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1)“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意义在于:保证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精度。 (2)“步步有检核”。意义在于:保证测量成果符合测量规范,避免前方环节误差对后面工作的影响。

如何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2,控制测量作业流程

说下在实际作业的大概流程吧:1、根据甲方任务书,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技术设计,准备对已有控制网进行复测,及精度评定,及后期加密等。2、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分别为: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图上选点、实地选点、造标埋石、观测、计算。这只是简要过程,真正作业还有许多问题要注意,这里就不说了,希望对你有用。

控制测量作业流程

3,全站仪测量详细操作步骤

全站仪的使用步骤一般是:先测站设置,再定向,然后就可以测量了。要全面了解还是先看看说明书吧,说明书看不懂的话那就去测量院校进修一下!
测量方法:依次测量待测区域的各特征点的坐标,或调取已经存储的坐标数据来计算待测区域的面积。 测量要求: 1、可以任意点设站,尽可能保证一站可以测完所有特征点。 2、如果不能一站测完所有点,则可以分块测量所有特征点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坐标值进行调用计算(600/700),也可以分块测量后面积相加(630/600/700)。 3、测量的特征点越多,精度越高。 4、测量不需要闭合到起点。

全站仪测量详细操作步骤

4,测量三要素指什么

测量有四个要素,分别是以下内容:1.测量的客体即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由于几何量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形状又各式各样,因此对于他们的特性,被测参数的定义,以及标准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进行测量。2.计量单位:我国国务院于1977年5月27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第三条规定中重申:“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3.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对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值、大小、轻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4.测量的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测量过程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误差大说明测量结果离真值远,准确度低。因此,准确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由于存在测量误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是以一近似值来表示。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正确读出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最小分度值)、测量范围(量程);2、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4、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5、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测量
距离,角度,高差
测量三要素一般指测量器具(仪器),被测量任务,测量操作者。因为这三个因素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测量过程有三要素:一是(测量单位)、二是(测量方法)、三是(测量工具)。

5,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工作一般分为外业和内业两种。外业工作的内容包括应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测区内所进行的各种测定和测设工作。内业工作是将外业观测的结果加以整理、计算,并绘制成图以便使用。工程测量是研究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交付使用后的服务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一门专业,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建设服务。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测定和测设。 测定是指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测量方法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进行实地测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图的过程。测定的主要内容有图模控制测量、地形测绘、竣工测量、变形观测等。 测设是指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测量方法将规划、设计在图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标定到实地上,作为施工依据的过程。测设的主要内容有建筑基线及建筑方格网的侧设,施工放样、设备安装测量等。 无论是测定还是测设,都是确定点的位置的工作,可见工程测量的实质是确定点的位置。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工作一般分为外业和内业两种。外业工作的内容包括应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测区内所进行的各种测定和测设工作。内业工作是将外业观测的结果加以整理、计算,并绘制成图以便使用。 测量工作的一般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底级,先控制后碎部”。也就是说,在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适当的范围内布设若干个“控制点”,用较精密的方法和较精密的仪器测算出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以这些“控制点”,为基准点,再去测算出他们附近的各“碎部点”的位置。这样做可以使测量误差的传播与累积受到限制,并被控制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控制范围内。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工作一般分为外业和内业两种。外业工作的内容包括应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测区内所进行的各种测定和测设工作。内业工作是将外业观测的结果加以整理、计算,并绘制成图以便使用。工程测量是研究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交付使用后的服务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一门专业,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建设服务。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测定和测设。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点与点之间构成的几何元素有:距离、角度、和高差,称之为测量的三元素。 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差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工程测量工作实际上它包括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它是直接为各项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以及营运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务的。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工作一般分为外业和内业两种。外业工作的内容包括应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测区内所进行的各种测定和测设工作。内业工作是将外业观测的结果加以整理、计算,并绘制成图以便使用。
测绘工作的范围很广,在国土、规划、水电、交通、地矿等各个行业的勘察设计单位都有需求。测量最基本的工作算是各种地形图的测绘,也有工程放样等其他工作,外业较多,总的来说比较辛苦。

