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量子隧穿效应的相关例子

阿尔法衰变就是因为阿尔法粒子摆脱了本来不可能摆脱的强力的束缚而“逃出”原子核。扫描隧道显微镜是量子隧穿效应的主要应用之一。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克服普通光学显微镜像差的限制,通过隧穿电子扫描物体表面,从而辨别远远小于光波长的物体。理论上,宏观物体也能发生隧穿效应。人也有可能穿过墙壁,但要求组成这个人的所有微观粒子都同时穿过墙壁,其实际上几乎是完全不可能,以至于人类历史以来还没有成功的纪录。

量子隧穿效应的相关例子

2,量子隧穿效应违背能量守恒吗

又称隧穿效应,势垒贯穿。按照经典理论,总能量低于势垒是不能实现反应的。但依量子力学观点,无论粒子能量是否高于势垒,都不能肯定粒子是否能越过势垒,只能说出粒子越过势垒概率的大小。它取决于势垒高度、宽度及粒子本身的能量。能量高于势垒的、运动方向适宜的未必一定反应,只能说反应概率较大。而能量低于势垒的仍有一定概率实现反应,即可能有一部分粒子(代表点)穿越势垒(也称势垒穿透barrier penetration),好像从大山隧道通过一般。这就是隧道效应。 据报道,两位德国科学家的实验是让微波光子粒子通过两个棱镜并进行观测得出。当两个棱镜分开时,大部分粒子都被第一个棱镜反射然后被探测器发现。但是,他们发现,有部分粒子却“隧穿”过了两个棱镜之间的间隙并被第二个棱镜反射回到探测器。尽管这部分粒子比大部分粒子穿越的距离要长,但是,两部分粒子却是同时被探测器发现。这也就是说,产生“隧穿”的光子粒子的速度超出了光速。这是唯一违反狭义相对论的一种现象
不违背,如果在势垒中观测到了粒子,那是波函数已经坍缩了。这时候这个波函数就不具备一个特定的能量。不可能同时测准位置和能量。

量子隧穿效应违背能量守恒吗

3,什么是单电子遂穿现象

单电子遂穿现象即单电子隧道效应(singleelectrontunnelingeffect) 一个包含极少量电子,具有极小电容值的粒子称为库仑岛,其能量由电势能及电子间互作用库仑能组成,可表示为E=-QVg Q2/2C。当库仑岛上增加或减少一个电子时,其能量增加e2/C。单个电子进入或离开库仑岛需要e2/C的激活能。在极低温和小偏压下,导体内的电子不具备e2/C的能量,故电子不能穿越库仑岛,此现象称为库仑阻塞。通过给库仑岛加栅压可以改变其电势能及总能量,在某个特定的栅压下,库仑岛总电荷Q=Ne和Q=(n 1)e的最小能量是简并的,即态密度间隙消失。此时,即发生单个电子隧穿库仑岛的现象,称为单电子隧穿效应。
微观的量子不确定性效应使电子可以在某一刻获得极大的能量,从而越过能量势垒,进行电子遂穿
由薛定谔方程的非无穷势垒解描述的一种现象,电子有可能穿过势能大于其本身的势垒,你要想具体的了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原子物理110页写的很明确。
电子在能量小于势垒时仍能贯穿势垒的现象,称为隧穿现象。好比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力气到达山顶,他仍然能够翻过山出现在山的另一侧。在微观世界里,要用概率来描述,我们只能说电子在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单电子在空间各处都是有存在的概率的,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概率不同。只要是势垒不是无限高,那么电子总是会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在势垒的另一侧,只是出现的概率要比没有势垒时低得多。量子力学书里让人算过一辆停在车库内的车穿过墙壁到达房内的概率呢!这个概率也是存在的,不过太小了,以至于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如果从不确定性原理来考虑的话,有这样的式子:能量的不确定性乘以时间的不确定性大于等于普朗克常量/4。因此只要时间确定性很高的话,物体的能量就可以有很大的不确定度,也就是说能量可以达到很高或者很低的值,所以不管原来电子的能量是否高过势垒,它都有一定几率传过去。
高能电子,以巨大的动能贯穿外接电场形成的势磊也叫势磊贯穿,量子力学 中有具体阐述

