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清洁能源技术哪国强

小日本比较强的
你好!日本,中国如有疑问,请追问。

清洁能源技术哪国强

2,LPG清洁能源LPG是什么意思

LPG清洁能源 LPG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经常容易与LNG混淆,其实它们有明显区别。LPG的主要组分是丙烷(超过95%),还有少量的丁烷。LPG在适当的压力下以液态储存在储罐容器中,常被用作炊事燃料。在国外,LPG被用作轻型车辆燃料已有许多年。

LPG清洁能源LPG是什么意思

3,未来世界的十大环保技术是什么

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利用技术 太阳能是地球的终极能源,因此未来最重要的绿色能源是太阳能。现在太阳能技术已经涌现不少,但是依然面临成本高、转化率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如果新的太阳能技术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太阳能就能真正发扬光大。 绿色屋顶 建造绿色屋顶 当然,可以绿色的不只是屋顶,还有墙面、庭院和阳台。这项技术虽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它对节能减排的贡献不容小觑。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推广这种传统技术,它可以让房屋冬暖夏凉,减少空调使用量。 复杂的海水淡化装置 海水淡化技术 淡水的争夺已经继能源之后成为区域冲突的又一焦点问题。世界上大部分水都在海洋里,海洋里的水因太咸而不适合饮用。如果去掉海水中的盐分,世界就没有地方会缺水了。听起来好像十分简单,但是海水淡化技术却需要一些高科技去降低淡化成本,提高淡化效率。为了淡化海水,现在连纳米技术都用上了。 氢燃料电池示意图 氢燃料电池 这个东西虽然我们多数人都没有见过,但是我们对这项技术大多早有耳闻,这项技术被称为能够洁净未来的新技术。更重要的是,氢来自于水,燃烧后又可以变成水,因此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可循环利用。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氢并非原始能源,它需要太阳能或电能分解水来获得。 潮汐能发电 潮汐能发电 海洋上每天潮起潮落,汹涌的浪涛具有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发电。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但是还没有推广,还是效率问题在作怪。 把二氧化碳埋到地下 埋葬二氧化碳 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一些研究人员正在想办法提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把它们变成液体,然后通过废弃的油井注入填埋到地下。这项技术还没有开发成功,填埋之后二氧化碳重新爆发的风险也较大。 温差发电驳船 海洋温差能发电 据美国能源部统计,全球海洋每天因太阳辐射吸收的能量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而美国全年消耗能量只相当于75亿桶石油。如何利用这些被太阳烤热的海水,不是把海洋表面的热海水抽到陆地上来用,而是利用海洋表面和深处海水的温度差。这种温度差可以驱动低沸点液体在管道内不停流动,从而驱动涡轮机发电。这个技术听起来很美好,但是也面临着比太阳能技术更严重的效率低下问题。 未来石油可能来自垃圾 有机垃圾变石油 有机垃圾遍布世界各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会产生有机垃圾,这些垃圾大量地被填埋,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实,有机垃圾最好的出路是开发成能源,传统的方法是燃烧后发电。目前一种新锐的方法是把这些有机垃圾变成石油,在适当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有机垃圾可以降解或合成为石油,这样能够更好地储存和运输。 生物除污技术 生物除污技术 一些植物具有吸食污染物甚至有毒物质的天赋,比如,无土栽培在河面上的美人蕉可以让污浊的河流变清。研究人员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这些“天才生物”,或者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强化它们的吸污能力。 无纸化技术 无纸化技术 虽然不少人喜欢阅读纸制的书报,用电子纸代替传统纸张是一个难以抵挡的大趋势。成本低是无纸化技术的一个驱动力,但是更重要的驱动力来自环保,因为要制造纸张就得破坏植被,植被减少又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未来世界的十大环保技术是什么

