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升级智能制造

易云科技了解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升级“智能制造”的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生产:从“同质化”到“个性化”:制造业企业的成败,往往在于客户对产品的认可程度,而当对个性的追求已成为时代的共识,产品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已然成为制造企业成败的关键。2. 产品:从“机制化”到“智能化”:通过在产品中加入大量的电子技术并与云端连接,每个被纳入的物体都相当于一个智能终端,不断记录产品本身的静态信息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动态信息,上传到终端服务管理平台。针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产品会逐渐“了解”客户,“认识”“自我”,感知客户本身的特殊情况与自身的变化,并在特定场合下做出实时反馈。3. 产业:从“生产型”到“服务型”根据“微笑曲线”价值理论,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环节主要集中在前端的研发设计与后端的制造服务,而中间的制造部分附加值越来越低,制造业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就必须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正为其实现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升级智能制造

2,智能制造的智能技术

1、新型传感技术——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光纤传感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2、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3、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4、系统协同技术——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安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5、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自愈合调控与损伤智能识别以及健康维护技术,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技术。6、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嵌入式互联网技术,高可靠无线通信网络构建技术,工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异构通信网络间信息无缝交换技术。7、功能安全技术——智能装备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技术及方法,建立功能安全验证的测试平台,研究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术。8、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多维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成型工艺,焊接、粘接、烧结等特殊连接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精确可控热处理技术,精密锻造技术等。9、识别技术——低成本、低功耗RFID芯片设计制造技术,超高频和微波天线设计技术,低温热压封装技术,超高频RFID核心模块设计制造技术,基于深度三位图像识别技术,物体缺陷识别技术。

智能制造的智能技术

3,如何突破制造业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开始由军事实力的较量渐渐转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较量,为了使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加快经济发展速率,各国都开始引入高科技手段,这使得科学领域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近年来由发达国家提出的“智能制造系统”、“信息高速公路”等国际研究计划,无疑是世界科学领域的发展法向,也是提升各国制造也水平的关键因素。制造业的发展由最初的手工制造经过一步步进化,到后来的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制造,最后发展为如今的并行规划设计阶段,并引入了相关科学技术已经先进工具来满足市场需求。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面对很多实际问题已经无法解决,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却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显而易见,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引用智能制造系统到制造业中是必然的结果。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从而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智能。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国家制造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速度以及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生活水准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其研究目标是要实现将市场适应性、经济性、人的重要性、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开放性和兼容能力等融合在一起的生产系统,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并具有自组织能力,是一个集成许多工厂和多种机器设备的混合系统。它具备满足各种社会需求的柔性,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易于操作,并且具有高效率,能避免重复投资等。应用智能制造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用技术系统来突破人的自然智力的局限性,达到对人脑的部分代替、延伸和加强的目的,使那些单靠人的天然智能无法进行或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得以完成,从而使人类的智慧能集中到那些更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中去。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来源,在制造业走向智能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人与机器有机高度结合才能实现制造过程的真正智能化。在我国,虽然企业与技术转移问题目前尚不严重,但是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应用智能制造系统等相关技术了,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许会面临着大量机会的流失,也减弱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我国应当重视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对其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其作用力,争取在竞争形势严峻的制造业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先进的智能制造系统也必将帮助我国的制造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局面。查看原文:http://www.infinityqs.cn/zixun/2309.html
狭隘的说,制造业智能化,也就是工厂生产过程智能监控,即通过XL68智能环境监测装置、XL60智能测控装置RTU、XL62环境监测传感器读取工厂生产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生产现场仪表、控制设备的数据,生产环境的数据,第三方设备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无线上传到XL90智能网关,然后通过智能网关连接以太网汇总到MES制造执行系统统一集中监控,管理。制造业智能化,主要用在手机、电子、汽车等加工制造业,多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自动化技术改革了制造业,欧美因此成为工业先进国家,之后在中国低廉劳动力抢占制造商机,世界工业聚焦逐渐东移;但由于近年劳动人权较为提升,加上自动化技术发展加快,欧美制造业以计算机人工智能取代传统人力的趋势逐渐明朗,从自动化转型为智能化已成为制造业的新兴浪潮。 智能化的概念目前仍相当模糊,而且一般智能化常会与自动化混淆。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自动化只是单纯的控制,智能化运动化则是在控制端加上数据挖掘,采集后的数据必须能无缝传送到后端累积成庞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再依据数据库的讯息,分析、制定出正确决策,而这些决策同时也附加自动化设备与以往不同的功能。例如作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第一品牌以及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广东拓斯达为例,通过中央供料系统、机械手、在注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机械手在非结构复杂环境下的信息综合与处理、针对复杂任务的规划和协调的难度和影响变得突出,采用信息反馈、优化控制、协调集成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去解决,控制学科在系统优化和综合集成方面的优势,将越来越在智能机械手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然制造设备的智能化不只设备自我诊断,还有其他相当多功能。自动化设备要升级到智慧化,必须透过专业的硬件厂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一般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多已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客制设计,更上一层楼的智能化自然需要硬件供货商更进一步的协助,而面对此一情况,硬件供货商也必须加重自身原来的专业咨询角色。

如何突破制造业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文章TAG:科技制作如何实现智能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