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电容器的电容

c=Q/U c=eS/4πkd
C=Q/U

电容器的电容

2,电容公式

C(电容)=Q/U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理论和实验表明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 跟正对面积成反比 根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有C=εS/4πkd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介电常数ε由两极板之间介质决定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祝你学习进步

电容公式

3,求电容的两个公式是两个

容抗Xc = 1/(ω C)= 1/(2 π f C)电容的计算公式:C=Q/U;其中Q为电容器极板所存的电荷,单位是库伦。U为电容两端电压,单位是伏特。C是电容量,单位是法拉。
对于直流电源,电容的阻抗无穷大,所以稳定后两个电容上的电压都是1.5v

求电容的两个公式是两个

4,电容器公式是什么

e=0.5QU=0.5cU^2=0.5Q/c^2 给电容器充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电源电动势的作用下把极板上的电量,从一个板转移到另一个的过程。 由于c=Q/U 所以这个过程中U始终与Q成正比,直到充满。 其图像是一个过原点的一次函数(横轴为q,纵轴为u) 那么面积就是0.5UQ,即为电容器能量。

5,球形电容器电容公式

设内外球分别带电Q,-Q 根据高斯定理可以求出内外球之间的电场强度E为: ∫∫E*dS=Q/ε (∫∫表示面积分) 解出,E=Q/(4πεR^2) R满足:R2>R>R1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可以求出内外球之间的电势差U为: U=∫E*dL 积分上限为R2,下限为R1 积分得到: U=1/4πε*Q*(R2-R1)/(R2*R1) 根据电容的定义有: C=Q/U=4πε*R1*R2/(R2-R1)

6,电容器电容计算

你前一个公式是高中里的,ε是指材料和真空介电常数的比值。而大学物理书上写的ε就是指材料的介电常数,真空介电常数为ε0,而且有等式ε0=1/4πk。所以如果你看大学物理书会发现库仑定律有时候还写作F=q1q2/(4πε0·r^2)。相互推到一下你会发现你上面的两个公式是互通的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即:C=Q/U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 k则是静电力常量。而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三电容器串联 C=(C1*C2*C3)/(C1*C2+C2*C3+C1*C3)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即:C=Q/U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或U决定的,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 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多电容器并联相加 串联 C=(C1*C2*C3)/(C1+C2+C3)
c(电容)=q/u,或c=εs/4πkd(q为电量,u为极板间电压)(这两个公式都是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 跟正对面积(即有效面积)成反比 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有c=εs/4πkd,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介电常数ε由两极板之间介质决定。“介电常数”(绝对介电常数ε)定义: 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 电容增大的倍数叫做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用ε表示 ,并且明确其单位是f·m-1(定义1). "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εr)定义: 电容器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时, 电容增大到的倍数,叫做这种电介常数, 也用ε表示,没有单位(定义2).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你满意。祝你学习进步

文章TAG:电容器  容器  电容  公式  电容器电容公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