什么是单电子遂穿现象

4,量子的隧道效应是什么意思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是基本的量子现象之一,即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早期曾用来解释纳米镍粒子在低温继续保持超顺磁性。近年来人们发现Fe-Ni薄膜中畴壁运动速度在低于某一临界温度时基本上与温度无关。于是,有人提出量子理想的零点震动可以在低温起着类似热起伏的效应。从而使零温度附近微颗粒磁化矢量的重取向,保持有限的驰豫时间,即在绝对零度仍然存在非零的磁化反转率。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实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限定了磁带、磁盘进行信息贮存的时间极限。量子尺寸效应,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电子器件进一步细微化时,必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 上述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量子隧道效应都是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除此之外,纳米材料还有在此基础上的介电限域效应、表面缺陷、量子隧穿等。这些特性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表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一些“反常现象”。例如金属为导体,在低温时纳米金属微粒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会呈现电绝缘性;一般PbTiO3,BaTiO3和SrTiO3等是典型铁电体,但当其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就会变成顺电体;铁磁性的物质进入纳米尺度(~5nm)时,由多畴变成单畴,于是显示极强顺磁效应;当粒径为十几纳米的氮化硅微粒组成了纳米陶瓷时,已不具有典型共价键特征,界面键结构出现部分极性,在交流电下电阻很小;化学惰性极高的金属铂制成纳米粒子(铂黑)后,却成为活性极好的催化剂;金属由于光反射现象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而金属的纳米粒子光反射能力显著降低,通常可低于1%,由于小尺寸和表面效应使纳米粒子对光吸收表现极强能力;由纳米粒子组成的纳米固体在较宽谱范围显示出对光的均匀吸收性,纳米复合多层膜在7~17GHz频率的吸收峰高达14dB,在10dB水平的吸收频宽为2GHz;颗粒为6nm的纳米Fe晶体的断裂强度较之多晶Fe提高12倍;纳米Cu晶体自扩散是传统晶体的1016至1019倍,是晶界扩散的103倍;纳米金属Cu的比热是传统纯Cu的两倍;纳米固体Pd热膨胀提高一倍;纳米Ag晶体作为稀释致冷机的热交换器效率较传统材料高30%;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而饱和磁矩是普通金属的1/2。

5,量子隧穿效应的化学反应

量子隧穿效应也可以存在于某些化学反应中。此类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波函数从反应势垒穿过即可使反应发生,而在经典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只有获得足够能量,越过活化能的能垒,反应才可以发生(见右图)。对于有量子隧穿效应的化学反应,可通过向阿伦尼乌斯方程中加入一个修正因子Q,将反应速率k、温度T和反应的能垒E(类似于活化能Ea) m是发生隧穿的粒子的质量,2a是位势垒的宽度从上式可以看出,发生隧穿的粒子质量越小(德布罗意波长越大),势垒的宽度越小(即势垒越窄),反应受量子隧穿效应的影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般发生隧穿的都是电子、氢原子或氘原子,很少有较重元素的原子参与隧穿的。势垒的宽度则由粒子隧穿前后所处位置之间的距离所决定,两个反应位点距离越近,隧穿的程度越大。并且能垒越低,隧穿程度也越大。由于β分别与2a,和质量m的平方根成正比,故因子Q受势垒宽度的影响比它受粒子质量的影响更大一些。验证量子隧穿效应存在于化学反应中的一种方法是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在KIE实验中,反应的一个反应物的某一原子分别被同一元素质量不同的同位素所标记,分别进行反应,通过对比两者的反应速率,可以得出关于反应机理的信息。若一个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涉及该同位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学键的断裂,由于越重的同位素形成的化学键越不容易断裂,因此使用同一元素不同同位素标记的反应物参加反应时,反应的速率也应该是不同的,重同位素标记的反应物参与的反应速率应该较慢。如果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是氕和氘(即氢-1和氢-2),通常情况下,kH/kD的值应该在6-10之间,也就是说,含C-H键的反应速率是含C-D键的反应速率的6-10倍。但如果反应中存在量子隧穿效应,由于质量m在因子Q中是处在指数位置上的,m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很大,因此kH/kD的值应该远大于10。实验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假设。比如在下面的反应中,硝基丙烷的阿尔法-氢被有位阻的吡啶去质子化,并被碘代,反应的KIE值在25 °C时却达到25,意味着反应中很可能存在量子隧穿效应。[1] 修正项Q的存在,使得存在量子隧穿效应反应的速率k受温度T影响很小。相对于普通的化学反应,在温度明显升高或降低时,此类反应的速率通常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仅有很小的差异。低温下,量子隧穿效应反而更加明显,研究此类反应也通常在低温下进行。然而,温度的升高,使一部分分子跃迁到第二振动能级(n=1)上,降低了势垒宽度,使反应速率加快。这便是速率受温度影响不为零的缘故。量子隧穿效应最常见于有机化学反应中,尤其是一些含活性中间体的反应和某些酶催化的生化反应。它是酶能够显著增加反应速率的一种机制。酶使用量子隧穿效应来转移电子及氢原子、重氢原子一类的原子核。实验也显示出,在某种生理状况下,甚至连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ydase)的氧原子核都会发生量子隧穿效应。质子-质子链反应也是量子隧穿效应的例子之一。

