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机器人

http://www.baidu.com/s?wd=%BB%FA%C6%F7%C8%CBPPT。你下一下看和不合适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机器人

2,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是什么意思

11月5日,第三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工信部人士在会上透露,工信部将从多个方面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组织制定我国机器人路线图以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是工信部组织制定的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从这些来看的话,机器人产业应该属于第二产业。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是什么意思

3,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不过,尽管机器人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控制论专家们认为它可以具备的智能水平的极限并未达到。问题不光在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够和感觉传感器种类少,而且在于其他方面,如缺乏编制机器人理智行为程序的设计思想。你想,现在甚至连人在解决最普通的问题时的思维过程都没有破译,人类的智能会如何呢——这种认识过程进展十分缓慢,又怎能掌握规律让计算机“思维”速度快点呢?因此,没有认识人类自己这个问题成了机器人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制造“生活”在具有不固定性环境中的智能机器人这一课题,近年来使人们对发生在生物系统、动物和人类大脑中的认识和自我认识过程进行了深刻研究。结果就出现了等级自适应系统说,这种学说正在有效地发展着。作为组织智能机器人进行符合目的的行为的理论基础,我们的大脑是怎样控制我们的身体呢?纯粹从机械学观点来粗略估算,我们的身体也具有两百多个自由度。当我们在进行写字、走路、跑步、游泳、弹钢琴这些复杂动作的时候,大脑究竟是怎样对每一块肌肉发号施令的呢?大脑怎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这么多的信息呢?我们的大脑根本没有参与这些活动。大脑——我们的中心信息处理机“不屑于”去管这个。它根本不去监督我们身体的各个运动部位,动作的详细设计是在比大脑皮层低得多的水平上进行的。这很像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一样,只要指出“间隔为一的从1~20的一组数字”,机器人自己会将这组指令输入详细规定的操作系统。最明显的就是,“一接触到热的物体就把手缩回来”这类最明显的指令甚至在大脑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发出了。把一个大任务在几个皮层之间进行分配,这比控制器官给构成系统的每个要素规定必要动作的严格集中的分配合算、经济、有效。在解决重大问题的时候,这样集中化的大脑就会显得过于复杂,不仅脑颅,甚至连人的整个身体都容纳不下。在完成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复杂动作时,我们通常将其分解成一系列的普遍的小动作 (如起来、坐下、迈右脚、迈左脚)。教给小孩各种各样的动作可归结为在小孩的“存储器”中形成并巩固相应的小动作。同样的道理,知觉过程也是如此组织起来的。感性形象——这是听觉、视觉或触觉脉冲的固定序列或组合 (马、人),或者是序列和组合二者兼而有之。学习能力是复杂生物系统中组织控制的另一个普遍原则,是对先前并不知道、在相当广泛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不仅是整个机体所固有的,而且是机体的单个器官、甚至功能所固有的,这种能力在同一个问题应该解决多次的情况下是不可替代的。可见,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在整个生物界的合乎目的的行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世纪初,动物学家桑戴克进行了下面的动物试验。先设计一个带有三个小平台的T形迷宫,试验动物位于字母T底点上的小平台上,诱饵位于字母T横梁两头的小平台上。这个动物只可能做出以下两种选择,即跑到岔口后,它可以转向左边或右边的小平台。但是,在通向诱饵的路上埋伏着使它不愉快的东西:走廊两侧装着电极,电压以某种固定频率输进这些电极之中,于是跑着经过这些电极的动物便受到疼痛的刺激——外界发出惩罚信号。而另一边平台上等着动物的诱饵则是外界奖励的信号。实验中,如果一边走廊的刺激概率大大超过另一走廊中的刺激概率,那么,动物自然会适应外界情况:反复跑几次以后,动物朝刺激概率低、痛苦少的那边走廊跑去。桑戴克作试验最多的是老鼠。如老鼠就更快地选择比较安全的路线,并且在惩罚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自信地选择一条比较安全的路线,其它作试验的动物是带着不同程度的自适应性来体现这一点的,不过,这种能力是参加试验的各种动物都具有的。控制机器人的问题在于模拟动物运动和人的适应能力。建立机器人控制的等级——首先是在机器人的各个等级水平上和子系统之间实行知觉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的分配。第三代机器人具有大规模处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处理和控制的完全统一算法,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是不中用的。所以,等级自适应结构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提高机器人控制的质量,也就是降低不定性水平,增加动作的快速性。为了发挥各个等级和子系统的作用,必须使信息量大大减少。因此算法的各司其职使人们可以在不定性大大减少的情况下来完成任务。总之,智能的发达是第三代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根据机器人的智力水平决定其所属的机器人代别。