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绅是什么朝代的

李绅是唐代的诗人,他写的诗有: 悯 农(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 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是什么朝代的

2,下面哪一种唐诗三百首注释是出于清代女史之手

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陈婉俊,字伯英,自称上元女史,江苏上元人,桐城李世芬(镜缘)妻(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其夫为桐城派后期大师姚莹外孙,姚莹也因此曾于道光二十四年嘉平月为《唐诗三百首补注》作序。《唐诗三百首》自问世以来,有多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而其中最为简明、影响较大的是才女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

下面哪一种唐诗三百首注释是出于清代女史之手

3,仙李盘调国际是什么意思

仙李盘根大”是杜甫的一句诗。唐朝皇族姓李,杜甫用这句诗比喻皇族子孙繁衍,江山永固。调国脉:调脉,本指中医诊脉治病。调国脉,是说治理国家,左右国家的命运。古人曾有“上医医国”的说法。
你好! 一东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濛濛。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如有疑问,请追问。

仙李盘调国际是什么意思

4,李绅生于几几年死于几几年

李绅生于772年死于846年。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 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 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 《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历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悯农诗人李绅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谥文肃。《全唐诗》录《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诗作中以《悯农》最为著名。李绅脾气急躁,对于僧徒一向蔑视,“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祗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有僧人向李绅宣传因果报应。他问:“阿师从何处来?”僧答:“贫道从来处来。”李绅将他痛打二十下,说:“任从去处去!”。

5,李绅的生平介绍古诗资料

李绅(722-846), 字公垂, 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 祖籍安徽毫州. 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 携家来无锡, 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 由母教以经义.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 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 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 内有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名句, 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 未中, 寓居元稹处. 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 作《莺莺歌》, 相得益彰, 流传后世.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 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 入节度使李掎幕府. 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 李掎被杀后获释, 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 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 卷入朋党之争, 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 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 李党失势, 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 放逐期间, 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 年)至太和四年(830年), 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 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 李德裕为相, 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 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八月, 编《追昔游诗》3卷, 并作序. 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 后入京拜相, 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 封赵国公. 居相位4年. 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 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病逝扬州, 终年74岁, 归葬于故乡无锡. 赠太尉, 溢文肃. 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 收录于《全唐诗》. 另有《莺莺歌》, 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6,唐朝诗人李绅的生平介绍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悯农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文章TAG:李盘  李绅  是什么  什么  李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