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箱里温度传感器有什么作用

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冰箱里实际温度。当冰箱里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传感器呈断开状态,使得压缩机停止工作,制冷停止。当冰箱里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传感器呈接通状态,使得压缩机开始工作,制冷开始,直至冰箱里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如此反复,使得冰箱里的温度能保持低于设定温度。空调的温度感应器作用也类似。
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冰箱里实际温度。当冰箱里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传感器呈断开状态,使得压缩机停止工作,制冷停止。当冰箱里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传感器呈接通状态,使得压缩机开始工作,制冷开始,直至冰箱里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如此反复,使得冰箱里的温度能保持低于设定温度。
主要是显示冰箱的实际温度,便于调节冰箱温度!一般现在都没有了,自动调节
温度传感器,固明思意,就是感应温度的,它的作用就是感应冰箱内部的温度来控制冰箱制冷系统,有的冰箱有温度显示器,也是由温度传感器感应的,

冰箱里温度传感器有什么作用

2,温度传感器是怎么用的

温度传感器有很多类型,简单的原理就是将一个热敏电阻(随着外界温度的不同,阻值会变化的电阻)用一个外壳包起来,引两条线出去插在电路板上用。主要用来测定温度用,传感器的阻值发生变化,IC的AD口可以检得到,从而判定现在的温度值。
1、氧传感器:当氧传感器故障时,ECU无法获取这些信息,就不知道喷射的汽油量是否正确,而不合适的油气空燃比会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增加排放污染;2、轮速传感器:它主要是收集汽车的转速来判断汽车有没有打滑的征兆,所以,就有一一个专门收集汽车轮速的传感器来完成这项工作,一般安装在每个车轮的轮毂上,而一旦传感器损坏,ABS会失效;3、水温传感器:当水温传感器故障后,往往冷车启动时显示的还是热车时的温度信号,ECU得不到正确的信号,只能供给发动机较稀薄的混合气,所以发动机冷车不易启动,且还会伴随怠速运转不稳定,加速动力不足的问题;4、电子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当传感器失效后,ECU无法测得油门位置信号,无法获得油门门踏板的正确位置,所以会出现发动机加速无力的现象,甚至出现发动机不能加速的情况;5、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随着发动机不同的转速负荷,感应一系列的电阻和压力变化,转换成电压信号,供ECU修正喷油量和点火正时角度。一般安装在节气门边上,假如故障了会引起点火困难、怠速不稳、加速无力等问题。
温度传感器分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也可分为模拟温度传感器、逻辑输出型温度传感器和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具体见百度百科,很详细:http://baike.baidu.com/view/66411.htm
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这些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物理性质主要有体。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温度传感器是怎么用的

3,请问什么是温度传感器原理温度传感器原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搜

上次们在学习物理课的时候,刚好老师有上过这个课程,说个不错的知识,现在分享给大家,以前没有听这个课的时候,也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现在们来解释下,友情提醒:有需要几个地方注意的是:什么是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大致有如下几类一。热膨胀1.金属热膨胀传感器金属在环境温度变化后会产生一个相应的延伸,因此传感器可以以不同方式对这种反应进行信号转换。例子:双金属片式传感器双金属片由两片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贴在一起而组成,随着温度变化,材料A比另外一种金属膨胀程度要高,引起金属片弯曲。弯曲的曲率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通常的表盘指针式的室内温度计也是用的这种原理。双金属杆和金属管传感器随着温度升高,金属管(材料A)长度增加,而不膨胀钢杆(金属B)的长度并不增加,这样由于位置的改变,金属管的线性膨胀就可以进行传递。反过来,这种线性膨胀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2.液体和气体的变形曲线设计的传感器在温度变化时,液体和气体同样会相应产生体积的变化。多种类型的结构可以把这种膨胀的变化转换成位置的变化,这样产生位置的变化输出(电位计、感应偏差、挡流板等等)。二。