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日晷、刻漏
日晷 沙漏
刻漏(漏刻)、沙漏、浑天仪、水运仪 、 日晷、圭表
圭 日炅 沙漏

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2,常用的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4—6伏交流电 50hz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220伏交流电 50hz
电磁打点计时起,电火花计时器,秒表?
电火花计时器还有什么来着?
集成电路大全,这书里有的事,找找吧,51单片机的,具体记不得了

常用的计时器

3,中国古代计时器有哪些它们都是怎么计时的

沙漏:利用沙子的流动速度。 华表:利用光影。 日晷;星体的运动。
(1)日晷又称为“太阳钟”,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晚上没有太阳,这样的计时器不能在晚上使用.(2)根据上文和日晷示意图可知:1时辰=2小时;1刻=15分钟.(3)根据上文推算古代“午时三刻”为现代时间12点15分.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不能;(2)2;15;(3)12;15.

中国古代计时器有哪些它们都是怎么计时的

4,计量时间的计时器有哪些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5,从古至今计时器都有那些种类

早在三千年前的我国西周时期就已发明的“土圭”是至今所知最原始的计时器。我国后来发明的“日晷”和古希腊发明的“沙漏”都是人类最早期的天文仪器和计时工具。大约于14世纪开始有了机械钟表。在1335年,意大利的米兰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打点钟,以后在德国纽伦堡、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任务占坑

6,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有哪些请列举3个谢谢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文章TAG:记时  记时器  古代  哪些  记时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