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能超越美国吗

中国能超越美国吗

2,中国如何超越美国

很简单只是时间问题,早晚能超过的
很简单只是时间问题,早晚能超过的

中国如何超越美国

3,中国未来能否超过俄罗斯

中国已经超过了俄罗斯,航母、五代机、空间站、基建已经超过了。 中国的经济是俄罗斯的八倍,除了核武器以外,俄罗斯已沦为二流国家。
俄罗斯强大,乌克兰就是俄罗斯的囊中之物。俄罗斯弱小,乌克兰就是西方的。以现在的情况看,俄罗斯还没那胃口吞并整个乌克兰。

中国未来能否超过俄罗斯

4,中国能超越美国 么

超越他 是必然 的
已经超越了,而且最终是肯定的
那是一定的,现在就超过了。 再加上有主场优势,第一不成问题。
能!我们的金牌会超过40的!
我相信。。。到最后中国都会是第一~!!
能的 我们要有信心

5,中国如何超越美国

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1、超越他人,都是自己能力越来越强的。并不是别人给的。2、从国家历史、个人成长来看,那有别人给的超越,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所以我们国家一定走好自己道路。
就gdp而言,西方经济学家们大胆预测,如果美国还死抱着旧的思维不放,不彻底改革自己的金融体制,经济还会进一步下滑,中国只需10年就会赶上或超过美国。但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均gdp赶上美国还需数十年的努力

6,中国的近几年GDP

国家统计局修正2004年中国GDP为16万亿,较原水平提高了2.3万亿元(16.8%)。增长主要体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向上修正。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占调整总量的9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由原先的32%提高到41%。  ●调整后,中国已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第6经济大国,并且05年将很有可能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之后的第5经济大国。GDP数据的提高也使得中国距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人均GDP2500美元)目标的实现更近一步。我们预期政府可能上调2020远景目标。  ●新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程有可能加速。一,修正后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降低,人民币升值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将更小;二、调整后的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依然偏高。此外,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地位的不断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并帮助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将有更高的期望。三、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固定汇率制度常常让其他小型经济体获益,而今固定汇率制的名义“锚”作用对于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已不再那么重要。  ●一些结构性指标的改善可能给予政策制定者更大的运作空间,例如可能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放缓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以维持经济、就业率的稳步高速增长。我们维持以往中国经济“远虑大于近忧”的观点:尽管出口和私人部门的投资增速可能放缓,中国经济2006年依然可以保持9%左右的高速增长;短期内出现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和通货紧缩的风险小于中长期。  正文:  GDP修正主要内容:  国家统计局依据2004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2004年的GDP数据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2004年GDP约为16万亿元,比原公布数增加2.3万亿元(16.8%)。调整主要体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向上修正。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万亿元,上调了2.1万亿元,占GDP调整量的9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由原先的32%提高到41%。调整的具体内容及对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的影响请参见表1。  过去二十年经济的增长率更高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起,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原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二十年中GDP的平均增速达9.4%。此次修正表明实际上GDP的增速将更高,因为第三产业业的增长速度比以往统计的增速更快。第三产业在2004年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1%,而这一数字在1984年仅为25%,是三大产业中比例最小一个。此次修正将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上调居民收入水平  调整后,中国已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第6经济大国,并且05年将很有可能超过法国至少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之后的第5经济大国。  此次修正将2004年人均GDP从1,272美元上调16.8%达1,486美元,使中国距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人均GDP2500美元)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即使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2005~2020年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仅需3.5%即可。这比调整前的水平所要求的增速低了1.1个百分点。因此,我们预期政府很有可能会上调这一远景目标。  行业结构更加合理  国家统计局GDP统计所使用的生产法把经济划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主要包含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各种服务业。以往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32%,而在此次修正中,该数值将上调至41%,略微低于其他经济体在相同发展阶段的水平。例如,中国当前的人均GDP水平与60年代的韩国相近,而当时韩国的服务业比重为45%。第二产业占GDP中的比重由原先的53%降为46%。这显示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比原先数据显示的要更为合理。  尖锐的结构失衡问题有所缓解  中国经济向来被视为过度依赖出口,外部经济失衡的问题严重。贸易顺差从过去几年占GDP的2%迅速攀升到在今年三季度的6%(修正前数据),人民币升值压力凸现。而此次修正显示实际贸易顺差占GDP比重比原比重小约14%,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有助于缓解汇率升值的预期。但我们认为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程有可能加速。  1. 修正后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降低,人民币升值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将更小。服务业属于非贸易部门,上调服务业产值意味着汇率升值对于经济的冲击要低于以往预期。另外,修正后中国贸易顺差相对于GDP的比例依然较大,汇率加速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  2.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地位的不断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并帮助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将有更高的期望。  3. 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固定汇率制度常常让其他小型经济体获益,而今固定汇率制的名义“锚”作用对于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已不再那么重要。  由于绝大部分服务为非贸易性,往往在国内消费,因此消费总量及消费率亦有所提高。上调服务业比重表明以往消费增速被低估。此外,由于服务业的投资增长率总体低于工业,因此我们估计2004年消费占GDP比例将从修正前的53%提高到55%,而投资占GDP的比例将从修正前的44%下降至42%。经过修正,投资比率过高、消费较低的结构性问题有所缓解。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投资率依然很高,消费率依然偏低。  通胀数据也需调整  虽然修正后的数据似乎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整个服务业,但这亦有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由于经济增长与其他宏观变量相互关联,特别是通货膨胀,因此经济总量(增长)的变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率的变动。随之带来这样一个问题,是否需要调整通货膨胀以反映新的GDP数据,如何调整通胀数据? 近几年服务价格增速普遍快于货物价格,表明用GDP平减指数(deflator)或个人消费支出(PCE)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也要比以往预期更高。  对市场利好;但政策制定者需保持警惕  GDP数据的调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强大的中国,这对于市场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投资者对于产能过剩或投资扩张过度的忧虑将有所缓解;境外投资者将在中国的消费领域——包括金融服务、零售和房地产业——开展积极投资扩张。  虽然此次修正使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看上去不如原先想象的严重,如货币、信贷、投资、贸易顺差、财政赤字、债务、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等指标所降低,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尚未解决,有的还依然突出。政策制定者们仍需保持警惕。  结构性指标的改善更有利于政府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经济“远虑大于近忧”  然而,这些指标的改善可能给予政策制定者更大的运作空间,例如可能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甚至放缓结构性改革以维持经济、就业率的稳步高速增长。  我们维持以往中国经济“远虑大于近忧”的观点:尽管出口和私人部门的投资增速可能放缓,中国经济2006年依然可以保持9%左右的高速增长;短期内出现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和通货紧缩的风险小于中长期。  参考资料:http://www.eastmoney.com/051222,166609.html

文章TAG:中国  超越  美国  中国超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