有的人甚至依此将机器人分为以下几类:受控机器人——“零代”机器人,不具备任何智力性能,是由人来掌握操纵的机械手;可以训练的机器人——第一代机器人,拥有存储器,由人操作,动作的计划和程序由人指定,它只是记住 (接受训练的能力)和再现出来;感觉机器人——机器人记住人安排的计划后,再依据外界这样或那样的数据 (反馈)算出动作的具体程序;智能机器人——人指定目标后,机器人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因此,它有广泛的感觉系统、智能、模拟装置(周围情况及自身——机器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4,21世纪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重点部门是汽车制造、工程机械以及电机、电子等行业的企业。反映到飞机制造工业中,生产工艺必须满足使用寿命长、结构重量轻、研制周期短和生产成本低等高效益的先进制造技术,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作用更显突出。 例如采用数控机加切削的大型整体结构件。为了尽量避免使用紧固件及机械连接头,如整体壁板、翼梁、机身隔框、翼肋、侧壁和连接接头等,广泛采用数控加工技术,配备大型多坐标、多主轴、高转速、多工位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等计算机集成柔性化工艺。 精密钣金成形技术利用了大吨位数控蒙皮拦伸机,使大型复杂蒙皮在钣金拉伸成过程中实现数值模拟和动态仿真,实时跟踪三维外形检测和变形量控制。 飞机壁板的铆接工艺采用了机器人和包含机器人视觉系统、大型龙门式机器人、专用柔性工艺装备、全自动钻铆机和坐标测量机组成的柔性自动化装配系统。 在飞机设计和制造中,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在计算机联网的基础上,采用cad/cam一体化技术,向无纸设计、数字化预装配、虚拟制造和并行工程等最新技术发展。 伴随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迫切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水平,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这次与国家863计划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的交流,使商会更加明确要在机电产品进出口行业中,加强对机器人产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研究,既要宏观把握进口关键设备的总体趋势,又要不失时机地推动国产机器人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你有邮箱吗?我这有一篇PDF格式的文章《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我发给你
需要的话请发邮件我,我把文献给你,为节省大家时间,请看一下本人个人说明,谢谢。【篇名】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刊名】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1997年04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正>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拥有一个有关世界机器人专家和机器人商人的信息网络,利用这一网络,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得出了一个季度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了哪些地区在机器人和自动化贸易方面有增长的趋势。这一报告是根据26个成员国提供的数据直接得出的。 【光盘号】 INFO97S7 5 【篇名】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王坤兴. 【刊名】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1999年06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目前,机器人技术出现如下三个重大变化:开放型体系结构的PC控制器;与先进的CAD/CAM相结合;仿真. 【光盘号】 INFO99S4 【篇名】 新千年的机器人发展趋势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刊名】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0年04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2000年被认为是主要汽车项目不多的一年,但汽车供应商与一般工业的新增项目将超过这一负面趋势。据发言人透露,欧洲和美国市场进展情况良好,到去年为止,欧洲市场增长极好,美国市场保持与去年大致相同的水平,亚洲市场也正在扩大。就一般工业而论,很难得到市场增... 【光盘号】 INFO0012S2 【篇名】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发展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陈博. 【刊名】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03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100876. 【关键词】 机器人技术. 发展趋势. 自动化.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也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光盘号】 SOCI0411 【篇名】 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王亚辉. 何耀民. 【刊名】 经济师 2005年08期 编辑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457000 . 【关键词】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先进机器人. 新进展. 现状.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机器人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文章阐述了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目前机器人研究的热点问题。 【光盘号】 ELAW0509

