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数据库为什么要采用三级模式结构?

三级模式,两级映射,便于修改和维护。用户应用按照外部模式操作数据,通过外部模式-模式的映射定义并建立外部模式与模式的对应关系,将外部模式与模式链接起来。当模式改变时,只要改变映射,外部模式可以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也可以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和存储结构(内部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通过模式-内部模式映射来定义的。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要改变模式-内部模式映射就可以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5、为什么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提供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两层映象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1。Mode mode是数据库设计者根据统一的观点总结所有用户的数据而构建的一种全局逻辑结构。它是对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2.Out-of-mode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一个或几个用户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逻辑的表示。外部模式是从模式派生的子集,它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部分。

二、数据库的二级映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型是对数据的三种抽象,将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了DBMS。为了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实践和转换,DBMS在这三个层次之间提供了两个映像:外部模型/模型映像和模型/内部模型映像。1.外部模式/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高度的逻辑独立性。它定义了外部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图像定义通常包含对其外部模式的描述。

6、 数据库三级模式到底是什么意思

数据库三级模式包括外部模式、概念模式和内部模式,1。外部模式。外部模式也叫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用户级别。2.概念模型。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层次。3.内部模式。内部模式由内部模式描述语言描述和定义,是数据库的存储视图。数据库三级模式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它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组于1978年提出的标准化建议,将数据库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来说,物理数据库是客观存在的,是数据库操作的基础。用户应用根据外部模式操作数据,通过外部模式-模式映射定义并建立外部模式与模式的对应关系,将外部模式与模式链接起来。当模式改变时,只要改变映射,外部模式可以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也可以保持不变。

7、举例说明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由模式、外部模式和内部模式三个层次组成。(1)模式模式,又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面向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实际上是数据库数据的逻辑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还要定义数据之间的关系,定义与数据相关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外部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部模式。应用程序都在处理外部模式。外部模式是保证数据库安全的有力措施。每个用户只能看到和访问相应外部模式下的数据,数据库中的其余数据对他们是不可见的。(3)内部模式内部模式也叫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种内部模式。它是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模式的描述,是数据库内部数据的表示。

8、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包括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外部模式、概念模式和内部模式。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严密的系统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包括外部模式、概念模式和内部模式。它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用户层对应外部模式,概念层对应概念模式,物理层对应内部模式,这样不同层次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看法。所谓视图,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的用户“看到”的数据库是不一样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模式  三级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  结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