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哈!现在大多数电器都用得上开关电源!也就是PAM设计一个永宽调制电路,再找相应的变压器,就行,要不DVD上抄袭一下也行啊!
可以使用绝缘栅晶体管做一个直流斩波变换电路啊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2,用三极管设计一个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要求输入电压25V输出直流

用一个三极管是不能设计出这样的电源的,三极管只能是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的一个元件,会有很对相关的电路元件组合在一起才能行,一般这样的电源市售的很多,没必要自己设计。如果为了学习,建议首先多查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6723815c804d2b160b4ec00b.html

用三极管设计一个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要求输入电压25V输出直流

3,有谁知道稳压源如何设计

通过DC-DC变换器在理论上说是能实现的。一个25V1A的直流电源功率为25W,如果是理想状态,转换效率100% 的话,输出100A时的电压U=P/I就输出0.25V时满载达到100A。实际要做到难度很大。再加上转换效率的问题实际输出电压会低于0.25V,这种电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转换过程中损耗较突出的主要在输出整流,由于一般整流管压降有0.4--0.6V 所以0.25V电不能通过。只能使用mosfet作整流,目前RDSon较小的MOSfet已经比较成熟,在一些电脑主板上已经有提供0.9V或更低的电压,电流也超过100A的MOSfet元件。这个电路拓扑结构可以按照一般的正激或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
设计一个稳压电源,准确地理解有关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具有以下功能:  (1)电路具有自身保护功能,具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  (2)所设计的电路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SBW、DBW三相、单相系列补偿式交流稳压器,是我公司引进、吸收西欧先进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为稳定交流电压而设计的。当外界供电网络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动造成电压波动时能自动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本系列产品与其它刑式稳压器相比具有容量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谁知道稳压源如何设计

4,稳压电源设计方案

自适应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   这里介绍的可调稳压电源可以实现从1.25V~30V连续可调,输出电流可到4A左右。她采用最常见的可调试稳压集成电路W317组成电路的核心,关于她的详细指标参数可参阅这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电路的特点。   本电路中,由T2、D5、VW1、R5、R6、C10及继电器K构成自适应切换动作电路。当输出电路低于14V时,VW1因击穿电压不够而截止,无电流通过,T2截止,K不吸合,其触点K在常态位置,电路输入电流14V交流电。反之当输出电压高于14V时,VW1击穿导通,T2亦导通,继电器K吸合,28V交流电接入电路。这样可以保证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不会大于15V,此时,W317输出电流典型值为2.2A。图中采用了两块W317供电,整个电路输出电流可在4A以上。由于两块W317参数不可能一样,电路中在W317输出端串接了小阻值电阻R3、R4,用以均分电流。   输出电压调整由RP1、RP2完成。附加晶体管T1的目的在于避免电位器RP1滑动端接触不良,使W317调整公共端对地开路,造成输出电压突然变化,损坏电源及负载。   双色发光二极管作为保险丝熔断指示器(红光)兼电源只是器(橙色光)。当电源正常时,两只发光二极管均加有正向电压,红、绿发光二极管均发光,形成橙色光。当保险丝FU2断开时,仅红色发光管加有正向电压,故此时只发红光。   以保证稳压准确。设计电路板时主电流回路应足够宽,并焊上1mm以上的铜导线或涂锡,以减少纹波电压。C6、C8尽量靠近W317的输入、输出端,并优先采用无感电容。C5如无合适容量,可用几只电容并联。R3、R4可用锰丝自制。   调试时,调整RP1、RP2应使继电器在电源输出14V左右时吸合,否则可调换稳压二极管再试。 电路图: http://www.dzsc.com/data/Circuit-17802.html 这是在网上找的,借花献佛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

