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电压=电流*电阻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2,电流和电压

电流是(物理上)导体内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电压,是电源内部正负极之间,电荷堆积之间产生的电势差。也就是正极与负极之间有一个作用力作用在自由电荷上,使之产生电流。所以,电压时电流产生的原因。
在电压下 电荷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只要有电势差 就有电压 无需通路 但短路就没有电流
自由电子的存在是形成电流的内因,电压则是形成电流的外因。

电流和电压

3,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R1应该是那个变阻器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当电压表V示数增大时,R1的阻值也是增大的,而它们的比值此时变小了,因为它们的比值与总电压与总电阻的比值是相等的(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个用电器通过的电流一样大I=I1=I2)。而R1增大时,总电阻增大,总电压不变,所以总电流减小。
电阻两端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就是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当电压大于电阻所能承受的电压时,电阻将会被烧坏断路,此时的电流就是零了。运算公式是i=u/r。就是电流=电压/电阻。
滑动变阻器向下滑动时,R1电阻变大。回路电阻R1+R2变大,使电流减小;因R2不变,所以V2 变小。因电池端电压不变,所以V2减小时V1变大。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4,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I=u/R 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和电阻成反比
I=u/R
I=u/R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用公式表达I=U/R
严格地讲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要看情况的,它取决于电子元件的性质。高中所说的欧姆定律只是适用与纯电阻元件,大学中基本元件还有电容和电感(记忆元件这里不算了),所有的元件一般都由这三种基本元件组成。具体的电容或电感的VCR关系(电压电流关系)你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因为他是表示成微分或积分形式我这里就不写了当然它们是相对于交流电的来说,大学里面不研究直流电没多少意义。
U=IR就是电压等于电流和电阻的乘积

5,电流和电压有什么关系

首先回答前半部分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电压/电阻,但是不一定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只有是闭合回路的情况下才有电流,但是不论电路是不是闭合,任意两点之间是存在电势差的,是有电压的,所以有电流就一定电压,但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关键要看是不是闭合回路。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也就是电压和电流成正比。
电压是使电路中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I=U/R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就是欧姆定律电压=电阻*电流U=RI电流=电压/电阻I=U/R电阻=电压/电流R=U/I电压=电流平方*电阻*通电时间U=I*I*R*t注意,在这个公式里常犯的错误就是这个说法“电阻跟导体两段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个说法是错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固有特性,只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在中学就接触这些),和电压、电流无关.。
欧姆定律有两种: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也称作外电路欧姆定律,即i=u/ru=r*ir=u/ii=电流u=电压r=电阻2.全电路欧姆定律,即u(电源的电动势)=外电路的电压+电流*电源的内阻外电路的电压=外电路的等效电阻*电流注:这两个式子中的电流是一样的(3):应该注意的:(2)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和通常壮态下的电解质溶液,对气态导体和其它一些导电原件(电子管,热敏电阻)不适用。对电路而言,它只对一段不含电源的导体成立。欧姆定律有两种: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也称作外电路欧姆定律,即i=u/ru=r*ir=u/ii=电流u=电压r=电阻2.全电路欧姆定律,即u(电源的电动势)=外电路的电压+电流*电源的内阻外电路的电压=外电路的等效电阻*电流注:这两个式子中的电流是一样的(3):应该注意的:(2)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和通常壮态下的电解质溶液,对气态导体和其它一些导电原件(电子管,热敏电阻)不适用。对电路而言,它只对一段不含电源的导体成立
电阻两端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就是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当电压大于电阻所能承受的电压时,电阻将会被烧坏断路,此时的电流就是零了。运算公式是I=U/R。就是电流=电压/电阻。
一楼和二楼基本同意。另外,如果没有电压差,电子是不会移动的。除非是所谓的超导。

6,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区别

用水作比较蛮好理解的,一个水桶里有多少立方的水,就相当于多少负的电压。将水桶凿一个洞,流出的水相当于电流,孔越大,流出的水就越多,换成电流的说法就是,导体衡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其通过的电流就越大。电压是物体内包含电荷的多少,电流是导体所能通过电荷的数量
电 压 河水之所以能够流动,是因为有水位差;电荷之所以能够流动,是因为有电位差。电位差也就是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在电路中,电压常用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V),也常用毫伏(mV)或者微伏(uV)做单位。1V=1000mV,1mV=1000uV。 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测量的时候,把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上,要选择电压表指针接近满偏转的量程。如果电路上的电压大小估计不出来,要先用大的量程,粗略测量后再用合适的量程。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电压过大而损坏电压表。电 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叫做电路中,电流常用I表示。电流分直流和交流两种。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叫做直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叫做交流。电流的单位是安(A),也常用毫安(mA)或者微安(uA)做单位。1A=1000mA,1mA=1000uA。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测量的时候,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要选择电流表指针接近满偏转的量程。这样可以防止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流表。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源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源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源的电动势形成电压,继而产生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电压,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1、电流:(1)定义: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电流)。用符号“I”表示。(2)公式:I=Q/t (定义式) 式中I表示电流强度(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表示通电时间。(3)单位:国际单位——安培(安)(A) 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4)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1=I2=I3=…=In。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 I总=I1+I2+…+In2、电压: (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用符号“U”表示。(2)电源的作用: 电源的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而在对外供电时,却又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3)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 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4)几种电压值: 1、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伏 2、 每个铅蓄电池的电压U=2伏 3、 照明电路(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伏 4、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U≤36伏)(5)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U1=U2=…=Un 电流是由于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是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电位差,它由电源提供。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因此,电路中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压,而有电压却不一定形成电流,要形成电流,电路还必须是通路。

文章TAG:电压  电流  关系  电压和电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