热电阻金属随着温度变化,其电阻值也发生变化。对于不同金属来说,温度每变化一度,电阻值变化是不同的,而电阻值又可以直接作为输出信号。三。热电偶原理是热电效应。任何导体(金属)被施加热梯度时都会产生电压。现在这种现象被称为热电效应或“Seebeck效应”.若要测量这个电压,必须把“热”端连到另一导体上。增加的导体也会经历热梯度,自身也会产生一个电压,并与原来的电压抵消。幸运的是,热电效应中电压的大小取决于金属的种类。在电路中使用不同的金属会产生不同的电压,这个电压被称为热电势,因此存在一个很小的电压差值可以被测量,这个差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目前常用的金属组合,这个差值通常在1到大约70微伏每摄氏度之间。热电偶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线组成,在末端焊接在一起。再测出不加热部位的环境温度,就可以准确知道加热点的温度。由于它必须有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所以称之为热电偶。不同材质做出的热电偶使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它们的灵敏度也各不相同。热电偶的灵敏度是指加热点温度变化1℃时,输出电位差的变化量。由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材料的粗细无关,用非常细的材料也能够做成温度传感器。也由于制作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这种细微的测温元件有极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过程。一般实验室里用来控温的主要是热电偶。四。热辐射最常用的非接触式测温仪表基于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称为辐射测温仪表。温度传感器辐射测温法包括亮度法(见光学高温计)、辐射法(见辐射高温计)和比色法(见比色温度计)。各类辐射测温方法只能测出对应的光度温度、辐射温度或比色温度。只有对黑体(吸收全部辐射并不反射光的物体)所测温度才是真实温度。如欲测定物体的真实温度,则必须进行材料表面发射率的修正。而材料表面发射率不仅取决于温度和波长,而且还与表面状态、涂膜和微观组织等有关,因此很难精确测量。这一类工业上主要用来测控高温物体,例如锅炉。也用来在医院门口或者机场火车站用来测来来往往的人的体温。

请问什么是温度传感器原理温度传感器原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搜

4,温度传感器有哪些类型

一、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温度计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从而使温度计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一般测量精度较高。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温度计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但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二、非接触式它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又称非接触式测温仪表。这种仪表可用来测量运动物体、小目标和热容量小或温度变化迅速(瞬变)对象的表面温度,也可用于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最常用的非接触式测温仪表基于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称为辐射测温仪表。扩展资料: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用途: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而通用的测量参数。温度测控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度测量的普遍性,温度传感器在各种传感器中排名第一,约占50%。温度传感器是通过改变物体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温度的。许多材料和部件的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相当多的材料可以用作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在膨胀、电阻、电容、电动势、磁性、频率、光学特性和热噪声等物理参数上随温度变化。随着生产的发展,新的温度传感器将继续出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度传感器
目前常见的为热电偶和热电阻,低于200度用热电阻,高于200度用热电偶热电偶根据感温元件的材质不同而称为不同分度常见的是K分度、S分度等热电阻根据感温元件的材质不同而称为不同型号常见如PT100(铂0摄氏度时阻值100欧姆),CU50(铜0摄氏度时阻值50欧姆)
手机充电器发烫?只需注意以下这几个细节,就能减轻发热,学学吧
