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精益地实施智能制造

易云科技了解到的精益地实施智能制造的方法如下: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目标。而精益管理是全球最优秀的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系统,通过精益管理体系的运行,可以大幅提高企业产品品质,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大量案例证明,精益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基于精益的生产信息化系统、基于精益的智慧工厂产线规划设计、基于精益的自动化设备配置均可使企业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
1. 建立精益生产智能制造产业联盟2. 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3. 因企制宜制定方案

如何精益地实施智能制造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促进智能制造十大任务目标的实现

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到智能制造领域完成十大任务。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尊重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发挥财政、税收等对智能制造的扶持力度。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⑤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智能制造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随着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及税负的持续提升,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智能制造是企业生存的唯一出路,没有任何疑问。问题的关键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有能力的又怕泄密,怕山寨。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促进智能制造十大任务目标的实现

3,如何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易云科技对如何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觉得可以从以下4点考虑1.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快在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五大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2. 强化产业基础支撑,加快研发核心支撑软件,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健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3. 围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制造型服务四大重点,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重塑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4. 聚焦重点领域,选择骨干企业,开展关键技术装备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
智能制造很重要
易云科技觉得erp通过bpr(业务流程重组)实现有效的管理业务流程,带来更高的收益,达到精确成本核算、降低库存水平、缩短生产计划周期以及高效产品跟踪和追溯的要求,从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如何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4,如何布局发展智能制造

易云科技了解到的发展智能制造可以从以下5点出发:1.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2.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3. 加快培育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4. 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5.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工信部将围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此外,将继续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
易云科技觉得发展智能制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布局 1. 加快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促进软硬件协调发展。 2. 加速全方位深度融合,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 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 4. 发挥移动互联网平台作用,创新制造、管理、服务模式。 5. 培育和引进融合型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 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5,如何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智慧企业

易云科技从多年的智能制造服务经验出发来谈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智慧企业需从以下几点出发:1、四大维度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在车间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发展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设备联网,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进关键业务环节智能化:在研发设计环节,采用智能化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计算机仿真系统等手段。推进产品智能化: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产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增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工业: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基础。2、三大途径构建智慧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的智能化水平: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3D打印、智能仿真等技术。在生产制造方面,采用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需求。加强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推动各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部门之间、集团总部和分支机构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互联网思维。要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

6,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介绍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推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依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围绕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核心环节,制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本期刊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对《建设指南》的解读,以推动工信行业、企业与国标对标,形成各领域、各层次智能制造融合创新合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具有较强综合性,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与应用,而且还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但制造环节互联互通等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包括《中国制造2025》中10大应用领域在内的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为便于企业参阅,《建设指南》对现有智能制造相关标准按“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进行了分类整理,构建由“5+5+10”类标准组成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建立标准体系的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标准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并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提供依据。《建设指南》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及制修订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对智能制造标准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多个技术领域。依据《建设指南》的相关要求,充分结合我国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布局,适时制修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有利于推动解决制造环节互联互通、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问题。《建设指南》全面纳入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基础通用、关键技术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并对已制定、制定中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以聚焦制造业优势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则,主要面向跨领域、跨行业的系统集成类标准,通过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三是明确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理念。《建设指南》依据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基础差、行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突出强调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建设指南》的部分内容充分借鉴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化内容,并与先进制造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参照,推动将相关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也要将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努力建设一个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标准体系。四是有利于建立与时俱进、持续进行的标准完善机制。《建设指南》是基于当前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以及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进行编制的,但智能制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庞大系统,产业界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计划每2~3年对《建设指南》进行修订,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推出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到2020年,力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并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

文章TAG:推进智能制造  如何精益地实施智能制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