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一化学电解质的电离

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有很多部分依旧没有电离,以分子状态存在。当用水稀释以后,分子间隙加大,促进了电离。因此导电能力先变大 然后水过量时,溶液不再电离出氢离子。则随着水的加入,导电能力又变弱。

高一化学电解质的电离

2,电解质的电离是指

电解质分强弱,他们会在某种作用力下发生类似于分解的变化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如Na2SO4电离为Na+ SO4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力,如NH4.H2O电离为 NH4+ OH-,但溶液中仍含有NH4.H2O
金属是自由移动的电子,固体的电子或原子团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只有在溶解和熔融状态下可以。电解质在溶解状态就有了可移动的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就能导电

电解质的电离是指

3,化学 关于电解质的电离

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0^(-14) 说明氢离子与氢氧根浓度之积,是1*10^(-14)因为水显中性,所以氢离子的浓度等与氢氧根的浓度为1*10^(-7)也就是1*10^(-7)mol/L也就是每升水有1*10^(-7)mol水电离一升水的物质的量是1000g/18=55.6mol所以是每55.6mol水中有1*10^(-7)mol水电离所以 n=55.6/(10^-7)=55.6*10^7=5.56x10^8 选 B 谢谢采纳

化学 关于电解质的电离

4,高中化学电解质的电离

PH值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说明两溶液中电离的H+物质的量浓度相同,醋酸浓度大于盐酸浓度(醋酸为弱电解质,盐酸为强电解质)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加相同体积水后,CH3COOH===CH3COO+ + H+。加水后,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加水后盐酸离子浓度(盐酸是强电解质,HCL在溶液中全部以H+与Cl-存在不会再有分子点解出离子)故加水后醋酸的导电性强~溶液的导电性跟离子的浓度、离子所带的电荷、溶液的温度有关,在高中阶段,我们一般只研究与离子浓度与离子所带电荷与导电性的关系。o(∩_∩)o..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楼主~
选b一种酸的酸性可以从它电离h+的能力来判断其酸性也可以从它对应的酸根离子结合h+能力来判断由 2nar`+co2+h2o==2hr`+na2co3看出r`的结合能力更强 所以hr`的酸性更弱
醋酸的导电性更强一些,因为醋酸是部分电离,遵循越稀越电离,在加水过程中不断电离补充离子浓度,而盐酸不行;和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性强....

5,什么是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  电离,就是指电解质(分子:如醋酸、NH3·H2O、H2S、HCl等或晶体,如NaCl、NH4NO3、BaSO4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  即 指在具有高电容率的溶剂(eg:水)中或在能量的作用下,原子 分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过程。  将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脱离原子,叫做电离,这时所需的能量叫电离电势能。   例如氢原子中基态的能量为-13.6eV(电子伏特),使电子电离的电离势能就是13.6eV(即2.18×10-18焦耳)。  简单点说,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另一个人完全赞同。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及其周围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由于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所谓电离,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电子或离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脱离,原子成为带一个或几个正电荷的离子,这就是正离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电子,则就成为负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通常指在水溶液中电离而生出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如果我们的思维突破以水为介质,问题类似的转移,比如在液氨为溶剂的情况下,如果溶质电离产生阳离子的物质就是酸,电离产生的物质就是碱了,下面就总结一下经常遇到也是很少遇到一些溶剂本身自偶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便于我们做一些判断,或者提高我们的思维的深度合广度:   2H2O→H3O+ + OH-   2NH3→NH4+ + NH2-   非质子(H+)的自偶电离:   2SO2→SO2+ + SO32-   N2O4→NO+ + NO3-  电离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上的电离,另一种是物理上的电离。   上面讲的是化学中的电离。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   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  电离是指电解质在特定的溶剂(如水,酒精)中被离解成可以自由运动的带电离子的过程。例如,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可自由运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电离通常包含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就是溶解。化学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除了旧键的断裂还要有新键的生成。所以电离不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过程指的是在溶剂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电解质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学键断裂。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如氯化钠等大多数盐类的电离,氢氧化钠等大多数碱的电离。也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是共价键,如硫酸的电离,氯化氢的电离,等等。   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如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状态,如氯化汞的电离,硫化氢的电离等。   应当注意,电离与电解是有区别的。电离过程根本不需要通电(会电离的物质,只要溶解在特定溶剂里就会电离),而电解则需要外部通以电流。   物理电离的方式:高温 电场 高能辐射
1、电离定义:电解质溶解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在热能作用下)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2、电解质电离条件:水分子的作用 热能作用3、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NaCl = Na+ + Cl-(酸、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在溶解与水时发生的电离,以及碱、盐在受热熔化是发生的电离都可以用电离方程式书写)
金属是自由移动的电子,固体的电子或原子团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只有在溶解和熔融状态下可以。电解质在溶解状态就有了可移动的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就能导电

