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是南极科考活动的障碍之一。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考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考察队完成了46次科学考察和11次后勤保障任务,中国南极科考队进行了第29次科学考察,问题二:南极洲地处高纬度,极地寒冷高压,气体盛行下沉运动,向南极大陆周围扩散,形成强烈的极地东风,一年平均有300天大风天气,此外,南极地表几乎被冰雪覆盖,下垫面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加剧了南极寒冷。
问题1:B问题2:B问题3:C问题4:D问题分析:问题1:南极地区因纬度高、温度低、风力大而被称为“风银行”。所以南极科考队员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极寒大风,所以本题选b .问题二:南极位于高纬度地区,极地冷高压盛行,气体向南极大陆周围扩散,形成强烈的极地东风。一年平均有300天都有风。另外,南极地表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下垫面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加剧了南极的寒冷,所以本题选择b。
南极探险)((国家:美国导演:弗兰克·马歇尔演员:保罗·沃克·布鲁斯·格林伍德长度:未知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冰盖上,科考站的生存专家杰里和他的八只聪明强壮的雪橇犬将展开本季最后一次行动,陪伴麦克莱伦教授前往冰冻火山。然而,麦克莱伦教授在返回途中不幸受伤,需要立即被送回后方基地进行急救。与此同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雪即将来临,包括杰里在内的科考队成员必须乘小型飞机迅速撤离。
极地考察站的建设不是靠运输水泥建成的,而是靠运输板材、装置、家居用品等等。大部分都是拼装的,尤其是房子,几乎都是用积木拼装的。当然,这真的不是搭积木那么简单。混合一些高强度胶水和铆钉柳丁肯定是必要的。主要原因是南极气候冬冷夏暖(5 ~ 15℃),温差比较大。如果用水泥,容易热胀冷缩,导致开裂,耐久性大打折扣。而南极几乎不下雨,雨水侵蚀弱,空气湿度低。而且地处极地高压,风也不是特别大。
4、...材料一: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1)位置正确(2分);715公里(710 ~ 730公里正确,2分);先向东南再向东北(2分);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站日长夜短,昆仑站日极端(3分)。长日的顺序是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3分)。(2)沿途海上:雪龙号到南极路途遥远,会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和浮冰,对海上航行造成极大的困难和危险。(4分)陆上活动:运输困难,地面积雪很深,还有深不可测的冰裂缝,物资运输极其困难;寒冷,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冷的陆地,玩家的脸、手、脚等暴露在外的皮肤部位都会被冻伤;天气恶劣,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强、风力最大的地区。大风暴雪多,导致白化天气(气流将冰盖表面的粉状雪卷到空中),能见度差,给队员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极地上空稀薄的臭氧释放出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对人的健康有害。
5、...中国南极考察队开展了第29次科学考察活动,并利用天文光学望远镜获得...问题1:B问题2:C问题3:D问题分析:问题1:地球的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左右)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左右)最慢。考察从2012年11月5日持续到2013年4月9日。期间先是在近日点附近,然后远离近日点。速度应该是先快后慢,所以A错了。冬至日,12月22日,南极极端日较差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考察中,南极的极端日范围先扩大后缩小,于是晨昏圈与纬度圈的切点,也就是与纬度圈的切点,刚好出现极端日现象,先向北后向南的方向移动,B右。
6、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的内陆冰盖考察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科考队完成了46项科学考察和11项后勤任务。其中,备受国际关注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取得圆满成功。今年1月12日,17名队员再次登上人类历史上海拔4093米的南极内陆冰盖之巅,系统开展了地球物理、冰川、地质、气象、医学、天文等多学科综合考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前沿成果。同时,他们成功探索出一条从中山站到冰穹a长达1228公里的南极内陆运输“走廊”。
7、大风是南极科考活动的障碍之一。下列科考站中,风力较小的是?A长城站...昆仑站海拔高,靠近极地高压区,水平距离压差小。在同一水平面上,昆仑站的气压梯度力较小;中山站位于极圈附近,受副极地低压影响较大,远离极地高压,水平方向气压梯度力较大,因此昆仑站风力相对较小,昆仑站昆仑站靠近极地高压,所以昆仑站和高压中心的压差小。判断风力大小的依据,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也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如果F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δ P代表气压差,L代表单位距离,那么F δ P/L0的比值越大,风力越大。
文章TAG:南极 科考 考察队 考察 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