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嫦娥一号登上月球后要干什么

“嫦娥一号”在经过了发射、飞行、进入预定轨道等程序后,如何将探测数据传回地面,成为工程的技术难题。龙乐豪说,“嫦娥一号”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为月球拍“全景照”;另外,目前世界上还未探测到月球南北纬50度以上的区域,而此次将实施对这一地方的探测。龙院士说:“要保证这些探测数据顺利传回来,需要有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等做支持。目前,我们在技术上需要重点解决的就在此。”据了解,探月工程对火箭、卫星、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技术提出了创新性要求。

嫦娥一号登上月球后要干什么

2,中国火箭发射有过失败吗

  有啊  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并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长三乙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长三乙是当时中国航天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捆绑了4个助推器。“我是长三乙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的胆子也够大了,首飞就承担发射一颗国际卫星,全世界公开广播,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但是,“火箭起飞22秒,就像运动员跳高,跨过一个横杆不往上飞就斜掉下去了。”  那段时光是龙乐豪刻骨铭心的疼,也让这位总设计师“一夜白头”。他说,“那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痛苦。说实话,我没想到失败得这么惨。”  因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国际惯例是允许失败的,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失败原因调查清楚。“改进措施是不是有效?你说了不算,要找第三方来评定。我们当时请了美、德、法、英的5个专家来,我跟他们报告了3天,他们非常认可。当时我从事火箭研究30多年了,从经验来看,火箭的总体设计方案没有问题”。  14年后,龙乐豪谈起这次失败时说,“我没有灰心,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进研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的失败或避免失败。”  后来,故障原因查明为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面对舆论的压力,龙乐豪带领团队不断推理,反复试验,全面审查了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再次认定正确无疑,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研制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从而确保了后续飞行试验皆获成功。

中国火箭发射有过失败吗

3,中国在造火箭时付出了什么急急急急

人力物力财力,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并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长三乙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长三乙是当时中国航天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捆绑了4个助推器。“我是长三乙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的胆子也够大了,首飞就承担发射一颗国际卫星,全世界公开广播,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但是,“火箭起飞22秒,就像运动员跳高,跨过一个横杆不往上飞就斜掉下去了。”  那段时光是龙乐豪刻骨铭心的疼,也让这位总设计师“一夜白头”。他说,“那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痛苦。说实话,我没想到失败得这么惨。”  因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国际惯例是允许失败的,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失败原因调查清楚。“改进措施是不是有效?你说了不算,要找第三方来评定。我们当时请了美、德、法、英的5个专家来,我跟他们报告了3天,他们非常认可。当时我从事火箭研究30多年了,从经验来看,火箭的总体设计方案没有问题”。  14年后,龙乐豪谈起这次失败时说,“我没有灰心,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进研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的失败或避免失败。”  后来,故障原因查明为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面对舆论的压力,龙乐豪带领团队不断推理,反复试验,全面审查了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再次认定正确无疑,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研制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从而确保了后续飞行试验皆获成功。
金钱 人才
人力,物力,财力。。
钱 人
你好!付出了失败,收获了成功。如有疑问,请追问。

中国在造火箭时付出了什么急急急急

4,嫦娥1号何时发射

已发射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
新华网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贾永、白瑞雪、孙彦新)“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之旅。   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次-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   在这个与地球最近的星球上,至今还没有中国人的足迹,却有一座以人类飞天第一人——明朝人万户命名的环形山。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   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实现自动采样返回。   作为“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于2004年初正式立项。   “这颗卫星最初叫探月一号,后来改为嫦娥一号这个诗意的名字。”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说,“嫦娥从月亮城升起,这本身不就是件富有诗意的事情吗?”   神话传说和古典诗词中,“嫦娥”和她所居住的“月宫”,常常是代表着思念、爱慕等美好情感的意象。在嫦娥一号的升空地西昌,人们把美丽勤劳的彝家女子比作“月亮的女儿”。   梦想成真,中国航天人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据介绍,组成绕月工程的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中,数十项关键技术和设备在国际或国内属首次应用。   在预计为一年的工作中,前往月球“探亲”的嫦娥一号要完成四大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公里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绕月探测工程负责人说,中国本着和平开发利用空间的原则开展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活动,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嫦娥的故乡在中国,但嫦娥属于全世界。”这位负责人说。