6,关于电解质的电离

这两道题的考点有四:第一就是盐酸和氨水、氢氧化钠的反映比例。其次是对物质的量的浓度和对PH值的认识。第三对氨水、氢氧化钠碱性强弱的判断。第四,对化学反映动态平衡的掌握。 下面我针对类似问题进行分析: 1、氨水(NH4OH)是一种弱碱,它在水中并非完全电离。 2、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它在水中基本完全电离。 3、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值单位体积水中,溶解的NH4OH的总浓度,他包括未电离的NH4OH和已经电离的NH4OH;这样,1molNH4OH溶于1L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升。 而对碱性溶液来说,PH值是指电离的OH根的浓度,不计算未电离的部分。 这样,同样物质的量浓度的情况下,NaOH溶液中电离出的OH-比NH4OH的溶液中电离出的OH-要多。因此,在相同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下,OH-的PH值是高于NH4OH的。 同样,相同PH值下,要电离出与NaOH溶液浓度相同的OH-,就需要更多的NH4OH,因此,在相同的PH值下,NH4O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就高于NaOH。 4、盐酸与NH4OH和NaOH的反映比例都是1:1 在相同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下,1mol的盐酸和1mol的NH4OH或1mol的NaOH反应,所以,第一题: 用同一种盐酸溶液分别与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两者所需盐酸的体积是(a) a相等 b中和氨水所需的多 c中和氢氧化钠需要的多 d无法比较 而在相同的PH值情况下,由于NH4O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NaO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高。因此NH4OH所消耗的盐酸更多。因此:第二题: 同一种盐酸分别完全中和同体积,同PH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两者所需的盐酸的体积是(C) A.相同B.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所需要的多C.中和氨水需要的多D.无法比较 5、为什么PH值相同OH-浓度相同,所消耗的盐酸不同呢,因为NH4OH中的NH4OH中电离和不电离的部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平衡的,一旦溶液中电离的部分减少,未电离中的一部分会马上电离出来,保持电离和未电离的固定比例。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未电离的NH4OH会逐渐电离,最终会全部电离参与反应。 PH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与组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是:(B) A一样多 B醋酸多 C硫酸多 D无法比较 这题和以上类似,因为醋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所以同样PH值下,醋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要比硫酸高。所以它能释放的CO2更多。另外你要注意一点,计算PH值的时候只计算H+离子,所以不用理会硫酸的反应比例。但是计算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时候,就要注意,1mol的硫酸能电离出2mol的H+,所以1mol的硫酸的PH值要比1mol盐酸低(氢离子浓度越高,PH值越低) 最后,向纯水中加如硫酸氢钠,PH值的变化是变小。 因为硫酸和NaOH都是强酸强碱,电离后,H+离子的浓度比纯水的时候提高了。
用同一种盐酸溶液分别与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两者所需盐酸的体积是(a) a相等 b中和氨水所需的多 c中和氢氧化钠需要的多 d无法比较 用同一种盐酸分别完全中和同体积,同PH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两者所需的盐酸的体积是(C) A.相同B.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所需要的多C.中和氨水需要的多D.无法比较 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氨水是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PH值是电离出来的那部分测量出来的,所以第二题氨水物质的量其实比氢氧化钠多,所以要多消耗(随着反应的进行,氨水会不断的电离直至反应完) PH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与组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是(B) A一样多 B醋酸多 C硫酸多 D无法比较 同样,硫酸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醋酸若电解质不完全电离,PH相同的话说明开始的时候H+相同,但是醋酸会随着反应进行继续电离出H+与碳酸钠反应 向纯水中加入硫酸氢钠,pH值得变化是 变小 HSO4-在高中被认为是完全电离的,在水中就是H+和SO4(2-),是酸(而且是强酸),所以PH变小 只要记住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对于酸碱来说,如果PH相同,那么弱电解质总量多
第一个是相等 第二个是醋酸多 两个题目有一定的关系,都是强碱与弱碱或是强酸与弱酸的问题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那么总的摩尔数就相等 而同PH的话,强酸所含的摩尔量更少。。。
这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弱酸,弱碱的问题,首先要想到同体积同ph的弱酸,弱碱与强酸,强碱的物质的量不同,弱酸,弱碱的物质的量比强酸,强碱多,明白了这个,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拿最后一个问题做例子,因为醋酸是弱酸,所以它的H+离子的物质的量比硫酸多,而碳酸钠是足量的,所以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第一题两者相同,第二题氨水较多,第三题选醋酸。判断根本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这个概念性的东西,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也就是还有一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这里弄清楚了,以上问题也就明了了。

文章TAG:电解质的电离  高一化学电解质的电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