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阻抗角怎么计算啊啊啊啊

用复平面计算。电阻是实部,电抗是虚部。容抗指向负(向下),感抗指向正(向上),电抗=感抗-容抗。阻抗值用勾股定理计算(阻抗值=√(电阻2+电抗2)),幅角(即阻抗角)=arc tan (电抗/电阻)。

阻抗角怎么计算啊啊啊啊

2,PCB阻抗计算

如果需要计算阻抗,那么对PCB本身而言,大致需要了解这些参数:板厚 板子介电常数 铜厚 阻焊油厚度 知道了这些,就可以使用工具(如SI 9000)计算阻抗了,规定线宽线径及上述PCB参数,尝试计算阻抗,如果不达标,就需要调整线宽线距至满意为止

PCB阻抗计算

3,电容器和电感器串联的阻抗已知Zc1wcZLw L怎么求阻抗

通常算阻抗直接加起来就行。不过你的式子里漏了虚数符号,一个在下,一个在上,电容和电感的相位差一个派,所以非得直接算的话要两个相减。
电容阻抗为Zc=1/jwc电感阻抗为ZL=jw L串联过后Z=1/jwc+jw L=j(wL-1/wc)当发生谐振时,wL=1/wc,即谐振角频率w^2=1/(LC)
Z=1/jwc+jwl阻抗可分为模和阻抗角,模为|Z|^2=(1/jwc)^2+(jwl)^2,开根号就可以算出阻抗的模,也就是值,阻抗角为arctg(ZL/Zc),两者相差180度。
这个就不太懂啦

电容器和电感器串联的阻抗已知Zc1wcZLw L怎么求阻抗

4,电缆电阻电抗的计算

电缆的阻抗计算: 1、正序或负序阻抗 交流电路的欧姆定律为:U=I·Z 式中:U——电路两端间的电压,V; I——电路中的电流,A; Z——电路的交流阻抗,Ω。 在三相交流输电系统中,三芯电缆或对称(如正三角形排列)的单芯电缆导体上的阻抗称为正序阻抗或负序阻抗,其计算公式为:Z正=Z负=√(R^2+XL^2) (Ω/km) 式中:R—— 导体工作温度下的交流电阻,Ω/km; XL—— 导体上的电抗,Ω/km; XL的计算公式为:XL=2π·f·L 式中:L—— 导体上的电感,H/km; f—— 50Hz(工频)。 2、零序阻抗 在三相交流输电系统中,当出现短路故障时,导体与金属屏蔽间形成通路,这个短路回路中的阻抗叫做零序阻抗(Zo),零序阻抗的计算公式为: Zo = √(R^2+Ro^2+Xo^2) (Ω/km) 式中:R—— 导体的交流电阻,Ω/km; Ro—— 金属屏蔽层的交流电阻,Ω/km; Rx—— 零序电抗,Ω/km。

5,双绞线阻抗计算公式

双并线和普通的算法,有那里不同
在特性阻抗的计算公式中,特性阻抗,其中L为铜芯线的电感值,C为链路中的分布电容之和。当6A类非屏蔽双绞线穿入金属电线管的部分,由于增加了铜芯线与金属电线管之间的分布电容,必然造成特性阻抗波动,也造成信号在电线管中的各个端面处形成回波损耗。 要想减少特性阻抗波动所造成的危害,只能假设铜芯线与大面积金属物体(如:金属电线管)之间的分布电容<<总的分布电容。在布线工程中,因为可能会出现整根双绞线全部穿管的可能性,这一点就意味着其它的分布电容要大,而且电感量也要大。电感量大要求铜芯线直径大,其它分布电容大要求芯线之间的间距小。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屏蔽双绞线的技术用于非屏蔽双绞线!
双绞线的阻抗往往用复数形式来表示,Z=R+jX(单位为Ω)。对于公式,有以下几点说明:1、其中,实数部分R就是电阻(单位为Ω)。2、虚数部分是由容抗、感抗组成,(电容C,单位为F。容抗XC,单位为Ω。)(电感L,单位为H。感抗XL,单位为Ω。)。3、由于容抗与感抗在向量上是相反的两个量(电角度相差180度),所以我们有X=(XL-XC)。4、容抗XC=1/ωC,感抗XL=ωL,其中:角频率ω=2*π*f,f为频率。所以,感抗或容抗值的大小不仅与电感或电容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他们所在回路中的工作频率有关,例如我国电网的工作频率为50周波,而美国是60周波,所以尽管电阻、电感、电容的值是一样,但计算出来的感抗、容抗、阻抗是不一样的。5、所以得到的复数阻抗有:Z=R+j(XL-XC),而他的模(标量)|Z|=(R^2+X^2)^0.5。
双绞线特性阻抗为:600欧姆,公式忘了!肯定是600欧姆,如果错了就是你错了!呵呵。。。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我是文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哦,稍等一下,在为您整理答案,因为咨询人数比较多,所以我会一个一个认真帮助你们解决问题,请耐心等待哦z=r+j(xl–xc)阻抗公式z=r+j(xl–xc) 负载是电阻、电感的感抗、电容的容抗三种类型的复物,复合后统称“阻抗”,写成数学公式即是:阻抗z=r+j(xl–xc)。

