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net,高清机顶盒上的ethernet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编辑:智能门户 2023-10-10 15:52:33
本文目录一览
1,高清机顶盒上的ethernet是什么意思
Ethernet,以太网。应该是高清机顶盒上的以太网插孔,用于插接局域网网线,以连接局域网设备。
2,宽带猫上的Ethernet是什么意思
宽带猫上的Ethernet灯,代表与电脑网卡连接的状态,如果亮着,说明连接正常,如果不亮,说明宽带猫和电脑之间的连接有问题呵呵,明显是电压过低。 资金紧张的话,买个稳压器,把电脑和猫接上去。 建议买个ups不间断电源,既能稳压,又能在断电以后持续供电十几分钟,家用的350元左右
3,Ethernet什么意思我一下子给忘记了
Ethernet 是"以太网"
如果现在是 Ethernet 在闪的话,就表示你的计算机正在试图通过ADSL往外发送数据包.不管DATA这个闪不闪.也就是说,有可能这个时候可能正在进行拨号连接..
如果Ethernet一直闪的话,在确定没有进行拨号的情况下,肯能计算机有病毒,或者什么软件在往外发包. 
4,ethernet什么意思啊
Ethernet不亮:Ethernet口处于非通讯状态闪亮:Ethernet口有数据包收发亮:Ethernet口处于通讯状态如果现在是 Ethernet 在闪的话.不管DATA这个闪不闪.请注意;以太网",在确定没有进行拨号的情况下,或者什么软件在往外发包,肯能计算机有病毒,有可能这个时候可能正在进行拨号连接,就表示你的计算机正在试图通过ADSL往外发送数据包.如果Ethernet一直闪的话Ethernet 是"..也就是说
5,ethernet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IEEE制定的IEEE 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Switch)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的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历史:以太网是由日本施乐公司与DEC和Intel公司于1980年合作开发的一个局域网协议。
6,Ethernet什么意思
Ethernet
不亮:Ethernet口处于非通讯状态
闪亮:Ethernet口有数据包收发
亮:Ethernet口处于通讯状态
什么是 Ethernet
由施乐公司提出并由施乐公司、Intel和数字设备公司一道制定的基带LAN规范。以太网使用CSMA/CD和各种电缆,速度为10Mbit/s。以太网类似于IEEE802.3系列标准。
描述一种局域网(LAN)类型的术语。以太网的原型于1972年诞生在Xerox(施乐)公司的Palo Alto研究所,是最早出现的LAN结构。随之派生出了很多其他的结构,它们总称为以太网。
目前,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LAN形态,几乎可以说是LAN的代名词。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10Mbps)、快速以太网(100Mbps)、千兆以太网(1000 Mbps)和10G以太网,它们都符合IEEE802.3系列标准规范。
以太网的简史:1972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和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同事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实验型的以太网系统,用来实现Xerox Alto(一种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工作站)之间的互连,这种实验型的以太网用于Alto工作站、服务器以及激光打印机之间的互连,其数据传输率达到了2.94Mbps。
梅特卡夫发明的这套实验型的网络当时被称为Alto Aloha网。1973年,梅特卡夫将其命名为以太网,并指出这一系统除了支持Alto工作站外,还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计算机,而且整个网络结构已经超越了Aloha系统。他选择“以太”(ether)这一名词作为描述这一网络的特征:物理介质(比如电缆)将比特流传输到各个站点,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论”(luminiferous ether)所阐述的那样,古代的“以太理论”认为“以太”通过电磁波充满了整个空间。就这样,以太网诞生了。
最初的以太网事一种实验型的同轴电缆网,冲突检测采用CSMA/CD 。该网络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1980年,三家公司(数字设备公司、Intel公司、施乐公司)联合研发了10M以太网1.0规范。最初的IEEE802.3即基于该规范,并且与该规范非常相似。802.3工作组于1983年通过了草案,并于1985年出版了官方标准ANSI/IEEE Std 802.3-1985。从此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标准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与更新,以支持更多的传输介质和更高的传输速率等。
1979年梅特卡夫成立了3Com公司,并生产出第一个可用的网络设备:以太网卡(NIC), 它是允许从主机到IBM终端和PC机等不同设备相互之间实现无缝通信的第一款产品,使企业能够以无缝方式共享和打印文件,从而增强工作效率,提高企业范围的通信能力。
以太网和IEEE802.3 .
以太网是Xerox公司发明的基带LAN标准。它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速率为10Mbps,传输介质为同轴电缆。以太网是在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网络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开发的,而IEEE802.3标准是在最初的以太网技术基础上于1980年开发成功的。现在,以太网一词泛指所有采用CSMA/CD协议的局域网。以太网2.0版由数字设备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联合开发,它与IEEE802.3兼容。
以太网和IEEE802.3通常由接口卡(网卡)或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以太网电缆协议规定用收发器将电缆连到网络物理设备上。收发器执行物理层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冲突检测及收发器电缆将收发器连接到工作站上。
IEEE802.3提供了多种电缆规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与以太网最为接近。在这一规范中,连接电缆称作连接单元接口(AUI),网络连接设备称为介质访问单元(MAU)而不再是收发器。
1.以太网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信息帧。每个工作站都要确认该信息帧是不是发送给自己的,一旦确认是发给自己的,就将它发送到高一层的协议层。
在采用CSMA/CD传输介质访问的以太网中,任何一个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时刻都可以访问网络。发送数据前,工作站要侦听网络是否堵塞,只有检测到网络空闲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
在基于竞争的以太网中,只要网络空闲,任一工作站均可发送数据。当两个工作站发现网络空闲而同时发出数据时,就发生冲突。这时,两个传送操作都遭到破坏,工作站必须在一定时间后重发,何时重发由延时算法决定。
2.以太网和IEEE802.3服务的差别
尽管以太网与IEEE802.3标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以太网提供的服务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而IEEE802.3提供的服务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信道访问部分(即第二层的一部分)。IEEE802.3没有定义逻辑链路控制协议,但定义了几个不同物理层,而以太网只定义了一个。
IEEE802.3的每个物理层协议都可以从三方面说明其特征,这三方面分别是LAN的速度、信号传输方式和物理介质类型。
文章TAG:
ethernet 高清 机顶盒 上的 eth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