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视觉什么是视觉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你喜欢的
可以看见的。
觉就是人或动物通过眼睛这一器官,对周围事物形状,大小,以及颜色的感知。 也可理解为人或动物对光的感知。

视觉什么是视觉

2,人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 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而且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眼肌活动等)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仅为其内容之一,广义的视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人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3,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观和感官教育的基本观点

蒙氏感官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触觉:帮助幼儿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 (2)味觉、嗅觉:通过让儿童去尝、闻各种物体来提高幼儿的味觉、嗅觉的灵敏性。(3)视觉:让儿童辨别不同大小、颜色、形状、高低、长短的几何物体,提高他们的视觉鉴别度量能力。 (4)听觉:对幼儿进行区别声音练习和听觉灵敏度训练以提高幼儿的声音辨别、比较能力;对幼儿进行音乐训练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和鉴别能力。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感官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对刺激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并把儿童的感觉期分成了五个阶段: ①秩序感觉期:三岁儿童对秩序有强烈的要求,看到东西放乱了便会吵闹,放得整齐便 会高兴,喜欢把东西放在原来的地方。 ②细节感觉期:1——2岁的孩子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细小的枝节上,最初注意艳丽的物 体,各种光彩夺目的颜色、图案。 ③使用双手的感觉期:18个月——3岁的儿童喜欢抓东西,把东西打开、关闭,把物 体放进容器中,一会儿又倒出来,还喜欢堆积物品。 ④行走感觉期:幼儿学习行走,类似第二次降生,儿童在学习行走的时候,总是带着 自豪的心理走来走去。 ⑤语言感觉期:儿童有一种接受语言的天赋,学习语言的能力非常强,不论儿童生长 在什么地方,儿童语言的发展阶段是相同的。从咿呀学语到单词句阶段、双语句阶段,以后进入更复杂的句子结构阶段。这些阶段是以连续的方式出现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官教育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2、感觉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3、与他早期从事特殊教育时所形成基本信念有关,即“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不如说是教育问题”。 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训练。针对人的感官设计了种教具,其特点是:1、教具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2、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3、教具能控制儿童犯使用不当的错误。蒙台梭利儿童发展观(一)儿童心理发展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儿童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环境是生命现象中的第二因素,它能改变人,包括助长和抑制。 环境对人的智力、心理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绝不可忽视。(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第一,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第二,心理具有吸引力。第三,发展具有敏感期。第四,发展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0~6岁;第二阶段,6~12岁;第三阶段,12~18岁。
蒙氏感官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触觉:帮助幼儿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 (2)味觉、嗅觉:通过让儿童去尝、闻各种物体来提高幼儿的味觉、嗅觉的灵敏性。(3)视觉:让儿童辨别不同大小、颜色、形状、高低、长短的几何物体,提高他们的视觉鉴别度量能力。 (4)听觉:对幼儿进行区别声音练习和听觉灵敏度训练以提高幼儿的声音辨别、比较能力;对幼儿进行音乐训练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和鉴别能力。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感官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对刺激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并把儿童的感觉期分成了五个阶段: ①秩序感觉期:三岁儿童对秩序有强烈的要求,看到东西放乱了便会吵闹,放得整齐便 会高兴,喜欢把东西放在原来的地方。 ②细节感觉期:1——2岁的孩子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细小的枝节上,最初注意艳丽的物 体,各种光彩夺目的颜色、图案

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观和感官教育的基本观点

4,儿童视觉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就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1~3个月 孩子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三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稜俯迟谎侏荷虫捅矗拉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4~6个月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12个月 6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引自--新生儿的眼睛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物体或者可以感觉光源 参考资料:ask.ci123.com/questions/show/38242/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就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1~3个月 孩子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三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4~6个月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12个月 6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引自--新生儿的眼睛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物体或者可以感觉光源

