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 tovs

泰罗斯垂直分布探测仪TOVS AVHRR/2是以观测云的分布,地表(主要是海域)的温度分布等为目的的遥感器,TOVS是测量大气中气温及温度的垂直分布的多通道分光计,由高分辨率红外垂直探测仪(HIRS/2)、平流层垂直探测仪(SSU)和微波垂直探测仪(MSU)组成,这些遥感器的参数见表2.2。AVHRR/2数据还可以用于非气象的遥感,其主要特点是宏观快速、廉价。在农业、海洋、地质、环境、灾害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tovs的意思是:罗斯业务垂直探测器; 处理卫星垂直探测资料; 泰罗斯业务垂直探空器。

什么是 tovs

2,遥控遥感有何区别

遥控是通过通信媒体对远距离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技术。由操作装置、编码装置、发送装置、信道、接收装置、译码装置和执行机构等组成。按信道介质,分有线遥控、无线遥控和光遥控;按操纵信号的传输方式,分单通道遥控和多通道遥控等。被控对象按分布位置,分集中型的(如工厂、电站等)和分散型的(如传输线等)。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遥控遥感有何区别

3,遥感是什么

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遥感的定义为遥远的感知,不过详细点说又分为广义和狭义。 狭义遥感:运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目标物本身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技术``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地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运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目标物本身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技术``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地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遥感是什么

4,遥感常用的波段有哪些

主要根据你的应用领域来看,是做城市、水体、植被还是什么其他的,根据你关心的地物,所用的波段不同。
要根据你具体的应用来看能用到哪个波段!可见光的比较多!
种类 按设计时选用的频率或波段来划分,常用的遥感器有紫外遥感器、可见光遥感器、和等。①紫外遥感器:使用近紫外波段,波长选在0.3~0.4微米范围内。常用的紫外遥感器有紫外摄影机和紫外扫描仪两种。近紫外波段的多光谱照相机也属于这一类。②可见光遥感器:接收地物反射的可见光,波长选在0.38~0.76微米范围内。这类遥感器包括各种常规照相机,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和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仪等;此外,还包括以及可见光波段的激光高度计和激光扫描仪等。③红外遥感器:接收地物和环境辐射的或反射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已使用的波段约在0.7~14微米范围内。其中0.7~2.5微米波长称为反射红外波段,如红外摄影机采用的波段(0.7~0.9微米),多光谱照相机中的近红外波段,“陆地卫星”上多光谱扫描仪(mss)中的第6波段(0.7~0.8微米)和第7波段(0.8~1.1微米),专题制图仪(tm)中的第 4波段(0.76~0.9微米)、第5波段(1.55~1.75微米)和第 7波段(2.08~2.35微米)等3~14微米波长称为热红外波段。机载红外辐射计和红外行扫描仪,“陆地卫星”4号和5号上多光谱扫描仪中第8波段(10.2~12.6微米)和专题制图仪的第6波段(10.4~12.5微米)等部分,都属热红外波段。④微波遥感器:通常有微波辐射计、散射计、高度计、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
可见光波段、热红外波段用的都挺多的!
现在用的波段太多了。可见光,3.7um,6.0um 红外,红外分裂窗,还有许多做实验的。多了去了。

5,地面遥感航空遥感以及卫星遥感的概念与特点作用

我帮你找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遥感(Remote Sensing) ,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 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 传感器) 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 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 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上世纪6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 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能力。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 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其技术特点如下: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 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 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 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cabaabbaacdbcdcdbaba
地面遥感 无特定无作用 没有用的东西航空遥感 飞机航拍 机载雷达 无人机都是 应急比较有用(地震海啸) 还有就是测绘了 精度质量相比卫星要高,使用于城市范围卫星遥感 就是卫星拍照 范围大一点 精度 清晰度 都可以 长远看成本低给分啊

