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现在的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高锋时侯。

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2,中国国产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要求汽车行业要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市 场机会和利润增长点,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刺约因素,就当前状况提出 了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汽车行业;现状;因素;对策 近几年国内车市焦灼。几乎全球汽车品牌都在中国市场 激烈厮杀.导致本土厂商处于十分窘迫的境界。这就要求本土 厂商要善用行业机会,挖掘本行业的发展潜力,着力改进企业 的运营机制,推动国内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力争走在世界汽 车行业的前沿。 一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 1.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当前无论哪个汽车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计划,每年都有 新车推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而显得华而 不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小众车型和低端车 型中“模仿”远远超过“原创设计”,摆脱不了侵权的阴影,影响 品牌打造:二是,大部分汽车企业已建立了研发中心,但这些 研发机构只浮于水面上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研发活动,即使有 过新车开发尝试,仅仅是产品的局部改进,离整车开发还相当 遥远。三是。打着整合世界资源的旗子全盘买来,自主设计的 含金量不高。比如说在工程设计方面就用高薪聘请外国公司 完成:所需设备就采用租赁的方式由外国公司提供等,增加了 制造成本。 2.汽车产业人才与资金匮乏 汽车产业本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研究开发费用在产品成 本中占很大比重,由于固定资产、运转费用投入不足导致国内 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只是汽车强国中一般企业生产 规模的50%。另外。由于国家在对汽车产业所需各类人才的 培育上缺少规划。科技资源缺乏整合。使许多汽车企业深感缺 乏站在世界汽车工业最前沿的、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人才和研 究力量。

