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式有

(并流)、(折流)、(逆流)和(错流)。

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式有

2,折流板的介绍

折流板顾名思义是用来改变流体流向的板,常用于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壳程介质流道,根据介质性质和流量以及换热器大小确定折流板的多少。折流板被设置在壳程,它既可以提高传热效果,还起到支撑管束的作用。折流板有弓形和圆盘-圆环形两种,弓形折流板有单弓形、双弓形和三弓形三种,型式如图

折流板的介绍

3,采用错流和折流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速率吗

1. 可以提高换热器内流体的流速2. 可以增强流动特性(更容易形成湍流或者紊流)3. 不能增强传热效率。增强的是传热性能。力和海得 49879换热设备 7890
1. 可以提高换热器内流体的流速2. 可以增强流动特性(更容易形成湍流或者紊流)3. 不能增强传热效率。增强的是传热性能。力和海得 49879换热设备 7890

采用错流和折流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速率吗

4,折流感换热器与浮头式换热器各自都有哪些优缺点

折流杆换热器常做成浮头式结构.1壳程阻力小,因为无折流板,流体沿换热管外流动.2不会有管束振动现象,因为不像折流板结构的换热器那样横向冲击管束.3传热系数高,折流板结构会有流动死区.折流杆换热器壳程流体始终沿管壁外流动.无死区.4传热效果好.折流板换热器可做到纯逆流对数平均温差与理论计算相等.而折流板换热器是错流.对数平均温差需要修正.缺点:他有很多优点,但没有推广开来,毕竟有他致命的缺点.支撑管束的折流圈需要由小的圆钢(折流杆)焊接而成.其刚度太差难以支撑管束,使管束吊装和制作时候变形太大.增加折流圈数量可避免此情况发生,但增加设备重量和制造成本.所以,折流杆换热器不可取.只能供专家们写几篇论文发表发表.赚点稿费和为职称评定做准备.

5,折流板孔大会有什么影响

大3mm?一般比换热管大0.7mm左右3mm真够大的。400中有50个,1/8还挺多的,如果是全部折流板都有50个都大3mm,那挺危险的,得重新计算看看了。一般经验问题是不大,但还是计算下比较踏实。如果是用于水水,油水换热,且管间距、余量都不小的话,可以忽略!
你的意思是换热管穿过折流板的孔比设计的大3mm?如果是这样,个人认为对换热影响不是太大,但是对折流板的稳定可能有影响。
钢管I级管束折流板和支持板管孔直径(1)d+0.7(d>32或无支撑跨距l<=900)(2)d+0.4(d<=32或无支撑跨距l>900)允许偏差(+0.30,0)钢管I级管束及其他金属管可查阅GB151的5.9.3一节,我就不再赘述了。

6,GB1515951折流板布置

壳侧蒸汽只有温度,没有压力呀,如是壳侧压力在0.9MPa以下,220度和180度的蒸汽都为过热蒸汽,这时折流板可以上下布置。如果壳侧压力在0.9MPa以下,必然会产生一个相变过程,壳程产生凝结水,这时折流板应采用左右布置
这台产品是加热器,会有冷凝水析出,应该缺口应该是左右布置
还可以看分程隔板的槽,折流板分布就是要水平上下布置。我有点明白这二块折流板的意思了,缺口在上的折流板因为要开滑道槽和通液孔,标注的比较齐全。另一块折流板因为缺口位置朝下,不用开滑道槽和通液孔,所以只是给了一个分程孔距的尺寸。不过这样的话应该要拉二个折流板件号以示区分的,少让别人走弯路。
你看折流板上的滑道槽,就是位于下方的呀。看看折流板分图啊,是不是有二种折流板啊,要不出现右边折流板的图感觉是在误导别人。
不能保证没有冷凝水析出,应该设计成左右布置!
壳程走蒸汽,属换热器,过程中会出现少量冷凝液体,折流板缺口应水平上下布置,在最低点开通液口。

文章TAG:折流  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式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