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三运放大电路原理图

使用三个普通运放就可以组成一个仪用放大器。原理电路如下图所示:
三极管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是与电子琴配接的功率放大电路图 三极管功率放大电路

三运放大电路原理图

2,电路放大器的原理图是什么

通常放大器的原理图共分三级。前级是差模放大电路,抑制温漂。中间级是射级输出放大电路。后级是互补放大输出电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很高,能达到10的6次方倍。
光纤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http://spe.sysu.edu.cn/course/course/opticlab/09.edfa%e5%ae%9e%e9%aa%8c.htm
把微小的电信号放大到要求值的电路.

电路放大器的原理图是什么

3,三极管放大电路图

这两个电路都是共发射极电路,第一图的电路是最简单的电路形式,由Vcc通过R2给三极管Q1提供直流静态工作点;而第二图增加了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6,Q2的晶体工作点也改由和R4和R5的分压提供基极电压来提供。具体计算公式:图一,Ib=(Vcc-0.7)/R2;图二,Ib=[R5*Vcc/(R4+R5)-0.7]/R6。增加了负反馈以后,一方面会使电路的性能更稳定一些,对温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图一的基极静态电位只有0.7V左右,在输入信号幅值稍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负半周截止失真,而图二由于有了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发射极和基极的静态电位都被提高,可以增大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而不易出现失真。 至于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电路增益的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增大集电极电阻R3的阻值来补偿,是不必担心的。

三极管放大电路图

4,信号放大电路图分析

如果真是“信号放大电路”々首先指出:此电路图有误哦。 运放的正反相输入端标反了。单电源应用的运放在正相输入要有一个1/2电源电压,但是图上接到了反相输入;这个电路前面明显是带有频率补偿的电压负反馈的电路形式,后面也明显是一个带有频率补偿的反相比例放大器的形式,但是正相和反相都反了(虽然对应的LM324的引脚没有错)。々原理: R5和R6的存在可以防止自激,并且也可看出是输入电阻,C1可以防止混入信号的高频干扰,也就是把他们短路了。C2是信号偶合电容。324是一个四运放。前面的U4A是构成了一个电压负反馈,R7和R8是反馈电阻,反馈电压到U4A的反相端。C3起到频率补偿的作用:当频率很高时,C3的容抗减小,C3、R7的总阻抗减小,反馈量减小,所以高频特性比较好。C4是降低直流反馈而加强低音交流反馈,它的加入可以让运放输出稳定。U4B是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前级经过R9,C5偶合到它的反相端,R12是反馈电阻,C5同C3一样,R10和R11是分压电阻,得到的分压要加到运放的正相端,因为运放是双电源,单电源应用必须这样。。。 引用: http://wenwen.sogou.com/z/q822900415.htm
这道题我真不会,把分给我吧,不要浪费了,谢谢啊!

5,电流放大器原理

AA类放大器的特点是以电压控制放大器和电流驱动功率放大器构成电桥,使电压控制放大器工作在等效于无负载的状态(即输出电流为零),即使接以很重的负载,哪怕是电压与电流波形不相同的复合动态阻抗,这个电压控制放大器仍然能工作在甲类状态。 图1是AA类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和工作原理。 电路的构成是在甲类电压控制放大器A1之后设有乙类电流驱动放大器A2,这两个放大器和负载之间通过电桥加以耦合。 假设放大器A2的增益接近于无穷大,那么A点与B点电压相等,而有: I2?R1=I3?R3 ① I0?R2=I4?R4 ② 又设A2的输入阻抗为无穷大,则: I3=I4③ 将③式代入②式,得: I0?R2=I3?R4 ④ 由①式和④式,得: I2=(R2?R3/R1?R4)?I0 当电桥平衡时,有: R1?R4=R2?R3 于是: I2=I0(即有100%的输出电流供给负载) I1=I0-I2=0(即电压控制放大器空载工作) 这样,就意味着驱动负载的电流完全是由电流驱动放大器提供。而且在A1的反相输入端加有引自负载端的反馈,所以,负载的驱动电压是受这个A1控制的。这样一来,甲类电压放大器可以把工作点选择在器件线性最好的地方,给出最佳的输出特性,而电流放大器可以工作在效率最高的纯乙类状态。