5,嫦娥1号创始人是谁

嫦娥1号2006年底发射 将建火箭加油站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嫦娥一号”预计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如果条件允许,天文爱好者可用肉眼观测。 中国探月计划问世后,一支庞大的“科技军团”将负责把科学家的设想变为现实,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就是领军人物之一。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通用网址,E通天下 俄罗斯方块邀你玩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目前,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日前,龙乐豪院士在双星计划探测二号卫星发射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只有成功进入月球卫星工作轨道后,才能实现对月球的探测计划。他说:“如果地面发射、飞行途中出现任何问题,整个计划都有可能前功尽弃。”作为确保嫦娥探月工程技术首席专家之一,龙乐豪告诉记者,通俗一点讲,工程有三大目标——“到得了”、“转得起”、“传得到”。龙院士说:“工程的三大目标也正是我们技术上的三大攻关难点,将向中国的航天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奔月:长三甲火箭搭天梯 据了解,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深空探测比如月球探测工程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大里程碑。龙院士讲,深空探测需要火箭把航天器送入更高的预定轨道,龙乐豪在介绍“嫦娥一号”的“助力神”——“长三甲”运载火箭时说,火箭运载系统重量241吨,全箭长度53米。火箭这样的“身材”可以将130公斤的“嫦娥一号”探测器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龙院士解释说:“此次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飞行轨道高度有40万公里,要求运载系统在技术上不仅能将飞行器打到这样的高度上去,而且要求测控系统测得准。” 奔月路径:将多次飞经我国上空 “天上一天,地上十年”,传说中的嫦娥奔向月亮可能也就一天工夫。龙院士介绍说:“从起飞到进入目标轨道的飞行时间大约为10天,飞行过程中嫦娥一号将多次经过我国上空。”对国内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据天文学家预测,如果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允许的话,有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现代“嫦娥”奔月的情景。龙乐豪院士透露,“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预计2006年年底可以待命出厂。 奔月传信:“天罗地网”接收数据 “嫦娥一号”在经过了发射、飞行、进入预定轨道等程序后,如何将探测数据传回地面,成为工程的技术难题。龙乐豪说,“嫦娥一号”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为月球拍“全景照”;另外,目前世界上还未探测到月球南北纬50度以上的区域,而此次将实施对这一地方的探测。龙院士说:“要保证这些探测数据顺利传回来,需要有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等做支持。目前,我们在技术上需要重点解决的就在此。”据了解,探月工程对火箭、卫星、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技术提出了创新性要求。 奔月时机:每天只有约35分钟 “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择机确定的。为什么这么说?据龙院士介绍,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一年中仅有不多的月份,而当月每天只有约35分钟的时间适宜发射。龙乐豪说,考虑到光照、太阳入射角、测控条件以及轨道限制等因素,“嫦娥一号”首次飞行的时间有可能会在2006年年底或2007年初。据龙院士透露,“嫦娥工程”二期、三期的运载火箭可能为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龙院士说,“嫦娥一号”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到目标轨道的距离与时间最长的航天器,其飞行时序与控制十分复杂,正所谓:“乘旧车、跑远道,安全可靠最紧要”。目前,长征五号、长征六号等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正处于论证阶段。 奔月设想:二百公里高轨道建天基 如果飞行器要飞往异常遥远的星体去进行科学探测,动力燃料的使用将成为一个实际问题。带多少燃料才能满足飞行器的航程需要呢?假如中途动力不足又该如何应对?有过多年“实战经验”的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早就为飞行器的“吃饭”问题想好了对策——在距离地面大约200公里的轨道上建一座“天基”,作为飞行器的加油站。 龙院士的创意是这样的:火箭从天基上飞起的重量大约为200吨左右,而在地基上起飞时火箭重量达2800吨左右。龙乐豪预测,火箭可以在天基上做短暂停留,加注燃料后继续飞行。同时,龙院士告诉记者,天基的建设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从地面上向天基运送储备动力燃料,需要多次反复运输;第二,在天基上组装、加注、发射;第三,确保经济、可靠。 资料:探月工程分为三期 2004年1月,月球探测工程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后,该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为此国家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准备于2007年年初以前发射“嫦娥一号”。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一期工程启动时间2004年2月,计划将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二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摸说了,都是俺---何绮灵

