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

2013年12月31日全球知名经济咨询机构IHS环球透视(以下简称IHS)汽车部门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将拥有近54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而全自动化汽车的推出速度会相对较慢。预计至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全球总销量将由2025年的23万辆上升至1180万辆,而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化汽车将于2030年左右面世。研究还预测,到2050年之后,几乎所有汽车或将是自动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商务汽车。预测至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0.2%。至2035年,随着无人驾驶变成现实,这一数字将上升到9.2%。该公司在一篇报告中预测,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电子技术将使汽车售价上升7000美元至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373元至60533元)不等,至2030年和2035年则会分别回落至5000美元和3000美元。

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

2,自动驾驶仪的发展历史

1914年,美国人斯派雷制成了电动陀螺稳定装置,成为了自动驾驶仪的雏形。20世纪30年代,为减轻驾驶员长时间飞行的疲劳,开始使用三轴稳定的自动驾驶仪,用于保持飞机平直飞行。20世纪50年代,通过在自动驾驶仪中引入角速率信号的方法制成阻尼器或增稳系统,改善了飞机的稳定性,自动驾驶仪发展成飞行自动控制系统。50年代后期,又出现自适应自动驾驶仪,能随飞行器特性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参数。20世纪60年代末,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在阿波罗飞船中得到应用。自动驾驶仪种类很多,可按能源形式、使用对象、调节规律等分类。现代自动驾驶仪的趋势是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自动驾驶仪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而且一般都是数字式自动驾驶仪。机载计算机能够确定最佳飞行路线,包括爬升和下降等,并对油门和各控制翼面发出指令。各种先进的显示屏幕取代了种类繁多的仪表盘,直观地显示出沿途检验点和飞机航向等信息。
我以前做过类似的,有两个解决办法:国外有航模用的飞行姿态稳定仪,其内部有一个简易型的陀螺仪,用于控制舵机(遥控或制导可以先输入稳定仪的输入端,它会将你的控制信号正确输出),当飞机倾斜时它会自动将其纠正。不过这种仪器由于和我们的导航系统配合不好,导致飞机机动性变差,而且价格相当贵。另外有一个替代陀螺仪的方案,用磁罗盘+气压传感器就可以完成姿态稳定。磁罗盘主要解决机身倾斜问题。我们知道飞机机身一倾斜就必然转弯,一转弯就必然倾斜。利用这个原理,我们检测机身相对磁极的方向有无变化及变化率,就可以知道机身是否倾斜,倾斜的幅度等等。气压传感器可以检测飞机前后俯仰,因为俯冲必然降高度,仰姿时则必然爬升,而高度变化气压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检测气压变化率就可以知道飞机俯仰姿态。

