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有个什么理论里说CPU的速度多少年快一倍的

不是的,所谓双核处理器就是在一个处理器基板上集成两个功能相同的处理器核心,即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内核中。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 事实上,将两个处理器内核放到一个物理核心之上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在上个世纪末期,高端多处理机服务器开发者,比如hp、ibm就已经提出此类可行性设计,并且成功推出了拥有双内核的hp pa8800和ibm power4处理器。 超线程和双核技术有什么不同? 利用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可以让单物理内核的处理器通过模拟方式实现在对称处理模式下双处理器运行的效果。但是使用超线程技术的两个逻辑处理器并没有独立的执行单元、整数单元、寄存器甚至缓存等资源。它们的运行过程中仍需要共用执行单元、缓存和系统总线接口,在执行多线程时两个逻辑处理器均是交替的工作,如果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停并要让出资源,要待该资源闲置才能继续。 而双核处理器中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指令集、执行单元,可以同时执行多项任务,能让处理器资源真正实现并行处理模式,其效率和性能提升要比超线程技术高得多。 例如:在执行某一运算任务时,在单线程情况下需要6个时钟周期,但双线程下就能在3个时钟周期内完成。如果使用超线程技术的单核处理器在某周期中出现重叠的情况就会导致某个线程出现延迟,那么整个运算周期可能会增加到4个。 双核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首先,双核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传统通过提升工作频率来提升处理器性能的作法目前面临严重的阻碍,高频 cpu的耗电量和发热量越来越大,已经给整机散热带来十分严峻的考验。双核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 第二,引入双核架构也将可以全面增加处理器的功能,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双处理器架构的引入和微软下一代longhorn(vista)操作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虚拟技术的发展。 虚拟化技术在2006-2007年将成为计算机平台的新亮点。无论是英特尔的vt(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技术还是amd pacifica技术,都可以让一台物理计算机虚拟出若干个虚拟的系统,这些虚拟系统能使用同样的pc资源独立工作。换句话说,这些技术允许用户在他们的 pc上同时运行超过一个操作系统,以便每个操作系统解决特定的运算任务。比如,一个虚拟系统能够扫描病毒,另外的虚拟系统则可以执行应用程序、文字处理或者玩游戏