5,简易开关稳压电源设计报告

自适应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   这里介绍的可调稳压电源可以实现从1.25V~30V连续可调,输出电流可到4A左右。她采用最常见的可调试稳压集成电路W317组成电路的核心,关于她的详细指标参数可参阅这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电路的特点。   本电路中,由T2、D5、VW1、R5、R6、C10及继电器K构成自适应切换动作电路。当输出电路低于14V时,VW1因击穿电压不够而截止,无电流通过,T2截止,K不吸合,其触点K在常态位置,电路输入电流14V交流电。反之当输出电压高于14V时,VW1击穿导通,T2亦导通,继电器K吸合,28V交流电接入电路。这样可以保证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不会大于15V,此时,W317输出电流典型值为2.2A。图中采用了两块W317供电,整个电路输出电流可在4A以上。由于两块W317参数不可能一样,电路中在W317输出端串接了小阻值电阻R3、R4,用以均分电流。   输出电压调整由RP1、RP2完成。附加晶体管T1的目的在于避免电位器RP1滑动端接触不良,使W317调整公共端对地开路,造成输出电压突然变化,损坏电源及负载。   双色发光二极管作为保险丝熔断指示器(红光)兼电源只是器(橙色光)。当电源正常时,两只发光二极管均加有正向电压,红、绿发光二极管均发光,形成橙色光。当保险丝FU2断开时,仅红色发光管加有正向电压,故此时只发红光。   以保证稳压准确。设计电路板时主电流回路应足够宽,并焊上1mm以上的铜导线或涂锡,以减少纹波电压。C6、C8尽量靠近W317的输入、输出端,并优先采用无感电容。C5如无合适容量,可用几只电容并联。R3、R4可用锰丝自制。   调试时,调整RP1、RP2应使继电器在电源输出14V左右时吸合,否则可调换稳压二极管再试。 电路图: http://www.dzsc.com/data/Circuit-17802.html 这是在网上找的,借花献佛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睡不醒 回答采纳率:28.6% 2008-09-20 09:18 检举
自适应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   这里介绍的可调稳压电源可以实现从1.25V~30V连续可调,输出电流可到4A左右。她采用最常见的可调试稳压集成电路W317组成电路的核心,关于她的详细指标参数可参阅这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电路的特点。   本电路中,由T2、D5、VW1、R5、R6、C10及继电器K构成自适应切换动作电路。当输出电路低于14V时,VW1因击穿电压不够而截止,无电流通过,T2截止,K不吸合,其触点K在常态位置,电路输入电流14V交流电。反之当输出电压高于14V时,VW1击穿导通,T2亦导通,继电器K吸合,28V交流电接入电路。这样可以保证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不会大于15V,此时,W317输出电流典型值为2.2A。图中采用了两块W317供电,整个电路输出电流可在4A以上。由于两块W317参数不可能一样,电路中在W317输出端串接了小阻值电阻R3、R4,用以均分电流。   输出电压调整由RP1、RP2完成。附加晶体管T1的目的在于避免电位器RP1滑动端接触不良,使W317调整公共端对地开路,造成输出电压突然变化,损坏电源及负载。   双色发光二极管作为保险丝熔断指示器(红光)兼电源只是器(橙色光)。当电源正常时,两只发光二极管均加有正向电压,红、绿发光二极管均发光,形成橙色光。当保险丝FU2断开时,仅红色发光管加有正向电压,故此时只发红光。   以保证稳压准确。设计电路板时主电流回路应足够宽,并焊上1mm以上的铜导线或涂锡,以减少纹波电压。C6、C8尽量靠近W317的输入、输出端,并优先采用无感电容。C5如无合适容量,可用几只电容并联。R3、R4可用锰丝自制。   调试时,调整RP1、RP2应使继电器在电源输出14V左右时吸合,否则可调换稳压二极管再试。 电路图: http://www.dzsc.com/data/Circuit-17802.html 这是在网上找的,借花献佛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6,求开关稳压电源设计制作中PCB设计规范

