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化学电池和原电池不同吗求高手

“电池”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根据工作原理,电池可分为化学电池、原子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化学电池又分为原电池(也称一次电池,如碳锌电池、锌汞电池等)、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锂充电电池等)。所以,原电池只是电池的一个小分支。
掌握这类问题要始终抓住核心来分析,即原电池的的原理是什么?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而且凡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上都可以利用它制成原电池。原电池负极是失去电子,正极是得到电子,规定负极一定是金属和正极只有阳离子移来的只是目前中学阶段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而已。你好好分析一下原电池的原理!负极失去电子有多种形式,只要本质一致就行了,并不一定只是金属;同理,正极得到电子并不一定只要阳离子移动过来,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了就算是还原了,可是还原并不一定要阳离子才可以呀!阴离子照样可以,只要它还原了就必须移动到正极来。
肯定不同的,原电池是因i为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而电池是物理方面的

高二化学电池和原电池不同吗求高手

2,化学原电池反应原理方程式

一般情况下,酸性条件氢离子参与,中性条件下水参与,碱性条件下OH-参与。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你可以看看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⑴根据原电池装置的书写 负极: ①若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其电极反应式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金属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反应,此时是电极反应可表示为M-ne-=Mn+。 另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成分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要将金属失电子的反应、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叠加在一起,如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为:Pb+2OH--2e-=2H2O。 ②若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如燃料电池,在书写负极反应式时,要将燃料电池失电子的反应及其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叠加在一起书写,如H2-O2(KOH溶液)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正极: 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①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②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自发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 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反应也要书写叠加式。 ⑵根据原电池反应书写 ①找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确定正负极产物。 ②利用电荷守恒分别写出电极反应式。 ③验证: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学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化学原电池反应原理方程式

3,化学的原电池与电解池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电解池是消耗电能的,电能会转化为化学能。原电池是产生电能的,化学能会转化为电能。电解池的主要应用用于工业制纯度高的金属,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构成: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氧化反应的过程。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还原氧化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原理。是消耗电能的。原电池:是利用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流动,产生电流。又称非蓄电池,是电化学电池的一种。其电化学反应不能逆转,即是只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简单说就即是不能重新储存电力,与蓄电池相对。需要注意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二者的区别:原电池:是把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把电能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共性: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把两个电极插在电解质溶液中;两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如铜片和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由于锌比铜活泼,易失电子,被氧化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又两两结合成氢气分子,氢气在铜片上放出。上述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池指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电解池内装有两个电极,跟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跟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化学的原电池与电解池有什么区别

4,原电池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看阳离子能否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如果金属阳离子不能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共存,则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例: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负极甲烷失8个电子生成CO2和H2O,但CO2不能与OH-共存,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正极:①当负极材料能与电解液直接反应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例:锌铜原电池中,电解液为HCl,正极H+得电子生成H2.②当负极材料不能与电解液反应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O2得电子.如果电解液呈酸性,O2+4e-+4H+==2H2O;如果电解液呈中性或碱性,O2+4e-+2H2O==4OH-.特殊情况:Mg-Al-NaOH,Al作负极.负极:Al-3e-+4OH-==AlO2-+2H2O;正极:2H2O+2e-==H2↑+2OH- Cu-Al-HNO3,Cu作负极.注意:Fe作负极时,氧化产物是Fe2+而不可能是Fe3+;肼(N2H4)和NH3的电池反应产物是H2O和N2 无论是总反应,还是电极反应,都必须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首先你得能清楚的理解最基本的概念。从而准确的找出,总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和得失电子数(注意个数)。 再书写电池负极反应,在等号左面书写还原剂,失电子数(注意是负号),等号右面书写氧化产物,配平。 正极反应的话,一般用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即可。但是要灵活运用。举例:铅蓄电池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氧化剂pbo2,还原剂pb,氧化产物pbso4,还原产物pbso4,得失电子数2e- 书写:负极反应pb(还原剂)-2e-(失电子数) =pbso4(氧化产物) 发现不平,少一个so42-,填在等号前, 可得pb- 2e- + so42- =pbso4(沉淀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可得正极反应 pbo2+ 4h+ +so42- +2e- =pbso4 +2h2o 。还是要多做题,来练, 最主要的就是总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和得失电子数(注意个数)要确定准确。
开燃料电池来说,书写电池半反应,先找总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和得失电子数(注意个数)。再书写电池负极反应,在等号左面书写还原剂,失电子数(注意是负号),等号右面书写氧化产物,配平。用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即可。举例:铅蓄电池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氧化剂PbO2,还原剂Pb,氧化产物PbSO4,还原产物PbSO4,得失电子数2e-书写:负极反应Pb(还原剂)-2e-(失电子数) =PbSO4(氧化产物)发现不平,少一个SO42-,填在等号前,可得Pb- 2e- + SO42- =PbSO4(沉淀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可得正极反应PbO2+ 4H+ +SO42- +2e- =PbSO4 +2H2O

