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RAID 阵列怎么恢复数据

是 全自动恢复的。

RAID 阵列怎么恢复数据

2,RAID卡突然掉了数据怎么恢复

换同样的RAID卡,crtl+A进入RAID管理器,执行导入操作,从硬盘中导入RAID信息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RAID卡突然掉了数据怎么恢复

3,raid 0阵列硬盘如何恢复数据

硬盘没损坏可以恢复出数据,WinHex, R-Studio支持虚拟重组阵列,在不损坏原盘数据的情况下导出数据。
坏一个不会要恢复啊~把坏的替换掉不就行了~开机会自动处理,双盘完全镜像,只是时间的问题300g大概一刻钟吧!
我觉得有可能硬盘存在物理坏道,如果真的存在坏道,那可能需要专门的数据恢复公司来做了,这种情况是raid的物理故障,可能需要更换一下硬盘备件等,他们有办法将数据镜像出来,从而恢复出原来的数据。

raid 0阵列硬盘如何恢复数据

4,如何恢复raid硬盘数据

其他的cpu也应该有可以用的吧,他说得太绝对了,估计想让你们花大钱买他们的东西吧。换了主板,硬盘里原有的系统可能会开不了机,因为主办的驱动都变了,但是也可能进入,而且大部分的板子都因该可以进入的,只是缺少了相应的驱动而已!跟你进安全模式不加载驱动差不多。如果可以进去,你最好把相应的数据拷出来!要用新主板的话,在格掉这个硬盘重装就可以!再着,即便是要重装系统,只要在原来硬盘的基础上重装不删除原来的文件也可以啊!数据也可以保护的!不过,还要看你的raid是什么模式了,如果是raid1,随便用一个硬盘都可以。如果是raid0就不好办了!不过,一般公司内部的服务器应该都是raid1吧,可以保护数据丢失!
我是数据恢复工程师。与CPU主板等无关。只要你几块硬盘的顺序没有变化数据都可以正常访问。如果被你不小心把盘的顺序搞错了。数据是不能读取的。这种情况下数据也是可以恢复的。不过,费用比较高而已。
raid5需要计算出原来的块大小和盘序还有校验循环方向才可以正确重组出数据,如果你对文件系统结构不熟悉的话 ,不建议你自己动手恢复,不过可以看我空间的文章了解下详细的知识也不错。raid5没同时坏两块硬盘是可以 完全恢复数据。具体可以看我空间信息咨询qq

5,请问raid数据恢复应该怎么做啊我也不太明白这个他们说是RAID

什么是RAID?通俗的说就是通过将多个存储设备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方案组织起来,如同使用一个硬盘一样但是却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取了比单个存储设备更高的速度、更好的稳定性、更大的存储能力的存储设备的解决方案。在通常情况下,RAID有如下几种分类:  RAID的级别是由硬盘的个数和存储的需要来组织的,一般情况下,RAID5和RAID1是较安全的一种方式,但RAID1对系统性能提升不高,所以通常对系统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高的用户都会选择RAID5的组合方式。而往往由于人员误操作,硬盘坏盘,断电等等因素,服务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阵列失效,硬盘挂起或干脆掉线,
组建的准备工作 1.在设置raid之前,首先要求用户有两块硬盘,尽管对两块硬盘的容量大小和速度要求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最好采用两块型号相同的硬盘,这样无论是组建raid0还是raid1才可能获得最大的容量或速度。当然,型号不同的两块硬盘也能够使用,但是在组建raid 0时,系统需要等待相对较慢的一块硬盘,从而影响整个raid系统的性能。同理,在组建raid1时,raid容量仅相当于小容量硬盘,从而不能达到最大容量的利用。 2.需要注意,组建raid的两个硬盘一定要将跳线都设置为主盘(master)状态,这是因为我们是用普通ide接口的硬盘组建raid系统。而ide接口有个特点,如果master(主设备)正在工作中,那么slave(从设备)只能处于等待状态,假设硬盘一个是主,一个是从,那就无法利用raid技术使两个硬盘同步工作以达到性能提升的目的。 3.在使用硬盘连接线连接时,注意一定要使用80针的数据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磁盘性能。 4.在组建raid之前,除了必备的两块硬盘之外,还需要在主板bios中进行一些设置启用raid控制芯片。 某些主板可以将raid控制芯片管理的ide接口设置为raid,也可以设置为ata模式,连接普通ide设备,相当于扩展了的ide接口,从而突破主板芯片组ide控制器仅仅支持4个ide设备的限制。在这里,我们需要把bios中相应的选项设置为raid模式。而有些bios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选项,只有选择raid控制芯片禁用或者启用的选项,那么需要把raid控制芯片选项设置为enable,开启raid控制芯片。 5.进入raid控制芯片的设置 使用raid功能还需要进入raid控制芯片自身的设置选项(类似主板的bios设置)进行设置,一般在开机自检过程中会出现进入raid设置提示。由于主板集成的raid控制芯片不同,设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主板板载的raid芯片绝大多数为promise或high point两种,进入promise芯片的设置一般是在出现提示时按“ctrl+f”进入,而high point芯片是按“ctrl+h”。具体操作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主板说明书。 6.另外,每当重新制作raid硬盘阵列或者转换raid类型时,硬盘现有的数据都会丢失,因此要事先备份好硬盘上的数据。