按不同的标准,分不同的类。常用的分类是根据原理不同,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温度的变化,会使金属的电阻值改变,有的金属元件电阻值和温度变化的线性关系好,如铂热电阻、铜热电阻,常被用来做测温元件。只用测得金属元件的电阻值,就能得到金属元件的温度值。这样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是电阻信号,最常见的Pt100铂热电阻信号,二次仪表或中控室只需根据温度传感器传过来的电阻信号就可以显示此电阻值对应的温度。热电偶是用电动势信号来判断温度的,将两种不同金属做两端焊接为一个回路,一端做为测量端,当两端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反过来热电动势变化,也表示有一端温度的变化,如铂铑10-铂,接二次仪表就可以显示对应的温度值。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热电阻或热电偶会有不同的保护和不同的外观,比如电机测温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就有定子热电阻和轴承热电阻的区别。定子热电阻是测量定子温度的,华业防爆仪表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样式是埋置式热电阻,热电阻的保护是长板状,埋置在测温位置,引线接出热电阻信号,接二次仪表。轴承热电阻则是测温轴承的,华业防爆仪表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样式是端面式铂电阻,电机测温位置开孔,温度传感器则是将用不锈钢保护管保护的铂电阻探头插入测温孔内,用螺丝或法兰盘固定好。引出热电阻信号接二次仪表。通常温度传感器,是包含有测温元件,保护管,接线端子,接线盒以及绝缘套管此类选配,并将安装固定装置也包含在内。这就不单单是温度传感器的分类,根据接线盒是否防爆还引申出防爆温度传感器和普通温度传感器;而将带保护管、接线盒、及接线端子这样的温度传感器也叫做铠装温度传感器,如铠装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铠装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甚至还有的习惯将带温度变送器的温度传感器也叫做温度传感器,将带仪表显示的也叫温度传感器(现在工业用的测温仪表多是能现场显示和远传温度信号一体化的测温仪表,如华业防爆仪表对防爆电机轴承测温常用的WTZD-285系列,BWTY-205系列都是现场指针指示并带铂电阻温度信号远传,即就地温度计,也有温度传感器功能)。还有的讲一体化温度传感器,是有测温元件,保护管,接线盒等完整结构构成,大致也是这样。 这些叫法只是不同厂家、不同用户的分类不同或使用习惯不成造成叫法各异,本质上温度传感器就是将现场温度信号转换为方便远传的电阻信号、电动势信号或经过温度变送器转换的电流信号,通常由感温元件、感温元件保护部分、接线盒、接线端子,并配以安装固定装置组成,对一些其它需求,会加上绝缘套管、温度变送器、引线等。因此如果订购温度传感器,要么是把客户需求沟通清楚,要么就是把产品型号确认清楚。这些都有助于确认温度传感器到底是何种温度传感器。
有很多啊,比如防爆温度传感器,智能型温度传感器,露点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热电偶,有很多的,找昆仑中大问问就知道了,哈哈

5,测温传感器有哪些

1、氧传感器:当氧传感器故障时,ECU无法获取这些信息,就不知道喷射的汽油量是否正确,而不合适的油气空燃比会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增加排放污染;2、轮速传感器:它主要是收集汽车的转速来判断汽车有没有打滑的征兆,所以,就有一一个专门收集汽车轮速的传感器来完成这项工作,一般安装在每个车轮的轮毂上,而一旦传感器损坏,ABS会失效;3、水温传感器:当水温传感器故障后,往往冷车启动时显示的还是热车时的温度信号,ECU得不到正确的信号,只能供给发动机较稀薄的混合气,所以发动机冷车不易启动,且还会伴随怠速运转不稳定,加速动力不足的问题;4、电子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当传感器失效后,ECU无法测得油门位置信号,无法获得油门门踏板的正确位置,所以会出现发动机加速无力的现象,甚至出现发动机不能加速的情况;5、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随着发动机不同的转速负荷,感应一系列的电阻和压力变化,转换成电压信号,供ECU修正喷油量和点火正时角度。一般安装在节气门边上,假如故障了会引起点火困难、怠速不稳、加速无力等问题。
1、室温管温传感器:  室温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环境温度,管温传感器用于测量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管壁温度。室温传感器和管温传感器的形状不同,但温度特性基本一致。按温度特性划分,目前美的使用的室温管温传感器有二种类型:1、常数B值为4100K±3%,基准电阻为25℃对应电阻10KΩ±3%。温度越高,阻值越小;温度越低,阻值越大。离25℃越远,对应电阻公差范围越大;在0℃和55℃对应电阻公差约为±7%;而0℃以下及55℃以上,对于不同的供应商,电阻公差会有一定的差别。兹附“南韩新基”传感器的温度与电阻的对应关系表(中间为标称值,左右分别为最小最大值):-10℃→(57.1821─62.2756─67.7617)KΩ;-5℃→(48.1378─46.5725─50.2355)KΩ;0℃→(32.8812─35.2024─37.6537)KΩ;5℃→(25.3095─26.8778─28.5176)KΩ;10℃→(19.6624─20.7184─21.8114)KΩ;15℃→(15.4099─16.1155─16.8383)KΩ;20℃→(12.1779─12.6431─13.1144)KΩ;30℃→(7.67922─7.97078─8.26595)KΩ;35℃→(6.12564─6.40021─6.68106)KΩ;40℃→(4.92171─5.17519─5.43683)KΩ;45℃→(3.98164─4.21263─4.45301)KΩ;50℃→(3.24228─3.45097─3.66978)KΩ;55℃→(2.65676─2.84421─3.04214)KΩ;60℃→(2.18999─2.35774─2.53605)KΩ。