5,化学的原电池什么什么电池等的方程式怎么写啊

要考虑电解质溶液对反应的影响,有的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像你说的,第一组式子,可能是由Zn(-)、Cu(+)、CuSO4(电解质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负极,Zn失电子成为阳离子、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电子成为铜、并附着在正极铜表面。总反应式就是锌置换铜的方程式。然而如果电解质溶液出现了变化,最明显的是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其带来的影响了。第二组式子,可能是有Zn(-)、Ag2O(+)、NaOH(电解质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锌失电子,要变成锌离子,但是由于有溶解中的OH-存在,锌离子是必然不能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在碱性环境下会变成氢氧化锌的沉淀。所以这时要在Zn-2e-=Zn2+ 的基础上再加上氢氧根,成为 Zn-2e-+2OH-=Zn(OH)2正极是氧化银得电子被还原,肯定是得到银(从正一价降为0价),并且,氢氧根要从正极流向负极去失电子的话,必须有一个流动的过程。在这个反应中NaOH是不参与反应的,反应所用的OH-是由正极反应得来Ag2O +2e- = 2Ag + OH-方程式左面少了H,考虑到生成了氢氧根,因此左面加上水Ag2O +2e- + H2O = 2Ag + 2OH-这两个氢氧根正好流动到负极,变成锌所需要的氢氧根。这样,负极、正极方程式相加,电子对消掉、氢氧根对消掉得到总反应 Ag2O+Zn+H2O=2Ag+Zn(OH)2还有,在燃料电池中,也要考虑电解质溶液的影响,譬如有KOH作为电解质,那么产物就不能有CO2,因为它溶于水后是酸性,要与电解质反应,生成K2CO3qq 422179824 有什么问题就加我吧、
楼上的解释的很好,同意他的看法,你指的问题其实我也遇到过,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看生成的物质是否难容,来判断是否拆,如何拆,易容的,像你的第一个,可以写成那样的,而第二个生成了难容的,所以要写出来
把握住规则就可以了:(1)负极是失去电子的,正极是得到电子的(2)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3)和电解质有关:酸、碱性或者中性比如:最简单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方程式酸性条件下(h+)2h2+o2==2h2o先写负极方程式(失电子):2h2-4e==4h+再写正极方程式(得电子)(总方程式减去负极方程式):o2+4e+4h+==2h2o碱性条件或者中性条件下(oh-)2h2+o2==2h2o先写负极方程式(失电子):2h2+ 4oh- -4e==4h2o在写正极方程式(得电子)(总方程式减去负极方程式):o2 + 4e + 2h2o = 4oh-
首先你要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以铜锌电池为例,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锌能与硫酸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Zn + 2H+ =Zn2+ + H2锌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流向铜棒,在铜棒附近聚集了大量的电子(带负电),硫酸溶液中有大量的氢离子,硫酸根,还有少量的氢氧根,当铜棒附近聚集大量带负电的电子是,溶液中带正电的氢离子就过去“抢夺”这些电子,因此发生反应,2H+ + 2e- =H2 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带正电,Zn-2e-=Zn2+溶液中带负电的硫酸根就去锌棒那边“抢夺”锌离子,因此整体来看,带负电的电子从外电路由锌到铜,溶液中带负电的硫酸根由铜棒流向锌棒,构成的负电的定向移动,因此产生的电流,就构成原电池所以电池电极反应,要看溶液中谁“抢夺”电子。

6,化学中的原电池是啥

我们 日常使用的手机电池、电动车电瓶、手电筒电池、计算器电池等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原电池是指能够说明电池原理,但还不能实用的化学电池。"原"有原理或原始的意思。
就是提供电能的电池,和平时用的普通电池差不多
1、工作原理: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电池的两极发生,从而使电子从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流向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如碳棒);  注意:燃料电池中两极可同选石墨或铂。  b、有电解质溶液;  c、构成闭合的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d、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锌铜原电池  ①实验: 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会看到锌片不断溶解,铜片逐渐变厚,同时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铜离子得到的电子是由锌片失去,通过导线传递到铜片上的。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鼻祖----原电池。  ②过程分析:此装置中只能发生化学反应zn + cu2+= zn2++ cu,其实锌和硫酸铜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相遇发生电子转移时,由于电子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反应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在锌铜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失电子,电子从锌流向铜,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同时铜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析出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析出了铜的原因。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从铜到锌,从正极流向负极。  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负极(zn)、正极(cu),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cu):cu2++2e-=cu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是:zn + cu2+= zn2++ cu  ③不足之处:由于zn与cuso4溶液能够直接接触,在锌片上也能直接析出cu,当锌片表面完全被cu覆盖后,不再构成原电池,也就没有电流产生。这是一个低效率的原电池,不能持续对外提供电能。极名称及其判断:  ①根据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电极,若它们都与(或都不与)电解质溶液单独能反应,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若只有一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反应,则能反应的电极作负极。  ②根据电极反应:失电子——氧化反应——负极  得电子——还原反应——正极  ③根据电子或电流流动方向(外电路):  电子从负极流出 →流入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出→流入负极  ④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内电路):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⑤电极反应特征:通常负极金属因反应而逐渐消耗盐桥的工作原理就是让溶液联通形成通路而也
苹果
化学中原电池是利用两个电极之间金属性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的流动,产生电流。其原理也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正负极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子流,从而产生电流的。其中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构成的3个条件是活泼电极和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TAG:化学  原电池  电池  高二  化学原电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