6,怎样在系统坏了后恢复RAID1的数据

RAID 0:0级唯一的数据区。在0级中,数据被分割为一个以上的驱动器,结果是更高的数据吞吐量。这是最快,最有效的RAID形式。但是,没有数据镜像在这个水平上,以使阵列中的任何磁盘的故障将导致所有数据的丢失。 RAID 1:1级是完全磁盘镜像。创建和支持在两个独立的磁盘复制数据。级别1阵列与驱动器的读取速度相比,写入速度是慢的,但如果任何一个驱动器错误,不会有任何数据丢失。这是最昂贵的RAID级别,因为每个磁盘需要做它的第二磁盘镜像。这个水平提供最佳的数据安全性。 RAID 2:级别2设想用于没有光驱内建错误。因为所有的SCSI驱动器支持内嵌错误检测,这个级别已过时,基本上没用。 Linux不使用这个级别。 RAID 3:3级是一个磁盘奇偶校验磁盘。存储奇偶校验信息,以一个单独的驱动器,使任何错误的一单个驱动器上的恢复。 Linux不支持这个水平。 RAID 4:4级是有一个奇偶校验磁盘块带。奇偶校验信息意味着任何一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数据可以被恢复。 4级阵列的读取性能非常好,写速度比较慢,因为奇偶校验数据必须每次更新。 RAID 5:4级5级类似,但它会在多个驱动器的奇偶校验信息。这提高了磁盘的写入速度。 4,具有每兆字节和水平相同的成本,以提高在高层次的数据保护的高速随机性能,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RAID系统。
raid数据丢失一般都比较复杂,可以先用数据恢复软件自己扫描试试,看是否可以找到需要的文件。如果软件恢复不了就需要找专业的数据恢复人员来恢复了。现在可以先将raid中的硬盘都接到正常的电脑上,这样可以看到每块硬盘,然后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扫描。如果自己会计算raid参数,则可以使用diskgenius组虚拟的raid,这样也可以恢复。
换一块同样的就行了,换盘后硬件raid一般会自动重建的。加入一个40g空磁盘,进入系统打开intel (r)matrix storage console 对话框,点击“恢复raid1数据保护”前的图标。然后再点击“现在就重建raid卷”。 查看硬驱和raid状态提示“一个raid卷正在重建”。 重建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等到提示“所有的硬驱和raid卷均正常”,表示raid1已恢复。注意:两个容量不一样的硬盘可以做raid1,但是以小容量的硬盘为准,就是你那个80g的只能当40g的用为了提高服务器存储系统容量、传输数据的速度和保证数据的冗余性,在服务器上一般采用了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技术,即“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技术,那么究竟什么是raid?该怎么来实现?下面就来介绍相关的知识。 背景知识 在开发磁盘阵列时,当初的设想除了使用多块硬盘用来实现更高速度的考虑之外,还有存储冗余能力及扩容方面的考虑。系统的存储冗余能力是指:假如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时候,能使系统仍然继续工作。而系统的扩容是指假如单块硬盘的容量达不到用户的需求时,可以采用多块硬盘捆绑来提供更高容量的存储系统。基于这些想法,就产生了raid技术,实质上,可以把raid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以实现用户的需求。 根据组建磁盘阵列的用途及组建模式可以把磁盘阵列分为raid 0、raid 1、raid 2、raid 3、raid 4、raid 5,不同的磁盘阵列所能达到的性能与容量都是不相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阵列类型,但是在校园网络中用的最多的是raid 0、raid 1类型。 raid 0与raid 1 1、raid 0 raid 0也称无冗余无校验的磁盘阵列。raid 0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1来表示。数据同时分布在各个磁盘驱动器上,同时从各个驱动器中读写数据,因而读写速度在raid中最快,但没有容错能力,且任何一个磁盘驱动器损坏都会使整个raid系统失败,因而安全系数反而比单个的磁盘驱动器还要低。一般适合在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但对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2、raid 1 尽管raid 0能提供更快的速度,但是整个系统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补救。