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IDE硬盘

http://jimmylinygd.blog.sohu.com/21018769.html

什么是IDE硬盘

2,sata硬盘与ide硬盘有哪些优势

前者外部接口传输速度有150m/s,后者只有133m/s,数据线前者线很多,利于散热,长度可达一米,抗干扰能力也强,可热插拨,而后者长度只有0.4m

sata硬盘与ide硬盘有哪些优势

3,SCSI硬盘和IDE硬盘的区别

1.IDE硬盘的工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情况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自然就会导致系统反应的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完全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必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也就是说,比较SCSI和IDE在CPU的占用率,还是可以发现SCSI具有相当的优势。 2.SCSI的扩充性比IDE大,一般每个IDE系统可有2个IDE通道,总共连4个IDE设备,而SCSI接口可连接7~15个设备,比IDE要多很多,而且连接的电缆也远长于IDE。 3.虽然SCSI设备价格高些,但与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稳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SCSI硬盘和IDE硬盘的区别

4,硬盘ATA与IDE有什么区别

其实IDE正确的说法是ATA,但由於市面上都称IDE,所以大家对IDE比较熟悉,至於这里,主题就是ATA。 最早期的ATA每秒传输速率只有8.33MB(PIO Mode 2),但受限於ISA的频宽,所以一秒只有4MB的速度。后来另外几家厂商为了改善这些缺点,联合几家CD-ROM的厂商制定了Enhanced IDE,在原来的ATA之外,支援可抽取存取设备(如光碟机等等)的ATAPI(ATA Packet Interface)规格,而且它提供了PIO Mode 3和DMA Mode 1的资料传输速率,在开启DMA Mode 1时,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3.3MB/sec,后来一些硬碟厂商又提出Fast ATA和Fast ATA-2,Fast ATA和Enhanced IDE差别在Fast ATA不支援可抽取存取设备,然而Fast ATA-2不但将ATAPI规格列入,也增加了PIO Mode 4和DMA Mode 2,两者最高传输速率都是16.6MB/sec,不管是哪些厂商提出所谓的Enhanced IDE或是Fast ATA-2,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都称之为ATA-2(ATA Extension),后来又不断的演进,又推出了ATA-4(因为ATA-3并没有推出新的传输介面,所以不多做介绍),就是现在所谓的Ultra DMA/33,Ultra DMA是最新一代的ATA规格,将并入目前的ATA-4,新型的Ultra DMA/33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3MB/s,至於和ATA-2/3最大的差别是Ultra DMA/33是并列传输,所以比非并列的ATA-2/3快很多。至於现在即将流行的Ultra DMA/66,将在Intel新一代的晶片组中支援。

