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侧视孔径雷达与SAR的区别是什么

SAR是孔径雷达的简称不是侧视合成孔径雷达
侧视孔径雷达就是视野方向和飞行器前进方向垂直,用来探测飞行器两侧地带的SAR

侧视孔径雷达与SAR的区别是什么

2,SAR图像和遥感图像的区别

一般说遥感影像不特别说明的话指的是光学影像,而SAR图像就是楼上说的雷达影像,两者的用的波长范围不一样,成像的机理也有本质的区别
SAR影像也是遥感影像的一种,所谓SAR影像即雷达影像,遥感影像多了
书 名: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理解作 者:(英国)奥利弗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自我感觉比较难,涉及很多算法。如果看基础的资料,建议在知网里面下载 曾琪明的sar的基本原理介绍。谢谢!

SAR图像和遥感图像的区别

3,合成孔径雷达的介绍

合成孔径雷达( SAR) 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也称综合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是分辨率高,能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所得到的高方位分辨力相当于一个大孔径天线所能提供的方位分辨力。合成孔径雷达的首次使用是在20世纪50 年代后期,装载在RB-47A和RB-57D 战略侦察飞机上。经过近60 年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合成孔径雷达发展计划,各种新型体制合成孔径雷达应运而生,在民用与军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合成孔径雷达的介绍

4,SAR在军事力的全称是什么

SAR是Search and Rescue的缩略语,是“搜索救援队”的意思,主要在山区、洞窟、海洋等地区进行救助伤者、寻找失踪者等活动。
SAR即英语“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的缩写,意为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采用搭载在卫星或飞机上的移动雷达,达到大型天线同样精度的雷达系统。
search and rescue 搜救
SAR即英语“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的缩写,意为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采用搭载在卫星或飞机上的移动雷达,达到大型天线同样精度的雷达系统。  SAR 是一种脉冲雷达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获得区域目标的图像。   SAR 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有两种模式:机载SAR和星载SAR。

5,在图像处理中什么是SAR

按传感器采用的成像波段分类,光学图像通常是指可见光和部分红外波段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数据.而SAR传感器基本属于微波频段,波长通常在厘米级.可见光图像通常会包含多个波段的灰度信息,以便于识别目标和分类提取.而SAR图像则只记录了一个波段的回波信息,以二进制复数形式记录下来;但基于每个像素的复数数据可变换提取相应的振幅和相位信息.振幅信息通常对应于地面目标对雷达波的后向散射强度,与目标介质、含水量以及粗糙程度密切相关;该信息与可见光成像获得的灰度信息有较大的相关性.而相位信息则对应于传感器平台与地面目标的往返传播距离,这与GPS相位测距的原理相同.由于SAR影像分辨率相对较低、信噪比较低,所以SAR影像中所包含的振幅信息远达不到同光学影像的成像水平;但其特有的相位信息是其他传感器所无法获取的,基于相位的干涉建模也是SAR的主要应用方向.在成像模式方面,光学影像通常采用中心投影面域成像或推帚式扫描获取数据;而SAR处于信号处理的需要(合成孔径过程,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不能采用垂直向下的照射方式而只能通过测视主动成像方式发射和接受面域雷达波,并通过信号处理(聚焦、压缩、滤波等)手段后期合成对应于地面目标的复数像元.单一SAR影像的相位信息基本没有统计特征,只有振幅信息可用于目标识别和分类等应用.正如前面所说,振幅信息深受噪声的影响,加之SAR影像特有的几何畸变(叠掩、透视收缩、多路径虚假目标等)特征,个人认为仁兄若是想在图像分割领域做探讨的话,可以直接忽略掉SAR影像了.
基于Photoshop插件架构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处理与评估系统主要功能.以图像评估插件的开发为例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hotoshop插件方式,可以避免复杂的内存管理编程和用户界面设计,充分利用Photoshop的图形处理功能,减少了工作量,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 所以sar是基于photoshop插件的合成孔径雷达 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

6,请问SAR合成孔径雷达应用领域广么

合成孔径雷达是六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美国是最早研制此类雷达的国家之一。早期的全盛孔径雷达安装在有人驾驶飞机上。当时的合成孔径雷达存在距离分辨率较低、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弱等不足。如AN/APD-10型合成孔径雷达,在9 000米的空中获取的地面目标图像分辨率为三米。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并从只能安装在有人驾驶的飞机上转向安装在无人驾驶飞机和宇宙飞行器等多种空(天)工作平台上。 典型的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有美国的“长曲棍球式”卫星侦察系统。该卫星是1988年由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带有SIR-D合成孔径雷达,它有多种工作频率(L、C、X、K波段),多种极化方式,多种入射角,不同的观测次数和走向,并能获取同一种目标的几种图像,其像元分辨率为0.3米。可探测一米大小的目标以及地面一定深度内的目标,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美国拟用KH-12和“长曲棍球”卫星各四颗组成星座,其中各二颗运行于六十度倾角的轨道上,加外一对在极地轨道运行。这种侦察体制一旦建成,美国的空间侦察能力,尤其是对地面移动目标的侦察能力将大大提高。 1990年,美国率先研制出适用于无人机的合成孔径雷达。海湾战争后,美国加快了对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制步伐,在1993年开始实施的“蒂尔”系列长航时无人侦察机计划中,大部分机型都考虑配备合成孔径雷达。如果美国的“特萨”小型合成孔径雷达,全套设备重30.8千克,占用42立方分米空间。拟装在“蒂尔” Ⅱ 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上,作用距离4-11.2千米,图像分辨率达到0.3米,而且可与采用P码的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协同工作,提供圆概率误差为25米的地图坐标。“姆萨”合成孔径雷达,可工作在X、L和特高频波段上,分辨率为一米。此外,瑞典和法国也先后于90年代初开始研制以地欠机为工作平台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我国的合成孔径雷达研制工作7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目前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在国土测绘,资源普查、城市规划、重点工程选址、抢险救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的合成孔径雷达将向着作用距离更远、抗干扰性能更强、提供信息更快、造价便宜、多种平台、多波段、多极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将成为空地一体化全天候立体侦察监视系统的主力军

文章TAG:雷达  侧视  孔径  区别  sar雷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