有个什么理论里说CPU的速度多少年快一倍的

2,黑森林最后一个考验怎么通过

﹏ 、ForEver纯手打,抄袭改动死全家 (如需借鉴,请注明﹏ 、ForEver原创) 打开右上角的黑森林探险图标 根据提示 我们要去粒粒小广场打造盔甲 要带上拉姆一起帮忙哦 进入粒粒小广场 就看到一台机器上闪着绿色的箭头 点一下 然后看左边,闪着的地方,也点一下 拉姆开始工作了 点拉姆左边的机器,再点最右边的机器 一套防护盔甲就做好了 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再做头盔 只要是闪着箭头的,都点一下就可以啦 得到了一整套盔甲之后 出现提示 要通过2项训练,拿到通行证 第一个提示是摩尔足球场 来到摩尔足球场,有很多靶子 我们只要http://moledl.5d6d.com/thread-1918-1-1.html 摩尔大陆图文全攻略
http://moledl.5d6d.com/thread-1918-1-1.html
任务2有很多靶子在足球场,只要用水弹砸靶心就可以了,砸到绿色的靶心可以随机得到变身果实泡泡果实,超级蘑菇,雪人果实等。射中100个就行。2.到摩尔山脚下点击睡觉的白熊它就进了山洞。它在挖石头,把它挖下来的石头放到木车上在右边的车上会出现它挖的石头点击石头就好了。
1.去粒粒小广场用水弹打靶心,打绿色的还可得胡萝卜。记分牌从100到0就可得一枚徽章。 2.去“摩尔拉雅山脚下”让熊凿石头,装满小车就OK了。 全完成后就等7月3日了。
黑森林最后一个考验:1去粒粒小广场先在右边那里选择做什么(衣服、头盔),然后按照绿色箭头指的那里点 提示:记得带拉姆去哦!2去“摩尔拉雅山脚下”点在睡觉的熊他会扔出石头点他扔出的石头提示:满一车就好了!3去“摩尔足球场”用水弹先打一下靶子上的摩尔,然后打红色或者绿色的靶子提示:打中绿色靶子赠送胡萝卜两个!打到上面的100变成0就好了。 (仔细看哦!)
2.这周没有脚印哦,首先点击【摩尔城堡】地毯旁边的FREE,可以获得【骑士羽毛】 下载 (44.57 KB) 摩尔庄园摩尔大陆20090626攻略更新 昨天 06:21 3.让我们继续完成上周的任务,带上你的拉姆到【粒粒小广场】,一路按着【绿色箭头】的指示即可完成铠甲和头盔的制作。图中(1)部分可以选择制作铠甲还是头盔。 4.头盔和铠甲都制作好后,我们到【摩尔足球场】,用【水蛋】丢红色和绿色的靶子就可以了。绿色的靶子一次2分,还有可以获得【泡泡果实】或【超级蘑菇果实】,当计分区为0的时候,就可以获得【射击训练证书】 5.当计分区为0的时候,就可以获得【射击训练证书】 6.我们点击地图上的【消防署】来到【摩尔拉雅山脚下】,首先点击沉睡的熊,然后点击熊丢出来的东西,完成10次就可以获得【力量训练证书】,等到7月3日那天就可以领取通行证了。