4,新能源技术国家重点支持了那些优惠政策是什么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 1、太阳能 (1)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包括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及热水器建筑模块技术;太阳能采暖和制冷技术;太阳能中高温(80-200℃)利用技术等。 * 简单重复生产的产品除外。 (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 简单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和低水平的重复性生产除外。 (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高温(300-1500℃)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品和工程开发,包括塔式热发电,槽式热发电,碟式热发电和菲涅尔透镜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等。 2、风能 (1)1.5MW以上风力发电技术 适应中国气候、复杂地形条件的1.5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 (2)风电场配套技术 风资源评估分析、风电场设计和优化、风电场监视与控制、风电接入系统设计及电网稳定性分析、短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风电场平稳过渡及控制等技术。 3、生物质能 (1)生物质发电关键技术及发电原料预处理技术 包括直燃(混燃)发电系统耦合技术,蒸汽余热回收技术,热效率≥85%、燃烧过程不结渣、不产生新污染,具有广泛原料适应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装置;能保证生物质在燃烧设备中充分燃烧的原料装卸、输送技术,能有效分离生物质中的Cl等腐蚀性物质的预处理技术等。 (2)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 吨成型燃料的加工过程能耗低于80Kwh/t,成型燃料密度1~1.4g/cm3,水分小于12%,加工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物质致密加工成型技术。包括木质纤维碾切搭接技术,成型模板设计技术,一体化、可移动颗粒燃料生产设备的系统耦合技术等。 (3)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技术 热效率≥85%、不结渣、废气符合排放标准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技术与装置等。 (4)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 (5)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 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包括非粮(糖)的甜高粱、薯类原料生产的乙醇,以及用非食用油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 甜高粱生产乙醇技术包括原料保存技术,高效产乙醇菌种的筛选与构建技术,快速固体发酵技术与机械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装置;低能耗的高粱秆榨汁、保存与发酵技术;发酵时间≤48小时,糖转化率≥92%,乙醇收率≥90%(相对于理论值),吨燃料乙醇能耗≤500Kg,水耗≤5吨,无废水排放。 薯类淀粉原料生产乙醇技术包括无蒸煮糖化技术、浓醪发酵技术、纤维素利用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发酵时间≤60小时,糖转化率≥95%,乙醇收率≥92%(相对于理论值),吨燃料乙醇能耗≤500Kg,水耗≤8吨,废水COD≤100ppm。 非食用油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技术包括超临界、亚临界、共溶剂、固体碱(酸)催化、酶催化技术与装置;生物柴油收率≥99.6%(相对于理论转化率),甘油纯度≥99%,吨生物柴油水耗≤0.35吨,能耗≤20Kg标煤。 (6)大中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设备能力≥500Kg/h,沼气装置日生产能力≥1000M3,甜高粱燃料乙醇厂生产能力≥5万吨/年,薯类燃料乙醇厂生产能力≥10万吨/年,生物柴油厂生产能力≥3万吨/年。 4、地热能利用 高温地热能发电和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地热采暖,地热工业加工,地热供热水,地热养殖、种植,地热洗浴、医疗等;以及利用地源热泵实现采暖、空调的技术。

