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增材制造技术的缺点是什么

金属增材制造被誉为3D打印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可直接制造零件,适合小批量个性化形状复杂的产品制造,复杂模具型腔制造,人体医学定制等等。

增材制造技术的缺点是什么

2,快速制造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

快速制造又称快速成形制造或增材制造,是近30年来全球机械制造领域兴起的一项革命性发明,被誉为“立体打印机”。多應用在航空领域、尖端武器装备以及汽车等领域等。该工艺可直接制造高性能金属零部件,还可制造出薄壁、微孔等特殊结构零部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先进的快速制造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产品研发"旧框框",前景远大。

快速制造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

3,谁能够解释准确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

衡器其精度等级为(III)级秤,显示分度一般为3000分度,其最小分度值根据秤量的大小从1g至50 kg不等,(例如15 kg的电子计价秤其最小分度分度值为5g)。在选购时:如以15 kg的电子计价秤为例;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谁能够解释准确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

4,增材制造的关键技术

一是材料单元的控制技术。即如何控制材料单元在堆积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变化是一个难点,例如金属直接成型中,激光熔化的微小熔池的尺寸和外界气氛控制直接影响制造精度和制件性能。  二是设备的再涂层技术。增材制造的自动化涂层是材料累加的必要工序,再涂层的工艺方法直接决定了零件在累加方向的精度和质量。分层厚度向0.01mm发展,控制更小的层厚及其稳定性是提高制件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关键。  三是高效制造技术。增材制造在向大尺寸构件制造技术发展,例如金属激光直接制造飞机上的钛合金框睴结构件,框睴结构件长度可达6m,制作时间过长,如何实现多激光束同步制造,提高制造效率,保证同步增材组织之间的一致性和制造结合区域质量是发展的难点。  此外,为提高效率,增材制造与传统切削制造结合,发展材料累加制造与材料去除制造复合制造技术方法也是发展的方向和关键技术。

5,减材成形等材成形和增材成形三种制造技术之间会相互取代吗 搜

所谓增材制造技术就是一种三维实体快速自由成形制造新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的图形处理、数字化信息和控制、激光技术、机电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多项高技术的优势,目前学者们对其有多种描述。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黄卫东教授称这种新技术为“数字化增材制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宋天虎秘书长称其为“增量化制造”,其实它就是不久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三维打印”技术的一种。西方媒体把这种实体自由成形制造技术誉为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制造方式发展也经历了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增材制造三个阶段。等材制造,是指通过铸、锻、焊等方式生产制造产品,材料重量基本不变,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减材制造,是指在工业革命后,使用车、铣、刨、磨等设备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以达到设计形状,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 ,是指通过光固化、选择性激光 烧结、熔融堆积等技术,使材料一点一点累加,形成需要的形状。

6,为什么要发展增材制造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 开始积极寻找摆脱经济危机的方法,并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些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再工业化”概念,希望通过重振制造 业来拉动经济复苏,保持发达国家在核心科技领域的优势,重塑国家竞争力。以美国为例,2009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制造业促进 法案》、《先进制造伙伴(A M P)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如图1所示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加快创新、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智能制造有别于精益制造、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敏捷制造等传统制造方式,但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对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网络化:包含了设备、物料和人的深度融合和联接,实现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 数字化:数字化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制造、仿真等阶段,特别是以虚拟的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试验等在计算机上的反复迭代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智能化:个人认为是在精益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的基础,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形成人、机、物的交互与深度融合,使设计、工艺、试验仿真、生产过程、保障及管理等各阶段的智能化成为现实。

文章TAG: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技术的缺点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