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简仪是谁发明的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
中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它克服了浑仪环环相套,阻挡视线的缺点,它是由赤道经纬仪和地平经纬仪组成在仪器的南面有一架用意校正子午线方向的正方案。

简仪是谁发明的

2,简仪是何时发明的

简仪(英文:abridged armilla),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

简仪是何时发明的

3,下列属于元朝成就的是 农书 农政全书 授时历

同问。。。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紧扣材料中的时间特征元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判断出《农书》,《授时历》和简仪是元代的重要科技成就的代表,即答案选①③⑤ B,②《农政全书》出现在明代,④水运浑象仪是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科技成果,A C D三项组合错误。

下列属于元朝成就的是 农书 农政全书  授时历

4,宋朝时期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春秋: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 战国:司南;《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星表;《黄帝内经》。 东汉:蔡伦造纸术(4世纪起外传);东汉张衡浑象仪,候风地动仪;《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针灸、“麻沸散”、五禽戏 南北朝:祖冲之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 唐:雕版印刷《金刚经》;发明火药《丹经》,用于战争;曾一行本初子午线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13世纪传播到西方);火药娱乐(14世纪传西方);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转入西欧) 元:郭守敬简仪;王帧《农书》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论,东方医学巨典。《天工开物》(总结性巨作)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历来拥有先进的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的人的成功基于在古代发明家张衡和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和天文图、地理图。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宋朝有很多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如风磨。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5,宋朝有哪些科技发明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历来拥有先进的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的人的成功基于在古代发明家张衡和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和天文图、地理图。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宋朝有很多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如风磨。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春秋: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 战国:司南;《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星表;《黄帝内经》。 东汉:蔡伦造纸术(4世纪起外传);东汉张衡浑象仪,候风地动仪;《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针灸、“麻沸散”、五禽戏 南北朝:祖冲之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 唐:雕版印刷《金刚经》;发明火药《丹经》,用于战争;曾一行本初子午线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13世纪传播到西方);火药娱乐(14世纪传西方);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转入西欧) 元:郭守敬简仪;王帧《农书》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论,东方医学巨典。《天工开物》(总结性巨作)

6,关于天文知识的说明文

人们对自然界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自然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并且这个演化过程仍然在继续进行。从宏观上来说,自然演化史的时空顺序是: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生命→人类文明社会,而人类的认识史的时空顺序是:人类文明社会→生命→地球→太阳系→恒星→星系→宇宙。由此可以看出,天文学在人类对自然演化史的认识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天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中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果。 在众多的自然现象中,人们发现两个最基本的规律:昼夜交替和寒来暑往,人们就开始对物候和天象进行观测和记录,这就是最早的天文学。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古国王第四王朝国王的墓的北面正中央有个入口,从入口进入地下宫殿的通道与地平线构成30度倾角。为什么是这个角度呢?原来金字塔位于北纬约30度,此通道类似一个望远镜的镜筒正指向北天极,夜晚北极星的光可以从通道射入地下宫内。公元4000年前,古埃及人也根据天狼星和尼罗河涨落的规律,创造了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定一年为365天。 巴比伦人对星空观察非常详细,并在泥板上作记录,公元前2000多年,他们和埃及人定下了沿用至今的黄道12个星座名称,还将1天分成12小时,1小时分为60分钟,1分钟分为60秒,将1周天分为360度,并首用星期的概念。 古印度很早创立并使用了阴阳历的历法,将黄道附近的天区分成27等分,叫27宿。1724年建了天文台。中美洲玛雅人建成的太阳庙,作为确定一年四季中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日出方位的标志,就是天文观象台。据考证建于公元前约1600年的英国索尔兹伯里以北的石篱村的巨石阵,也标志着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日出方位。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天象记载,有悠久的观天机构,创制出精良实用的观天仪器,制定出严格的天文历法,提出朴素的宇宙结构理论,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天文学家。如河南省登封县的古观星台仍保存完好,它是元代郭守敬创建的。台身中间的窗口有一横梁,正北地面上有一石圭。每到正午,横梁被太阳照射投出的影子就落在正北方的石圭上。祖先根据立竿见影的科学道理测出一年中影子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定为冬至日和夏至日,得出一个太阳年的日期,定出二十四节气。夜晚还在上面观星象。北京的古观象台保存有8架造型精美、刻度准确的青铜观天仪器: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天体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除此之外,中国还发明了更有民族特色的天文仪器:浑仪、浑象、简仪。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都保存着这三种仪器。著名的天文学家有东汉的张衡、南朝的祖冲之、唐代的和尚一行、元代多才多艺的郭守敬,外国的有古希腊的喜帕恰斯和托勒密、波兰的哥白尼、意大利的布鲁诺和伽利略、德国的开普勒和康德及爱因斯坦、荷兰的惠更斯、英国的牛顿和爱丁顿、美国的沙普利和哈勃与央斯基……以后,这里面会有你的大名吗? 1543年,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而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现代科技的发达,射电望远镜、脉冲望远镜、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望远镜、宇航业的发展都给天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日见丰富,更期待你的加入!

文章TAG:简仪  科技  是谁  发明  简仪科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