5,视觉的感受器是啥

我这里有些答案,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 感觉器官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机能及其调节。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视觉的二元论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光-电换能。视锥细胞和色觉。视敏度和视野。 3.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及其机能。 考纲精要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不同感受器对不同的特定形式的刺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将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耳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Hz的疏密波。 2.换能作用:将各种形式的刺激转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不是动作电位,而是去极化或超极化局部电位。例如,视杆细胞的迟发感受器电位是超极化电位。 3.编码作用:感受类型的识别,是由特定的感受器和大脑皮层共同完成的。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4.适应现象:指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现象。适应现象不是疲劳。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二、眼的功能 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作用分别由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完成。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进行调节。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 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 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真正的感光细胞。 三、眼的调节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晶状体曲率增加:视区皮层→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弹性回缩→晶状体前后变凸。 当物距大于6m时,反射入眼的光线近似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无需进行调节;当物距小于6m时,需要调节折光系统的曲度。视调节过程是眼内特定肌肉的运动过程,应该由“动眼”神经兴奋所致,而引起肌肉收缩的递质多为乙酰胆碱,因此,晶状体变化是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作用的结果。 2.瞳孔缩小: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瞳孔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及减少眼球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这种视近物时引起的瞳孔缩小的反射称为瞳孔近反射,属于视调节反射。而瞳孔对光反射是光线强弱变化引起的反射性瞳孔变化。 3.双眼向鼻侧聚合:使视近物时两眼的物像仍落在视网膜的相称位置上。 四、近点 人眼在尽量调节折光力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物质的距离。 近点可以衡量眼调节能力的大小,随年龄增加,人眼的近点会增大。 眼的调节能力还可用晶状体变凸所增加的眼的焦度来表示。 例如,一个近点为10cm的眼镜,相当于在未调节的眼前方放置了一个10焦度(1/0.1m)的凸透镜。 五、瞳孔反射 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该反射的感受器为视网膜,传入神经为视神经,中枢为中脑的顶盖前区,效应器是虹膜。虹膜由两种平滑肌纤维构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缩瞳肌受动眼神经中付交感纤维支配。 瞳孔对光反应的特点是效应的双侧性,受光照一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侧眼瞳孔缩小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六、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需戴凹透镜纠正。 远视:与近视形成原因相反。 散光眼:角膜由正圆形的球面变为椭圆形所致。 七、眼的感光功能 1. 两类感光细胞的异同: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分布 视网膜周边多,中央凹处无 视网膜中心部多 外段形状 杆状 锥状 视觉 晚光觉(对光敏感度高) 昼光觉 色觉 无 有 空间分辨能力 弱 强 视色素 视紫红质 视锥色素(3种) 会聚现象 多 少 由于视网膜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多直径小而且多为单线联系,因此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视敏度是指对物体分辨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对光的敏感度。)视锥细胞承担昼光觉,对物体的空间分辨能力强,同时细胞之间聚合现象少于视杆细胞也与其分辨能力强相适应。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的一种色素蛋白,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视黄醛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视杆细胞可将11-顺型维生素A转变成顺型视黄醛,在暗处与视蛋白结合成视紫红质;光照时,视紫红质分解成视蛋白和全反型视黄醛。全反型视黄醛和贮存于色素细胞的全反型维生素A,都只有在色素上皮细胞中的异构酶作用下转变成顺型后,才能用于视紫红质再合成。 3.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 光照→早期感受器电位及迟发感受器电位,与视觉形成有关的是迟发感受器电位。 感光细胞的外段是进行光-电转换的关键部位。 产生机制如下:光照→激活视盘膜上的G蛋白→激活PDE→cGMP大量分解→视杆细胞外段膜Na+通道关闭,Na+通透性降低→外段膜超极化即超极化迟发感受器电位。 4.视网膜信息处理: 由视杆和视锥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细胞网络传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八、与视觉有关的几个问题 1.