除个别老产品外,美的空调电控使用的室温管温传感器均使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常数B值为3470K±1%,基准电阻为25℃对应电阻5KΩ±1%。同样,温度越高,阻值越小;温度越低,阻值越大。离25℃越远,对应电阻公差范围越大。兹附“日本北陆”传感器的温度与电阻的对应关系表(中间为标称值,左右分别为最小最大值):-10℃→(22.1498─22.7155─23.2829)KΩ;0℃→(13.9408─14.2293─14.5224)KΩ;10℃→(9.0344─9.1810─9.3290)KΩ;20℃→(6.0125─6.0850─6.1579)KΩ;30℃→(4.0833─4.1323─4.1815)KΩ;40℃→(2.8246─2.8688─2.9134)KΩ;50℃→(1.9941─2.0321─2.0706)KΩ;60℃→(1.4343─1.4666─1.4994)KΩ。这种类型的传感器仅用于个别老产品,如RF7.5WB、T-KFR120C、KFC23GWY等。  2、排气温度传感器:  排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压缩机顶部的排气温度,常数B值为3950K±3%,基准电阻为90℃ 对应电阻5KΩ±3%。兹附“日本芝蒲”传感器的温度与电阻的对应关系表(中间为标称值,左右分别为最小最大值):-30℃→(823.3─997.1─1206)KΩ;-20℃→(456.9─542.7─644.2)KΩ;-10℃→(263.7─307.7─358.8)KΩ;0℃→(157.6─180.9─207.5)KΩ;10℃→(97.09─109.8─124.0)KΩ;20℃→(61.61─68.66─76.45)KΩ;25℃→(49.59─54.89─60.70)KΩ;30℃→(40.17─44.17─48.53)KΩ;40℃→(26.84─29.15─31.63)KΩ;50℃→(18.35─19.69─21.12)KΩ;60℃→(12.80─13.59─14.42)KΩ;70℃→(9.107─9.589─10.05)KΩ;80℃→(6.592─6.859─7.130)KΩ;100℃→(3.560─3.702─3.846)KΩ;110℃→(2.652─2.781─2.913)KΩ;120℃→(2.003─2.117─2.235)KΩ;130℃→(1.532─1.632─1.736)KΩ。  3.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变频模块(IGBT或IPM)的温度,目前用的感温头的型号是602F-3500F,基准电阻为25℃对应电阻6KΩ±1%。几个典型温度的对应阻值分别是:-10℃→(25.897─28.623)KΩ;0℃→(16.3248─17.7164)KΩ;50℃→(2.3262─2.5153)KΩ;90℃→(0.6671─0.7565)KΩ。  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很多,现在经常使用的有热电阻:PT100、PT1000、Cu50、Cu100;热电偶:B、E、J、K、S等。温度传感器不但种类繁多,而且组合形式多样,应根据不同的场所选用合适的产品。  测温原理:根据电阻阻值、热电偶的电势随温度不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所需要测量的温度值。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温度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三种,其中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势输出的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阻输出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热电偶传感器是一种自发电式传感器,测量时不需要外加电源,直接将被测量转换成电势输出。使用十分方便,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它的测温范围很广:-270℃~2500℃。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热电偶的分类:1.热电偶的结构分类:(1)普通装配式热电偶:一般由热电极、绝缘套管、保护套管和接线盒等几部分组成。(2)铠装式热电偶(缆式热电偶):此种热电偶是将热电极、绝缘材料连同保护管一起拉制成型,经焊接密封和装配等工艺制成的坚实的组合体。2.热电偶的种类:(1)标准型热电偶:它具有互换性好、统一的分度表、配套的显示仪表。国际电工委员会在1975年推荐了七种标准型热电偶,表3-1是它们的基本特性。我国生产其中的前六种。以上不多说了,网上有很多说明,关于芯片有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20等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6,求教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参数:输出形式、测量范围、温度精度、外壳材料、测量介质、电缆线长、极限温度、防护等级、外形尺寸等。