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穿戴设备有哪些怎么看

智能穿戴设备(又称可穿戴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泛指内嵌在服装中,或以饰品、随身佩带物品形态存在的电子通信类设备。具体来说,智能穿戴设备是把信息的采集、记录、存储、显示、传输、分析、解决方案等功能与我们的日常穿戴相结合,成为我们穿戴的一部分,如衣服、帽子、眼镜、手环、手表、鞋子等。智能穿戴设备具备两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拥有计算、储存或传输功能的硬件终端;其次它创新性地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当中或使其更便于携带,并创造出颠覆式的应用和交互体验。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按照应用领域来划分,一是按照主要功能来划分。从应用领域划分来看,这里采用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的分类方法,即认为当前智能穿戴设备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健身与健康、医疗与保健、工业与军事、信息娱乐,具体产品约有20多种
挺好

智能穿戴设备有哪些怎么看

2,可穿戴智能设备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手环具有运动计步、睡眠监测、心率检测、来电提醒等功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尽量选择一些知名品牌。除此之外,小米手环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如心率监测、屏幕解锁、免密支付等。其中小米手环已出货超过2000w枚。
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等。主要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凭借着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大趋势,打造的智能化、商品化可穿戴设备,如今俨然成为新世纪“宠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一、可穿戴设备操作更加便捷。 像智能手机相比pc可更加便于携带一样,可穿戴智能设备相比其他移动设备不仅更加便携,在使用上也更加便捷,它几乎可以完全依靠人体的自然动作实现操作,比如通过眨眼进行拍照,挥手开启录音等。这显然比双手捧着设备按钮、滑动、翻菜单、搜索更加诱人。二、可穿戴设备是24小时携带。 智能手机虽然普及,总不可能晚上抱着睡觉,但手表、腕带等可穿戴设备可以。当然,抱着睡觉算不上优势,可是,能够全天候携带特性有利于方便对用户进行持续的健康或医疗监测。另外,通过皮肤震动进行无声的睡眠唤醒等等。24小时贴身的特性,让可穿戴设备不容易被盗或丢失。三、可穿戴设备更美观和时尚。 许多人购买iphone5,是因为时尚漂亮被吸引,而不是顾及功能强大,甚至有的纯粹为炫耀的虚荣心所满足,真正用在功能上仍限打电话发短信聊天,少使用其它软件。相信将来生产的智能项链、智能耳环或智能手镯,胜过毫无实际用途的首饰饰品。自然不排除用珠宝黄金钻石镶嵌的可穿戴设备,这才是炫富的首选。四、可穿戴设备增强人体能力。 随着云计算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带给用户的计算能力将是极其强大的。由于可穿戴设备几乎跟人体融为一体,所带来的强大计算能力就如与生俱来一般,就像每一个人拥有了超能力般。不难想象:不需要打开手机、打开浏览器,眨眨眼睛,就能够知道明天的天气;扫一眼英文报纸,就可以出现即时翻译的结果;站在商场外,就看到有没有商家在打折;坐在车里,就能看到十公里外的路况……当然优势还有很多,ofweek可穿戴设备网望采纳

可穿戴智能设备有哪些

3,在智慧医疗方面通过大数据是否可以提高医疗质量

(一)发展条件日趋成熟个人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迅速增长,卫生总费用从2004年的7590.29亿元,到2014年的35312.40亿元,10年内增长近4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低。老龄化日趋严重和亚健康问题,健康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矛盾加剧。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亚健康人群占比已超过70%。企业对医疗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强劲迸发。药企、险企、医疗硬件厂商、互联网平台等企业亟需借助大数据应用降低成本并提升经营利润。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过度医疗等问题,导致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机构亟需以医疗大数据重构医患关系,效解决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及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2015年医改政策频出,国务院医改办以及卫计委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社会办医、医药电商的进程。破除以药养医,解除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医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几年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迅猛,2014年我国医疗机构IT支出达261.2亿元,为智慧医疗发展奠定一定基础。(二)医疗云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各地各类医疗云平台布局全面、层次丰富,在建设主体和运营模式上也形成了政企合建、市场运营的良好局面。我国智慧医疗云平台的构建主要是以人口信息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等三大数据库为支撑,并通过平台支持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六大类业务应用,正逐步形成国家、省、地市和县的四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三)医疗大数据来源多样化且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大数据主要由医院临床数据、公共卫生数据和移动医疗健康数据三大部分组成,各数据端口呈现出多样化且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四)智慧医疗与大数据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各类企业以医院、医生、患者、医药、医险、医检等入口,纷纷布局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在医院信息化、可穿戴设备、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医药电商等行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五)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医药电商助推医药分开;在线问诊导诊重构传统医患关系;远程医疗助力分级诊疗;智慧医疗与保险融合创新发展。(六)各地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建设呈现多层次阶梯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应用先行区、特色应用区、初步应用区、发展起步区等四大类。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一站式就诊服务国内已兴起的智慧医院项目总体来说已具备以下功能:智能分诊、手机挂号、门诊叫号查询、取报告单、化验单解读、在线医生咨询、医院医生查询、医院周边商户查询、医院地理位置导航、院内科室导航、疾病查询、药物使用、急救流程指导、健康资讯播报等。实现了从身体不适到完成治疗的“一站式”信息服务。智慧医院应用需要真正落实到具体医院、具体科室、具体医生,将患者与医生点对点的对接起来,单绝不等于网络平台上跳过医院这个单位,直接将患者与医生圈在一起。国内代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掌上浙一”、掌握健康。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个人健康档案如何管理?患者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历史就医记录,除了翻阅一本又一本纸质的病历外,根本无从查阅。在哪家医院住了几天,用过什么药,上一次怎么治疗的等,每到复查或者犯病时,总是需要翻箱倒柜的去找病历,时间久了还可能记不清或者记错。移动医疗的出现让每一个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看个人曾在医院的历史预约和就诊记录,包括门诊/住院病历、用药历史、治疗情况、相关费用、检查单/检验单图文报告、在线问诊记录等,不仅可以及时自查健康状况,还可通过24小时在线医生进行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身体不适自查,小病先问诊,大病去医院”的正确就医态度。国内代表:宁波市第一医院的“移动医院”。移动的医学图书馆多年前已实现的电子书、在线阅读无疑是给纸质类书籍、印刷厂和线下书店重重一拳。作为特殊领域的医学文献更是不像言情小说、科普杂志那样随意就能在书店买到或是百度就能搜索到,很多时候医学生需要上相关网站注册付费才能阅读。智能手机和pad的不断发展许多开发商去挖掘更多的固有资源从而让自己的应用卖的更好。于是阅读不仅变得便捷、随兴,而且更为有效。出自权威医学字典的药物库、疾病库、症状库查询,临床病例分析,甚至包括医学期刊的在线阅读和下载等,都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内代表:丁香园用药助手。 近两年来,智能手机、移动医疗开启了很多新的创业机会、应用场景,各类新玩家争相涌入,主要分为面向医院、医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户的b2c模式,前者以为专业人士提供医学知识为主,后者则是“自查+问诊”类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应用。智慧医院应用的问世对大众来说不仅能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费用,更能增加被医生重视的感受;对医生来说,不仅能减少劳动时间,还能提高患者管理质量、提高诊治水平,在不断学习中得到患者认可;对医院来说,能更直接的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服务,同时提高服务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智慧医疗方面通过大数据是否可以提高医疗质量


文章TAG:智慧  智慧医疗  医疗  可穿戴设备  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