黑森林最后一个考验怎么通过

3,Rampage III Extreme和Rampage III GENE有啥差别

问友你好!1、华硕 Rampage III Extreme是X58主板,目前只能是搭配i7 900系列处理器,适合的高端显卡有5970、5870、GTX480、GTX470、GTX460 *2 SLI等。十年内的游戏?肯定不行,按照摩尔定律,18个月,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就翻一番,再顶级的配置,三年后就只能是主流,五年后就是低端,这是客观规律。期望豪掷千金,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还不如把你的钱分成几部分,每三年就换台主机更现实。(本人玩电脑13年,现在用的是第6台机子)2、HIS HD5970 2GB显卡,搭配高端的i7 800系列、i7 900系列处理器以及对应的P55、X58主板即可。当然考虑到5970的档次及性能,i7 860以及i7 920、i7 930是不适宜的(主频都偏低)。其它i7处理器才能担当重任。3、i7 980X,首先要明确一点,980X虽然是6C12T(6核心12线程),但它的游戏性能并不比其它i7处理器强多少,主要是因为现有游戏对四核心或更多的核心、线程优化并不好,所以它的核心、线程数量优势无从发挥。i7 980X搭配华硕 Rampage III Extreme等X58主板以及第一点提到的高档显卡即可。4、华硕 Rampage III Extreme还是Rampage III Gene?两者都是顶级X58主板,但面向的用户或者说用途不一样。前者是标准ATX大板,主要就是面向对性能有极致要求的玩家,4条PCI-E 16X插槽可以允许四卡并联以达到最高性能,而后者Rampage III Gene是Micro ATX小板型,主要面对是对性能和体积要求都很高的HTPC玩家,两条PCI-E 16X插槽,扩展性不如前者,如果不是装客厅电脑(HTPC),当然优先选择前者。5、有几点误区需要指出的:一、搭配电脑不是以某个主板、处理器或显卡为出发点的,而是应该从你的需求出发,结合预算进行搭配,高端电脑并不是高端或高价配件的一味堆砌;二、显卡的性能主要是取决于与显示核心(GPU: Graphic Processing Unit)而不是显存大小(具体分析可以参考本人另外一个解答: ;三、同样芯片组的主板,不超频、不组建SLI或CrossFire(涉及主板扩展性),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是极其微小的,主板并不直接影响主机的性能。6、5970由于架构落后,在DX11领域,它的表现并不如GTX480(Fermi架构和RV870不一样,是针对DX11以及未来游戏图形技术发展趋势全新研发的),游戏应用DX11的技术越多越深入,5970(其它A卡也一样)的表现就越差,就越不如GTX480。要知道对于顶级显卡来说,全特效流畅运行DX10都没有问题,关键就看DX11游戏的表现。7、由于GTX460的GF104核心针对GF100核心(GTX480/470/465)进行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改进,GTX460展现出非常强劲的性能,而且功耗也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对于高端配置来说,GTX460 *4 SLI(四卡并联)也是一种选择,性能比GTX480 *2 SLI(两卡并联)更强,性价比更高!当然,完整GF104核心的显卡(GTX475??GTX485??)也是非常令人期待的。8、给套配置供你参考吧,是我给朋友搭配的用于挑战《地铁2033》的组合:CPUi7 9502400主板华硕 P6X58D Premium 2700内存海盗船DDR3 1600 6G套装*2(共计12GB)3198显卡影驰 GTX480 *2 SLI7620硬盘希捷7200.12 1TGB*2 RAID1020显示器戴尔27094700声卡创新 SB X-Fi Xtreme Music 450光驱三星 TS-H663D190音箱漫步者 S2.1MKII 2200电源ENERMAX 冰核85+ 1250W2680机箱银欣乌鸦21000合计28158元。www.0878.me