温度变送器的主要参数:温度精度、测量范围、供电电压、信号输出、储藏条件、环境压力、保养、外壳材料、外壳尺寸、防护等级、接线方式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一、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就构成热电偶。如图1所示。温度t端为感温端称为测量端, 温度t0端为连接仪表端称为参比端或冷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t和t0之间存在温差时,就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eab(t,t0), 因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这个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势的大小与t和t0之差的大小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材料已知时,由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分布理论知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eab(t,t0)=eab(t)-eab(t0)式中 eab(t,t0)-热电偶的热电势; eab(t)-温度为t时工作端的热电势; eab(t0)-温度为t0时冷端的热电势。从上式可看出!当工作端的被测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测出eab(t,t0)和知道eab(t0)就可得到eab(t),将热电势送入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或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测量端温度t值。 要真正了解热电偶的应用则不得不提到热电偶回路的几条重要性质: 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质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材料长度方向各处温度如何分布,回路中均不产生热电势。这条规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种材料必须各自都是均质的,否则会由于沿热电偶长度方向存在温度梯度而产生附加电势,从而因热电偶材料不均引入误差。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种(或多种)均质材料,只要所插入的材料两端连接点温度相同,则所插入的第三种材料不影响原回路的热电势。这条定律表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可拉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只要仪表处于稳定的环境温度即可。同时还表明热电偶的接点不仅可经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质等温的导体加以连接。 中间温度定律: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回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t和to时的热电势eab(t,to)等于热电偶在连接点温度为(t,tn)和(tn,to)时相应的热电势eab(t,tn)和eab(tn,to)的代数和,其中tn为中间温度。该定律说明当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不为0℃时,只要能测得热电势eab(t,to),且to已知,仍可以采用热电偶分度表求得被测温度t值。 连接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如果热电偶的电极材料a和b分别与连接导线a1和b1相连接(如下图所示),各有关接点温度为t,tn和to,那么回路的总热电势等于热电偶两端处于t和tn温度条件下的热电势eab(t,tn)与连接导线a1和b1两端处于tn和to温度条件的热电势ea1b1(tn,to)的代数和。 中间温度定律和连接导体定律是工业热电偶测温中应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二、各种误差引起的原因及解决方式2.1 热电偶热电特性不稳定的影响2.1.1 玷污与应力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热电偶在生产过程中,偶丝经过多道缩径拉伸在其表面总是受玷污的,同时,从偶丝的内部结构来看,不可避免地存在应力及晶格的不均匀性。因淬火或冷加工引入的应力,可以通过退火的方法来基本消除,退火不合格所造成的误差,可达十分之几度到几度。它与待测温度及热电偶电极上的温度梯度大小有关。廉金属热电偶的偶丝通常以“退火”状态交付使用,如果需要对高温用廉金属热电偶进行退火,那么退火温度应高于其使用温度上限,插入深度也应大于实际使用的深度。贵金属热电偶则必须认真清洗(酸洗和四硼酸钠清洗)和退火,以清除热电偶的玷污与应力。2.1.2 不均匀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热电偶若是由均质导体制成的,则其热电势只与两端的温度有关,若热电极材料不是均匀的,且热电极又处于温度梯度场中,则热电偶会产生一个附加热电势,即“不均匀电势”。