中国国产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3,中国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1. 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2. 汽车生产将由大批量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3. 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4. 人力资源将由国内单一配置转为全球流动配置。5. 汽车产品将由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6. 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受邀做客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接受访谈回答网友提问时,从另一角度观察,就当前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一些热点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这些看法,对我们更全面、更辩证地认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均有启发和帮助。 如何评价前4月汽车产销今年前四个月汽车产销状况确实比较好,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一直在延续;二是多年的惠农政策,农村的购车状况明显好转;三是国家及时出台了刺激市场的政策,起了很大作用。不是救企业而是救市场,产生了直接效果。 1-4月市场问题不是不存在,第一个问题,不是所有产品都好,运输类产品销售不好,比较典型的是半挂牵引车同比下降了60%;第二个问题,是产值和利润下降,并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繁荣;三是出口下降,一季度整车出口下降60%,按金额算整车加零部件下降40%。 对今年汽市需求的预测今年汽车需求1020万辆,依据去年前高后低,增长率5%-7%,今年估计7%-8%,这样是1020万辆,现在看可能比1020万辆要多。但中国60%以上的人第一次买车,中国人是攒够了钱买车;外国90%以上的人二次换车,经济形势不好时,他们就不换了。 即使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世界第一,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太好,而是别人做得太差。明年或者后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过去后,中国能不能保持第一,是一个问题。 怎样看车企兼并重组战略重组、兼并、调整,好说不好做。表面上看,经济危机情况下为什么不调整?但从另一角度说,经济危机时家家紧张,你希望大企业去兼并,可它也处在困难时期。政策要让兼并者比建新厂合算,要不然他就不去兼并了;要让被兼并者比独立经营合算。兼并方和被兼并方应该实现共赢。对兼并重组,反对把这个问题政治化。 自主品牌做高端车型自主品牌应该是中国企业独立完整拥有的品牌,大部分在中国制造。现在自主品牌企业造高档车,难度大,造中低价位车的难度比较小。消费者对于高档品牌车的要求很高,对于中低价位车的品牌要求低。笼统地说,我不赞成从很高的范围切入。大家可以发现奥迪和雷克萨斯两个品牌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被世界承认,而且还没有达到奔驰和宝马的高度。 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第一,不能认为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没问题,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综合性价比,不能与传统汽车相比。第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不少搞新能源的科学家和企业,为了宣传,为了争取社会承认,为了得到政府支持,他们加大了宣传力度;相信如果技术完全成熟的话,这个市场应该比现在大得多。 总的来讲,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汽车,它是战略产品,将来我们面临几大问题,比如石油资源问题、二氧化碳问题,这些问题传统能源汽车不能完全解决。所以将来在战略上来说是倾向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现在需要推广,不是单纯地宣传,而是需要政府补贴,形成万辆等级的市场,比如科技部规划的“十城千辆”,就是一万多辆。有了这样的市场,我们就可以研究生产工艺,怎么样用成熟的工艺保证质量,用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然后批量使用,对于社会基础设施等等,进行逐步摸索,为下一步战略成熟以后在全社会铺开打下基础。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不能放松。
现在技术并不成熟,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三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我国汽车市场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2003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44万辆和439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5.2%和34.2%,这是继加入wto以来,国内汽车工业连续第二年实现高速增长,但大并不代表强,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左右,而我国却不到3%。汽车行业要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任重而道远。 据统计,去年我国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在这12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有95家,产量1000辆以下的有70家。而在整车厂之外,又还有500多家照样有产品资格的改装企业。在以上600多家汽车企业中,有200家左右多年来产量很少甚至是“零产量”。 根据各地上报的“十五”工业规划,到2005年全国规划汽车生产的能力将不低于622万辆。这只是2000年的规划数据,随着这两年汽车市场的火爆,不少汽车企业纷纷扩产。一项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车加在一起的生产能力到2007年将达到1400万辆。考虑到汽车产能形成周期通常需18个月以上,2002年的项目将在今年产生效果。随着2003年大量新建项目的投产,预计2005年我国轿车产能利用率将跌至55%,成为2002年至2010年期间产能利用率的最低时期。产能过剩必将导致竞争加剧和利润下降。 由于汽车价格的大幅下降,国内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潜能得到了集中释放,这是2002年和2003年汽车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但随着这部分需求的释放,国内汽车需求将按照正常的趋势来发展。 而从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消息来看确实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从今年1至4月对13家汽车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统计表明,成品存货大幅上升。截至4月末,成品存货总值142.1亿元,上升27.9%,库存的增加迫使企业采用降价策略。但是,在通用、大众、神龙等主流厂家纷纷降价之后,市场却没有任何动静。“降价后,买的人不多,来看车、问车的人也少了。” 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今年我国汽车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即汽车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汽车生产快速增长,库存压力日益加大,消费者持币待购状况不断加剧。厂家为促销,频繁的降价也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导致消费者无法估计价格是否还要降,到底要降多少,从而使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后延,观望气氛日益浓厚。比如从年初到现在,进口车平均价格降了15%,但消费者还是持币待购。 趋势二:汽车价格大范围、大幅度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平均每个月就有25种车型降价,其中多分布于15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有统计显示,前三个月参与降价的车型近80种,涉及20余个汽车品牌,降价车型数量已与2003年全年降价车型数量持平。国产车整体降价幅度超过2%。在与2003年有对应产品的120种车型中,三分之二的车型价格有变动,平均降价幅度超过8%。价格较低的车型因其基数低,价格稍有变动,降幅就显得特别大。数据分析表明,越便宜的车型降幅越大。进口车降幅更大,依据今年前3个月150种进口车价格分析显示,其降幅更甚于国产车,达到4.3%,相对同期进口车市而言,整体价格跌幅超过5%。到2006年关税降到25%后将有更多的进口汽车降价。 一些汽车经销商表示,近期应该不会再下调价格,今年内价格下降的空间也不大。但事实上,国产车的定价权在汽车厂家手中,进口车的定价也要考虑和国产车的竞争。而从需求看,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受到车贷收紧和油品上涨的压制,也许只有更大幅度的降价才能将购车需求释放出来。 趋势三: 民资和外资增资中国汽车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车市真正的“井喷”不是卖车,而是造车。据统计,仅中国家电业中的诸如波导、 t c l等大鳄们,已向国家正式申请生产汽车的有40多家,总并购金额逾百亿元,而看好汽车业准备进入的则更多。有报道称,仅浙江就有几十家民营企业有意造汽车。 目前,我国各大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不断扩大产能,外商也纷纷增资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些年大规模的购并和联合,世界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通用-菲亚特-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现代、丰田-大发-日野、大众-斯堪尼亚、雷诺-日产-三星等六大汽车集团。六大集团一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纷纷从各自的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地、加速地展开有效的进入和竞争策略。日前,东风与日产、一汽与大众、华晨与宝马、通用与上汽、长安与福特等等的合资与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趋势四: 生产成本提高和销售收入下降并存 原料价格上涨和整车价格下降“吃”掉厂家利润,汽车厂家暴利时代即将结束,厂家要实现利润增长就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今年为例,春节后,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热轧板的每吨单价涨了200-300元;冷轧板则每吨上升了400-600元。以今年2月来讲,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通大型钢材上涨26.9%,普通中型钢材上涨36.7%,普通小型钢材上涨30.2%,线材上涨33.7%,中厚钢板上涨19.7%。由于钢铁、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汽车厂家的成本随之在急剧上升,到今年3月底,因原材料涨价而导致造车成本攀升7%,从而使盈利水平降低。 趋势五:一批实力强劲的经销商将脱颖而出 前几年发展迅猛的3s、4s店,虽然与该品牌汽车生产厂并非一体,但由于只能经营一个企业的产品,实际上同汽车厂有着生死相依的关系。如果汽车厂的经营效果不好,经销商就被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把综合市场和品牌专营的优势集中起来,建立多种品牌经营机制,以分散风险,就成为许多经销商的选择。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汽车经销商两万多家,数量远远超过汽车厂。年销售汽车五六万辆、七八万辆,销售额十几亿、数十亿元,经营规模相当于一个大中型汽车厂的经销商并不在少数。这些经销商的共同特点是,多品牌、跨区域、集团化、独立自主发展。近一时期,在3s、4s店和综合汽车市场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大3s市场、5s超市,也有一大批以3s、4s品牌店群为核心的经销商集团。有人预测,今后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大经销商,汽车制造企业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经销商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强。

中国汽车发展现状


文章TAG:我国  汽车  汽车行业  行业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