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TCP报文格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报文首部长度是

错误是D。
同问。。。

关于TCP报文格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报文首部长度是

2,tcp ip协议报文的三元组是哪几个

元组类型Python的元组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元组使用小... 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传输层协议例
百度就能找到的,非得来提问 ,害的我还得去百度,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tcp ip协议报文的三元组是哪几个

3,TCP报文和IP数据报的区别

一个基本TCP/IP报文格式,如楼上所说,ip报文抱住tcp报文 1、IP数据报格式: 2、TCP数据段格式 所以: mac地址是在Ethenet帧头里面 源ip和目的ip在IP头部(图中显示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端口在TCP头部

TCP报文和IP数据报的区别

4,tcp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报文有什么特征

报文段首部的前 20 个字节是固定的,后面有 4N 字节是根据需要而增加的选项。
不行是由a释放这里有tcp/ip三次握手的过程中文详解,你可以看看paf.net/class/tcpandip/059212035541180708.htm

5,TCP报文传输的特点

数据从应用层到传输层,数据的报头是TCP的报头,然后下来到网络层,数据在之前的TCP报头前再加上IP报头,IP报头中有目标IP和源IP,然后到数据链路层后,又在上层的数据中加上首部和尾部,然后经过物理层,传输到目的地,经过路由器,路由器接过数据包,分析目标IP,然后查找路由表,进行转发!来到目标计算机,然后从物理层开始解封装,然后到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路由器在某一个入接口上接收到数据帧后,先检测目的地是否是自己。若是,则交给上层处理,否则会缓存数据包内容,然后根据目标地址查找路由表找到相关表项,得到NEXT HOP及出接口的MAC地址,用这两个地址作为新的目的及源MAC地址封装事先缓存的数据包,然后转发,这个过程称为帧的重写(REWRITE)一般来说,ICMP报文提供针对网络层的错误诊断、拥塞控制、路径控制和查询服务四项大的功能。如,当一个分组无法到达目的站点或TTL超时后,路由器就会丢弃此分组,并向源站点返回一个目的站点不可到达的ICMP报文。

6,tcp报文格式及每个t字段的含义

首部固定部分各字段的意义如下: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各占2个字节,分别写入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序号:占4个字节。序号使用mod运算。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在一个TCP连接中传送的字节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按顺序编号。故该字段也叫做“报文段序号”。确认序号:占4个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若确认序号=N,则表明: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数据偏移:占4位,表示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注意,“数据偏移”的单位是32位字(即以4字节长的字为计算单位)。故TCP首部的最大长度为60字节。保留:占6位,保留为今后使用,目前置为0;紧急URG:当URG=1,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这时发送方TCP就把紧急数据插入到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面,而在紧急数据后面的数据仍是普通数据。确认ACK:当ACK=1时,确认字段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号无效。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ACK置1。推送PSH:接收方TCP收到PSH=1的报文段,就尽快地交付给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复位RST:当RST=1时,表明TCP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运输连接。同步SYN: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而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的报文段中使SYN=1和ACK=1。故SYN置为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和连接接收报文。终止FIN:用来释放连接。当FIN=1时,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窗口:占2个字节。窗口值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发送窗口的依据。检验和:占2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和UDP数据报一样,在计算检验和时,也要在TCP报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伪首部的格式与UDP用户数据报的伪首部一样,但要将伪首部第四个字段中的17 改为6(协议号),把第5字段中的UDP长度改为TCP长度。紧急指针:占2字节。紧急指针仅在URG=1时才有意义,它指出本报文段中的紧急数据的字节数。

文章TAG:tcp报文  关于TCP报文格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报文首部长度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