6,有哪位大侠能画一个单电源供电运放对交流信号的放大电路图以及分

1.2 使用单电源的运放交流放大电路 在采用电容耦合的交流放大电路中,静态时,当集成运放输出端的直流电压不为零时,由于输出耦合电容的隔直流作用,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仍为零。所以不需要集成运放满足零输入时零输出的要求。因此,集成运放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其-VEE端接"地"(即直流电源负极),集成运放的+Vcc端接直流电源正极,这时,运放输出端的电压V0只能在0~+Vcc之间变化。在单电源供电的运放交流放大电路中,为了不使放大后的交流信号产生失真,静态时,一般要将运放输出端的电压V0设置在0至+Vcc值的中间,即V0=+Vcc/2。这样能够得到较大的动态范围;动态时,V0在+Vcc/2值的基础上,上增至接近+Vcc值,下降至接近0V,输出电压uo的幅值近似为Vcc/2。 图1请见原稿 1.2.1 单电源同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 图1是使用单电源的同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电源Vcc通过R1和R2分压,使运放同相输入端电位由于C隔直流,使RF引入直流全负反馈。所以,静态时运放输出端的电压V0=V-≈V+=+Vcc/2;C通交流,使RF引入交流部分负反馈,是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为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R1/R2/rif≈R1/R2,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0=r0f≈0。 1.2.2 单电源反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 图2是使用单电源的反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电源V cc通过R1和R 2分压,使运放同相输入端电位为了避免电源的纹波电压对V+电位的干扰,可以在R2两端并联滤波电容C3,消除谐振;由于C1隔直流,使RF引入直流全负反馈。所以,静态时,运放输出端的电压V0=V-≈V+=+Vcc/2;C1通交流,使RF引入交流部分负反馈,是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R,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0=r0f≈0。 2 运放交流放大电路的设计 在设计单级运放交流放大电路时, (1)选择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在采用电容耦合的交流放大电路中,由于电容隔直流,交流放大电路输出的温度漂移电压很小。因此,对集成运放漂移性能的要求可以降低,主要从转换速率、增益带宽、噪声等方面来考虑选用集成运放。对脉冲信号、宽频带交流信号和视频信号等,应选用转换速率较高、增益带宽至少是最高工作频率10倍的集成运放。对音质要求比较高的音频交流放大电路中常采用高速低噪声的集成运放,如双运放的4558、NE5532等。 (2)确定采用双电源供电还是单电源供电。在使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运放交流放大电路尽量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以增大线性动态范围。当集成运放双电源使用时,正、负电源电压一般要对称。且电源电压不要超过使用极限,电源滤波要好。为了消除电源内阻引起的低频自激,常常在正、负电源接线与地之间分别加0.01~0.1 μF的电容退耦。使用单电源供电时,运放同相输入端电位要小于该运放的最大共模输入电压。 (3)确定输入信号是同相输入还是反相输入。若要求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比较大,应采用同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因为反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提高会影响电压增益。由图2或图4相关计算式可知,增大反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时,该电路电压增益将减小,且电压增益也会受信号源内阻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反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时,有时输入电阻和电压增益的选择难以兼顾。而采用图1或图3同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时,图1中的R1偏置电阻值适当增大,或者图1中的R1和R2分压电阻值适当增大,就能够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而对电压增益无影响。另外,为了有效地提高图3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可以对电路做一些改进,改进电路如图3所示。 该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i≈R3,当R3值 图5见原稿选择大时,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i值就大。所以明显地提高了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4)确定交流放大电路电压增益。单级运放交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Au通常不要超过100倍(40dB)。过高的电压增益不但会使放大电路的通带下降,也容易感应高频噪声或产生自激振荡。如果要得到一个放大倍数比较大的放大器,可用两级等增益的运放电路或者多级等增益的运放电路来实现。 (5)确定交流放大电路中的电阻值。一般应用中阻值在1~100kΩ之间比较合适。高速的应用中阻值在100Ω~1k Ω之间,但会增大电源的消耗。便携设计中阻值在1~10M Ω之间,但会增大系统噪声。先设定图中运放反向输入端R电阻值,根据相关电路的电压增益计算式,再估算出反馈电阻RF的值。最好采用金属膜电阻,以减小内噪声。 (6)确定放大电路中的电容值。信号耦合电容的大小决定放大电路的低频特性。根据交流放大电路信号频率的高低选择耦合电容值。若放大的是低频交流信号,如音频信号,耦合电容值可选择1~22μF之间;若放大的是高频交流信号,耦合电容值可选择1000pF~0.1 μ F之间。同相输入式交流放大电路引入直流全反馈的隔直流电容值由C=1/20πfR式估算。式中f是输入信号的最低频率。音频信号的最低频率为20Hz,当R≥1k Ω时,经过上式估算,选择C=100 μF时,已经能够满足要求。滤波电容值选择100~1000 μ F之间。

文章TAG:放大电路原理图  三运放大电路原理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