6,嫦娥一号使用的长三甲火箭的资料

用一枚成熟的火箭发射一颗成熟的卫星,是一种发射成功率较高的搭配,更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可以说在以往多次的太空表演的铺垫下,金牌火箭“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两个成熟的“老搭档”淋漓尽致地上演了一台神奇动人的探月大戏。担当中国首次探月任务的嫦娥一号卫星采用的是成熟先进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其他成熟的卫星技术。“东方红三号”这种平台已经成为我国通信卫星公用平台的“主力军”。 根据每次担负不同卫星发射的任务,研制队伍要对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技术改进。多次的发射,也使科研人员掌握了“长征三号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这对“老搭档”的脾气秉性。 时任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总师和总指挥、现任探月工程副总师的龙乐豪院士谈到钟爱的“老伙计”时,更是发自内心的兴奋。他在一个珍藏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载下了“长三甲”和“长三乙”每次发射的战绩。他告诉记者,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前,长征三号甲火箭有14次成功发射的记录,而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10次以东方红三号平台为基础的卫星,从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记录看没有一次败绩,创下100%成功的记录。 称得上是常胜火箭的“长三甲”成功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世人面前再一次大显身手。其实,这也是一次对“老搭档”合作结果的全新考验。据龙乐豪院士介绍,“长三甲”十多次的成功发射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科研人员做了许多新的技术改进,这种技术改进属于渐进式的。“长三甲”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其他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发射。谈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龙乐豪院士很认真地说,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改进,特别针对提高可靠性,采取了多项冗余设计。按照设计要求,金牌火箭长三甲火箭要把嫦娥一号卫星送至运行轨道的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51000公里、运行周期为15.81小时的轨道,为满足卫星的特殊要求和保证卫星精确地进入预定轨道,对成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控制系统又增加了单机和线路备份。 ■文/《中国航天报》 延伸新闻 中国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 本报特派记者西昌报道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这次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选择的是长三甲,在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12个系列里是金牌火箭,发射14次,成功14次,成功率为100%,这是它的第15次发射,整个是第103次发射。 赵小津表示,这次发射要求零窗口,中间窗口是35分钟,在05分到40分之间必须把卫星发射出去,这是为了让卫星在轨道运行中节省能量。因为如果过了5分钟或10分钟,发射上去的卫星就不是在那个最佳位置了,需要通过卫星本身能量调整到那个位置再变轨,这样就会浪费卫星本身的燃料。赵小津说,中国的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可靠性高,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火箭,将来运载能力将大大提高。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托起嫦娥一号 长征三号甲火箭新技术应用凸现四大亮点 长征三号甲火箭从一开始研制就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为了实现这些指标,在方案论证阶段提出百余项新技术项目,其中重大新技术项目约30项,关键技术4项。随着研制工作的逐步深入,新的课题不断增加,到1993年3月,重点新技术项目总数为41项。这些新技术不但代表着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许多项目还赶上或超过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技术水平。长征三号甲火箭的重大技术关键项目有4项,即: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动调陀螺四轴平台技术;冷氦加温增压技术;低温氢气能源双摆伺服机构技术。