Rampage III Extreme和Rampage III GENE有啥差别

4,Nehalem是什么

Nehalem微架构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计算内核与非计算内核 一. 计算内核的设计来源于之前的微架构,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和加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持超线程----第三代超线程技术,四核心时多达八个线程 (2) 支持虚拟化设备输入/输出 (VT-d)----在之前以虚拟化CPU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设备输入/输出的虚拟化,能有效提高虚拟机的性能和效率。 (3) 内核加速模式(Turbo Mode)----内核运行动态加速。可以根据需要开启、关闭以及加速单个内核的运行。例如,在一个四核的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中,如果一个任务只需要两个内核,可以关闭另外两个内核的运行,同时把工作的两个内核的运行主频提高。如果任务只需要一个内核,可以关闭其它三个内核,同时把工作的一个内核提高到更高的主频运行。这样动态的调整可以提高系统和CPU整体的能效比率。 (4) 新增的SSE 4.2指令集等等。 二. 非计算内核的设计改动令人瞩目,主要的有: (1) Cache的设计----采用三级全内含式Cache设计,L1的设计和Core 微架构一样;L2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每个内核256KB;L3采用共享式设计,被片上所有内核共享。 (2) 集成了内存控制器(IMC)----从芯片组上移到CPU片上,支持多通道DDR3内存,内存读取的延迟大幅度减少,内存带宽大幅提升,最多可达三倍。 (3) QPI----"快速通道互联",取代前端总线(FSB)的一种点到点连接技术,20位宽的QPI连接其带宽可达惊人的每秒25.6GB,远非FSB可比。QPI最初能够发放异彩的是支持多个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QPI可以用于多处理器之间的互联。 目前,基于Nehalem微架构的Bloomfield处理器(Bloomfield也是产品代码)已经正式命名为"酷睿 i7"。酷睿是品牌,"i7"是系列编号。酷睿这一名称现在和未来都将是英特尔公司PC处理器产品的旗舰品牌。 首款基于Nehalem微架构的处理器将是用于台式机的处理器酷睿 i7,支持的芯片组为x58。这款处理器有4个内核,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用于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的Nehalem微架构处理器也会在将来陆续上市
Nehalem其实是英特尔新一代CPU微架构的代码,这个代码本身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关于Nehalem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全新的酷睿微架构。
中国北京2008年1月8日,英特尔公司发布了首批基于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技术笔记本上的45纳米(nm)处理器,至此英特尔45纳米技术处理器家族全部产品已经悉数登场   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曾经表示:“人类正面临着自电视机诞生以来,重新定义消费类电子产品与娱乐产业的最大机遇。计算与通讯日益合为一体,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集功能及智能于一身的互联网体验。明天的个人互联网将为你服务,提供你需要的信息-无论你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需要这些信息。”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话、电视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连接到互联网中且拥有更多计算功能,微处理器的重要性及摩尔定律带来的好处正日益凸显。“当个人化计算成为普遍现实,整个业界也随之改变-创新、合作与标准催生了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快速增长。”欧德宁如是说,并将早期的个人化计算发展与未来的互联网计算相比较:“我相信互联网计算正在走上同一条发展道路。”   而45纳米移动处理的推出,正是为笔记本电脑——这个目前最主要的移动计算产品开启了一道走向更低功耗、更小巧体积、更长续航时间以及更强性能的大门,从而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更顺畅的使用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络。英特尔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Chris Thomas先生表示, “我们今天发布的新产品将为广大消费者和商业用户带来运行更流畅、表现更优异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并为超级游戏玩家和高清视频发烧友提供功能强大、外观时尚的个人电脑。当然这些产品也可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其它各种需求。移动计算应用还将持续快速增长,我们的45纳米移动处理器将成为2008年移动业务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http://server.zol.com.cn/topic/1275317.html
英特尔新一代运算性能,Nehalem处理器将使用英特尔QuickPath技术,全面提高能效和性能以及动态可伸缩体系结构
奈哈勒姆 英特尔公司首批基于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技术笔记本上的45纳米(nm)处理器。

