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预警机制是指在经济犯罪案件发生之前预先发出警报,从而防范和制止犯罪发生的工作机制.它通过对情报信息的把握运用,起到警示社会各界加强防范工作,同时又为串并案侦查服务,增强打击和防范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2、遵循规律3、积极应对
1、以人为本原则;2、政府主导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公开透明原则;5、规范化原则;6、科技支撑原则;7、常备不懈原则;8、多部门协同原则。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火灾监控预警系统都有哪些

火灾监控预警系统基于智能视频分析,自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无需人工干预,能对火灾易发区域进行7*24全天候监测,当监测到烟雾、火焰时,及时预警,有效的协助管理人员工作,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减少人力监管的成本。
国内比较好的有 rank舆情监测系统(面向全国服务):采用国内领先的自然语意分析技术,对信息的识别性更加精准可靠,并有短信预警功能。 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民在线利用其独有的智能搜索引擎、舆情监测技术进行舆情信息监测,舆情应对顾问服务。 深圳的乐思软件,他们一直做网络信息采集和舆情监测的,采集技术不错 国内有哪些舆情监控系统、预警系统?优缺点 2011-08-2114:48:54
消防报警系统又称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 系统图由火灾报警主机、火灾特征或火灾早期特征传感器、人工火灾报警设备、输出控制设备组成。 传感器完成对火灾特征或火灾早期特征的探测,并将相关信号传送到火灾报警主机。 报警主机完成对信号的显示、记录, 并完成相应的输出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火灾监控预警系统都有哪些

3,信息监测和事件预警的区别

国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地震预测方法分为3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它们不是彼此无关,而是互有联系的。若将3种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地质方法是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估计地点和强度的一个途径。可用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这种工作叫做地震区域划分。由于地质的时间尺度太大,地震的时间预测不能依靠这一方法。统计方法是从地震发生的记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求出发生某种强度的地震的概率。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多寡。中国历史悠久,在有些地区,地震资料丰富,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结果。前兆方法是根据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与强度的方法。地质方法的着眼点是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在比较大的空间、时间尺度内地震活动的变化。统计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动的某种“平均”状态。若要明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还是要靠地震的前兆。所以寻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为了取得可靠的地震前兆,必须开展长期、广泛的观测和研究。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实现地震预测的基础是认识地震孕育的物理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地壳岩石物理性质和力学状态的变化。为此,它应当具有高度的可靠性,预报不准会引起居民不必要的恐慌,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但可靠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类至今对地震的成因和规律还认识得很不够。地震学家不能直接观测地球内部,以致对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种种因素缺乏观测数据。因此,尽管地震预测问题提出很久,但进展缓慢。各国科学家为此作了很大努力,但至今仍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出很粗略的估计。

信息监测和事件预警的区别


文章TAG: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