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中的四部指

《四部丛刊》是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开始印售的。四部,指旧目录学中四部分类法的“经、史、子、集”四部。

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中的四部指

2,古籍丛书有哪些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逸丛书》《丛书集成》《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等等。
《新修本草》《吴普本草》 《汤头歌诀》《温热论》 《金匮要略》《内经知要》《济阴纲目》《神农本草经》《脉经》 《删补名医方论》 《温病条辨》《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中藏经》《刘涓子鬼遗方》《医林改错》《濒湖脉学》 《难经》 《褚氏遗书》《医学源流论》 《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

古籍丛书有哪些

3,将出师表公输醉翁亭记陋室铭卖柑者言惠子相

先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公输》,然后是战国初期庄子的《惠子相梁》。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明朝刘基的《卖柑者言》。
公输,惠子相梁。出师表,陋室铭,醉翁亭记,卖柑者言
1. 《公输》春秋末期,2.《惠子相梁》战国初期,3.《出师表》三国,4.《陋室铭》唐代,5.《醉翁亭记》宋代,6.《卖柑者言》明代。
《惠子相梁》出自春秋《庄子·秋水》《公输》,战国孟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卖柑者言》选自《四部丛刊》本《诚意伯文集》,《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 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502种,分装成3100多册。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
《公输》、《惠子相梁》、《出师表》、《陋室铭》、《醉翁亭记》、《卖柑者言》如果还有一个问题是人物的【我的作业上有、】项羽、刘备、鲁达、林黛玉、孔乙己、祥子

将出师表公输醉翁亭记陋室铭卖柑者言惠子相

4,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与四库全书是什么关系

  四部丛刊   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   四部备要:这部丛书收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个别影印。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眼于选择宋元明珍本影印,而《四部备要》则偏重于实用——选印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   经部:十三经古注 十三经注疏 清十三经注疏 小学 经义   史部:二十四史 编年 古史 别史 杂史 载记 传记 奏议 地理 政书 史评 表谱考证   子部:周秦诸子 儒家 农家 医家 算法术数 杂家 小说家 释道家 诸子大意   集部:楚辞 汉魏六朝别集 唐别集 宋别集 金元别集 明别集 清别集 总集 诗文评   四库全书:丛书名。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5,中国还有哪些系列丛书比如明代四大奇书四大名著晚清四大谴

丛书又名丛刊、丛刻、汇刻、丛编等,是在一个总的题名之下汇集若干种单独著作的出版物。我国现存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合辑的《儒学警悟》。丛书对保存古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古籍由于战祸、灾害或其它原因陆续失传,由于保存在丛书中而得以存世。查找古籍丛书最常用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丛书广录》  《中国丛书综录》的使用方法根据查找的具体要求而定。如要查某一丛书国内哪些图书馆收藏,可通过第一册“总目”查找;如果要查某一图书被收入到哪些丛书中,则先从第三册“索引”入手,转到第二册,了解该书被收入哪些丛书之中后,再通过第一册了解丛书的基本情况和收藏情况。  《 中国丛书综录》是一部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工具书。但该书同样存在一些错误和疏漏。《中国丛书综录补正》(阳海清编撰,蒋孝达校订,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对《中国丛书综录》中的错误和疏漏进行了考订和补正,补充著录了丛书的版本、补正了一些丛书的卷数、增补了一些丛书的异名、补充了一些丛书缺漏的子目、增录了一些新版丛书等。书后附有“丛书异名索引”.《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施廷镛主编,南京大学1982年刊行),对《中国丛书综录》中漏收或未收的丛书进行了增补,共补充丛书977种。全书分丛书目录和子目索引两部分。书后附“丛书书名索引”和“子目书目索引”。《丛书总目续编》(庄荣芳编,台北德浩书局1974年版),对《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总目”进行了补充,收录了台湾地区出版的丛书683种,可查找台湾地区1974年前丛书的编纂、收藏情况。  此外,查找古籍丛书,下列工具书也可利用:《四部丛刊书录》(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四部备要书目提要》(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等。

6,四部丛刊是指哪四部

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 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502种,分装成3100多册。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 刊印丛书在我国有悠久历史。不过主持人的出发点主要似不外“网罗散佚”,或者说是以提供稀见珍本为主,有些甚至是相互争奇斗妍,各有所长。从保存文献的角度看来,这样做,当然也很有意义,只是这类丛书只能供专门家参考,要不然便是收藏家的珍品,在普及知识、推广学术上未必能起很大的作用。《四部丛刊》所选是“家喻户诵,如布帛菽粟,民不可一日缺者”,这说法在今天看不免有点过份,但它大量收入了古籍中的必读书、必备书,确实是事实。我国由于文化遗产丰富,同一种书,传本很多。在首先抓普及的前提下,《四部丛刊》尽可能选用当时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本子。如脍炙人口的吴梅村的诗,《丛刊》所收便是较为少见的《梅村家藏稿》,比一般通行本名贵和可靠得多。 《四部丛刊》还收入了一批非常有用的工具书,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宋刻《太平御览》之书,解放后,北京中华书局为了满足学术界的迫切需要,将它单独约定缩印成四大本(原来分装成136册),这一上千年前问世的大型工具书,为今天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宝贵资料实在太多,以致中华版虽一印再印,在书店里一直供不应求,这事实说明了《丛刊》中所收的工具书如何深受欢迎。 《四部丛刊》还发掘了一些从未面世的稿本。清代查继佐的《罪惟录》保存有大量明朝史料,由于作者的立场是反清的,所以一直没有刻本。其中也许特别有兴趣的是对徐光启的评价。在所有当时的徐光启传记中,《罪惟录》中的《徐光启传》是最翔实而公正的一篇(比《明史》中的好得多)。这部十分重要的史籍直到“它收入了《丛刊》才能与广大读者见面(这书后来又单独分别出了影印本和排印本)。《丛刊》中还有许多珍贵品种。
《四部丛刊》是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开始印售的。四部,指旧目录学中四部分类法的“经、史、子、集”四部。

文章TAG:四部丛刊  四部备要  四部丛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