5,多核cpu工作原理

我所理解的多核CPU工作原理,欢迎有兴趣的来讨论。这几天回答了几个关于双核的问题,整理汇总如下,有些是推测的,如有明白人请指正。 双核的优势不是频率,而是对付同时处理多件事情。一个核心理论上同时只能干一件事,比如你同时在后台BT下载,前台一边看电影一边拷贝文件一边联QQ……,这么多程序同时需要CPU来响应,怎么办?靠操作系统! window本身就是多线程操作系统(DOS就是单线程系统,dos下2核4核和单核没区别,处理一个任务时必须停下来等待处理结束才能干下一件事),它可以把每个处理任务划分为多“份”,多个处理任务按顺序排成队列,这样单核心的CPU可以一次处理一“份”,轮流处理每个程序的“份”,这样你感觉就是CPU同时在干几件事了。但如果CPU不够强劲,同时排队等待处理的东西太多了,你就会感觉系统在等待,有延时,反应慢等等症状。再或者某个程序出现错误,死机了,很可能造成后面排队的其他任务都在那里干等,造成系统无反应的情况,按热启键都没反应。理论上如果现在有颗6G频率的单核CPU,单论处理性能应该与1个3G双核近似,甚至更高一些,因为目前双核比单核也就快不到2倍。 原本计算机一直以单核心的工作频率作为性能的衡量,之所以放弃单核是因为目前的技术水平令单核性能继续提升遇到了瓶颈,4G P4的夭折让依靠频率提升性能的路子走进死胡同,不得已改走多核心路线,以核心数量来弥补处理能力的不足。不过慢慢的这些多核心的频率又开始奔3G去了,随着45nm的出现,双核上4G应该可以想象,所以一方面每个核心的性能还在发展,另一方面多核心集成的手段双管齐下,这样CPU的性能可以迅速提升,继续保持摩尔定律。 多核CPU就是基板上集成有多个单核CPU,早期PD双核需要北桥来控制分配任务,核心之间存在抢二级缓存的情况,后期酷睿自己集成了任务分配系统,再搭配操作系统就能真正同时开工,2个核心同时处理2“份”任务,速度快了,万一1个核心死机,起码另一个U还可以继续处理关机、关闭软件等任务。较早的操作系统如XP等需要装双核或多核补丁,能更好发挥性能或更稳定,Vistia下就不需要。 目前几乎所有的程序在编写时是按单核心CPU写的(多核心程序优化对程序员来说是个噩梦,目前好像还没有合适的编程软件能让程序员轻松编写针对多核心的程序),因此对多核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分配任务时,往往1个核心满负荷,另一个还有空闲(留些空闲也对,要应付随时发生的其它命令)。一般2核心性能也就比单核心高60~70%甚至更低。 4核或者将来的8核说白了还是多个核心独自处理各自的“份”,不过人多力量大,速度快,响应时间短,不易死机。当然耗电、协调性都会是个考验。补充: 原本有个说法(有阵子我自己就持这观点):“目前的软件都是为单核心编写的,多核CPU处理起来也没什么优势。”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参与任务分配的主角一是程序自己,二是操作系统,即使如单任务的SuperPI,在双核下成绩也要比同频率的单核快不少,这就是事实证明。理论分析:单线程程序很傻,不知道有2个CPU在前面等着,所以发出的请求应该也是针对单核心的,但操作系统自动将调用请求分配给了2个CPU,并在处理结束后将结果合并,所以单核心程序也能享受到多核的“照顾”。尽管操作系统分配的可能不完美,但毕竟比单CPU要快。 如果程序自己又对多线程处理进行了优化(重新编写),那么就更完美了,可以达到2倍水平,对于这点5楼的朋友已经能举出具体的例子了。非常感谢。 再推测一下,根据上面的分析,2G双核应该比2G单核快近2倍,那么2G的4核应该比2G的双核快近2倍!如果有4G的双核,那么应该和2G的4核性能近似。
双核的优势不是频率,而是对付同时处理多件事情。多核CPU就是基板上集成有多个单核CPU,早期PD双核需要北桥来控制分配任务,核心之间存在抢二级缓存的情况,后期酷睿自己集成了任务分配系统,再搭配操作系统就能真正同时开工,2个核心同时处理2“份”任务,速度快了,万一1个核心死机,起码另一个U还可以继续处理关机、关闭软件等任务。较早的操作系统如XP等需要装双核或多核补丁,能更好发挥性能或更稳定,Vistia下就不需要。
这个应该是程序决定的吧如果程序支持多核处理器,那么它会把要处理的数据分解成多个部分分别给予不同的核心寄存器让各个运算器共同运算,最后的结果汇总后由一个运算器处理好分发给下一步,或者直接由程序控制将各个运算结果下发给下一步。如果程序只支持单核,那就是很简单地把数据流供应给一个处理器处理。
就一个程序 其他的CPU也工作 只共同分担
你先找找啥叫线程。。
这个事并行处理的问题,也就是为处理器“分流”。一个人的工作有好多排队的,改成三个人工作。。。明白了么?并不是你说的一个到了100%另一个才工作,这要那样,你需要打双核补丁了

