如一个直径1厘米的硬币 在底片上成像的大小也是1厘米,那么这个镜头的放大率就是1:1 ,如果成像大小只有一半(0.5厘米),那么放大倍率是1:2(也就是0.5啦) 一般达到1:1的镜头就可以称为微距镜头,不过现在厂商都比较缺德,能达到1:4 (就是0.25) 的镜头都会标注微距字样...... 这个放大率和镜头的设计,焦距,最近对焦距离等等参数共同决定。 光学变焦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变焦方式与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摄像头的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光学变焦同传统相机设计一样,取决于镜头的焦距,所以分辨率及画质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光学变焦可以支持图像主体成像后,增加更多的像素,让主体不但变大,同时也相对更清晰。通常光学变焦倍数大者适合用于望远拍摄。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5倍之间,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 基本上,若是被摄体的位置不变,镜头的焦距与物体的放大率会呈现正比的关系:放大率=影像尺寸/被摄体尺寸光学变焦。 例如:Sony Cybershot DSC-F828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的28~200mm焦距,我们便说它是7×的光学变焦,意味原始的镜头焦距为28mm,经过镜头系统的伸缩改变,最大可以将镜头焦距调整到200mm。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可以将被拍摄的景物放大7倍。 小提示 如何从数码相机机身看出光学变焦的倍数 ★我们可以从镜头的变焦范围(焦距)标识计算出光学变焦的倍数。例如:Sony Cybershot DSC-F828数码相机的镜头上,清楚地标识“7.1 - 51”,这表示变焦范围(焦距)从7.1 mm到51 mm。那么就可以计算出光学变焦的倍数为51 ÷ 7.1 ≈ 7。 ★很多数码相机的机身或镜头上也会直接标识出光学变焦的倍数,如Sony Cybershot DSC-F828数码相机的机身顶部,清楚地标示“7x Optical Zoom”(见图1)。 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体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如果光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去这里看看 http://www.haxiys.cn/
长焦端/广角端!EG:佳能18-200mm~~~~200/18=11.1(倍)
镜头上面都有标注,焦距多少到多少.
其实对于单反相机来说,变焦倍数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主要看焦段范围,如果一定要看变焦倍数的话就用大值除以最小值就行了,比如一支75mm——200mm的镜头,他的变焦倍数就是200除以75。

6,尼康D型和G型镜头的区别问题

ls月上中天说的大体是对的,但是可惜有点小遗漏。g头和d头的主要区别是光圈环的取消,而镜身马达则是af和afs的区别。像老镜皇2870就是af-sD,既有光圈环又有马达(同期的大钢炮,金广角等镜头都是如此);而当年f65的套头2880则是afG,既没有光圈环也没有马达(跟前面比明显就是高低端的巨大差别啊,类似的还有古老版本的70300等)。g头相对于d头的优势在于光圈环取消后和机身卡口的连接处可以用橡胶圈密封,以此达到防水效果。而新的g头大多比同指标的d头有新的光学设计、做工、材料以及马达和防抖等新部件(比如8514g和8514d的比较),所以会贵很多也要好一些,具体好多少看是哪个了。像两款8514,我个人就觉得没有升级的必要,至少我有这个差价的钱时会花在别的地方(自己用着8514d感觉没有提升的必要了)。而新的5014g则要比老的5014d强大太多了,现在我是不太找得到理由买5014d了……
ls月上中天说的大体是对的,但是可惜有点小遗漏。g头和d头的主要区别是光圈环的取消,而镜身马达则是af和afs的区别。像老镜皇2870就是af-sD,既有光圈环又有马达(同期的大钢炮,金广角等镜头都是如此);而当年f65的套头2880则是afG,既没有光圈环也没有马达(跟前面比明显就是高低端的巨大差别啊,类似的还有古老版本的70300等)。g头相对于d头的优势在于光圈环取消后和机身卡口的连接处可以用橡胶圈密封,以此达到防水效果。而新的g头大多比同指标的d头有新的光学设计、做工、材料以及马达和防抖等新部件(比如8514g和8514d的比较),所以会贵很多也要好一些,具体好多少看是哪个了。像两款8514,我个人就觉得没有升级的必要,至少我有这个差价的钱时会花在别的地方(自己用着8514d感觉没有提升的必要了)。而新的5014g则要比老的5014d强大太多了,现在我是不太找得到理由买5014d了……
G型镜头是较D型更新的镜头,目前尼康新出的镜头都是G型镜头,G型包括D型的传递距离信息的功能,唯一的区别是没有光圈控制环。目前尼康主流的镜头群中,只有一些老的AF-S镜头和AF定焦镜头是D型,其他的都是G型镜头。D镜头在老款的胶片单反中会用到。尼康官方对G和D型镜头的定义:AF-D尼康在1996年推出AF-D系列镜头,这些镜头与AF镜头看起来相似,它们包含一个可以将对焦距离信息(此信息用于增强相机曝光与闪光测光系统的准确性)传送到相机机身的编码微芯片。具有高级3D矩阵测光系统的相机需要AF-D兼容镜头才能充分利用此技术。所有最新的尼康自动对焦镜头可将距离信息传送到兼容的相机,因此是AF-D兼容的,AF-D镜头可通过镜头上标示的D标识来识别。AF-GAF-G镜头在2000年推出,这些镜头与AF-D镜头相似,并且具有与AF-D镜头相同的功能,但没有光圈环。(只有旧式的尼康SLR相机需要光圈环,因为这些相机无法从镜头检测到此信息)。
G型镜头是较D型更新的镜头,目前尼康新出的镜头都是G型镜头,G型包括D型的传递距离信息的功能,唯一的区别是没有光圈控制环。目前尼康主流的镜头群中,只有一些老的AF-S镜头和AF定焦镜头是D型,其他的都是G型镜头。D镜头在老款的胶片单反中会用到。尼康官方对G和D型镜头的定义:AF-D尼康在1996年推出AF-D系列镜头,这些镜头与AF镜头看起来相似,它们包含一个可以将对焦距离信息(此信息用于增强相机曝光与闪光测光系统的准确性)传送到相机机身的编码微芯片。具有高级3D矩阵测光系统的相机需要AF-D兼容镜头才能充分利用此技术。所有最新的尼康自动对焦镜头可将距离信息传送到兼容的相机,因此是AF-D兼容的,AF-D镜头可通过镜头上标示的D标识来识别。AF-GAF-G镜头在2000年推出,这些镜头与AF-D镜头相似,并且具有与AF-D镜头相同的功能,但没有光圈环。(只有旧式的尼康SLR相机需要光圈环,因为这些相机无法从镜头检测到此信息)。
G取消了光圈环,简化镜头结构,降低成本,对光学没有影响。G头由于没有光圈环控制光圈,与手动机身搭配时光圈只能是最小光圈,不能放大。
G取消了光圈环,简化镜头结构,降低成本,对光学没有影响。G头由于没有光圈环控制光圈,与手动机身搭配时光圈只能是最小光圈,不能放大。

文章TAG:镜头  镜头设计  设计  电影  镜头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