暗适应与明适应: 暗适应的过程与视细胞中感光色素的再合成有关,所以维生素A缺乏的人暗适应延长,甚至会出现夜盲症。 明适应比暗适应快,是视杆细胞中大量视紫红质分解所致。 2.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不同颜色物质视野范围大小顺序如下: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中央凹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 3.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光最敏感。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特异的感光色素,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三类视锥色素中的视黄醛相同,并且与视紫红质中的视黄醛相同,不同点在于各含有特异的视蛋白。 4.简化眼: 假定眼球由均匀媒质构成,折光率与水相同;折光界面只有一个,即角膜表面;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径定为5mm,该球面中心即节点,通过该点的光线不折射。 九、耳的功能 1.外耳:耳廓有集音作用,外耳道有传音和共鸣腔作用。 2.中耳:鼓膜—听骨链—内耳卵圆窗之间的联系具有增压效应,使声波的振幅减少,压强增大22倍。它们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通路。 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内压力的作用。 3.内耳:耳蜗具有感音换能作用。 感受细胞为基底膜上科蒂器官内的毛细胞。 基底膜的振动以行波的方式进行,即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振动再以行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 高频率声音主要引起卵圆窗附近基底膜振动,而低频率声音在基底膜顶部出现最大振幅。 在耳蜗结构中能记录到与听神经纤维兴奋有关的动作电位、内淋巴电位和微音器电位。 十、正常传音途径 1.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蜗管中的内淋巴→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颞叶皮层。这是主要的传音途径。 2.鼓膜→中耳鼓室→圆窗→鼓阶中外淋巴→基底膜振动。这一途径仅在听小骨损坏时显得重要。 3.声波经骨传导。这一途径不重要。 十一、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在内耳迷路中,与听觉无关,是位置感受器。椭圆囊、球囊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和头部的空间位置,三个半规管感受旋转运动。(角加速运动)。 感受细胞为毛细胞,传入神经为前庭神经。 十二、嗅觉和味觉 咸和酸的刺激通过特殊化学门控通道,甜味的引起要通过受体、G-蛋白和第二信使系统,苦味则由于物质结构不同而通过上述两种形式换能。 十三、皮肤感觉 皮肤的感觉主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6,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视知觉有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功能。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进行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视知觉是更进一步的从眼球接收器官接收到视觉刺激后,然后一路传导到大脑的接收和辨识的过程。简单来说,看见了、察觉到了光和物体的存在,是与视觉接收好不好有关;但了解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大脑怎么做解释,是属于较高层的视觉认知的部分。研究表明,大脑接受的感觉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视觉信息的准确获取,正确加工和解码是大脑进行高效的认知加工的基础。我们的知觉、记忆和思维,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以视觉作为组织,加工和储存的形式。由此可见,视知觉对于我们的生活及其重要。扩展资料:提高视知觉能力的训练方法:1、七巧板拼图。先利用彩色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色彩的图形(色彩有提示作用);在用同色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2、彩纸拼图。 让儿童利用各种颜色或画有各种图案的彩纸来复制各种模式(如人、植物、动物等),例如把画有人体各部位的彩纸拼成一个人、把“支解”的动物或植物复原等。3、搭积木。先练习用彩色的木制或塑料制积木拼几何形状或模型;后应用同色的捷式积木拼搭。4、从图片中寻找图形。在一幅图中发现一系列物体或图形,如要求找出所有正方形等。5、木珠拼图。用一串木珠复制一些图形或摆成不同形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视知觉
能够将外界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物理信息或信号在视网膜上转化为特定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大脑中枢,大脑中枢再将这些电脉冲转化还原回对应的图像让主体高级意识感知以便于主体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趋利避害”的思考和行为中使用。
视知觉的功能:1、空间知觉:知觉物体(包括图片、文字、符号等)的位置及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2、视觉记忆:把当前看到的东西和以前的经验作比较,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在大脑中。3、辨别功能:能认出物品之间特征的异同点,接着进行配对。4、视觉想象:能不用看到物品,大脑就能想象出具体的样子。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进行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视知觉是更进一步的从眼球接收器官接收到视觉刺激后,然后一路传导到大脑的接收和辨识的过程。我们的知觉、记忆和思维,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以视觉作为组织,加工和储存的形式。由此可见,视知觉对于我们的生活及其重要。扩展资料:提高视知觉能力的训练方法1、七巧板拼图。先利用彩色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色彩的图形(色彩有提示作用);在用同色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2、彩纸拼图。 让儿童利用各种颜色或画有各种图案的彩纸来复制各种模式(如人、植物、动物等),例如把画有人体各部位的彩纸拼成一个人、把“支解”的动物或植物复原等。