5,教育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在国外,机器人教育一直是个热点:早在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设立了 “设计和建造LEGO机器人”课程(Martin),目的是提高工程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尝试机器人教育与理科实验的整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项目小组开发了各种教学工具,通过与著名积木玩具商乐高公司的紧密合作,该项目组开发出可编程的乐高玩具,帮孩子们学会在数字时代怎样进行设计活动。同时,国外的一些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也有相应的机器人教育研究的内容。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学科教育对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已在信息技术课与课外科技活动开设了有关机器人的课程内容。自1992年开始,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全国高中生中推行“感知和认知移动机器人”计划,高中生可免费获得70公斤重的一套零件,自行组装成遥控机器人,然后可参加有关的比赛。日本发展机器人起步比号称“现代机器人故乡”的美国晚了十年,但是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已经走在了欧美国家的前面。这跟日本高度重视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文化的普及是分不开的。在日本,每所大学都有高水平的机器人研究和教学内容,每年定期举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大赛,既有国际性高水平比赛,也有社区性中小学生参加的比赛。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和乐高教育部于2006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了第一届亚太ROBOLAB国际教育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论文交流和动手制作等方式,就机器人教育及其在科技、数学课程里的应用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师们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科技水平与应用能力。
个人机器人——pr(personal robot)现在还是一个梦想。机器人研究涉及的学科涵盖机械、电子、传感器、驱动与控制等多个领域,过去,对机器人行业有过重大贡献的人数不胜数。不过,从简单的时间线已经能够看出,从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第二代带有“感觉”的机器人到第三代智能机器人,机器人的体积越来越小,与pc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说不定,pr就快成为现实了。 以下为1920年至今机器人发展简史: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48年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2年-1963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1963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1965年,帮助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beast机器人。beast已经能通过声纳系统、光电管等装置,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美国兴起研究第二代带传感器、“有感觉”的机器人,并向人工智能进发。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它带有视觉传感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不过控制它的计算机有一个房间那么大。shakey可以算是世界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加藤一郎长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机器人,被誉为“仿人机器人之父”。日本专家一向以研发仿人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的技术见长,后来更进一步,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索尼公司的qrio。 1973年世界上第一次机器人和小型计算机携手合作,就诞生了美国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的机器人t3。 1978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 1984年英格伯格再推机器人helpmate,这种机器人能在医院里为病人送饭、送药、送邮件。同年,他还预言:“我要让机器人擦地板,做饭,出去帮我洗车,检查安全”。 1998年丹麦乐高公司推出机器人(mind-storms)套件,让机器人制造变得跟搭积木一样,相对简单又能任意拼装,使机器人开始走入个人世界。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当即销售一空,从此娱乐机器人成为目前机器人迈进普通家庭的途径之一。 2002年丹麦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roomba,它能避开障碍,自动设计行进路线,还能在电量不足时,自动驶向充电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最商业化的家用机器人。 2006年 6月,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机器人模块化、平台统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尔·盖茨预言,家用机器人很快将席卷全球。