用一枚成熟的火箭发射一颗成熟的卫星,是一种发射成功率较高的搭配,更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可以说在以往多次的太空表演的铺垫下,金牌火箭“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两个成熟的“老搭档”淋漓尽致地上演了一台神奇动人的探月大戏。担当中国首次探月任务的嫦娥一号卫星采用的是成熟先进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其他成熟的卫星技术。“东方红三号”这种平台已经成为我国通信卫星公用平台的“主力军”。 根据每次担负不同卫星发射的任务,研制队伍要对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技术改进。多次的发射,也使科研人员掌握了“长征三号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这对“老搭档”的脾气秉性。 时任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总师和总指挥、现任探月工程副总师的龙乐豪院士谈到钟爱的“老伙计”时,更是发自内心的兴奋。他在一个珍藏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载下了“长三甲”和“长三乙”每次发射的战绩。他告诉记者,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前,长征三号甲火箭有14次成功发射的记录,而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10次以东方红三号平台为基础的卫星,从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记录看没有一次败绩,创下100%成功的记录。 称得上是常胜火箭的“长三甲”成功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世人面前再一次大显身手。其实,这也是一次对“老搭档”合作结果的全新考验。据龙乐豪院士介绍,“长三甲”十多次的成功发射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科研人员做了许多新的技术改进,这种技术改进属于渐进式的。“长三甲”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其他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发射。谈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龙乐豪院士很认真地说,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改进,特别针对提高可靠性,采取了多项冗余设计。按照设计要求,金牌火箭长三甲火箭要把嫦娥一号卫星送至运行轨道的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51000公里、运行周期为15.81小时的轨道,为满足卫星的特殊要求和保证卫星精确地进入预定轨道,对成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控制系统又增加了单机和线路备份。 ■文/《中国航天报》 延伸新闻 中国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 本报特派记者西昌报道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这次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选择的是长三甲,在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12个系列里是金牌火箭,发射14次,成功14次,成功率为100%,这是它的第15次发射,整个是第103次发射。 赵小津表示,这次发射要求零窗口,中间窗口是35分钟,在05分到40分之间必须把卫星发射出去,这是为了让卫星在轨道运行中节省能量。因为如果过了5分钟或10分钟,发射上去的卫星就不是在那个最佳位置了,需要通过卫星本身能量调整到那个位置再变轨,这样就会浪费卫星本身的燃料。赵小津说,中国的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可靠性高,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火箭,将来运载能力将大大提高。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托起嫦娥一号 长征三号甲火箭新技术应用凸现四大亮点 长征三号甲火箭从一开始研制就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为了实现这些指标,在方案论证阶段提出百余项新技术项目,其中重大新技术项目约30项,关键技术4项。随着研制工作的逐步深入,新的课题不断增加,到1993年3月,重点新技术项目总数为41项。这些新技术不但代表着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许多项目还赶上或超过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技术水平。长征三号甲火箭的重大技术关键项目有4项,即: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动调陀螺四轴平台技术;冷氦加温增压技术;低温氢气能源双摆伺服机构技术。
不够全面
(1)根据题1信息可以知道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为有强烈的鱼腥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qn2+2n2o上═hn2+2t+上h2o,可得知: 反应前 反应后n原子 6 6o原子 q 上c原子 2 八h原子 q q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每个反应物t的分子由2个o和1个c构成,则物质t的化学式为co2;(2)偏二甲肼为易燃物质,所以在加注前两级推进剂时要注意防火,第三级火箭反应为液氢和液氧的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 2h2o;(h)炼铁原理为利用了q氧化碳的还原性,所以发生的反应为q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fe2oh 高温 . 2fe+hco2;(上)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水可以再太阳光的照射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催化剂 . 太阳光 2h2↑+o2↑,由于该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所以该反应能够为地球提供燃料及氧气.故答案为::(1)有强烈的鱼腥味;co2;(2)注意防火;2h2+o2 点燃 . 2h2o;(h)hco+fe2oh 高温 . 2fe+hco2;(上)2h2o 催化剂 . 太阳光 2h2↑+o2;该反应能够为地球提供燃料及氧气.
不够全面

文章TAG:龙乐豪  嫦娥一号  一号  登上  龙乐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