6,隧道效应指什么

隧道效应目录 定义 概述 原理 发现者 用途 隧道二极管 隧道巨磁电阻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   tunnel effect[编辑本段]定义  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又称势垒贯穿 。考虑粒子运动遇到一个高于粒子能量的势垒,按照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越过势垒的;按照量子力学可以解出除了在势垒处的反射外,还有透过势垒的波函数,这表明在势垒的另一边,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粒子贯穿势垒。理论计算表明,对于能量为几电子伏的电子,方势垒的能量也是几电子伏 ,当势垒宽度为1埃时 , 粒子的透射概率达零点几 ;而当势垒宽度为10时,粒子透射概率减小到10-10 ,已微乎其微。可见隧道效应是一种微观世界的量子效应,对于宏观现象,实际上不可能发生。  在势垒一边平动的粒子,当动能小于势垒高度时,按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穿过势垒的。对于微观粒子,量子力学却证明它仍有一定的概率穿过势垒,实际也正是如此,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对于谐振子,按经典力学,由核间距所决定的位能决不可能超过总能量。量子力学却证明这种核间距仍有一定的概率存在,此现象也是一种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是理解许多自然现象的基础。[编辑本段]概述  在两层金属导体之间夹一薄绝缘层,就构成一个电子的隧道结。实验发现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结,即电子可以穿过绝缘层,这便是隧道效应。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需要逸出功,这说明金属中电子势能比空气或绝缘层中低.于是电子隧道结对电子的作用可用一个势垒来表示,为了简化运算,把势垒简化成一个一维方势垒。   所谓隧道效应,是指在两片金属间夹有极薄的绝缘层(厚度大约为1nm(10-6mm),如氧化薄膜),当两端施加势能形成势垒V时,导体中有动能E的部分微粒子在E<V的条件下,可以从绝缘层一侧通过势垒V而达到另一侧的物理现象。   产生隧道效应的原因是电子的波动性。按照量子力学原理,在低速情况下,具有能量(动能)E的电子的波长  h  λ=-----------------  √2mE  (其中,h——普朗克常数;m——电子质量;E——电子的动能),在势垒V前:若E>V,它进入势垒V区时,将波长改变为  h  λ=----------------------  √2m(E-V)  若E<V时,虽不能形成有一定波长的波动,但电子仍能进入V区的一定深度。当该势垒区很窄时,即使是动能E小于势垒V,也会有一部分电子穿透V区而自身动能E不变。换言之,在E<V时,电子入射势垒就一定有反射电子波存在,但也有透射波存在。[编辑本段]原理  经典物理学认为,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能量则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过小坡,先用力骑,如果坡很低,不蹬自行车也能靠惯性过去。如果坡很高,不蹬自行车,车到一半就停住,然后退回去。  量子力学则认为,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部分粒子反弹,还会有一些粒子能过去,好像有一个隧道,故名隧道效应(quantum tunneling)。可见,宏观上的确定性在微观上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隧道效应并不影响经典的宏观效应,因为隧穿几率极小,但在某些特丁的条件下宏观的隧道效应也会出现。[编辑本段]发现者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是基本的量子现象之一,即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早期曾用来解释纳米镍粒子在低温继续保持超顺磁性。近年来人们发现Fe-Ni薄膜中畴壁运动速度在低于某一临界温度时基本上与温度无关。于是,有人提出量子理想的零点震动可以在低温起着类似热起伏的效应。从而使零温度附近微颗粒磁化矢量的重取向,保持有限的驰豫时间,即在绝对零度仍然存在非零的磁化反转率。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实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限定了磁带、磁盘进行信息贮存的时间极限。量子尺寸效应,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电子器件进一步细微化时,必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 上述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量子隧道效应都是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除此之外,纳米材料还有在此基础上的介电限域效应、表面缺陷、量子隧穿等。这些特性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表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一些“反常现象”。例如金属为导体,在低温时纳米金属微粒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会呈现电绝缘性;一般PbTiO3,BaTiO3和SrTiO3等是典型铁电体,但当其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就会变成顺电体;铁磁性的物质进入纳米尺度(~5nm)时,由多畴变成单畴,于是显示极强顺磁效应;当粒径为十几纳米的氮化硅微粒组成了纳米陶瓷时,已不具有典型共价键特征,界面键结构出现部分极性,在交流电下电阻很小;化学惰性极高的金属铂制成纳米粒子(铂黑)后,却成为活性极好的催化剂;金属由于光反射现象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而金属的纳米粒子光反射能力显著降低,通常可低于1%,由于小尺寸和表面效应使纳米粒子对光吸收表现极强能力;由纳米粒子组成的纳米固体在较宽谱范围显示出对光的均匀吸收性,纳米复合多层膜在7~17GHz频率的吸收峰高达14dB,在10dB水平的吸收频宽为2GHz;颗粒为6nm的纳米Fe晶体的断裂强度较之多晶Fe提高12倍;纳米Cu晶体自扩散是传统晶体的1016至1019倍,是晶界扩散的103倍;纳米金属Cu的比热是传统纯Cu的两倍;纳米固体Pd热膨胀提高一倍;纳米Ag晶体作为稀释致冷机的热交换器效率较传统材料高30%;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而饱和磁矩是普通金属的1/2。

文章TAG:隧穿效应  量子隧穿效应的相关例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