6,工业机器人设计步骤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梅香自来首先是根据基本要求确定机器人的种类,是行走的提升(举升)机械臂、还是三轴的坐标机器人、还是六轴的机器人等。选定了机器人的种类也就确定了控制方式,也就有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设计的指导方向。 接下来的要做的就是设计任务的确定。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实现这一复杂过程的第一步是将设计要求明确的规定下来;第二步是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机械传动简图,分析简图,制定动作流程表(图),初步确定传动功率、控制流程和方式;第三步是明确设计内容,设计步骤、攻克点、设计计算书、草图绘制,材料、加工工艺、控制程序、电路图绘制;第四步是综合审核各方面的内容,确认生产。 下面我将以六轴工业机器人作为设计对象来阐明这一设计过程。在介绍机器人设计之前我先说一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就有很多例子,如垛码机器人、包装机器人、转线机器人;在即然是要说设计,那我就从头一点一点的说起。力求讲的通俗简明一些,讲得不对的地方机械结构与驱动、信号反馈方式,设计机器人运动程序;程序要具有自适应功能,自动定应
像郑州蓝天开设的工业机器人四个专业1、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公差配合、电工电子基础、钳工工艺、电路原理、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夹具设计、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机器人工作站维护与保养。2、工业机器人与数控加工中心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绘图、CAM、公差配合、金属材料、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铣工工艺、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夹具设计、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机器人工作站维护与保养。3、工业机器人与数控车床技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公差配合、金属材料、车工工艺、电气控制技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机器人工作站基础、夹具设计。4、工业机器人与智能焊接技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绘图、金属材料、焊接工艺、 焊条电弧焊技术 、埋弧焊技术、电工知识气体保护焊技术、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焊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基础。
这个开发流程单拉哪个环节出来都够写一个长文,这里只能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认识。按照时间顺序,一个批量机器人产品的开发由以下几个流程组成:1. 需求分析和产品定义。产品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搜集市场信息,走访客户,了解竞争对手,最终总结出一种产品需求,以及需求所针对的典型行业和典型工艺。根据市场提出市场预期,一年能卖多少台,目标价格区间,目标行业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根据需求,提出一份产品性能指标,定量的具体的对预期产品进行产品功能层面的描述,例如使用环境,工作范围,最高速度,额定负载,实现某典型工艺轨迹的时间,ip等级,电源类型,重量限制,使用寿命,需要遵循哪些认证和标准等等。这里需要的技能是对行业,对市场,对成本,对公司战略,对其他开发环节和生产制造过程的综合认识以及商业敏感。这是在长期工作中慢慢建立起来的。2. 前期研究和可行性分析针对前一步提出的产品性能指标,机械,仿真,驱动,电气,软件领域的工程师开始从各自的技术角度对指标进行评估。主要从技术可行性和成本两个方向切入,期间还需要采购和生产人员的协助。目标是确定在技术和成本间是否存在一个可盈利的平衡点。在这个阶段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竞争对手相似产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测试,尽可能把对手的经验转化为自己产品的优势。本阶段结束后会得到一个概念方案,并且对开发周期和成本有了估计。这些内容会以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计划,成本分析,风险评估等形式成为输出文档供管理层决策是否正式开始开发项目。在这个阶段各个领域都会有资深的工程师参加。各个领域涉及的知识和技术会在后面其他开发阶段介绍。3. 计算与仿真前面的概念方案虽然缺乏大部分细节,但依靠大致的尺寸,负载,速度,典型工艺轨迹等信息已经可以对产品进行粗略的建模和仿真计算。依照概念方案中的几何尺寸信息可以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在这样的基础上,外部负载是已经定义,自然质量负载和摩擦力根据经验估计,这样可以进一步获得动力学模型。以目标速度和轨迹作为输入进行动力学仿真就获得了两项重要的数据:a. 各驱动轴扭矩;b. 各关节受力情况;其中前者作为驱动系统开发和选型的依据,而后者是机械结构设计的依据。仿真计算工作是机器人开发过程中系统层和元件层的接口,面向产品功能的性能指标在这里被转化为面向技术实现的各元件性能参数。在这个阶段格外需要经典力学,多体动力学仿真,对机械系统,电气系统以及控制理论的综合知识要有深刻的理解。需要熟练使用仿真计算工具,matlab/simulink, modelica, adams, 或各种机器人领域内的软件。当然工具的使用并不是最重要的,对知识的理解永远是第一位。4. 驱动系统选型开发驱动系统包括从电源,伺服驱动器,电机,到减速机的一系列元件,更多被叫做powertrain。因为不同元件涉及的领域差别较大,通常由电力电子(power electronic),伺服电机,减速机三个领域的工程师合作完成。根据经仿真计算得出的转速扭矩需求,在上述三个领域内的产品内选择已有的标准型号,在标准型号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或开发新型号。这里设计的三个元件驱动器,伺服电机,减速机是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三个零部件,承载了物理层的大部分关键技术,也是元件成本的大头。三个元件都是工业系统中的常用元件,但对性能要求与其他应用(除了精密加工和航空航天)比要高一些。因为安装空间有限且封闭,在紧凑型和热量管理上的要求尤其高。在这个阶段,工程师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理解,例如电力电子,电机驱动与控制 (基于空间向量),电机(主要是无刷永磁电机)设计,电机相关的电磁学,各种减速机设计和应用,轴承与润滑等。如果不涉及元件开发只是选型则需要对各种元件的性能参数有深入的理解,且有大量应用经验。5. 机械设计常规的运动系统机械设计。设计输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过仿真计算的机械部分子系统性能指标(长度,空间运动范围,重量),二是各节点受力分析,三是驱动系统的安装要求,四是功能性能指标中对安装方式和应用环境的要求。综合这些输入,机械工程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实现以上要求。其中力学分析结果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输入,由机械工程师对设计进行有限元计算,验证结构的强度。知识结构上:机械设计,材料,有限元,熟悉相关标准,了解各种加工工艺(铸造,压铸,塑料成型,钣金,焊接),熟练使用cad软件(proe, ug, catia, inventor),有限元计算,还有更重要的,经验,经验,经验。6. 控制柜设计典型的工业驱动控制系统电气柜设计。柜体为驱动系统中的电源和启动器,控制系统中的工控计算机(大多厂商选择工控计算机而不是plc加运动控制器方案),以及通信总线系统提供安装,操作,维护的环境。布局,热量管理,以及相关设计标准(iec, ul, gb, ce)的执行是关键。知识体系:低压电气系统设计,伺服驱动系统应用,电气柜风道和散热设计,本质安全,现场总线的连接,各种设计标准。熟练使用cad软件(eplan, autodesk)

文章TAG:机器  机器人  计划  综合  机器人计划  
下一篇