其大小取决于沿热电极长度的温度梯度分布状态,材料的不均匀形式和不均匀程度,以及热电极在温度场所处的位置。造成热电极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有:在化学成分方面如杂质分布不均匀,成分的偏析,热电极表面局部的金属挥发,氧化或某金属元素选择氧化,测量端在高温一的热扩散,以及热电偶在有害气氛中受到玷污和腐蚀等。在物理状态方面有应力分布不均匀和电极结构不均匀等。 在工业使用中,有时不均匀电势引起的附加误差竟达30℃这多,这将严重地影响热电偶的稳定性和互换性,其主要解决方式就是对其进行检验,只使用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热电偶。2.1.3 热电偶不稳定性的影响 不稳定性就是指热电偶的分度值随使用时间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而起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能是不准确性的主要原因。影响不稳定性的因素有:玷污,热电极在高温下挥发,氧化和还原,脆化,辐射等。若分度值的变化相对地讲是缓慢而又均匀的,这时经常进行监督性校验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安排周期检定,这样可以减少不稳定性引入的误差。2.2 参考端温度影响及修正方法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的大小与热电极材料以及工作端的温度有关。热电偶的分度表和根据分度表刻度的温度显示仪表都是以热电偶参考端温度等于0℃为条件的。在实际使用热电偶时,其冷端温度(参考端) 不但不为0 ℃,而且往往是变化的,测温仪表所测得的温度值就会产生很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如下方法来修正。2.2.1 热电势补正法 由中间温度定律可知,参考端温度为tn时的热电势eab(t,tn)=eab(t,t0)-eab(tn,t0)。所以,用常温下的温度传感器,只要测出参比端的温度tn,然后从对应电偶的分度表中查出对应温度下的热电势e(tn,t0),再将这个热电势与所实测的e(t,tn)代数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为0度时,对应于测量端的温度为t时的热电势e(t,t0)最后再从分度表中查得对应于e(t,0)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热电偶测量端的实际温度t。在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可以利用软件处理方法,特别是在多点测量系统或高温测控中,采用这种方法,可很好的解决参比端温度的变化问题,只要随时准确的测出tn,就可以准确得到测量端温度。同时还充分应用了对应热电偶的分度表,并对非线性误差得到了校正,而且适应各种热电偶。2.2.2 调仪表起始点法 由于仪表示值是eab(tn,t0)对应于热电势,如果在测量线路开路的情况下,将仪表的指针零位调定到tn处,就当于事先给仪表加了一个电势eab(tn,t0),当用闭合测量线路进行测温时,由热电偶输入的热电势eab(tn,t0)就与eab(t,tn)叠加,其和正好等于eab(t,t0)。因此对直读式仪表采用调仪表起始点的方法十分简便。2.2.3 补偿导线 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参考端延长到温度较恒定的地方,再进行修正。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能消除参考端温度不为0℃时的影响,因此,还应该与其它修正方法结合才能将补偿导线与仪表连接处的温度修正到0℃。此时参考端己变为一个温度不变或变化很小的新参考端。此时的热电偶产生热电势己不受原参考端温度变化影响, eab ( t、t10 ) 是新参考端温度t10 (不等于℃) ,且t10 为一常数时所测得热电势, tab( t、t10 ) 是参考端温度t0 = 0 ℃时,工作端为t10时所测得热电势(热电偶分度表中可查出) 。 使用补偿导线时,不仅应注意补偿导线的极性,还应特别注意不要错用补偿导线,同时应注意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处的两端温度保持相等,且温度在0-100℃(或0-150℃)之间,否则要产生测量误差。2.2.4 参考端温度补偿器 补偿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电桥的3 个桥臂电阻是电阻温度系数很小的锰铜丝绕制的。其阻值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使r1 = r2 =r3 = 1ω。另一个桥臂电阻rt 是由电阻温度系数较大的铜绕制而成,并使其在20 ℃时rt = r1 =1ω ,此时电桥平衡,没有电压输出,当电桥所处温度发生变化时, rt 的阻值也随之改变,于是就有不平衡电压输出,此输出电压用来抵消参考端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热电势误差,从而获得补偿。(注:我国也有以0℃作为平衡点温度的)当温度达到40℃(即计算点温度)时桥路的输出电压恰好补偿了热电偶参比端温度偏离平衡点温度而产生的热电势变化量。 对电子电位差计,其测量桥路本身就具有温度自动补偿的功能,使用时无需再调整仪表的温度起始点。除了平衡点和计算点外,在其他各参比端温度值时只能得到近似的补偿,因此采用冷端补偿器作为参比端温度的处理方法会带来一定的附加误差。