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数控铣削加工

数控铣削加工以普通铣削加工为基础,同时结合数控机床的特点,不但能完成普通铣削加工的全部内容,而且还能完成普通铣削加工难以进行,设置无法进行的加工工序。
数控铣削最常用的量具有: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量表。还有就是根据加工的产品配置一些别的量具
铣削加工就是利用机床带动刀具的旋转加上工件的移动来切除工件多余部分的加工过程。就这么理解就行了。着是普通铣床。再加上一个数控俩字也是一样。不需要手动了。用程序进行操作代替人工

什么是数控铣削加工

2,数控铣床适合加工哪些内容

数控铣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包括平面铣削和轮廓铣削,也可以对零件进行钻、扩、铰、镗、锪加工及螺纹加工等。数控铣削主要适合于下列几类零件的加工。1、平面类零件平面类零件是指加工面平行或垂直于水平面,以及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定角的零件,这类加工面可展开为平面。2、直纹曲面类零件直纹曲面类零件是指由直线依某种规律移动所产生的曲面类零件。当采用四坐标或五坐标数控铣床加工直纹曲面类零件时,加工面与铣刀圆周接触的瞬间为一条直线。这类零件也可在三坐标数控铣床上采用行切加工法实现近似加工。3、立体曲面类零件加工面为空间曲面的零件称为立体曲面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加工面不能展成平面,一般使用球头铣刀切削,加工面与铣刀始终为点接触,若采用其它刀具易于产生干涉而铣伤邻近表面。加工立体曲面类零件一般使用三坐标数控铣床。

数控铣床适合加工哪些内容

3,数控铣床基本知识

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有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数控铣削加工除了具有普通铣床加工的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1、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2、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3、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4、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数控装置的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高精度的数控系统可达0.1μm,另外,数控加工还避免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5、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生产管理自动化;6、生产效率高,数控铣床一般不需要使用专用夹具等专用工艺设备,在更换工件时只需调用存储于数控装置中的加工程序、装夹工具和调整刀具数据即可,因而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其次,数控铣床具有铣床、镗床、钻床的功能,使工序高度集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数控铣床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都是无级变速的,因此有利于选择最佳切削用量;山东威力重工解答

数控铣床基本知识

4,铣削主要加工什么

铣削加工的加工范围比较广泛,主要用来加工平面,垂直面,斜面),台阶面,沟槽(键槽,燕尾槽,T形槽等),也可进行钻孔,铰孔。
(1)平面类零件  平面类零件的特点表现在加工表面既可以平行水平面,又可以垂直于水平面,也可以与水平面的夹角成定角;在数控铣床上加工的绝大多数零件属于平面类零件,平面类零件是数控铣削加工中最简单的一类零件,一般只需要用三坐标数控铣床的两轴联动或三轴联动即可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加工面与刀具为面接触,粗、精加工都可采用端铣刀或牛鼻刀。  (2)曲面类零件  曲面类零件的特点是加工表面为空间曲面,在加工过程中,加工面与铣刀始终为点接触。表面精加工多采用球头铣刀进行。
粗加工工序: 圆刀片铣刀、球头立铣刀及大刀尖圆弧半径的立铣刀。 半精加工工序: 圆刀片铣刀(直径范围为10-25 mm的圆刀片铣刀),球头立铣刀。 精加工工序: 圆刀片铣刀、球头立铣刀。 残余量铣削工序:圆刀片铣刀、球头立铣刀、直立铣刀。 通过选择专门的刀具尺寸、槽形和牌号组合,以及切削参数和合适的铣削策略,来优化切削工艺,这非常重要。
铣削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方法,可以用多刀多刃同时加工,又由于铣削时铣刀齿之间可以容纳冷却液或冷空气,刀具的冷却条件好,可以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进刀量。现在的加工中心,可以自动换刀和定位,更扩展了铣削加工的范围。例如可代替刨床加工平面、沟槽、阶台、半圆。代替车床镗孔,铣槽、圆弧,代替钻床钻孔,扩孔、攻丝。配上专用工具可以铣齿轮、齿条、花键等。适合加工箱体类、底座类、平板类、带槽轴类等工件。

5,数控铣床的工作环境咋样

数控铣床一般是封闭式加工,地面比较干净,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如果不是封闭式,就会有切削液和铁屑溅到身上,这种机床很少见了。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及时采纳为最佳答案,谢谢!
普通铣床的工作原理    铣床工作时的主运动是铣刀的旋转运动,在大多数铣床上(如立式升降台铣床),进给运动是由工件在垂直于铣刀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在少数铣床上(如卧式升降台铣床),进给运动是工件的回转运动或曲线运动。为了适应加工形状和尺寸的工件,铣床具有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的调整移动,并可根据加工要求,在其中任何一方向实现进给运动。在铣床上,工件进给和调整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运动,根据机床类型不同,可由工件或分别由刀具及工件来实现。机床工作台进给手柄,在操纵时,手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工作台进给运动的方向,操作时不易产生错误。机床的前面和左侧,各有一组按扭和手柄的复式操纵者在不同的位置上操作,工作台纵向丝扛上,有双螺母间隙调整装置,故既可逆铣有能进行顺铣,采用转速控制继电器来进行制动,能迅速使主轴停止旋转。    数控铣床的工作原理    在铣床上,把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及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移,用数控语言编写成加工程序单,然后将程序输入到数控装置,数控装置便根据数控指令控制机床的各种操作和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移。当零件加工程序结束时,机床就会自动停止,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其过程可以分为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是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工艺过程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时,除了手工装卸工件外,全部加工过程都是机床自动完成的,在柔性制造系统上,上下料、检测、诊断、对刀、传输、调度、管理等也都是由机床自动完成的。数控机床上实现自动加工的控制信息是加工程序,当加工对象改变时,除了相应更换刀具和解决工件装夹方式外,只要重新编写并输入该零件的加工程序便可自动加工出新的零件,不必对机床作任何复杂的调整,这样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产品的改进、改型提供了捷径。数控铣床的自动化程度高,在一次装夹中能完成较多的表面的加工,省去了划线、多次装夹、检测等工作;另一方面是数控机床的运动速度高,空行程时间短。