5,IDE硬盘和SCSI硬盘分别是什么样子图

SCSI的全名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翻译过来是"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借口",它主要用来连接外设设备以提高系统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例如硬盘、光驱、ZIP、MO、扫描仪、磁带机、JAZ、打印等等。因为SCSI接口卡和设备非常昂贵所以SCSI接口的机种主要以工作站、服务器等中高档设备为主。但随着PC技术的逐渐成熟,SCSI设备被广泛地使用,支持SCSI接口的外设产品从原本仅有硬盘、磁带机,增加到扫描仪、光驱、刻录机、MO等各种设备,再加上制造技术的进步,SCSI卡与外设的价格都已经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SCSI在个人PC的应用日渐增多。 凡是使用过SCSI设备的人,对会对其高性能感到惊讶,虽然目前许多人都听过SCSI可就是不知道的具体规格与标准,其实SCSI几经经过了3代的变迁。虽然同是SCSI设备但这些接口有许多不同的称呼比如SCSI、Fast SCSI、Ultra SCSI、Ultra Wide SCSI等,下面就主要介绍一下SCSI巨大的变迁。 第一代叫作"SCSI-1" 是最早的标准规格,市场上已经看不到这类产品了,他的数据传输频率只有5Mhz,数据带宽8位,最大能连接7个设备。数据实际传输的方式有异步(Asynchronous)与同步(Synchronous)之分,所谓异步就是在传送之前先要发送确认信号然后开始传送,而同步则可先直接传送数据,省去等待确认的过程,直接进行传输所以速度会比较快。 异步传输,则仅有1.8MB/sec, 同步方式传送可达5MB/sec。 第二代叫作"SCSI-2"它使用同步传输方式,SCSI-2将传输频率提高到10MHz,可以在相同的数据宽度(8bits)下能产生10MB/sec的高传输率,它最大支持7个设备目前一般称为的Fast SCSI的接口卡就是指这种SCSI-2卡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Narrow SCSI"。 是第二代SCSI中还有一种叫做Wide SCSI接口卡它最大支持15个设备,采用16bits的数据宽度,同样是10MHZ的传输频率,但传输速度达到20MB/sec。 第三代叫作"SCSI-3" 目前还没有统一规格,但是已经有4种SCSI属于第三代SCSI,Ultra SCSI(又叫作Fast-20 SCSI):他的数据传输频率有20Mhz,数据带宽8位,最大能连接7个设备传送可达20MB/sec. Ultra Wide SCSI:他的数据传输频率有20Mhz,数据带宽16位,最大能连接15个设备传送可达40MB/sec. Ultra2 SCSI(又叫作Fast-40 SCSI)他的数据传输频率有40Mhz,数据带宽8位,最大能连接7个设备传送可达40MB/sec. Ultra2 Wide SCSI他的数据传输频率有40Mhz,数据带宽16位,最大能连接15个设备传送可达80MB/sec. 正在发展中的还有Ultra-160m(可达160MB/sec),未来可改用光纤以获得更佳的传输率;还有更方便的安装步骤、在线插拔(Hot Swap)等功能都是未来SCSI努力的目标。 对于这些不同的SCSI设备它的接口也不同DB-50: 连线上使用50针公接头,人们通常称作"大50接头" "(Centronics 50-pin)。DB-50的使用率较高,许多大型的外接设备都采用此种接头。它的体型庞大,不适合应用在接口卡上。它的传输率不高,应用在SCSI-1、Fast SCSI等级的设备上。 HD-50: 连线上使用50针公接头HD-50(High Density 50-pin),人们通常称作"小50接头"还有Micro DB-50、Mini DB-50等名称,除了可接Fast SCSI等级设备之外,还用于连接Ultra SCSI(Fast-20)等级的高速设备。由于接头体型小,同样也是50针高密接头(比较容易转接)它几乎成为了SCSI卡的标准外接接头。HD-50的传输率比DB-50快。HD-68: 连线上使用68针公接头HD-68(High Density 68-pin)和hd-50同属于高密接头但针脚比hd-50多;适用于Wide、Ultra2 SCSI等级的高速设备。使用较少。 PIDE硬盘的传输模式有以下三种:PIO(Programmed I/O)模式、DMA(Driect Memory Access)模式、Ultra DMA(简称UDMA)模式。 PIO(Programmed I/O)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耗用极大量的CPU资源。以PIO模式运行的IDE接口,数据传输率达3.3MB/s(PIO mode 0)-16.6MB/s(PIO mode 4)不等。 PDMA(Direct Memory Access)模式分为Single-Word DMA及Multi-Word DMA两种。Single-Word DMA模式的最高传输率达8.33MB/s,Multi-Word DMA(Double Word)则可达16.66MB/s。 PDMA模式同PIO模式的最大区别是:DMA模式并不用过分依赖CPU的指令而运行,可达到节省处理器运行资源的效果。但由于Ultra DMA模式的出现和快速普及,这两个模式立即被UDMA所取代。 PUltra DMA模式(简称UDMA)是Ultra ATA制式下所引用的一个标准,以16-bit Multi-Word DMA模式作为基准。UDMA其中一个优点是它除了拥有DMA模式的优点外,更应用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技术,加强了资料在传送过程中侦错及除错方面的效能。 P自Ultra ATA标准推行以来,其接口便应用了DDR(Double Data Rate)技术将传输的速度提升了一倍,目前已发展到Ultra ATA/100了,其传输速度高达100MB/s。
IDE硬盘图片:SCSI硬盘图片:
这是接口类型 ide 是家庭普遍用的当前用的硬盘数据线接口 scsi 是高速服务器硬盘接口 区别是速度 和价钱。scsi当然很贵 不适合家庭用户用。现在用sata就够了。便宜 速度也达到150-300 -600多
说那么多废话有什么用!而且还是复制的,一点诚意都没有!人家要的图片,IDE: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IDE%D3%B2%C5%CC&in=31240&cl=2&cm=1&sc=0&lm=-1&pn=19&rn=1&di=435840340&ln=887SCSI: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SCSI%D3%B2%C5%CC&in=28526&cl=2&cm=1&sc=0&lm=-1&pn=28&rn=1&di=1059978460&ln=2000