2.3 传热及热电偶安装的影响 由于热电偶测温是属于接触式测量,当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时,它要从被测介质吸收热量使自身温度升高,同时又以热辐射方式和热传导方式向温度低的地方散发热量,当测量端各外散失的热量等于自气流中吸收的热量时即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热电偶达到了稳定的示值,但并不代表气流的真实温度,因为测量端环境散失的热量是由气流的加热来补偿,也就是说测量端与气流的热交换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它们的温度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数值。测量端与环境的传热愈强,测量端的温度偏离气流温度也愈大。2.3.1 热辐射误差 热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热电偶测量端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所引起的,这是热电偶与气流之间的对流换热不能达到热平衡的结果。减少辐射误差的办法,一是加剧对流换热,二是削弱辐射换热。具体方法有: 尽量减少器壁与测量端的温差,即在管壁铺设绝热层; 在热电偶工作端加屏蔽罩; 增大流体放热系数,即增加流速,加强扰动,减小偶丝直径或使热电极与气流形成跨流等。2.3.2 导热误差 在测量高温气流的温度时,由于沿热电偶长度存在温度梯度,故测量端必然会沿热电极导热,使得指示温度偏离实际温度。导热量相差越多,相应的误差就越大,因此凡能加剧对流和削弱导热的因素都可以用来减少导热误差。具体方法有: 增加l/d; 将热电偶垂直安装改成斜装或弯头处安装,安装时应注意使热电偶的端对着气流方向,并处在流速最大的位置上; 选用热电偶和支杆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2.4 测量系统漏电影响 绝缘不良是产生电流泄漏的主要原因,它对热电偶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能歪曲被测的热电势,使仪表显示失真,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漏电引起误差是多方面的,例如,热电极绝缘瓷管的绝缘电阻较差,使得热电流旁路。若电测设备漏电,也能使工作电流旁路,使测量产生误差。由于测量热电势的电位差计都是低电阻的,因此它对绝缘电阻的要求并不高,影响热电势测量的漏电主要是来处被测系统的高温,因为热电偶保护管和热电极的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将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我们通常所说的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就属这类情况。一般是采用接地或其它屏蔽方法。对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我们通常是以增大其直径;增加绝缘层厚度;缩短加热带长度;降低热电偶的电阻值等方法来降低误差的。2.5 动态响应误差 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后,由于本身具有热惰性,因此不能立即指示出被测气流的温度,只有当测量端吸、放热达到动态平衡后才达到稳定的示值。在热电偶插入后到示值稳定之前的整个不稳定过程中,热电偶的瞬时示值与稳定后的示值存在着偏差,这时热电偶除了有各种稳定的误差外,还存在由热电偶热惰性引入的偏差,即动态响应误差。克服这类误差的方法,一是确定动态响应误差,予以修正;二是将动态响应误差减少到允许要求的范围之内,此时可认为t测=t气。2.6 短程有序结构变化(k状态)的影响 k型热电偶在250-600℃范围内使用时,由于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形成短程有序结构,因此将影响热电势值而产生误差,这就是所谓的k状态。这是ni-cr合金特有的晶格变化,当wcr在5%-30%范围内存在着原子晶格从有序至无序为。由些引起的误差,因cr含量及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在800℃以上短时间热处理,其热电特性即可恢复。由于k状态的存在,使k型热电偶检定规程中明文规定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检定。而且在400℃检定点,不仅传热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热平衡,而且,又恰好处于k状态误差最大范围。因此,对该点判定合格与否时应很慎重。ni-cr合金短程有序结构变化现象,不仅存在于k型,而且,在e型热电偶正极中也有此现象。但是,作为变化量e型热电偶仅为k型的2/3。总之,k状态与温度、时间有关,当温度分布或热电偶位置变化时,其偏差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故难以对偏差大小作出准确评价。三、小结 通过对热电偶原理及误差来源的总结,对以热电偶温度计量误差情况有了系统认识,得出了一些结论。热电偶的不稳定性、不均匀性、参考端温度变化、热传导以及热电偶安装使用不当会引起测量误差,有一些是由于加工制造过程中,或是测量系统及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还有一些则是人为造成的,对这一部分只要我们细心并对热电偶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则是可以避免的。

文章TAG:温度  感应  感应器  冰箱  温度感应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