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扫描二维码链接失败怎么办

重新链接装系统,下载重装二维码
重新扫描一次 对准左右下的三个点 如果还是不行说明 这个二维码制作有误

扫描二维码链接失败怎么办

2,请教synopsys中插入扫描链

你好,两条扫描链不要在RTL里做,用DC自动插入就可以,要增加6个端口,两个si,两个so,一个scan_enable,一个test_mode。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请教synopsys中插入扫描链

3,FPGA上电后晶振工作吗

下载不了程序,可以肯定不是晶振的问题。至于出始化扫描链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你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下:1、检查FPGA的电压是否正常,主要是VccAux和VccInt2、检查JTAG的线序有无出错3、检查JTAG的连线是否可靠
可以,不过需要你的示波器的带宽比晶振频率高至少两倍以上才能准确还原信号的频率特性
FPGA下载不了的原因真的很多,调过的表示很头痛
工作的,大概是2点多付吧,你要测晶振的话最好是示波器看看。不过下载程序也不一定是晶振的。因为还有很多问题的。比如接口是不是松了,或者什么的

FPGA上电后晶振工作吗

4,边界扫描的边界扫描原理

IEEE 1149.1 标准规定了一个四线串行接口(第五条线是可选的),该接口称作测试访问端口(TAP),用于访问复杂的集成电路(IC),例如微处理器、DSP、ASIC和CPLD。除了TAP之外,混合IC也包含移位寄存器和状态机,以执行边界扫描功能。在TDI(测试数据输入)引线上输入到芯片中的数据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或一个数据寄存器中。串行数据从TDO(测试数据输出)引线上离开芯片。边界扫描逻辑由TCK(测试时钟)上的信号计时,而且TMS(测试模式选择)信号驱动TAP控制器的状态。TRST(测试重置)是可选项。在PCB上可串行互连多个可兼容扫描功能的IC,形成一个或多个扫描链,每一个链都由其自己的TAP。每一个扫描链提供电气访问,从串行TAP接口到作为链的一部分的每一个IC上的每一个引线。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IC执行其预定功能,就好像边界扫描电路不存在。但是,当为了进行测试或在系统编程而激活设备的扫描逻辑时,数据可以传送到IC中,并且使用串行接口从IC中读取出来。这样数据可以用来激活设备核心,将信号从设备引线发送到PCB上,读出PCB的输入引线并读出设备输出。

5,JTAG是什么是协议还是标准是测试方式还是应用方式

JTAG,它是Joint Test Action Group缩写,是IEEE的标准规范,ARM7TDMI内部提供了3个JTAG型的扫描链,可以进行调试和配置嵌入式的ICE-RT逻辑。 JTAG仿真器也称为JTAG调试器,是通过ARM芯片上的JTAG边界扫描口进行调试的设备。JTAG仿真器比较便宜,连接比较方便。它可以通过现有的JTAG边界扫描与ARM CPU核进行通信,属于完全非插入式调试。它无需目标存储器,不占用目标系统的任何端口。 JTAG (Joint Test Action Group)是1985年制定的检测PCB和IC芯片的一个标准,1990年被修改后成为IEEE的一个标准,即IEEE1149.1-1990。通过这个标准,可对具有JTAG接口的芯片的硬件电路进行边界扫描和故障检测。具有JTAG接口的芯片,相关JTAG引脚的定义为:TCK为测试时钟输入;TDI为测试数据输入,数据通过TDI引脚输入JTAG接口;TDO为测试数据输出,数据通过TDO引脚从JTAG接口输出;TMS为测试模式选择,TMS用来设置JTAG接口处于某种特定的测试模式;TRST为测试复位,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

6,什么是边界扫描技术

边扫描测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做为解决PCB物理访问问题的JTAG接口发展起来的,这样的问题是新的封装技术导致电路板装配日益拥挤所产生的。边界扫描在芯片级层次上嵌入测试电路,以形成全面的电路板级测试协议。利用边界扫描--自1990年以来的行业标准IEEE 1149.1--您甚至能够对最复杂的装配进行测试、调试和在系统设备编程,并且诊断出硬件问题。  边界扫描的优先:  通过提供对扫描链的IO的访问,可以消除或极大地减少对电路板上物理测试点的需要,这就会显著节约成本,因为电路板布局更简单、测试夹具更廉价、电路中的测试系统耗时更少、标准接口的使用增加、上市时间更快。除了可以进行电路板测试之外,边界扫描允许在PCB贴片之后,在电路板上对几乎所有类型的CPLD和闪存进行编程,无论尺寸或封装类型如何。在系统编程可通过降低设备处理、简化库存管理和在电路板生产线上集成编程步骤来节约成本并提高产量。  边界扫描原理:  IEEE 1149.1 标准规定了一个四线串行接口(第五条线是可选的),该接口称作测试访问端口(TAP),用于访问复杂的集成电路(IC),例如微处理器、DSP、ASIC和CPLD。除了TAP之外,混合IC也包含移位寄存器和状态机,以执行边界扫描功能。在TDI(测试数据输入)引线上输入到芯片中的数据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或一个数据寄存器中。串行数据从TDO(测试数据输出)引线上离开芯片。边界扫描逻辑由TCK(测试时钟)上的信号计时,而且TMS(测试模式选择)信号驱动TAP控制器的状态。TRST(测试重置)是可选项。在PCB上可串行互连多个可兼容扫描功能的IC,形成一个或多个扫描链,每一个链都由其自己的TAP。每一个扫描链提供电气访问,从串行TAP接口到作为链的一部分的每一个IC上的每一个引线。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IC执行其预定功能,就好像边界扫描电路不存在。但是,当为了进行测试或在系统编程而激活设备的扫描逻辑时,数据可以传送到IC中,并且使用串行接口从IC中读取出来。这样数据可以用来激活设备核心,将信号从设备引线发送到PCB上,读出PCB的输入引线并读出设备输出。
边界扫描(boundary scan)测试发展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向小,微,薄发展,传统的ict 测试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这类产品的测试要求。由于芯片的引脚多,元器件体积小,板的密度特别大,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下探针测试。一种新的测试技术产生了,联合测试行为组织(joint test action group)简称jtag 定义这种新的测试方法即边界扫描测试。

文章TAG:扫描  扫描链  二维码  链接  扫描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