6,硬盘模式IDERAIDAHCI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如下:1、传输速度不同。AHCI的传输速度最快。2、传输方式不同。3、工作原理不同。RAID能叠加硬盘容量,避免浪费。IDE只可以内置使用。4、价格相差较大。IDE价格最为低廉。扩展资料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交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低幅度还比较大,达30%左右。因此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AID
一、IDE与AHCI的区别在于是否支持本机命令队列(NCQ),而这两项与RAID的模式区别在于一个是单个磁盘,另一个是多个磁盘组成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二、理论上NCQ最大能提高SATA硬盘约30%的性能。简单来说开启NCQ之后,硬盘从一个程序跳到另一个程序时速度会更快,类似于英特尔的超线程技术。三、IDE模式可以通过映射通吃SATA硬盘,由于无需加载驱动程序,它的兼容性能超强,适用WinXP和Win7/8系统。四、AHCI模式原生支持SATA硬盘,它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NCQ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或者说AHCI是现有的SATA硬盘主控接口中,除了复杂的磁盘阵列(RAID)模式之外,最能发挥SATA硬盘性能。Win7/8系统完美支持AHCI模式,对WinXP兼容性不佳。扩展资料AHCI本质是一种PCI类设备,在系统内存总线和串行ATA设备内部逻辑之间扮演一种通用接口的角色(即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这类设备描述了一个含控制和状态区域、命令序列入口表的通用系统内存结构;每个命令表入口包含SATA设备编程信息,和一个指向(用于在设备和主机传输数据的)描述表的指针。AHCI通过包含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由于AHCI统一接口的研发成功,使得支持串行ATA产品的开发工作大为简化,操作系统和设备制造商省去了单独开发接口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统一接口上进行操作,可以实现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在内的诸多功能。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IDE是表示硬盘的传输接口。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参考资料:搜狗百科IDE硬盘搜狗百科磁盘阵列搜狗百科AHCI
主要区别有如下四种:1、传输速度会有不同。AHCI的传输速度最快。2、传输方式也不同。3、工作原理不同。RAID能叠加硬盘容量,避免浪费。IDE只可以内置使用。4、价格相差较大。IDE价格最为低廉。具体内容如下:IDE模式IDE是表示硬盘的传输接口。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chrafz.com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这是最普遍的磁盘接口模式,因为它容易使用,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但是速度较慢,只能内置使用,而且对接口电缆的长度也有特别的要求。RAID模式RADI模式即磁盘阵列模式,简单说就是利用多个硬盘同时工作,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存取速度的。它共有九个模式,以数字命名,为RAID 0、RAID1到RAID 7以及RAID 0+1,而目前最常见的是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0+1这四种模式这种模式设置和组建比较方便,可以叠加硬盘的容量,从而避免浪费,其传输性能相当于单块机械硬盘的两倍。不过。它缺少数据冗余,数据可靠性低,而且无法使用Ghost软件备份镜像。AHCI模式AHCI本质是一种PCI类设备,在系统内存总线和串行ATA设备内部逻辑之间扮演一种通用接口的角色(即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这个类设备描述了一个含控制和状态区域、命令序列入口表的通用系统内存结构;每个命令表入口包含SATA设备编程信息,和一个指向(用于在设备和主机传输数据的)描述表的指针。这种模式支持NCQ技术,读写速度更加的迅速,而且支持热插拔。只不过在安装系统的时候需要ahci来驱动。扩展内容: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硬盘
IDE,AHCI,RAID分别是硬盘的3种模式,各自的说明及优缺点如下:一:IDE模式IDE是表示硬盘的传输接口。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优点:易于使用与价格低廉,问世后成为最为普及的磁盘接口缺点:<1> 速度慢 <2> 只能内置使用 <3> 对接口电缆的长度有很严格的限制二:RAID模式PADI模式即磁盘阵列模式,简单说就是利用多个硬盘同时工作,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存取速度的。它共有九个模式,以数字命名,为RAID 0、RAID1到RAID 7以及RAID 0+1,而目前最常见的是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0+1这四种模式优点:1、设置与组建方便2、能够叠加硬盘容量避免容量浪费3、两倍于单块机械硬盘传输性能4、相比升级SSD节省大量资金缺点:1、缺少数据冗余 数据可靠性低2、无法使用Ghost软件备份镜像。三:AHCI模式AHCI本质是一种PCI类设备,在系统内存总线和串行ATA设备内部逻辑之间扮演一种通用接口的角色(即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这个类设备描述了一个含控制和状态区域、命令序列入口表的通用系统内存结构;每个命令表入口包含SATA设备编程信息,和一个指向(用于在设备和主机传输数据的)描述表的指针。优点:1.ACHI支持NCQ技术2.读写速度更快3.支持热插拔

文章TAG:硬盘  什么  ide硬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