6,全站仪放样测量步骤与方法

一般的全站仪是这样的, 进入后交测量,输入第一个点的坐标,第二个点的坐标,测量,距离,测量,距离,计算。 如果有更多点要后交测量,在输入的时候依次输入,测量的时候依次测量即可。最后计算。 不太建议使用,这种方案精度较差,特别 是在两个点的时候或是后视点到测站的边长不均匀的时候。记得采纳啊
放样测量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距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显示值=实测值-放样值? 放样测量应使用盘左位置进行。14.1距离放样测量根据某参考方向转过的水平角和至测站点的距离来设定所要求的点。 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1.按右图所示照准参考方向。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将参考方向设置为零。 【置零】 【测量】 h za 99°43′13〃 har 0°00′00〃 p2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3.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模式。? 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完成同样功能。 【放样】 【放样测量】 1.放样数据 2.放样观测 3.测站设置 ↓4.方位角 4.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 】,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输入放样平距和放样角度,每输完一数据项后按【 】。【 】【放样距离角度】 h<m>: ha: 坐标 确定5.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其中: dh:目标与待放样点的平距差值。 dha:目标与待放样点的水平角差值。 【确定】 【距离放样】 dh dha -119°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6.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第二行所显示的角度值为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仪器照准部应转动的方向。 ? 箭头的含义←:从测站上看去,向左移动棱镜。→:从测站上看去,向右移动棱镜。? 恢复放样观测屏幕,按【差值】 【引导】 【距离放样】 → -119°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7.旋转仪器照准部至第二行显示的角度值为0°。当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在±30〃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 【距离放样】 ←→ 0°00′01〃 har 119°23′19〃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8.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 9.按【测量】开始距离放样测量。 【测量】 【距离放样】 测距 pc = 0ppm = 9模式: 重复快测da 停止 10.距离测量进行后,屏幕显示如右图所示。第三行所显示的距离值为距离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棱镜应移动的方向。 ? 箭头的含义: ↓:向测站方向移动棱镜↑:向远离测站方向移动棱镜? 重新选择测距模式及距离值改正按【改正】。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 【距离放样】 ←→ 0°00′01〃↑ -15.346mhar 119°23′19〃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11.按键头移动方向移动棱镜至第三行显示的距离值为0m,再次按下【测量】进行测量。当测离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值在±1cm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两个箭头。? 选用重复测量或跟踪测量进行放样时,无需任何按键操作,照准移动的棱镜便可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距离放样】 ←→ 0°00′01〃↑↓ 0.001mhar 119°23′19〃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12.按【差值】显示放样成果。 按【esc】返回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差值】 【距离放样】 dh 0.001m dha 0°00′01〃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按【模式】选取放样测量模式,每按一次【模式】放样测量模式将在距离放样和坐标放样间交替转换。? 当测距模式为重复测量或跟踪测量时,按【停止】可暂停距离测量。14.2坐标放样测量坐标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定出其坐标值为已知的点。在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后,仪器计算出所需水平角值和平距值并存储于内部存储器中。借助于角度放样和距离放样功能,便可设定待放样点的位置。? 为进行高程z坐标的放样最好将棱镜安置在同高度测杆等物上。 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1. 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也可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进入坐标放样。2. 选取“3.测站设置” 进行测站数据输入、选取“4.方位角”完成仪器定向,选取“5.仪器棱镜高”输入仪器及目标高(参阅“13.1输入测站坐标”、“13.2后视方位角设置”、“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放样】 【放样测量】 1.放样数据 2.放样观测 3.测站设置 ↓4.方位角 3. 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 】,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 】【放样距离角度】 h<m>: ha: 坐标 确定4.按【坐标】,进入放样坐标输入屏幕。在np、ep、zp中分别输入待放样点的三个坐标值,每输完一个数据项后按【 】。? 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数据)。? 按【距离】可切换到距离放样模式。? 按【记录】可将输入的坐标数据记录至内存中。 【坐标】 【放样坐标】 np<m>: ep<m>: zp<m> 查找 记录 距离 确定5.上述数据输入完毕后,按[确定]。仪器计算出放样所需距离和水平角并显示在屏幕上。? 当已调整目标及仪器高度,按【高程】可重新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参阅“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确定】 【放样距离角度】 h<m>: 226.4854 ha: 79°43′37〃 坐标 高程 确定6.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确定】 【坐标放样】 dn: de: dz: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7.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按“14.1距离放样测量”中步骤7~10操作定出待放样点的平面位置。此时第四行位置上显示的值为目标点与待放样点的高差。 ? 箭头的含义 :向上移动棱镜 :向下移动棱镜 【引导】 【坐标放样】 ←→ 0°00′00〃↑↓ 0.001m 0.143m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8.向上或向下移动棱镜至第四行位置上显示的值为0m(当该值接近于0m时,屏幕上显示出两个箭头)。 当第2、3、4行的显示值均为0时,测杆底部所对应的位置即为待放样点的位置。? 按【停止】可停止测量,完成该点放样。 【坐标放样】 ▼← 0°0′0〃↑↓ 0.000m 0.000m 改正 模式 差值 停止9. 按【差值】显示坐标放样成果。按【esc】返回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差值】 【坐标放样】 dn: 0.000m de: -0.001m dz: 0.001m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附】坐标放样时的距离改化mts-800由用户设定改化系数的方式来实现距离的海平面归算及投影改化。有此要求的用户可按下述步骤输入改化系数。(1)投影面上的距离hdg = hd×改化系数hdg:投影面上的距离hd: 地面上的距离(2)地面上的距离hd = hdg/改化系数? 当改化系数被设定后,适用于包括放样在内的所有的涉及到坐标的测量程序。? 改化系数输入范围: 0.98-1.02 。缺省值:1.000000(即不进行改化)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下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置。 【改正】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单次精测 折光改正 无 棱镜常数 0 p1 确定2.按【?】、【?】或按【page】移动光标至改化系数输入行。 【?】 【?】 【测距条件设置】 改化系数: 1.000000 p3 确定3.输入改化系数,按【确定】,返回测量模式。 【确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文章TAG:测量  测量过程  过程  如何  测量过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