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领域中班水滴和纸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报纸、白纸、皱纹纸、布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导语: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科学领域中班水滴和纸教案

2,幼儿中班科学蛋糕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教案

活动目标:  1、 大胆地设计、制作“糕点”,体验糕点制作的过程。  2、为自己能模仿糕点师傅的劳动内容和过程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彩色油泥、模具以及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想开一个糕点店,可是我店里的糕点太少了,老师想请你们来做糕点师傅,设计各种各样的糕点,好吗?  请幼儿讨论:  糕点店里可以卖些什么糕点呢?糕点可以怎么做?  二、幼儿用彩色油泥尝试制作糕点。  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引导其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来制作,如糕点成形需要切割,然后在糕饼上刻上花纹或压印花纹,加上辅助物,模拟“巧克力豆”、“奶油”等,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的、富有创意的糕点。  三、瞧!我做的糕点。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糕点特征为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引导幼儿相互谈论哪些糕点很漂亮,为什么?  3、启发幼儿从材料、形状、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等方面来欣赏、评价。  四、糕点店开张了。  教师请幼儿把自己做好的糕点送到老师的糕点店里。
中班科学教案:太阳公公本领大2013-06-29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 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中班科学蛋糕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教案

3,中班科学教案哪些物体是有弹性的

活动方法  尝试教学法。  活动准备  1. 大型玩具弹跳垫。  2. 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弹性)。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坐好  师:(提问)1。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3. 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  二、 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 请幼儿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重视幼儿的发现。  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  2. 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 请幼儿用身体语言来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26266表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  三、 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  尝试、比较。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诉我。(自由发言)  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  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  五、 小结内容,游戏结束  1. 小结: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压物体会改变开头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戏“走迷宫”,幼儿出教室。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 对物体的滚动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2、 感知物体滚动的特性 3、 探究物体滚动轨迹与物体特点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积木 乒乓球 薯片筒 一次性杯子 圆柱体、圆锥体纸筒 活动过程: 一、初次操作,发现滚动物体的特征 1、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你们可以摸一摸,也可以轻轻地推一推。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交换着玩一玩。在玩之前呀,老师要提几点要求,大家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但是不能离桌子太远。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小椅子不用搬。 2、 幼儿自由操作 3、 交流:每个人都玩过了吗?那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呢? 有没有小朋友轻轻地推过这些东西呀?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说##会滚动,你们同意吗? 那我们请**上来试一试 (小朋友们讲到了什么就请他们上来试一试) 我们刚刚一起尝试过了,发现乒乓球、薯片筒和一次性杯子,我们轻轻一推,它们可以滚起来,可是这些积木却不行。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呢? 4、 总结:因为这些东西是圆圆的,都有一个圆圆的面,所以轻轻推一下,它们可以滚起来。 二、第二次操作,探究纸筒滚动轨迹的不同 1、 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纸筒,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觉得它们可以滚动码?为什么呢?它们都长的圆圆的,有一个圆圆的面,所以轻轻的推一推,它们可以… 那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两头一样大,一头大一头小) 老师再请你们玩一玩,轻轻地推一推,看看它们滚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自由操作 3、 交流:你们都轻轻推过这两个纸筒了,发现它们滚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说这个纸筒滚起来会…,我们请他上来试一试 这个纸筒滚起来是向前的,这个纸筒滚起来是转圈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在玩之前观察过了,发现这两个纸筒长的不一样。你们想一想会不会因为它们长的不一样,所以滚起来也不一样呢? 那它长的什么样子(e68a847a686964616f31333363366138两头一样大)它滚的时候是… 它长的什么样子(一头小一头大)它滚的时候是… 我们再来试试其他的(薯片筒和一次性纸杯) 4、 总结:所以我们发现了,两头一样大的滚起来是向前的,一头小一头大的滚起来会转圈。 三、课后小朋友们可以找找幼儿园里有没有其他可以滚动的物体,看看它们滚动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 反思:在教学的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从大家围坐着到分组操作,“不用搬小椅子”这句话忘了说,导致了场面的零乱,并且浪费了时间。以后对于要提的要求在活动前要明确。??准备材料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人手一份不太可能,所以是以小组为单位。但是小朋友们分享的意识还是不强。以后可以在之前先告知幼儿每人只能拿一个,玩好之后要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幼儿自主探究的环节,还缺乏指导、观察、发现、提升的能力。在召集幼儿回到座位的时候,我只是干干的喊着“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幼儿处于较兴奋的状态,喊了好几遍,效果不是很好,拖拖拉拉的。以后可以尝试在幼儿自主探究之前,就告诉他们听到某个指令时,马上收拾东西回到座位,这样还可以使幼儿之间产生督促作用。在结束语的运用上,“课后”这个词太书面化了。在活动的最后,应该再联系一下生活,使幼儿更能够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哪些物体是有弹性的


文章TAG:科技  科技产品  产品  教案  科技产品教案中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