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积分饱和现象

由于积分的作用,其调节器输出将不断的上升或下降,甚至超越统一信号的范围。

积分饱和现象

2,遇线消弱积分法消除积分饱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基本思想是,当控制进入饱和区以后,便不再进行积分项的累加,而只执行削弱积分的运算。

遇线消弱积分法消除积分饱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积分饱和现象及产生的条件

1. 控制器具有积分作用;2. 控制器处于开环工作状态,其输出没有被送往执行器;3. 控制器的输入偏差信号长期存在。
采用带有积分环节的运算放大器,它的输出与输入和积分时间常数有关,那怕输入信号较小,经积分,输出也会越来越大,当输出接近运放的供电电压就不能再增长了。这就是运放控制器的积分饱和现象。

积分饱和现象及产生的条件

4,串级控制积分饱和PID输出为100当投入自动指令输出100

积分饱和是指当执行器的位置达到极限了,控制器的输入还存在偏差,使积分作用一直存在并累积,形成一个积分区,时间越长积分区越深,当输入偏差反过来后,由于之前积分区的存在,使控制器的指令不能马上改变,要等很长时间过了积分区后才变化,这样会引起系统振荡!1.可以试着减小输出范围,2.积分作用不要太强,对输入值进行加权处理,3.观察在进入积分饱和前几秒钟将积分作用去掉,直接用比例调节!个人意见,请多指教!
量程没对

5,数字调节器存在积分饱和问题吗

积分饱和: 当偏差长期存在时,控制器中积分控制作用要引起积分过量问题,常用的防止积分饱和方法有两类: 如果执行已经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静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已无相应的动作,这就叫积分饱和。 抗积分饱和: (1)当控制器输出达到额定的上、下限值后,切除积分作用(1),保留比例作用(P),构成PI-P控制器。这样在偏差减小时,控制器输出能更快脱离上限或下限值; (2)在数字PID控制算法中,采用增量型或速度型算法,每次计算出应调整的增量值Δu或变化速度Δu/Δt,当控制作用量将超过额定上下限值时,则保持在上限值或下限值。这样,一当偏差减小或改变正、负极性时,控制器输出能更快脱离上限值或下限值。 作为DCS系统PID算法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作为使用者部需要考虑这个问题,除非你自己设计算法,编制程序。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的双闭环系统,它的调节作用比普通双闭环系统更快,使asr在速度超调之前开始退饱和。转速控制器的反馈信号是转速和转速微分信号之和。

6,积分饱和的积分饱和的定义

积分饱和 [英] Integral windup / integral saturation如果执行机构已经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这就叫积分饱和。 1、当偏差产生跃变时,位置型PID算式的输出将急剧增大或减小,有可能超过执行机构的上(下)限,而此时执行机构只能工作在上限。2、系统输出需要很长时间才达到给定值,在这段时间内算式的积分项将产生一个很大的积累值。3、当系统输出超过给定值后,偏差反向,但由于大的积分积累值,控制量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脱离饱和区。因此引起系统产生大幅度超调,系统不稳定。所谓积分饱和现象是指若系统存在一个方向的偏差,PID控制器的输出由于积分作用的不断累加而加大,从而导致u(k)达到极限位置。此后若控制器输出继续增大,u(k)也不会再增大,即系统输出超出正常运行范围而进入了饱和区。一旦出现反向偏差,u(k)逐渐从饱和区退出。进入饱和区愈深则退饱和时间愈长。此段时间内,执行机构仍停留在极限位置而不能随着偏差反向立即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时系统就像失去控制一样,造成控制性能恶化。这种现象称为积分饱和现象或积分失控现象。 积分饱和产生的条件1、调节器长期处于开环状态2、调节器具有积分控制作用3、调节器输入偏差长期得不到校正

文章TAG:积分饱和  积分饱和现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