6,遥感技术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

遥感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1、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0.4~0.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2、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0.7~1.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1.5~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3、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4、紫外遥感:对波长0.3~0.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5、微波遥感:对波长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这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可查询到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 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遥感技术
遥感产业逐渐向市场化、民用化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气象、地质、测绘勘察、城市与区域规划、水文水资源、水利等。如,环境保护应用:环境本地调查、水体污染物位置、性质、动态变化分析;农林业应用:精细农业、作物估产、林业资源调查、森林虫害、火点识别、土壤干旱调查、土壤盐化沙化监测等;地质应用:区域地结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识别;水文水资源应用:流域规划、水资源调查、水土流失调查等。扩展资料:遥感平台是遥感过程中乘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它如同在地面摄影时安放照相机的三脚架,是在空中或空间安放遥感器的装置。主要的遥感平台有高空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等。遥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使用的有20多种,除可见光摄影机、红外摄影机、紫外摄影机外,还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和散射计、侧视雷达、专题成像仪、成像光谱仪等,遥感器正在向多光谱、多极化、微型化和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遥感器接受到的数字和图像信息,通常采用三种记录方式:胶片、图像和数字磁带。其信息通过校正、变换、分解、组合等光学处理或图像数字处理过程,提供给用户分析、判读,或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支持下,制成专题地图或统计图表,为资源勘察、环境监测、国土测绘、军事侦察提供信息服务。1、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0.4~0.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2、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0.7~1.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1.5~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3、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4、紫外遥感:对波长0.3~0.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5、微波遥感:对波长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紫外谱段逐渐向 X射线和γ射线 扩展。从单一的电磁波扩展到声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种波的综合。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遥感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大气监测以及地质灾害的检测和调查等各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农业生产是遥感技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其通过计算机将卫星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变成相应的图像信息供人们识别,并以此完成对气象的预测,对潮汐涨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此来检测洪水的涨势,对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产形势及产量进行判断和估计,对作物的实际面积进行估算,并且在僧林灾害例如森林火灾爆发时可以准确地对其进行观察,以方便对其的控制。(二)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最初在遥感地质填图方面有所应用,在之后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地质环境检测、地质灾害预警以及矿产开发等各方面,最为显著的是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上得到的越来越广泛且得到无限获利的使用。 (三)大气监测方面的应用 在大气监测方面,遥感技术也逐渐显露除了其用武之地。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快速、多种高度应用等优点,并且可通过光谱分辨出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这种技术成为大气监测的一大利器,可以及时地发现污染,判断大气污染情况,估计大气污染的发展趋势,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使大气的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和及时。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参考资料:遥感技术-百度百科
遥感技术用途: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农业: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能实时准确的提供地表信息,如土壤覆盖的空间信息,作物长势,地面生物量、作物营养亏缺,并且可以连续对地面进行长期观测,构成时间和空间的一体化多维信息集合,这种大面积、实时准确的多维时空信息对农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掌握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决策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国内外低、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实现森林类型、林木定量信息、病虫害及火灾损失等方面的全局监测,同时可采用航空和无人机航拍影像补充关键区域,进行重点监测。 地质:地质遥感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地面及航空遥感试验,发挥适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的遥感系统,进行图像、数字数据的处理和地质判释。地质遥感需要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电磁辐射理论、现代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数学地质的理论与方法,是促进地质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技术领域。海洋声学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利用声学遥感技术,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进行海洋动力现象的观测、进行海底地层剖面探测,以及为潜水器提供导航、避碰、海底轮廓跟踪的信息。遥感借助辐射测量技术,通过科学算法反演出能够准确反映大气、陆地和海洋状态的各种物理和生态参量,遥感技术在天气气候、大气监测、灾害监测等方面称为气象遥感,气象遥感已经在重大气象有关防灾减灾工作中得到验证。扩展资料:得以广泛被应用的原因很多,分别为:1、遥感技术的探测范围大:航摄飞机高度可达10km左右;陆地卫星轨道高度达到910km左右。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不受高山、冰川、沙漠和恶劣条件的影响。4、方法多,获取的信息量大: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微波波段还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发展趋势1、进行地面,航空,航天多层次遥感,建立地球环境卫星观测网络。2、传感器向电磁波谱全波段覆盖。3、图象信息处理实现光学-电子计算机混合处理,因入其他技术理论方法,实现自动分类和模式识别。4、实现遥感分析解译的定量化与精确化。5、与GIS和GPS形成一体化的技术系统。参考资料:遥感技术-百度百科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航拍航测也是一种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 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 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遥感技术

文章TAG:遥感器  遥感器  什么是  tovs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