6,双核与四核的区别

现在的主流是双核,四核的比较少。但用哪个还是要看你打算用这台电脑干什么。家用的话,一般双核就够了。从功能上看,运行多线程任务时,比如你一边在打魔兽,一边在下载,又在挂QQ、msn,这种情况下,四核的优势就来了! 但是,如果只是运行一两个程序,那么四核的优势不会比双核的多多少。双核 四核最大的区别在于缓存,四核的缓存比双核多,所以性能会更强一点。尤其是在处理多个线程的时候,也就是同时运行多个比较大型的程序的时候,四核的优势会相对明显。至于发展方向,那当然是往多核方向上发展!目前之所以有时候四核还不如双核,一是因为软件不支持多线程,二是四核的频率还不能做的很高,这个也是由于功耗的原因,那么最终归咎于制程的发展!那么未来肯定会有8核,16核,乃至上百核的推出!个人感觉会像目前的显卡流处理器的概念!大规模并行运算!只要软件层支持且优化,即使每个核心只有1GHz的水平,运算能力也是惊人的! 至于价格方面,四核的肯定是普遍高于双核,但也有性价比产品,例如AMD的全系列四核!现在INTEL 的i7和AMD 的PHENOM 2都是最新的4核,性能都十分强劲
你可以这样理解啊,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如果是单个发动机好还是两个发动机好呢,哪个的牵引力会比较大呢?换句话说,双核好,还是四核好呢?不解释,你懂的!
一定要明白一点,四核不一定比双核快双核也不一定比四核慢
双核和四核顾名思义, 核心处理器分别是2个和4个, 在处理多任务的时候,四线程优于双线程。
双核处理器是说两个处理核心被集成到了一块芯片上了,但即使说是双核,在处理性能上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这要看那两个处理核心的构架方式。比如最初的双核是相互独立的,分用缓存,两个处理核心之间不能实现相互的信息的共享,相对来说处理性能并不是很高,但现在最新的双核心处理器是共用缓存的,两个处理核心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交流,处理能力和速度要好的多,他的处理频率也不可以与现在单核的处理器做简单的相比,比如双核的2.4G与单核的2.8G相比,双核的2.4G的处理能力要强的多结构上集成两个CPU核心,成本要比两个CPU低,功耗跟单核一样。关于多核芯片的性能,IBM公司写了一个报告,对比了AMD的双核处理器和单核处理器的性能,对高性计算机进行排行的一个测试,它的结果是在双核和单核相比,大概性能提高60%,当然不是百分之百,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双核相对于单核的最大优势在于:多任务的处理。就是说当你一边杀毒,一边玩游戏,一边开着迅雷下载东西,一边开着网页偶尔切换出来看一下等等的话,双核处理器就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同一时刻你只做一两件事时,单双核的差别就不是很大了。从单核到酷睿双核,英特尔将性能提升了40%,功耗降低40%,从酷睿双核到四核,性能最高将会有70%的提升。自1965年摩尔定律首次被提出以来,CPU的性能就按照其规定的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不断增长。原本在这条规则下,CPU的发展显得有条不紊,虽然相对GPU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不过在2003年Intel推出3.2G的奔腾4之后,CPU开始被卡在制造工艺的瓶颈上,频率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继续往上推。CPU的发展咔壳了?情况看起来的确不妙!由于CPU频率越高,所需要的电能就越多,所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这会导致计算机出现各种问题,而“发热”正是困扰CPU频率提升的一大难题。我们知道,越细小的晶体管耗电越少,热量越低,因此可以显著改善频率提升带来的发热问题。当时奔4所采用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90nm,从理论上说,相比130nm工艺的CPU,采用90nm工艺制造的CPU能在相同耗电下达到更高的频率。Intel想要快速提升CPU频率,130nm的制造工艺已经是瓶颈了。于是为了拼更高的频率 不得不上90nm工艺,并强推采用了超长超深流水线设计的Prescott核心Pentium 4,“多核”是一种突破主频限制、提高性能的一种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将两个计算内核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于是,Intel在05年之初就开始全面推动双核心产品,然后又在去年11月推出了四核心的CPU,至此宣布CPU正式迈进多核心纪元。在4核心处理器推出后,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运行更多的程序,或许我们正在看电影,看电视,同时我们在解压缩文件,渲染一个3D文件,甚至是在远程和别人聊天,这个都将因为4核心的出现而实现,不会因为处理器的瓶颈而苦恼
知道汽车发动机不?四缸和双缸的区别总明白吧?需要注意的是:双缸发动机不一定是低性能四缸发动机也不全是高性能在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总体来说单扭矩双缸强,流畅性略差四缸单扭矩可以不强,但输出稳定流畅性好说白咯:双核有强的,四核也有弱的但和汽车发动机一样发展趋势就是多核现阶段电脑cpu主流是四核,双核频临淘汰原因是:1、单核性能会受物理因素抑制,无法更快速地提高2、在保证但和性能前提下,多核是唯一能快速提升电脑性能的途径

文章TAG:摩尔  线程  什么  理论  摩尔线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