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东汉李翚的详细资料的速求

节士,李业,字巨游。(梓潼人也。)   □□,当承上作节士,说在8章注。遂旧各本俱作遂。志古堂本误作道。久令李翚。(业子。)

谁有东汉李翚的详细资料的速求

2,李畋的介绍

李畋(tián)是中国花炮祖师,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生于浏阳、醴陵(lǐ líng )、萍乡三地交界的麻石村。据传,当时灾害连年,瘟疫流行,李畋以小竹筒装硝,导引点燃,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少了瘟疫的流行,爆竹因而很快推广开来。李畋因此被烟花爆竹业奉为花炮祖师。现在花炮主产区的湖南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均对其进行祭祀缅怀,李畋广场为多地地标,浏阳烟花节更是世界闻名1。

李畋的介绍

3,李儇的介绍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初名李俨,唐懿宗李凗第五子,母惠安皇后王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武则天除外),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唐僖宗生于咸通三年五月八日(862年6月8日),唐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于唐懿宗驾崩柩前即位。时在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二十日,唐僖宗12虚岁,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文德元年(888年)死于长安,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的介绍

4,李岘的介绍

李岘(708年-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国公。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度出任江陵,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任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时年58岁。任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宣宗大中初年诏令上临烟阁。概述图片系李岘墓志铭拓本。
李岘(708年一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费第三子。唐朝皇族、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为梁国公。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次外出任江陵,很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宰相的职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使用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任官有任,知人善任,依法管理政策,正气不阿。宣宗大中初年年诏令上临烟阁。

5,韩国明星李浣的个人简介和作品谁知道

李莞 姓名:李莞 (原名: 金衡秀 ) 出生年月日:1984年1月 3日 身高:176cm 体重:68kg 家庭成员:姐姐金泰熙 学校:国民大学体育学部 兴趣:运动、电脑 演出:电视剧 《天堂的阶梯》、《白雪公主》、《小姑娘们》 SBS的周末电视剧《小姑娘们》一开始见到李莞的时候,看不出是一个新人,很有自信感,还有点突兀,说不出来的感受,但刚开始的印象觉得这个人不简单,和曾经预想的一样,如今李莞开始高速“窜红”了。在他接演的第2个作品电视剧《白雪公主》里就成了主角,接着SBS的周末电视剧《小姑娘们》里也当上了主角,看到李莞的厉害了吧! 李莞有孤独的一面,好像也有不妥协别人的反抗气质,所以很难分离和《天堂的阶梯》中的小泰华的李莞,还有电视剧《白雪公主》里的善宇也有像他本人的一面,剧中善宇是一个不相信爱的反抗儿,表面上看起来很无心,但是暗中守着一个女孩。 爱好:运动,计算机 特长:运动 学历:国民大学体育系2年级在学中 喜欢的食物:寿司 喜欢的颜色:蓝色 喜欢的季节:冬天 喜欢的演员:薛景求 电视作品: 《天国的阶梯》 《白雪公主》 《小妇人》 《去海边吧》 电影作品: 《到那时我决定去死》

6,谁有明代李颞的资料

李颞,明末清初思想家,关中著名学者。极力宣扬实学,即“实学经济”。 以下文字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 陈学凯 王宏波《清初名儒李yong的治学之道》 李颞的“经济实学”之道,虽然力图改变虚浮的理学学风,但却没有完全摆脱儒家传统和宋明理学修己内省的治学之道。他企求从内在修炼,而不是通过内在修炼和外在制约同时起作用的方法来改变这种风气。因而,也就不免会陷人传统思维的窠臼,使他对理学学风的批判自然带有一种不彻底性。其二.李颓的重要贡献在于他为传统的治学之道开辟了一条新思路。这个新思路由“明体适用”开始,由“悔过内省”人手,并坚持传统的为学之道和为学之义,在“明道”与“体道”的不断探索中,进而去“行道”和“达道”,最终进人学的最高境界,实现“弘道”的目的。但这一切都不能背离“经济实学”的基本精神。因之,虽然说精神上的弘道是非常重要的,但却不是绝对的,它必须在“明体适用”的前提之下方是正确的。诚如李颞所言:“学不上达,学非其至;舍学求达,学非其学。盖上达即在下学之中,舍下学而求上达,此后世希高慕远,妄意神化,尚顿悟,堕野弧禅所为,自误误人,所关匪浅。”l2这显然是对陆王心学偏重“上达”,不注重“下学”的委婉批评。所以说:“弘道”虽然依愤于“上达”,但如果不以“下学”而获得,则必然本源不能清正,这就是所谓的“舍学求达,学非其学。”只有“上达即在下学之中”,“上达”方不背离“经济实学”的崇高目的。其三,李颐的又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发展并深化了孔子的“为己之学”的思想。这一发展主要体现在他一再倡导的“经济实学”的思想立场之上。在李颐看来,“学在为己”从表面上看,只有达于“修身”、“齐家”的层面之上,而“经济实学”的“适用”思想主张必须体现在“治国”“平天下”的儒学终极目的之上。如果说传统儒学强调“为己之学”,而且这种“为己之学”只限于修养自身学问道德的话,那么,李颐则不仅强调了这种“为己之学”的完善自身学问道德的一面,更深化发展了其“治国”和匡济天下的经济实学的一面。李颐认为:学习不仅在于“为己”.最重要的还在于“为用”。因为“在儒家的传统里,学做一个完善的人不仅是首要关切的问题,而且是终极关切和全面关切的问题。”这才是李颞所一再要向人们表达的真实思想。 你还想再了解的话,你得去翻翻《明史》了。

文章TAG:李巡  谁有  东汉  李翚  李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