6,简述数控铣编程步骤和数控程序各部分组成

数控机床编程步骤1.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计划,以及确认与生产组织有关的问题,此步骤的内容包括:确定该零件应安排在哪类或哪台机床上进行加工。 采用何种装夹具或何种装卡位方法。 确定采用何种刀具或采用多少把刀进行加工。 确定加工路线,即选择对刀点、程序起点(又称加工起点,加工起点常与对刀点重合)、走刀路线 、程序终点(程序终点常与程序起点重合)。 确定切削深度和宽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切削参数。 确定加工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冷却液、是否需要换刀、何时换刀等。   2.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样几何尺寸,计算零件轮廓数据,或根据零件图样和走刀路线,计算刀具中心(或刀尖)运行轨迹数据。数值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数控机床编程所需要的所有相关位置坐标数据。  3.编写加工程序单  常用数控机床编程指令一组有规定次序的代码符号,可以作为一个信息单元存贮、传递和操作。坐标字:用来设定机床各坐标的位移量由坐标地址符及数字组成,一般以X、Y、Z、U、V、W等字母开头,后面紧跟“-”或“-”及一串数字。准备功能字(简称G功能):指定机床的运动方式,为数控系统的插补运算作准备由准备功能地址符“G”和两位数字所组成,G功能的代号已标准化,见表2-3;一些多功能机床,已有数字大于100的指令,见表2-4。常用G指令:坐标定位与插补;坐标平面选择;固定循环加工;刀具补偿;绝对坐标及增量坐标等。辅助功能字:用于机床加工操作时的工艺性指令,以地址符M为首,其后跟二位数字,常用M指令:主轴的转向与启停;冷却液的开与停;程序停止等。进给功能字:指定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速度进给功能字以地址符“F”为首,后跟一串字代码,单位:mm/min(对数控车床还可为mm/r)三位数代码法:F后跟三位数字,第一位为进给速度的整数位数加“3”,后二位是进给速度的前二位有效数字。如1728mm/min指定为F717。二位数代码法:F后跟二位数字,规定了与00~99相对应的速度表,除00与99外,数字代码由01向98递增时,速度按等比关系上升,公比为1.12。一位数代码法:对速度档较少的机床F后跟一位数字,即0 ~9来对应十种预定的速度。直接指定法:在F后按照预定的单位直接写上要求的进给速度。主轴速度功能字:指定主轴旋转速度以地址符S为首,后跟一串数字。单位:r/min,它与进给功能字的指定方法一样。刀具功能字:用以选择替换的刀具以地址符T为首,其后一般跟二位数字,该数代表刀具的编号。模态指令和非模态指令 G指令和M指令均有模态和非模态指令之分模态指令:也称续效指令,一经程序段中指定,便一直有效,直到出现同组另一指令或被其他指令取消时才失效。见表2-3、表2-6 N001 G91 G01 X10 Y10 Z-2 F150 M03 S1500; N002 X15; N003 G02 X20 Y20 I20 J0; N004 G90 G00 X0 Y0 Z100 M02; 非模态指令:非续效指令,仅在出现的程序段中有效,下一段程序需要时必须重写(如G04)。 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之后,即可根据已确定的加工方案(或计划)及数值计算获得的数据,按照数控系统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码格式编写加工程序等。编程者除应了解所用数控机床及系统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外,还应具备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工艺知识,才能编制出正确、实用的加工程序。  4.制作控制介质,输入程序信息  程序单完成后,编程者或机床操作者可以通过CNC机床的操作面板,在EDIT方式下直接将程序信息键入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也可以根据CNC系统输入、输出装置的不同,先将程序单的程序制作成或转移至某种控制介质上。控制介质大多采用穿孔带,也可以是磁带、磁盘等信息载体,利用穿孔带阅读机或磁带机、磁盘驱动器等输入(输出)装置,可将控制介质上的程序信息输入到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  5.程序检验  编制好的程序,在正式用于生产加工前,必须进行程序运行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做零件试加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检查--修改--再检查--再修改……这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直到获得完全满足加工要求的程序为止。  上述编程步骤中的各项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这样的编程方式称为“手式编程”。在各机械制造行业中,均有大量仅由直线、圆弧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形状并不复杂的零件需要加工。这些零件的数值计算较为简单,程序段数不多,程序检验也容易实现,因而可采用手工编程方式完成编程工作。由于手工编程不需要特别配置专门的编程设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掌握和运用,因此在国内外,手工编程仍然是一种运用十分普遍的编程方法。

文章TAG:数控  加工  什么  铣削  数控铣加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