自动驾驶仪的发展历史

3,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背后是谁

众所周知,近年来谷歌(微博)、特斯拉等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传统汽车及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进入该领域。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发展开始引领多个行业产生变革。目前的汽车产业内已经形成了两种自动驾驶汽车的过渡标准。一种是“改良”路线,即让现有车型一点一滴地增加自动驾驶功能,就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半自动驾驶功能。另一种则是完完全全的“革命”路线,就比如谷歌无人汽车那样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业内对于这两条路线中哪种更为安全的争论从未停歇,但我们相信两者终将殊途同归。根据《互联网趋势报告》的分类,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大致区分为五个等级,它们分别是:非自动、部分功能的自动化、多个功能联动的自动化、有限的自动驾驶以及完全的自动驾驶。其中,多个功能联动的自动化这一等级可以以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以及通用汽车的超级巡航为代表,而有限的自动驾驶则已经在谷歌自动驾驶原型车上实现。当然,这一技术的最终目的,完全的自动驾驶(即汽车可以在整个旅途中完成安全驾驶,并监视车内功能的实际表现)则极有可能率先在未来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上实现。据悉,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已经驾驶了超过150万英里,目前在行驶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华盛顿州柯克兰市和亚利桑那州凤凰新城的街道上。
帮你找的资料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应普及的四种安全技术 最先进的技术往往最先配备在最高端的车型上,但随着时光的变化,大约每十年,那些本来只能在高端车型上看到的先进技术就会变成中低端车型的标配或选装配置。目前,大多数的事故主要是由于判断失误和疲劳驾驶造成的,那么,将来,我们的车子上都应该配备怎样的技术来帮助我们降低判断的风险和疲劳的身心呢? ●沃尔沃盲点信息系统 主打安全牌一直是沃尔沃最为在乎也是做的最好的领域。所以,在提高安全性设计方面,他们也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着创新。为了保证车辆的结构强度,有时也为了使车辆的外观拥有更为伟岸的身姿,因此,在设计上就很容易将a、b、c或者d柱设计的比较粗大,这样,在驾车途中,也就会阻碍一定的视线,从而成为潜在的危险。由于这些位置是驾驶者很难看到的,所以也被称为盲点。 因此,沃尔沃公司的主动安全研究中心开发了一种能够对车身侧面和后面进行全方位监控的系统,称为blis(盲点信息系统)。通过安装在车上的摄像机,它能够行成一个9.5*3.0米的探测区域。当有车辆进入这个区域的时候,与车辆进入位置相同一侧的反光镜上就会出现一个黄色信号灯,通过这个设计可以对驾驶者进行提示。 当然,在泊车或遇到两旁有电线杆的时候,它是不会发出警报的。此外,虽然它在白天和夜晚都能够捕捉接近的汽车和摩托车,但在比较恶劣的雾天或下雪的时候,它就不能工作了。 ●雪铁龙的变线提示系统(ldws) 在长途行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一望无际笔直的国道一直伸展向远方,蓝蓝的天空下独自长距离行车很容易发生视觉疲劳,紧绷的神经也会发生疲惫。而往往这个时候行车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任务,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不仅你的反应速度会很慢,而且,你还很容易发生跨过车道的危险。在夜间行车时,这种情况就将更加危险。 为了避免上述危险的发生,雪铁龙公司开发了一种变线提示系统(ldws),通过这个系统,它可以在速度超过了80公里/小时以后,对于车辆非正常行驶下变换车道的姿态给予提示。比如,在你没有打开转向灯的情况下,车子发生了偏向左侧或右侧车道的位移,这时,位于车前保险杠上的红外传感器就会探测出这种变化,并将信号传递到ecu,然后再根据车辆偏出的方向振动驾驶者的坐垫,比如车子如果向左偏了,就会振动坐垫的左侧。 在前保险杠上,每侧都有三个红外传感器,上面都设置了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感应传感器,通过连续向路面发射红外线来感应车子是否在正常行驶车道下行驶。这种传感器不仅可以感应到反射自白色车道标记的信号,而且,还可以识别其他几种颜色的记号。但是,车道分隔线的标记必须要非常清晰才行,对于那些颜色褪化了的车道分隔线恐怕辨别起来有些吃力。 ●日产的环视泊车技术 泊车一直是很多新手或者女性驾驶者非常头痛的问题,当然,对于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suv而言,在众多的车子中做到不刮蹭、轻松停车恐怕并不轻松,一般往往需要另一个人帮你看好前后左右的空间才可以将车子停进去。不过,日产的这个新技术应该会成为很多人的福音,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环视周围的障碍情况,从而使泊车不再是一件难事。 环视泊车技术实际上是模仿了鸟的一种观察模式,也就是说一只眼看180度。这样,在车子的前后左右都配备上了摄像头的车子就可以为驾驶者提供一个全方位车子附近环境的图像。 在向前移动的时候,它就会显示出车辆前方和侧面的影像,而在倒车的时候,则可以显示出车辆后部的影像。这样,即便只有驾驶员一个人泊车,也能够将车子准确的停在车位之中。 ●与传统巡航行驶相结合的奔驰跟车系统(distronic) 高速行驶的时候,与前车保持一个良好的车距是保证高速驾驶时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发生前车紧急制动的情况下,留出足够的刹车距离。通过使用这个技术,在巡航驾驶的时候,驾驶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转动方向盘就可以了。 通过预先设置一个与前车的距离,这个系统会按照这个设定来自动控制与前车的位置。如果超过了这个距离,车子会自动给油追上,如果距离缩短了,那么,车载计算机也会发出制动的指令。但如果已经进入了设定距离的20%,该系统就会自动闪亮仪表板上的车灯,并发出警告声以提醒驾驶者来控制车辆。再加上传统的巡航系统,高速路上的行驶过程将变得非常容易。 当然,预警式安全技术并不能够完全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还需要主被动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背后是谁


文章TAG:自动  自动驾驶  驾驶  行业  自动驾驶行业背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