6,LC并联谐振电路之总阻抗如何计算

电感阻抗Z1=R+jwL,电容阻抗Z2=-j/(wC)=1/(jwC),总阻抗的倒数1/Z=1/Z1+1/Z2,整理为Z=(R+jwL)/[1+jwC(R+jwL)]。=(R+jwL)/(1-LCw^2+jwRC),因为谐振频率为f=1/(2π√LC),故可得w=2πf=1/(√LC),即1-LCw^2=0,代入上式有Z=(R+jwL)/(jwRC),并联谐振电路中R很小,可以将分子中的R看作0,则Z=(jwL)/(jwRC)=L/RC。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的LC谐振回路有LC串联回路和LC并联回路两种 。理想LC串联回路谐振时对外呈0阻抗,理想LC并联回路谐振时对外阻抗无穷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用LC回路做成各种振荡电路,选频网络,滤波网络等。LC串联时,电路复阻抗,Z=jwL-j(1/wC),令Im[Z]=0,即 wL=1/(wC),得 w=根号下(1/(LC))。此即为谐振角频率,频率可以自行换算。LC并联时,电路复导纳,Y=1/(jwL)+1/[-j(1/wC)]=j[wC-1/(wL)],令 Im[Y]=0。得 wC=1/(wL)。即 w=根号下(1/(LC))。可见,串联和并联公式是一样的。扩展资料:LC并联谐振电路特点:1.电流与电压相位相同,电路呈电阻性。2.串联阻抗最小,电流最大:这时Z=R,则I=U/R。3.电感端电压与电容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互相补偿,电阻端 电压等于电源电压。4.谐振时电感(电容)端电压与电源电压的比值称为品质因数Q,也等于感抗(或容抗)和电阻的比值。当Q>>1时,L和C上的电压远大于电源电压(类似于共振),这称为串联谐振,常用于信号电压的放大;但在供电电路中串联谐振应该避免。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LC并联谐振电路
电感阻抗Z1=R+jwL,电容阻抗Z2=-j/(wC)=1/(jwC),总阻抗的倒数1/Z=1/Z1+1/Z2,整理为Z=(R+jwL)/[1+jwC(R+jwL)] =(R+jwL)/(1-LCw^2+jwRC),因为谐振频率为f=1/(2π√LC),故可得w=2πf=1/(√LC),即1-LCw^2=0,代入上式有Z=(R+jwL)/(jwRC),并联谐振电路中R很小,可以将分子中的R看作0,则Z=(jwL)/(jwRC)=L/RC.
1、按照导纳计算。2、具体方法是:总导纳 Y = jwC + 1/jwL 。3、对总导纳Y取倒数获得总阻抗Z = 1/Y。
L的运算阻抗为ZL=jwL (w为角频率、j为虚数)C的运算阻抗为ZC=1/jwCZ=(ZL+ZC)/(ZL*ZC)建议先上网搜一下,实在找不到再提问.不要这么懒! 基础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LC并联电路的总阻抗等于(电感感抗串损耗电阻)再并上电容容抗.谐振时等于L/Cr.推导很麻烦的.有时间自己推下.

文章TAG:阻抗计算  阻抗角怎么计算啊啊啊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