而raid 1能够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raid 1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2表示。在raid 1下,任何一块硬盘的故障都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不间断地工作。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继续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raid 0是提速,raid 1是备份。通常情况下,为了既提高存储系统的速度性能,又可以提供数据安全性,往往采用raid 0 + 1。 硬盘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服务器上都有raid控制卡,不需要另外采购,接下来需要选购的就是硬盘。至于选择几块硬盘,这要看实际需要,如果想组建raid 0系统,至少需要两块硬盘,如果想组建raid 1系统,至少也需要两块硬盘,如果想组建raid 0 + 1系统,最好使用四块硬盘,其中两个做raid 0,另外两个做raid 0的备份。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硬盘的时候最好是完全一样的,否则会出现快速硬盘等待慢速硬盘、大容量硬盘迁就小容量硬盘的现象,因为当做raid的两个硬盘的容量不同时,raid硬盘的总容量仅是小容量硬盘的两倍,而此时raid 0的理论速度也只是慢硬盘速度的两倍。 raid的实现 目前,raid的实现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windows 2000 server自带的软件实现软raid,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硬raid卡来实现。 1、软raid的实现 现在的服务器一般都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的操作系统,而windows 2000 server本身提供了内嵌的软件raid功能,这时只需要有两块硬盘就可以实现raid 0和raid 1功能。 (1)将数据进行必要的备份,并将两个硬盘分别接到南桥芯片控制的两个ide接口。 (2)选“开始→程序→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 (3)选“存储→磁盘管理”,出现界面。 (4)用鼠标右键单击位于窗口中的磁盘0和磁盘1,选择“转换到动态磁盘”。 (5)在“转换为动态磁盘”的窗口中选择要转换的磁盘,出现如图4所示窗口。将两个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重新启动机器。 注意:如果要做raid 0必须至少有两个硬盘做成动态磁盘,另外,一旦将硬盘转换为动态磁盘就不能再转换为原来的状态了,除非删除原来的分区。 (6)再次选“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分区和分区上的数据依然存在,但是布局和类型已经由原来的“磁盘分区”和“基本”变成了“简单卷”和“动态”。选定一个卷,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删除卷”,删除原来的卷。 (7)在动态磁盘中已经删除掉的卷的“未指定区域”单击鼠标右键,选“新建卷”,视自己的需要建立所需要的卷的类型,指定容量大小。 (8)对新建立的卷设定种类(fat、fat32、ntfs)、大小、卷标,然后进行格式化,单击[完成]按钮即可。 注意:由于windows 2000 server的软raid都是基于系统的动态磁盘机制建立的,因此要实现软raid必须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动态磁盘。 2、硬raid的实现 由于服务器的硬盘一般采用scsi接口,而不同的服务器随机所安装的raid卡不同,因此,设置方法也不尽相同(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具体操作),但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正确安装硬盘。 (2)启动计算机,出现raid卡的引导界面,按屏幕的提示操作就可以进入raid的控制界面,进行raid卡的初始化。 (3)根据界面的提示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设置成“raid 0+1”的形式。 这样,充分利用raid技术,合理扩充服务器的硬盘,不仅能增大容量,还能提高速度和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文章TAG:数据  数据恢复  恢复  raid  raid数据恢复  阵列怎么恢复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