3、搭积木。先练习用彩色的木制或塑料制积木拼几何形状或模型;后应用同色的捷式积木拼搭。4、从图片中寻找图形。在一幅图中发现一系列物体或图形,如要求找出所有正方形等。5、木珠拼图。用一串木珠复制一些图形或摆成不同形状。6、猜谜。要求儿童解谜,谜底可以是人、动物、形状、数字或字母等,但谜面必须是视觉信息或视觉想象的;如“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打一食物——花生)。7、分类。要求儿童按大小或颜色把几何形状分类;学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扑克牌分类。8、各种智力拼图。将原本完整的彩图按照一定的规律支解成若干个小部分,要求儿童根据原图还原。9、摹写图形。要求儿童把家长写或画在黑板上的具有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形状的图形摹写在纸上。10、几何形状的匹配。要求儿童把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盖子盖在相应的瓶子上;或要求儿童按照画着的形状把相同的找出来。11、纸牌游戏。利用纸牌作为教学材料让儿童来匹配数字、图形等;12、数字、简单字或词的游戏。对数字、简单字或词的视知觉与辨别是重要的阅读准备技能。家长(尤其是幼儿园家长)可以通过合适的游戏让儿童对字母与数字进行匹对、分类、命名等,如让儿童把图片上画的图形与词进行配对;让儿童利用某种特征(如动物、交通工具等)对所有的词汇进行分类;也可以利用与“纸牌游戏”、“字母与数字”相同的方法来进行词的视知觉训练。13、寻找遗漏的部分:家长把一些实物(如人、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画在图片上,在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漏掉某个部分,让儿童把遗漏的部分找出来。14、知觉速度。利用速示器或快速地呈现卡片来提高儿童认图片、图形、字母、数字、字词的速度。15、写、画训练。让孩子通过涂鸦的方式适当画一些“作品”,以训练眼手协调、视觉追踪等能力。16、迷宫训练。给孩子做大量的迷宫练习或自己动手制作迷宫,训练孩子的视觉浏览、视觉追迹等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视知觉
转载其他:仅供参考:能够将外界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物理信息或信号在视网膜上转化为特定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大脑中枢,大脑中枢再将这些电脉冲转化还原回对应的图像让主体高级意识感知以便于主体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趋利避害”的思考和行为中使用视视知觉训练是学习能力训练中的一方面,主要训练儿童准确的接收视觉信息,大脑进行准确的加工处理的能力。 /视觉基本能力包括视觉认知、视觉辨别、视觉逻辑和视觉记忆等。视觉认知、视觉辨别是视觉功能发展的基础,通过形状、大小、颜色三方面的视知觉训练,帮助儿童逐渐认识事物和现象的种种外部特征,形成视觉印象;视觉逻辑和视觉记忆是视觉功能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不仅可使儿童对所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形成一个短时的记忆或长时的记忆,而且还能较准确地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之间的一种逻辑上的内在关联。 /有些孩子让他看东西时,看着看着就会看别的地方,或是忘记自己要看什么内容,要怎么处理。在我们思圆行方学能中心做训练的一些注意不集中的孩子,让他们从老师出视的视知觉卡片中记下某个形状的,孩子看着看着就看到别处去了,还有的一直看着,可是结果却不能准确的报告出来,还有视觉接收范围较小,总有些周边的内容看不到,……这些都可以多做视知觉训练。 //下面列举一些我们学能训练中心常做的一些视觉训练项目: //一、眼球运动 //我们在观察外面世界的时候,经常需要有效的运动我们的眼睛。常用的眼球运动方式有固视、扫视和追随运动。固视是指长时间注视某一静态目标,如我们辨认某一生字。扫视是指注视点在不同静态目标间跳转,如我们阅读时从一个字跳转到下一个字。追随是指我们注视连续运动的目标,如我们在打球时,必须不间断注视运动的球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眼球运动功能不足时一般会导致以下问题:阅读时经常忘位、掉字、重读,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差,运动表现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二、视觉辨别 //视觉辨别是指我们精确分辨细微差异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有好的视力,还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视觉辨别能力较差时,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不能区分形近字,如“王”与“玉”;经常写错别字;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差。 //三、视觉形态和时序记忆能力 //视觉形态是指整体把握注视目标的能力。 //视觉形态能力缺陷时表现为辨认形状有困难;书写困难;临摹能力差;不能区分不同字体的同一个字等等。 ///四、手-眼协调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亦称为视觉-运动整合能力,是指通过视觉引导运动的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缺陷时表现为多动;书写缓慢;字迹丑陋;运动表现不佳。 ///五、视觉方向与空间定位能力 //外界事物的方位是其属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对其方位理解一般是通过我们的方向概念、其与我们自身的位置关系或其与其它物体的位置关系来完成的。 //视觉方向与空间定位能力缺陷的个体主要表现为:方向感不好,难以区分左右;经常迷路;书写时容易颠倒字母、数字,如把“b“写成“d”;对方向性指令反应迟钝;视疲劳。 //六、视觉-听觉统合能力 //视觉-听觉统合是指通过听觉引导视觉行为、促进视觉信息加工的能力,如上课时,我们听到老师“看黑板!”的指令后,我们会将注视目标由课本切换到黑板。我们背书时喜欢朗读,是因为听觉可以强化我们的视觉记忆功能。 //视觉-听觉统合能力缺陷时主要表现为:反应缓慢;拼写困难;喜欢默读,不喜欢朗读;容易受外界声音的干扰。 //等等!这些训练项目都是在我们中心比较常用,也是孩子们普遍需要加强的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很多孩子能更快的提高他们的整体的学习能力! /家长朋友们!孩子们的表现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其实受到各种各样能力因素的限制,家长们要准确观察,耐心指导,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会越来越强的!评论 |

文章TAG:3视觉  视觉什么是视觉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