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实验大致步骤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表达与交流,得出结果。

实验大致步骤

2,生物实验的一般步鄹

一、材料预处理二、实验组对照组处理三、实验处理条件四、实验结果处理方法

生物实验的一般步鄹

3,化学科学实验的8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备课参考 《科学探究──8个基础学生实验活动》课标要求(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8个)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8.酸、碱的化学性

化学科学实验的8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还原糖。蔗糖则是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实际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氧化,Cu2+则被还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1)向试管中加入2毫升组织液 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现配现用) 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度的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两分钟。 还原糖-斐林试剂-棕色-砖红色
检测糖类用斐林试剂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用苏丹3和苏丹4脂肪会被染色 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5,蛋白质检验实验步骤

选择高蛋白的食物浆液,比如豆浆和蛋清。然后准备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由A液和B液组成,A液: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水溶液。B液: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 g/mL的水溶液。在实验时,需要现在待测液体中先在加入A液,先制造出碱性环境,满足B液与蛋白质反应的条件,这样才可以方便进行蛋白质的检测。一段时间后,如果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紫色,说明待测液体中含有蛋白质,而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扩展资料:蛋白质检验注意事项:用户需要注意样品应是均匀的,若是固体样品应事先研细过筛,液体样要混合均匀。样品放入凯氏烧瓶时,不要黏附瓶颈上,万一黏附可用少量水缓慢冲下,以免被检样消化不完全,使结果偏低。如果称1g以上的样品,就需要K氏烧瓶最小500ml,800~1000ml的更好,这样的K氏烧瓶对于缩短氨化时间,加热的均匀性和完全氨化效果最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浓度测定
(2)蛋白质的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选材:卵清稀释液或黄豆(浸泡1-2d) 豆浆 滤液 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1.先取样本液体用试管装着2.配置好A液和B液3.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4.如果溶液变紫色,则含有蛋白质
这个叫做蛋白质变性。铜离子是重金属(单质的密度超过4.5g/cm3的金属都叫重金属)离子。可以发生变性。现象是白色沉淀。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比如,热(我们煮鸡蛋,蛋白就是),紫外线(我们晒被子就是为了使病毒和细菌的蛋白质变性),有机物(酒精涂抹伤口,福尔马林泡标本,苯中毒,等等)。这个是可以作为检验的手段的。
1、制备生物组织液(含有蛋白质)。2、配制检验液双缩脲A(即:0.1g/ml的氢氧化钠)2ml,将生物组织液加入其中3、后加入检验液双缩脲B(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几滴。4、振荡后会出现紫色。这就证明,组织液中存在蛋白质~
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要取蛋白质在试管,滴加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是蛋白质

6,化学实验步骤

1 对每个题目要有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中,将题目中要求的功能进行叙述分析,并且设计解决此问题的数据存储结构,(有些题目已经指定了数据存储的,按照指定的设计),设计或叙述解决此问题的算法,描述算法建议使用流程图,进行算法分析指明关键语句的时间复杂度。 给出实现功能的一组或多组测试数据,程序调试后,将按照此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的结果列出来 。 对有些题目提出算法改进方案,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 如果程序不能正常运行,写出实现此算法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2 对每个题目要有相应的源程序(可以是一组源程序,即详细设计部分): 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程序能够运行,要有基本的容错功能。尽量避免出现操作错误时出现死循环; 3 最后提供的主程序可以象一个应用系统一样有主窗口,通过主菜单和分级菜单调用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调用后可以返回到主菜单,继续选择其他功能进行其他功能的选择。最好有窗口展示部分。 4 课程设计报告:(保存在word 文档中,文件名要求 按照"姓名-学号-课程设计报告"起名,如文件名为"张三-001-课程设计报告".doc )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建立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要求按照如下几个内容认真完成; 其中包括: a)需求分析: 在该部分中叙述,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 b)概要设计 在此说明每个部分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每个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说明(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 c)详细设计 各个算法实现的源程序,对每个题目要有相应的源程序(可以是一组源程序,每个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函数实现) 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d)调试分析 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的结果,时间复杂度分析,和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算法的改进设想。 5. 课设总结: (保存在word 文档中)总结可以包括 : 课程设计 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C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6.实验报告的首页请参考如下格式: 课程设计实验 起止日期:20 -20 学年 学期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题目 □设计性 □综合性 自我评价 教师评语 能够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 □全部 □部分算法有新意 □有 □一般程序运行通过 □全部 □部分 算法注释说明 □完善 □仅有功能说明接口参数说明 □有 □无按期上交打印文档资料及源程序 □所有 □部分综合设计说明报告结构 □合理 □不合理用户使用说明 □完整 □不全现场演示操作有准备 □有 □无问题解答流畅 □流畅 □不流畅独立完成实验 □能 □不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 □不能
化学实验
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步骤是: (1)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2)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

文章TAG:实验步骤  实验大致步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