源设计与制作中,PCB的设计与制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任何开关电源设计中,PCB板的物理设计都是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设计方法不当,PCB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PCB设计经验,尤其总结了电源设计制作的经验,以下针对各个步骤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设计流程 理图到PCB的设计流程为:建立元件参数→输入原理网表→设计参数设置→手工布局→手工布线→验证设计→复查→CAM输出。 电气安全要求 导线的间距必须能满足电气安全要求,最小间距至少要能适合承受的电压,而且为了便于操作和生产,间距要尽量地宽。在布线密度较低时,信号线的间距可适当地加大。对高、低电平悬殊的信号线则要尽可能地加大间距,一般为8mil。焊盘内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的距离要大于1mm,这样可以避免加工时的焊盘缺损。当与焊盘连接的走线较细时,要将焊盘与走线之间的连接设计成水滴状,这样的好处是焊盘不容易起皮,而且走线与焊盘不易断开。 元器件布局 件布局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印制板两条细平行线靠得很近,则会造成信号波形的延迟,在传输线的终端形成反射噪声。因此,在设计印制电路板的时候,应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 个开关电源都有四个电流回路:电源开关交流回路,输出整流交流回路,输入信号源电流回路,输出负载电流回路。输入回路通过一个近似直流的电流对输入电容充电,滤波电容主要起到一个宽带储能作用;类似地,输出滤波电容也用来储存来自输出整流器的高频能量,同时消除输出负载回路的直流能量。所以,输入及输出电流回路应只从滤波电容的接线端连接到电源;如果输入/输出回路和电源开关/整流回路之间的连接无法与电容的接线端直接相连,交流能量将经由输入或输出滤波电容而辐射到环境中去。电源开关交流回路和整流器的交流回路包含高幅梯形电流,这些电流中谐波成分很高,其频率远大于开关基频,峰值幅度可高达持续输入/输出直流电流幅度的5倍,过渡时间通常约为50ns。这两个回路最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因此必须在电源中其他印制线布线之前先布好这些交流回路。每个回路的滤波电容、电源开关或整流器、电感或变压器应彼此相邻地进行放置,使它们之间的电流路径尽可能短。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时,要符合以下原则: ● PCB尺寸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为3:2或4:3,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 ● 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 ●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去耦电容则尽量靠近器件的VCC。 ● 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样,不但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 ● 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传输方向。 ● 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移动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把有连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 ● 尽可能地减小环路面积,以抑制开关电源的辐射干扰。 高频处理 线的长度和宽度会影响其阻抗和感抗,进而影响频率响应。即使是通过直流信号的印制线也会从邻近的印制线耦合到射频信号并造成电路问题(甚至再次辐射出干扰信号)。因此应将所有通过交流电流的印制线设计得尽可能短而宽,这意味着必须将所有连接到印制线和其他电源线的元器件放置得很近。根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电流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接地是开关电源四个电流回路的底层支路,作为电路的公共参考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控制干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布局中应仔细考虑接地线的放置,将各种接地混合会造成电源工作不稳定。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选择单点接地 通常,容公共端应是其他的接地点耦合到大电流的交流地的唯一连接点,同一级电路的接地点应尽量靠近,并且本级电路的电源滤波电容也应接在该级接地点上。可采用一点接地,即将电源开关电流回路中的几个器件的地线都连到接地脚上,输出整流器电流回路的几个器件的地线接到相应的滤波电容的接地脚上,这样电源工作较稳定,不易自激。做不到单点时,在共地处接两个二极管或一小电阻,或接在比较集中的一块铜箔处就可以。 2 尽量加粗接地线 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要确保每一个大电流的接地端采用尽量短而宽的印制线,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也可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  全局布线的考虑 接面看,元件的排列方位尽可能保持与原理图相一致,布线方向最好与电路图走线方向相一致。 布线图时,走线尽量少拐弯,印刷弧上的线宽不要突变,导线拐角应≥90°,力求线条简单明了。 电路中不允许有交叉电路,对于可能交叉的线条,可以用“钻”、“绕”两种办法解决。即让某引线从别的电阻、电容、三极管脚下的空隙处“钻”过去,或从可能交叉的某条引线的一端“绕”过去。如果电路很复杂,为简化设计也允许用导线跨接,解决交叉电路问题。检查与复查 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检查线与线,线与元件焊盘,线与贯通孔,元件焊盘与贯通孔,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 根据“PCB检查表”,内容包括设计规则,层定义、线宽、间距、焊盘、过孔设置,还要重点复查器件布局的合理性,电源、地线网络的走线,高速时钟网络的走线与屏蔽,去耦电容的摆放和连接等。文章引自深圳宏力捷电子!

文章TAG: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