5,低碳经济及特点

  “低碳经济”是当前的一个流行词。关于“低碳”及“低碳经济”,人们知道的信息似乎并不多,因此,在低碳经济这个工业新浪潮来临之际,及时向公众普及“低碳经济”知识,特别是让普通民众了解低碳经济的基本特点,而不人云亦云,则很有必要。为此,笔者从网络查询了关于低碳经济的一些信息,归纳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支撑。“低碳观念”是“低碳经济”的行动指针。其中,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才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低碳经济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是低碳生产,二是低碳消费。低碳生产是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不可能在减排方面“唱高调”,应强调节能优先,从节能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致性上,强调低排放发展。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寻求节能途径,推广节能技术。   “低碳生活”在于提倡与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树立“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控制或者减少个人及设备的碳排量。比如,树立“节约用水,就是节约用电,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念;尽可能地减少或放弃一次性用品用具的使用;选择购买节约建筑材料、节能节电、建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大户型的小户型住房;购买与使用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尽可能地减少用车量,多用电话、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外出和休息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   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低碳经济对发展中的中国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二是“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三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四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无论如何,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工作习惯,使用新型低碳节能设备等,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行动支持。   总之,低碳经济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科技探索与技术创新,研发出崭新的无碳能源及其相关装备,创造无碳经济,从而彻底摆脱化石能源潜在的危机,消除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开拓人类文明新纪元。   历史已经发展到新旧文明交替的临界点,惟有超前认识,超前行动,才能超前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6,哪些技术未来值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DNA“折纸术”到骨整合技术,一系列“大想法”受以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我们将有机会触摸压电显示器,也有机会购买自己的第一辆超级电容动力汽车。      1.仿人机器人      不管机器人在外表上与人类如何相似,一旦揭去它们的外衣,你所能看到的不过是一堆堆杂乱的电线,与我们的体内环境毫无相似之处可言。欧洲的一组 科学家正致力于缩小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这种差距。他们研制的防人机器人原型能够高度模拟人类的身体结构。在这种仿人机器人体内,有一副由热塑性聚合物打造 的骨架,与每一块肌肉相对应的传动装置以及类似肌腱的线路。欧洲科学家的目标是研制出与人类更为接近的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作出反应。       2.直接碳燃料电池      传统观点认为,煤炭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肮脏”能源,而氢燃料电池则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新一代直接碳燃料电池却向这一传统观点发出挑战。这种燃料电池并不是借助难于获得的氢,而是通过氧与煤粉(或者生物量等其他碳源)之间的电气化学反应产生能量。   直接碳燃料电池的优势在于,碳基能源生产并不需要燃烧,效率可达到传统煤电站的两倍左右。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直接碳技术公司预计,他们可在 2010年研制出一个使用生物量并且装机容量达到10千瓦的原型。俄亥俄州的Contained Energy公司则希望在不久后利用这项技术为小型灯泡供电。两家公司的最终目标都是研制出模块式直接碳燃料电池,通过组装建造一种新型小规模发电站或者 为现有发现站增加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3.代谢组学      过去5年时间里,加拿大埃得蒙顿的阿尔伯特大学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体代谢组项目”的研究。这个项目具体是指一个数据库,包含8000个天然 产生的代谢物(人体内参与化学反应的小分子)、1450种药物、1900种食品添加剂以及2900种在血检和尿检中发现的毒素。利用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可 以对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进行分析,允许他们通过血液或者尿液检测得知患者是否喜欢吃巧克力或者患上危及生命的疾病可能性。   目前,进行这些检测需要借助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设备,而这些设备通常只有研究实验室才有。人体代谢组项目的数据库于2007年第一次对外公布,现已得到商业应用,用于进行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让快速而便利地进行个体健康状况检测和提供医学指导成为一种可能。       4.DNA“折纸术”打造微型电脑芯片     过去几年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一直将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的DNA串折叠成各种有趣的形状,也就是所谓的DNA“折纸”。 2009年夏季取得的一项研究突破显示,折叠的DNA串可用于制造超小型电脑芯片。在此之后,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便与IBM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致力于 DNA“折纸术”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三角形等特定形状的DNA串能够像硅片一样在微芯片制造中扮演重要角色。DNA串可以充当一个锚定点,用于锚定微 小的电脑芯片组件。这些芯片组件最小只有6纳米,与当前的45纳米这一标准相比可谓是一项巨大进步。       5.压电显示器      科学家长久以来就已了解天然产生的压电材料的属性,即可以将电能转化成物理性应力,反之亦然。如果将这种特性应用到电子显示器上,便可研制出能 够改变形状的显示器。2010年,这项技术有望应用到主流消费品制造领域,让移动设备拥有非比寻常的显示屏。关机时,屏幕可以变硬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开机 时,屏幕又会变软,形成一个可按压的触摸屏。       6.骨整合技术      最理想的假肢在活动时能够像人体自然生长出的肢体一样。骨整合技术的目标就是将假肢与患者的骨骼完美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骨细胞与钛相容而不是 排斥这一优势。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小型牙齿和面部植入手术。研究人员正加紧研究,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在安装假肢方面得到应用。   2008年,德国牧羊犬“卡西迪”(Cassidy)接受了一次成功的假肢(左腿)植入手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兽医外科医生计划在 2010年利用骨整合技术再为截肢狗实施6次假腿植入手术。现在,他们正考虑对北卡罗莱纳州公园的一只虎猫实施这种手术。但与动物相比,将这项技术应用到 人类肢体上势必面临更为巨大的挑战。      7.水平钻探技术      在美国地下1.1万英尺(约合3352米)的页岩层内蕴藏着数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由于密集的岩石导致天然气流动异常缓慢,大部分天然气根本无 法借助普通钻井钻取。解决之道是:首先垂直向下钻进岩层,而后逐渐进行90度水平转弯,穿过页岩天然气藏。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想法,但在更高的能源价格以 及更先进的技术促使下,能源公司突然之间开始聚焦这项技术。2008年,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在南部海纳斯维勒页岩天然气田部署了14个水平钻井。根据他 们的预计,水平钻井数量有望在2010年年末增至40个。      8.动能水力发电      传统的水力发电需要建大坝,而建造水坝往往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学项目,将改变当地的地貌和生态系统。动能水力发电是一个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解决 之道,利用河流与潮汐的自然流动驱动水下涡轮发电。自2006年以来,美国Verdant Power公司便一直在纽约的东河(位于罗斯福岛东部)测试6个水下涡轮,以证明这项技术拥有发展潜力。这家公司希望在2010年获得批准,在东河部署 30个大型水下涡轮,为美国电网输送1兆瓦特电力。全球其他类似项目也将在不久后完成测试并开始投入全面运转,其中包括在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加拿大芬迪湾安 装的3个水下涡轮。      9.纳米纱线      自1991年问世以来,人们便一直用“伟大”二字形容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之所以拥有吸引力应归功于它们的强度(可达到钢铁的100倍)和出色的 导热导电性能。但直到现在,我们仍没有大批量生产碳纳米管的能力。所幸的是,事情正发生改变。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anocomp科技公司正将纳米管织成纱 线并在商业上得到应用。最近,这家公司将长度超过6英里(约合10公里)的纳米纱线交付给一家大型航空公司。2009年春季,纳米纱线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防 弹测试,令五角大楼兴奋不已。由于比凯夫拉尔纤维(纤维B)更轻更细,纳米纱线可用于制造下一代防弹衣。  10.超级电容      发展电动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储存能量。电池性能虽然大幅度提高,但价格仍较为昂贵,充电速度也较慢同时使用寿命较短。超级电容可能成为 一种解决之道,虽然所含电量不及电池(至少当前的超级电容技术如此),但它们没有与电池一样的任何缺陷。也就是说,超级电容寿命更长,没有化学反应产生的 污染和电池记忆问题,同时还具有更大的耐用性。   多年来,研究人员就一心要让汽车超级电容技术趋于完美。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在研究基于纳米管的超级电容,阿贡国家实验室则在探索采用电池 -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的可行性。相比之下,德克萨斯州公司EEStor在这条道路上的步伐迈得更快一些。这家公司在4月宣布其钛酸钡设计已经通过关键测试。 虽然EEStor宣布的消息引发质疑,但他们的合作伙伴、加拿大ZENN汽车公司已开始展开宣传大战,宣称超级电容动力汽车将于2010年问世。

文章TAG:清洁  清洁能源  能源  能源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